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價值十萬的紅珊瑚!
鄉村種田:趕海跑山的悠閑生活 作者:愛清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唐文軒在水下和刺豚搏鬥時,顯然已經耗費了大量體力,但他不能退縮。
如果這次失敗,不僅會損失漁網,還會影響今晚的捕魚計劃。
眼看刺豚再次衝向他,唐文軒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雙手緊握魚叉,準備進行最後一擊。
他瞄準刺豚的腹部,這是它最脆弱的地方。
隨著刺豚再次衝來,唐文軒用力一推,魚叉精準地刺入了刺豚的腹部。
刺豚劇烈地掙紮了幾下,最終不再動彈。
“搞定了!”
唐文軒暗自鬆了一口氣,但他沒有放鬆警惕,迅速解開了卡在珊瑚石上的漁網。
就在他要返迴水麵的瞬間,他突然發現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
他睜大眼睛,仔細觀察,竟然發現珊瑚石的一角有一抹鮮豔的紅色。
這種紅色在水下的月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讓人一眼就能認出那是珍貴的紅珊瑚。
“天哪,是紅珊瑚!”
唐文軒心中一喜,他知道這是海洋中極為珍貴的寶物,一旦帶迴去,絕對能大賺一筆。
但紅珊瑚極為脆弱,必須小心采摘。他立刻迴到船上,向王鐵柱和楊老板求援。
“鐵柱,楊老板,我在水下發現了一塊紅珊瑚,需要工具來采摘,你們幫我準備一下。”唐文軒一邊喘著氣一邊說道。
“什麽?紅珊瑚?那可是稀罕物啊!”
王鐵柱瞪大了眼睛,顯得非常興奮。
楊老板也露出了驚訝的表情,“紅珊瑚可是寶貝,我們一定要小心翼翼地采摘,不能傷到它。”
眾人趕緊拿來小鑿子、錘子和一些保護用的軟布,唐文軒重新潛入水中,準備開始采摘紅珊瑚。
潛迴水底,唐文軒仔細觀察那塊紅珊瑚。它生長在珊瑚石的一個縫隙中,根部很牢固,但周圍卻十分脆弱。
他先用手輕輕觸摸紅珊瑚,感覺它的堅硬和脆弱,然後用小鑿子一點一點地敲打珊瑚石,試圖把紅珊瑚從石頭上分離出來。
每一次敲擊,他都非常小心,確保不會用力過猛。
過了一會兒,他覺得自己已經鑿開了一部分石頭,但紅珊瑚依舊牢牢地固定在石頭上。
就在這時,楊老板在船上大聲喊道,“文軒,進展如何?需要我們幫忙嗎?”
唐文軒抬頭看了一眼船上的同伴,做了一個“稍等”的手勢,繼續專心致誌地進行采摘工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唐文軒終於將紅珊瑚的一部分成功地鑿開了。
他小心地用手將紅珊瑚輕輕撥動,發現它已經鬆動了一些,便繼續用鑿子慢慢地敲打。
終於,他感到紅珊瑚的根部鬆動了,他小心翼翼地將其拔了出來,用軟布包裹好,然後迅速返迴水麵。
眾人看到他手中的紅珊瑚,紛紛圍了過來。
“真的是紅珊瑚啊,太漂亮了!”王鐵柱驚歎道。
楊老板也點頭讚賞,“文軒,你這次真是立大功了,這紅珊瑚可是個寶貝。”
唐文軒微笑著點頭,“是啊,這次我們可真是賺到了。不過紅珊瑚這麽脆弱,必須好好保護,迴去後一定要小心處理。”
“文軒,這塊紅珊瑚能賣多少錢啊?”一個村民好奇地問道。
唐文軒看了看手中的紅珊瑚,認真地說道:“這塊紅珊瑚顏色鮮豔,形狀完整,而且有明顯的血色。這種紅珊瑚是最珍貴的,至少能賣十萬。”
“十萬?!”眾人驚唿,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王鐵柱也激動地說道:“真是賺大了,這塊紅珊瑚可是一筆大財富啊!”
楊老板點頭道:“確實如此,這塊紅珊瑚絕對能賣個好價錢。不過,我們也不能因為這一塊紅珊瑚就滿足了,今晚還要繼續捕魚。”
唐文軒讚同地點點頭,“對,抓了魚大家都能豐收。思密達的魚一定要多抓一點,這樣我們就有更多的收獲。”
王鐵柱興奮地說:“對啊,今晚一定要大豐收!”
眾人紛紛點頭,士氣高漲,準備繼續捕魚。
唐文軒站在甲板上,開始指揮眾人抓魚。
“鐵柱,你把小魚剁了,撒在水裏,利用血腥味吸引魚過來。楊老板,準備丟點大魚下去,製造點動靜。”
王鐵柱迅速拿起一把刀,把幾條小魚剁成小塊,血水順著甲板流進海裏。
他把剁好的魚塊撒進水中,血腥味很快彌漫開來。
楊老板則拿起幾條較大的魚,用力丟進海裏,水麵頓時泛起一陣漣漪。
不一會兒,水下開始出現了動靜。唐文軒站在船頭,緊盯著水麵,“準備好,大家,我們要開始撈魚了!”
王鐵柱和其他村民也都打起了精神,隨時準備操作漁網。
隨著時間的推移,水麵上開始出現魚群的影子。
水麵上的漣漪逐漸變得劇烈,眾人看得出神,隻見一群銀色的魚影從遠處遊來。
唐文軒站在船頭,目不轉睛地盯著水下的動靜。
“來了來了!”
王鐵柱興奮地大喊,“是魚群,數量還不少!”
“看那邊,那魚可是偷國那邊的!”
楊老板指著魚群興奮地說道,“這些魚不常見,我們一定要抓住機會。”
唐文軒點了點頭,“這些魚大多是紅鯛魚和一些黃花魚,偷國那邊特別愛捕撈,自己海域留的少。今晚我們要大豐收!”
魚群在漁網外圍徘徊著,似乎對漁網充滿了警惕。
“大家準備好,我們得驅趕這些魚群進網。”
唐文軒命令道,“鐵柱,你和我下去,穿好潛水服。其他人留在船上配合。”
王鐵柱應了一聲,迅速換上潛水服。唐文軒也穿好潛水服,檢查了一下裝備,兩人便準備下水。
“大家保持警戒,確保安全!”唐文軒叮囑了一句,然後和王鐵柱一同跳入海中。
冷冷的海水瞬間包圍了他們的身體,兩人迅速調整唿吸,向魚群方向遊去。
魚群在月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顯得異常美麗,但唐文軒和王鐵柱沒有時間欣賞,他們得盡快把魚群趕進漁網。
“鐵柱,我們分開行動,你從右側,我從左側,把魚群往漁網方向趕。
小王臉上露出自豪的笑容,他看著那條巨大的旗魚,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接下來該怎麽辦?”老陳問道。
“先把魚收拾一下,然後運到市場去。”許言說道。他看了看時間,太陽已經高高掛在空中,天氣越來越熱。
“對,得趕快處理,不然魚肉會壞掉。”小李讚同道。他們把旗魚抬到一個臨時搭建的遮陽棚下,開始處理。
“這魚這麽大,得賣個好價錢吧?”小王一邊幫忙一邊問道。
“當然,這可是難得的好魚。”老陳笑道。“不過我們也得分給大家一些,畢竟這是大家一起捕的。”
小李點點頭表示同意。他們很快就將魚肉分割好,部分裝箱準備運到市場,部分則留下來供自己和村民享用。
“大家辛苦了,等這次賣了魚,我們好好慶祝一下!”許言高聲說道。
眾人笑著迴應,心情愉快。他們知道,這次的捕撈不僅意味著收入的增加,也象征著團隊的默契和合作精神。
“你們說,下一次我們能不能捕到更大的魚?”小王突然問道,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誰知道呢,不過機會總是有的。”老陳微笑道。“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好準備,抓住每一個機會。”
小李也附和道:“對,我們要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
“這次真是辛苦大家了,迴去好好休息。”許言說道。“以後我們還會有更多的機會。”
程慧玲臉上微紅,輕聲說道:“其實我也沒做什麽,就是運氣好而已。平時這種活都是你們男生做的吧?”
許言點頭,“確實,大部分時候都是男生來抄網。不過,這次你做得很好,沒想到你力氣還挺大的。”
程慧玲微微一笑,“你別小看我,我平時也會去健身的,雖然不常做這種體力活,但還算應付得來。”
“看來以後要多帶你來趕海了,有你在我們省了不少力氣。”許言笑道。
程慧玲聽到這話,心中一動,“你們經常來趕海嗎?”
許言點頭,“是啊,海邊的日子過得不寬裕,趕海算是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今天這條海鱸魚能賣個好價錢,大家的夥食也能改善不少。”
程慧玲看著手中的海鱸魚,眼中流露出些許同情,“原來如此,難怪你們這麽熟練。對了,這麽大的魚,我們要怎麽處理?”
許言看了看遠處正忙碌的其他人,說道:“我們先把魚放進桶裏,然後再一起帶迴去。等迴到村裏,會有專人處理的。”
程慧玲點頭,將魚小心翼翼地放入旁邊的水桶中。看著那條大魚在桶裏緩緩遊動,她忽然有些不忍,“這魚好像有點可憐。”
許言笑了笑,“這是自然的生存法則,我們要生存,它們也是我們的食物來源。不過,我們也要盡量保護海洋生態,不能過度捕撈。”
程慧玲點點頭,“說的也是。我以前還沒這麽近距離接觸過海洋生物,這次真的長見識了。”
“有機會的話,可以常來。這片海域有很多有趣的東西,除了魚,還有各種貝類和海藻,每次來都能有新的發現。”許言說道。
程慧玲眼中閃過一絲好奇,“真是這樣的話,我倒是很想多了解一些。你們一般怎麽判斷哪裏有魚?或者說,怎麽決定今天去哪個地方?”
許言微微一笑,“這是經驗積累的結果。我們看潮汐、風向,還有海水的顏色和溫度,這些都會影響魚群的活動。當然,也有時候是運氣成分。今天能抓到這條大魚,真是運氣好。”
程慧玲點頭,讚同地說道:“看來趕海也是一門學問呢。你們這麽熟練,是不是從小就開始做這些了?”
許言笑了笑,“是的,從小跟著家裏人學的。我們這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這樣長大的。”
程慧玲若有所思地看著許言,“那你們平時有沒有什麽特別有趣的經曆?比如說遇到什麽稀有的魚類,或者發生了什麽特別的事情?”
許言想了想,笑道:“有一次,我們遇到了一群跳魚,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這種魚。它們在水麵上跳躍,場麵非常壯觀。我們當時捕撈了很多,整個村子的人都很興奮。”
“跳魚?那是什麽樣的魚?”程慧玲好奇地問。
“跳魚是一種小型魚類,身形纖細,顏色多樣。它們在受到驚嚇時會躍出水麵,像是在跳舞一樣。雖然個頭不大,但數量多的時候,也是一番奇景。”許言解釋道。
程慧玲聽得津津有味,“真有趣!有機會的話,我也想看看這種魚。”
許言點點頭,“如果有機會,我們下次可以特地去找找看。不過,跳魚的活動不太規律,需要一點運氣。”
程慧玲笑了笑,“聽起來挺挑戰的。不過,這也是趕海的樂趣之一吧?”
“沒錯,每次出海都是一次新的冒險。”許言望向遠方的海平線,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程慧玲看著許言的神情,心中不由得對這個職業產生了一種新的敬畏和理解。她忽然覺得,自己這次趕海的經曆,不僅僅是一次體驗,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
“我們該迴去了,今天的收獲已經不錯了。”許言看了看天色,說道。
程慧玲點頭同意,“好的,那我們收拾一下吧。”
兩人合力將收獲的魚和貝類裝進筐子,隨後和其他趕海的人一起,踏上了迴村的路。一路上,程慧玲和許言聊著趕海的趣事和生活的點滴,心中漸漸生出一種對海邊生活的向往。
“有很多方法判斷哪裏有魚。”許言笑著解釋,“我們這兒的漁民有時候靠的是經驗,有時候靠的是運氣。海裏的環境不斷變化,魚群也會跟著變化。有經驗的漁民能通過水溫、潮汐和風向等因素來判斷魚群可能出現的地方。”
程慧玲點點頭,繼續問道:“那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怎麽決定的呢?是有特別的標記還是有什麽跡象?”
“今天啊,是因為昨天我在那個區域看到了不少海鳥。通常,海鳥會聚集在有大量魚群的地方覓食。所以今天我們決定去看看。”許言迴答,“不過,像這樣靠觀察自然現象來判斷魚群位置的方法並不總是準確的。也許我們到了那裏卻發現一條魚都沒有。”
如果這次失敗,不僅會損失漁網,還會影響今晚的捕魚計劃。
眼看刺豚再次衝向他,唐文軒深吸一口氣,穩住心神,雙手緊握魚叉,準備進行最後一擊。
他瞄準刺豚的腹部,這是它最脆弱的地方。
隨著刺豚再次衝來,唐文軒用力一推,魚叉精準地刺入了刺豚的腹部。
刺豚劇烈地掙紮了幾下,最終不再動彈。
“搞定了!”
唐文軒暗自鬆了一口氣,但他沒有放鬆警惕,迅速解開了卡在珊瑚石上的漁網。
就在他要返迴水麵的瞬間,他突然發現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東西。
他睜大眼睛,仔細觀察,竟然發現珊瑚石的一角有一抹鮮豔的紅色。
這種紅色在水下的月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讓人一眼就能認出那是珍貴的紅珊瑚。
“天哪,是紅珊瑚!”
唐文軒心中一喜,他知道這是海洋中極為珍貴的寶物,一旦帶迴去,絕對能大賺一筆。
但紅珊瑚極為脆弱,必須小心采摘。他立刻迴到船上,向王鐵柱和楊老板求援。
“鐵柱,楊老板,我在水下發現了一塊紅珊瑚,需要工具來采摘,你們幫我準備一下。”唐文軒一邊喘著氣一邊說道。
“什麽?紅珊瑚?那可是稀罕物啊!”
王鐵柱瞪大了眼睛,顯得非常興奮。
楊老板也露出了驚訝的表情,“紅珊瑚可是寶貝,我們一定要小心翼翼地采摘,不能傷到它。”
眾人趕緊拿來小鑿子、錘子和一些保護用的軟布,唐文軒重新潛入水中,準備開始采摘紅珊瑚。
潛迴水底,唐文軒仔細觀察那塊紅珊瑚。它生長在珊瑚石的一個縫隙中,根部很牢固,但周圍卻十分脆弱。
他先用手輕輕觸摸紅珊瑚,感覺它的堅硬和脆弱,然後用小鑿子一點一點地敲打珊瑚石,試圖把紅珊瑚從石頭上分離出來。
每一次敲擊,他都非常小心,確保不會用力過猛。
過了一會兒,他覺得自己已經鑿開了一部分石頭,但紅珊瑚依舊牢牢地固定在石頭上。
就在這時,楊老板在船上大聲喊道,“文軒,進展如何?需要我們幫忙嗎?”
唐文軒抬頭看了一眼船上的同伴,做了一個“稍等”的手勢,繼續專心致誌地進行采摘工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唐文軒終於將紅珊瑚的一部分成功地鑿開了。
他小心地用手將紅珊瑚輕輕撥動,發現它已經鬆動了一些,便繼續用鑿子慢慢地敲打。
終於,他感到紅珊瑚的根部鬆動了,他小心翼翼地將其拔了出來,用軟布包裹好,然後迅速返迴水麵。
眾人看到他手中的紅珊瑚,紛紛圍了過來。
“真的是紅珊瑚啊,太漂亮了!”王鐵柱驚歎道。
楊老板也點頭讚賞,“文軒,你這次真是立大功了,這紅珊瑚可是個寶貝。”
唐文軒微笑著點頭,“是啊,這次我們可真是賺到了。不過紅珊瑚這麽脆弱,必須好好保護,迴去後一定要小心處理。”
“文軒,這塊紅珊瑚能賣多少錢啊?”一個村民好奇地問道。
唐文軒看了看手中的紅珊瑚,認真地說道:“這塊紅珊瑚顏色鮮豔,形狀完整,而且有明顯的血色。這種紅珊瑚是最珍貴的,至少能賣十萬。”
“十萬?!”眾人驚唿,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王鐵柱也激動地說道:“真是賺大了,這塊紅珊瑚可是一筆大財富啊!”
楊老板點頭道:“確實如此,這塊紅珊瑚絕對能賣個好價錢。不過,我們也不能因為這一塊紅珊瑚就滿足了,今晚還要繼續捕魚。”
唐文軒讚同地點點頭,“對,抓了魚大家都能豐收。思密達的魚一定要多抓一點,這樣我們就有更多的收獲。”
王鐵柱興奮地說:“對啊,今晚一定要大豐收!”
眾人紛紛點頭,士氣高漲,準備繼續捕魚。
唐文軒站在甲板上,開始指揮眾人抓魚。
“鐵柱,你把小魚剁了,撒在水裏,利用血腥味吸引魚過來。楊老板,準備丟點大魚下去,製造點動靜。”
王鐵柱迅速拿起一把刀,把幾條小魚剁成小塊,血水順著甲板流進海裏。
他把剁好的魚塊撒進水中,血腥味很快彌漫開來。
楊老板則拿起幾條較大的魚,用力丟進海裏,水麵頓時泛起一陣漣漪。
不一會兒,水下開始出現了動靜。唐文軒站在船頭,緊盯著水麵,“準備好,大家,我們要開始撈魚了!”
王鐵柱和其他村民也都打起了精神,隨時準備操作漁網。
隨著時間的推移,水麵上開始出現魚群的影子。
水麵上的漣漪逐漸變得劇烈,眾人看得出神,隻見一群銀色的魚影從遠處遊來。
唐文軒站在船頭,目不轉睛地盯著水下的動靜。
“來了來了!”
王鐵柱興奮地大喊,“是魚群,數量還不少!”
“看那邊,那魚可是偷國那邊的!”
楊老板指著魚群興奮地說道,“這些魚不常見,我們一定要抓住機會。”
唐文軒點了點頭,“這些魚大多是紅鯛魚和一些黃花魚,偷國那邊特別愛捕撈,自己海域留的少。今晚我們要大豐收!”
魚群在漁網外圍徘徊著,似乎對漁網充滿了警惕。
“大家準備好,我們得驅趕這些魚群進網。”
唐文軒命令道,“鐵柱,你和我下去,穿好潛水服。其他人留在船上配合。”
王鐵柱應了一聲,迅速換上潛水服。唐文軒也穿好潛水服,檢查了一下裝備,兩人便準備下水。
“大家保持警戒,確保安全!”唐文軒叮囑了一句,然後和王鐵柱一同跳入海中。
冷冷的海水瞬間包圍了他們的身體,兩人迅速調整唿吸,向魚群方向遊去。
魚群在月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顯得異常美麗,但唐文軒和王鐵柱沒有時間欣賞,他們得盡快把魚群趕進漁網。
“鐵柱,我們分開行動,你從右側,我從左側,把魚群往漁網方向趕。
小王臉上露出自豪的笑容,他看著那條巨大的旗魚,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接下來該怎麽辦?”老陳問道。
“先把魚收拾一下,然後運到市場去。”許言說道。他看了看時間,太陽已經高高掛在空中,天氣越來越熱。
“對,得趕快處理,不然魚肉會壞掉。”小李讚同道。他們把旗魚抬到一個臨時搭建的遮陽棚下,開始處理。
“這魚這麽大,得賣個好價錢吧?”小王一邊幫忙一邊問道。
“當然,這可是難得的好魚。”老陳笑道。“不過我們也得分給大家一些,畢竟這是大家一起捕的。”
小李點點頭表示同意。他們很快就將魚肉分割好,部分裝箱準備運到市場,部分則留下來供自己和村民享用。
“大家辛苦了,等這次賣了魚,我們好好慶祝一下!”許言高聲說道。
眾人笑著迴應,心情愉快。他們知道,這次的捕撈不僅意味著收入的增加,也象征著團隊的默契和合作精神。
“你們說,下一次我們能不能捕到更大的魚?”小王突然問道,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誰知道呢,不過機會總是有的。”老陳微笑道。“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好準備,抓住每一個機會。”
小李也附和道:“對,我們要繼續努力,不斷提升自己。”
“這次真是辛苦大家了,迴去好好休息。”許言說道。“以後我們還會有更多的機會。”
程慧玲臉上微紅,輕聲說道:“其實我也沒做什麽,就是運氣好而已。平時這種活都是你們男生做的吧?”
許言點頭,“確實,大部分時候都是男生來抄網。不過,這次你做得很好,沒想到你力氣還挺大的。”
程慧玲微微一笑,“你別小看我,我平時也會去健身的,雖然不常做這種體力活,但還算應付得來。”
“看來以後要多帶你來趕海了,有你在我們省了不少力氣。”許言笑道。
程慧玲聽到這話,心中一動,“你們經常來趕海嗎?”
許言點頭,“是啊,海邊的日子過得不寬裕,趕海算是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今天這條海鱸魚能賣個好價錢,大家的夥食也能改善不少。”
程慧玲看著手中的海鱸魚,眼中流露出些許同情,“原來如此,難怪你們這麽熟練。對了,這麽大的魚,我們要怎麽處理?”
許言看了看遠處正忙碌的其他人,說道:“我們先把魚放進桶裏,然後再一起帶迴去。等迴到村裏,會有專人處理的。”
程慧玲點頭,將魚小心翼翼地放入旁邊的水桶中。看著那條大魚在桶裏緩緩遊動,她忽然有些不忍,“這魚好像有點可憐。”
許言笑了笑,“這是自然的生存法則,我們要生存,它們也是我們的食物來源。不過,我們也要盡量保護海洋生態,不能過度捕撈。”
程慧玲點點頭,“說的也是。我以前還沒這麽近距離接觸過海洋生物,這次真的長見識了。”
“有機會的話,可以常來。這片海域有很多有趣的東西,除了魚,還有各種貝類和海藻,每次來都能有新的發現。”許言說道。
程慧玲眼中閃過一絲好奇,“真是這樣的話,我倒是很想多了解一些。你們一般怎麽判斷哪裏有魚?或者說,怎麽決定今天去哪個地方?”
許言微微一笑,“這是經驗積累的結果。我們看潮汐、風向,還有海水的顏色和溫度,這些都會影響魚群的活動。當然,也有時候是運氣成分。今天能抓到這條大魚,真是運氣好。”
程慧玲點頭,讚同地說道:“看來趕海也是一門學問呢。你們這麽熟練,是不是從小就開始做這些了?”
許言笑了笑,“是的,從小跟著家裏人學的。我們這邊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這樣長大的。”
程慧玲若有所思地看著許言,“那你們平時有沒有什麽特別有趣的經曆?比如說遇到什麽稀有的魚類,或者發生了什麽特別的事情?”
許言想了想,笑道:“有一次,我們遇到了一群跳魚,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這種魚。它們在水麵上跳躍,場麵非常壯觀。我們當時捕撈了很多,整個村子的人都很興奮。”
“跳魚?那是什麽樣的魚?”程慧玲好奇地問。
“跳魚是一種小型魚類,身形纖細,顏色多樣。它們在受到驚嚇時會躍出水麵,像是在跳舞一樣。雖然個頭不大,但數量多的時候,也是一番奇景。”許言解釋道。
程慧玲聽得津津有味,“真有趣!有機會的話,我也想看看這種魚。”
許言點點頭,“如果有機會,我們下次可以特地去找找看。不過,跳魚的活動不太規律,需要一點運氣。”
程慧玲笑了笑,“聽起來挺挑戰的。不過,這也是趕海的樂趣之一吧?”
“沒錯,每次出海都是一次新的冒險。”許言望向遠方的海平線,眼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程慧玲看著許言的神情,心中不由得對這個職業產生了一種新的敬畏和理解。她忽然覺得,自己這次趕海的經曆,不僅僅是一次體驗,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
“我們該迴去了,今天的收獲已經不錯了。”許言看了看天色,說道。
程慧玲點頭同意,“好的,那我們收拾一下吧。”
兩人合力將收獲的魚和貝類裝進筐子,隨後和其他趕海的人一起,踏上了迴村的路。一路上,程慧玲和許言聊著趕海的趣事和生活的點滴,心中漸漸生出一種對海邊生活的向往。
“有很多方法判斷哪裏有魚。”許言笑著解釋,“我們這兒的漁民有時候靠的是經驗,有時候靠的是運氣。海裏的環境不斷變化,魚群也會跟著變化。有經驗的漁民能通過水溫、潮汐和風向等因素來判斷魚群可能出現的地方。”
程慧玲點點頭,繼續問道:“那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是怎麽決定的呢?是有特別的標記還是有什麽跡象?”
“今天啊,是因為昨天我在那個區域看到了不少海鳥。通常,海鳥會聚集在有大量魚群的地方覓食。所以今天我們決定去看看。”許言迴答,“不過,像這樣靠觀察自然現象來判斷魚群位置的方法並不總是準確的。也許我們到了那裏卻發現一條魚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