唐文軒目光如炬,緊緊盯著水中掙紮的旗魚。他一手握住魚竿,另一手迅速從船艙裏拿出一把沉重的魚叉。魚叉的金屬閃著寒光,顯然是為了應對這種大型獵物而特製的。


    “鐵柱,楊老板,你們穩住魚線,我準備下手了。”唐文軒的聲音帶著一絲緊張。


    “軒哥,小心啊!”王鐵柱滿頭大汗,他的雙手死死抓住魚線,手臂的肌肉緊繃得像石頭一樣。


    楊老板也滿臉緊張,但他知道現在必須聽從唐文軒的指揮。“我們撐住,軒哥你快點!”


    唐文軒深吸一口氣,瞄準一條最大的旗魚,它正拚命掙紮,試圖擺脫魚鉤的束縛。他瞅準機會,猛地將魚叉投向旗魚的背部。


    “撲通!”魚叉刺入水中,旗魚受到重創,身體劇烈地扭動起來。水花四濺,電鰻的殘餘電流在水中激起一陣陣波動,令海麵更加波濤洶湧。


    “中了一條!大家加把勁!”唐文軒大喊,他迅速拉起魚叉,旗魚在水中拚命掙紮,尾巴拍打得水聲陣陣。


    “這條魚真是頑強!”楊老板咬緊牙關,眼神中充滿了對捕獲這條巨型獵物的渴望。


    王鐵柱也全力以赴,他的手臂因為用力過度而微微顫抖,但他知道此刻絕不能放手。


    “軒哥,這旗魚好大,我們得齊心協力!”


    唐文軒點頭,繼續用魚叉固定住旗魚。“再來一次,大家準備好!”他高舉魚叉,再次猛力刺向旗魚。


    旗魚被連續的攻擊激怒,它的身體劇烈扭動,試圖掙脫魚叉。


    它的尾巴瘋狂拍打水麵,濺起無數水花,發出陣陣刺耳的拍擊聲。船體也跟著搖晃,幾乎讓人站不穩。


    “快抓住它,別讓它跑了!”


    唐文軒咬緊牙關,眼神中透著堅定。他知道,這條旗魚的力量已經消耗殆盡,現在正是捕捉的最佳時機。


    這時候,楊老板拿起魚叉,迅速鎖定目標。


    他對準一條大旗魚,猛力刺下。魚叉準確地刺入旗魚的背部,旗魚發出一聲刺耳的哀鳴,身體劇烈地扭動起來。電鰻似乎也受到了驚嚇,迅速遊開,留下旗魚在水中掙紮。


    王鐵柱此時已經疲憊不堪,但他咬緊牙關,堅持不放手。


    “軒哥,快點,我們快撐不住了!”


    唐文軒點點頭,揮手示意鐵柱和楊老板穩定住旗魚。


    他深吸一口氣,將手中的魚叉猛地刺向旗魚的頭部。旗魚劇烈地掙紮,水花四濺,場麵異常激烈。


    “這條魚真是頑強!”楊老板感歎道,他的手臂因長時間用力而酸痛不已。


    “我們再來一次,一定要把它搞定!”唐文軒吩咐道。他抬起魚叉,再次瞄準旗魚的頭部,狠狠地刺了下去。旗魚受到了致命一擊,掙紮的力道明顯減弱。


    “鐵柱,準備好抄網!”唐文軒大喊。他知道,旗魚的力量已經耗盡,現在是抓捕的最佳時機。


    王鐵柱迅速抓起抄網,瞄準旗魚的方向。他看準時機,猛地將抄網罩住旗魚的頭部,然後用力向上一提。


    “那萬一什麽都沒有找到怎麽辦?會不會很失望?”程慧玲有些擔心地問。


    許言哈哈一笑,“習慣了。趕海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不僅僅是為了捕獲獵物。每次出海都有不同的風景,每次歸來都帶著不同的收獲。有時候即使什麽都沒有抓到,也會有新的發現,比如一些特別的貝殼或者海藻。就算是空手而歸,也是一種特別的體驗。”


    程慧玲眼中閃過一絲向往,“聽起來真的是一種很自由的生活方式。我想這也是為什麽那麽多人向往海邊生活吧。”


    “沒錯,海邊生活確實有它獨特的魅力。”許言點頭,“不過,海上生活也有它的挑戰。天氣變化無常,海浪也可能突然變得洶湧。我們在出海前都會仔細檢查天氣預報,並準備好應對緊急情況的裝備。”


    “你們每次出海都會帶什麽樣的裝備?”程慧玲好奇地問。


    “基本的漁具是必須的,比如魚網、魚鉤,還有一些捕撈貝類和海藻的工具。另外,我們還會帶一些應急物資,比如救生衣、急救包、淡水和食物。這些都是為了應對意外情況準備的。”許言耐心地解釋。


    程慧玲認真地聽著,覺得這個看似簡單的趕海活動其實蘊含了很多知識和技巧。她問道:“有沒有遇到過特別危險的情況?比如突然起風暴或者遇到海洋生物?”


    “有時候會遇到突如其來的風暴,這是最危險的情況之一。”許言迴憶道,“記得有一次,我們正在海上捕撈,突然天色變暗,風也開始變得猛烈。幸好我們提前有準備,迅速收起漁具,開船返迴岸邊。那次真的嚇了一跳,但好在最後平安無事。”


    “海洋生物的話,我們一般不會主動去接近那些危險的生物。”許言繼續說道,“不過,有時候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動物,比如海蛇或者大章魚。這時候保持冷靜很重要,通常這些生物不會主動攻擊人,隻要我們不去打擾它們。”


    程慧玲點了點頭,感慨道:“看來趕海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活,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聽你這麽一說,我覺得你們這些漁民真的很了不起。”


    “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隻是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許言謙虛地說,“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多來這裏體驗一下。趕海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不僅僅是為了收獲,更是一種與自然的親近。”


    “我真的很想再來。”程慧玲笑著說,“也許下次我可以帶上我的朋友們,一起來體驗這種生活。”


    “當然歡迎!”許言爽快地答應道,“多來幾次你就會發現,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獲和驚喜。”


    兩人繼續在海灘上走著,邊走邊聊。漸漸地,程慧玲開始對趕海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她發現這種生活不僅充滿了挑戰和樂趣,還能讓人更加親近自然,體驗到一種與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節奏。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許言看看手表,說道:“今天的時間差不多了,我們該迴去了。”


    小王點點頭,繼續向前走。他們沿著沙灘一路搜尋,看著腳下被潮水衝上來的各種海洋生物,不時彎腰撿起一些有趣的貝殼。老陳則時不時停下,觀察潮水的動向,顯然在思考著下一次捕魚的計劃。


    “老陳,你覺得這次潮水比平時高嗎?”小李也加入了對話,他是個年輕的小夥子,對趕海充滿熱情。


    “嗯,有點不正常,”老陳皺起眉頭,“可能是風向的問題。風從東南方吹來,這種情況會把海水推向岸邊。”


    小李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那這對我們的捕魚計劃有影響嗎?”


    老陳微微一笑:“當然有影響。潮水的高度和流速都會影響我們能捕到什麽樣的魚。不過,也要看我們能不能利用這個機會。”


    “你說的對,老陳,”小王興奮地接過話題,“我們可以利用潮水的變化,選一個好位置,放下魚網。這樣說不定能捕到更大的魚!”


    “對對對,”小李連連點頭,“要是運氣好,說不定還能捕到一些平時見不到的海魚。”


    “所以這就是為什麽我們要時刻觀察環境的變化,”老陳耐心地解釋,“大海是活的,它隨時都在變化。潮水、風向、天氣,這些都是我們捕魚的條件。”


    “那我們這次的捕魚計劃怎麽辦?”小王顯然對老陳的知識很感興趣。


    “我想,我們可以找一個離岸邊稍遠的地方,”老陳建議道,“那裏水比較深,魚的種類也比較多。我們可以在退潮時設下魚網,這樣漲潮時魚會被帶進網裏。”


    “聽起來是個好主意!”小李拍了拍手,“那我們什麽時候出發?”


    老陳看了看天色,說:“今天不行了,現在已經快到漲潮的時間。我們明天一早再來,這樣有充足的時間準備。”


    “好,那我們明天再見!”小王和小李一起迴應道。


    他們繼續在沙灘上走了一會兒,聊著今天的收獲和明天的計劃。太陽漸漸西沉,天空被染成了一片絢麗的橙紅色,海浪在夕陽的映照下泛著金光。三個人走到停泊船隻的地方,各自上了自己的船,準備迴家。


    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如約再次聚集在沙灘上。老陳帶著他們到一個他熟悉的地方,那裏有一個天然的海灣,海水比較深,而且漲潮時海流會把魚帶進來。


    “這裏就是我們今天的作業點,”老陳指著前方的海灣說道,“我們要在這裏布下魚網,然後等漲潮。”


    “那我們要怎麽布網呢?”小李好奇地問。


    “我們要用這種方式,”老陳拿出一張草圖,上麵畫著魚網的布置方式,“網的兩端要固定在岸邊,網的中間部分要沉在水下。這樣漲潮時,魚群會順著海流遊進網裏。”


    “我們需要做什麽?”小王問。


    “你們兩個負責將網放進海裏,我會在岸邊指揮你們。注意安全,不要讓網纏住自己。”老陳叮囑道。


    三人開始忙碌起來,小王和小李把魚網一端固定在岸邊,然後小心翼翼地將網拉向海灣的深處。海水有些涼,但他們顧不上這些,專心致誌地按照老陳的指示工作。很快,網就布好了,他們在岸邊觀察了一會兒,確保網沒有問題。


    “好了,現在我們就等著漲潮吧。”老陳滿意地說。


    時間慢慢過去,海水開始上漲。潮水帶來了更多的魚群,網中的魚越來越多,小王和小李興奮地看著這一切。


    “老陳,你看!我們真的捕到魚了!”小王興奮地喊道。


    “是啊,看起來這次的收獲不錯!”老陳也很高興。


    “那我們什麽時候收網?”小李急切地問。


    “別急,還要等一會兒。潮水還沒完全漲滿,現在收網太早了,魚還沒全進來。”老陳解釋道。


    他們繼續等待,直到潮水完全漲滿。老陳這才示意他們開始收網。小王和小李用力拉動網繩,慢慢地將網從水中拉出來。網中的魚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種類繁多,有一些甚至是他們以前從未見過的。


    “哇,真是大豐收!”小李興奮地喊道。


    “這次真是賺到了!”小王也滿臉喜色。


    老陳看著網中的魚,滿意地點點頭:“這就是我們辛苦的結果。記住,隻要努力,總會有收獲。”


    他們把魚收上岸,分成不同的籃子,準備帶迴去銷售。忙完之後,他們坐在沙灘上,享受著捕獲大魚的喜悅。


    “老陳,你真是我們的老師啊!”小王感激地說,“如果沒有你,我們根本不知道該怎麽捕到這麽多魚。”


    “是啊,老陳,謝謝你!”小李也附和道。


    老陳微笑著擺擺手:“你們不用謝我,趕海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今天你們學會了這個技巧,明天也許就能自己找到更好的方法。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和學習的態度。”


    三人聊著天,海風輕拂,海浪輕拍沙灘。這次的趕海經曆讓他們更加體會到自然的奧秘和樂趣,也讓他們對未來的捕撈充滿了期待。


    “明天我們再來吧?”小王提議道。


    “好啊,我也有這個想法。”小李點頭。


    老陳笑了笑:“那就明天再見吧,記得帶上今天的經驗,繼續探索這個美麗的大海。”


    許言笑了笑,拿起一根長竿指向遠處,“其實我們有一些經驗之談,但最主要的還是看潮水的情況。比如今天,潮水退得早,我們就可以早些出發,去那些平時被海水覆蓋的地方。那裏通常會有很多魚和貝類。”


    程慧玲點點頭,“原來如此,潮水的變化對捕撈影響這麽大啊。我以前隻知道漲潮退潮,卻沒想到這其中還有這麽多學問。”


    許言接著說道,“對,潮水不僅影響到魚的活動,也影響到我們的行動。一般來說,退潮的時候,魚會跟著潮水退去的方向遊動,我們就可以順著這個規律去尋找它們。反之,漲潮的時候,魚會遊迴更深的水域。”


    “那今天潮水怎麽樣?”程慧玲問道,顯然已經被這個新奇的知識吸引。


    “今天退潮得早,我們計劃去一個叫‘石頭灣’的地方。那裏的岩石縫隙中經常能找到不少好東西。”許言解釋道。


    “聽起來很有趣!”程慧玲的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石頭灣離這裏遠嗎?”


    “也不算太遠,開船過去大約半個小時。你要是想去的話,我們可以一起去。”許言熱情地邀請道。


    程慧玲點點頭,笑道,“當然要去,我可不想錯過這樣的機會。”


    於是,許言和程慧玲收拾好漁具,準備出發。他們來到碼頭,許言熟練地檢查了一下船上的設備,確認一切正常後,便發動了引擎。船緩緩駛離碼頭,向著石頭灣的方向前進。


    “你之前有去過石頭灣嗎?”程慧玲問道,船在平靜的海麵上航行,她顯得有些興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鄉村種田:趕海跑山的悠閑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清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清秋並收藏鄉村種田:趕海跑山的悠閑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