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陽想得沒錯,讓駐守在太行山南端的趙軍一波繞後,聯合抗秦。


    殊不知秦將胡陽的二十萬大軍,第一時間就切斷了魏趙之間的聯係,把十萬趙軍堵在了山林之中。


    同樣是騎兵,趙軍長年馳騁在塞外廣闊荒漠,並不適應山地作戰。


    胡陽親率十萬大軍,以靈活的戰術,小股騷擾,各個擊破,將趙軍趕迴了關帝山以北,退迴趙國境內。


    自此,魏國西麵失去了趙國的支援,龍陽帶著五萬大軍被困韓國華陽。


    麵對秦國這波攻勢,魏王這次死守國都開封,並向燕齊楚廣發救援信。


    而信陵君在商丘及周邊地區招兵買馬,隨時準備進京勤王。


    魏相芒卯帶三十萬大軍迎擊敵軍,暫時收迴了部分失地,魏軍轉向南方,前去韓國營救援被困的龍陽。


    而這一切都在秦將胡陽的掌控之中,在他看來,三十萬魏軍就是魏國的全部家底。


    隻要牽製住這股魏軍主力,這廣葇的華北平原中部地區,還不任他們為所欲為?


    他不斷佯敗,誘使魏軍拉長防線之後, 再次發起猛攻,在太行山南部和黃河以東的兩股秦軍勢力的夾擊下,魏國大軍在魏韓邊境被攔腰截斷。


    所幸,龍陽在得知趙軍敗走的消息之後,不敢貿進,日夜修築工事,在韓國邊境拉起一條防線。


    這使得以魏相芒卯帶領的二十萬魏軍大部隊,得到了片刻的喘息空間。


    自此魏軍以防守主為主,抵擋了秦軍數輪進攻。


    就在戰局陷入膠著之際,胡陽率領一支僅一千人的精兵,從太行山隻花了四晝夜,便奔襲百公裏,在夜色的掩護下對魏相芒卯的營地發起突擊。


    混亂中,芒卯逃走,一夜間,魏軍被斬首四萬餘人,南部戰線全麵崩潰,除了龍陽帶著他的五萬部眾死守不出,十五萬魏軍投降秦國。


    被滯留在魏國風俗一條街的燕齊楚國貴族,得知這個消息全都坐不住了,紛紛對秦國的侵略行為表示嚴厲的譴責。


    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譴責信,如雪片般從各國飛來,堆滿了秦昭襄王的辦公桌。


    由於秦國的一半財政收入來自對外貿易,對魏國的軍事行動使得河東幾國紛紛要與秦國斷交,收迴對秦國的最惠政策。


    同時,秦昭襄王看看胡陽已經包圍開封長達七日之久,算算魏國的使者也該來了,於是他令胡陽暫進停止進攻,對外發布消息,表示願意與魏國和談,把那些反對的聲音壓了下去。


    果然一天之後,魏國把正式文書遞到南陽秦國實控地區,請求與秦國和談。


    秦國和談地點設在了穰侯的封地穰地,也就是現在鄧城,而這時候,穰侯正在陶邑吃老本。


    很明顯,秦國這是想表示,就算再難啃 的骨頭,他們也一樣會死磕到底,而最終勝利隻會屬於秦國。


    年輕的魏王手中精銳盡失,國庫空虛,不得不忍氣吞聲,接受了這次和談。


    和談進行得很不順利,秦國獅子大開口,想要魏國一半的城池。


    這樣一來,不僅呂梁山脈和太行山兩條山脈南端,盡落於秦國之手,而且韓國與趙國也將麵臨著秦國的威脅。


    消息一出,整個河東為之嘩然。


    韓國為了自身利益,許諾了周天子不少好處,讓他對秦國掠奪行為發表公開譴責。


    周天子雖然已經沒有實際封地,還要寄居西周公國,但他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於是對天下發出公告,要求大家聯合起來,共同抵製秦國。


    但周天子發表公告後,秦國並沒有作出任何讓步,反而讓周天子社會上的事少打聽。


    同時,告誡趙韓兩國,現在他們在處理處魏國的事,要是不想挨收拾的話,就別當出頭鳥。


    韓國仍被二十萬秦軍圍困,因此他們不敢出聲。


    於是韓國反過來向魏王施壓,要求魏王答應秦國的條件,讓秦國立刻撤兵。


    年輕的魏王頂住了壓力,堅決不從,和談陷入僵局。


    此時,信陵君從開戰到和談的這半個月內,再次組織起了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往開封附近,與秦軍對峙。


    燕國,齊國也開始調集大軍,奔赴邊境。一旦和談失敗,他們就會進入魏國,與魏軍協同作戰,將秦國趕迴黃河以西。


    在這種情況下,秦國表麵上作出讓步,僅要求收迴南陽,這裏曾是穰侯勢力的盤踞點,他們有肅清穰侯餘黨的責任。


    同時,秦國派使團帶了大量金銀拜訪燕齊兩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燕國長期處於的北部夷狄騷擾下,大軍壓往南方,使得他們北部空虛,而南部也將麵臨來自趙國的威脅。


    因此收下金銀之後,燕國撤迴了部署在邊境的大軍。


    而齊國,齊王健這次麵對秦國使者帶來的一百萬兩黃金,一反收錢好辦事的常態,三言兩語把他們趕走了。


    南陽現在已經成為秦國的實控區,他那七百萬噸大米,還有一半沒有發出去,全部被秦國當作不明財產,充作了軍糧。


    他向秦昭襄王暗中通過消息,要求返還被扣押的大米,或者等價金錢,秦昭襄王以事實不清,不存在這筆貨物為由,拒絕了齊王健的要求。


    因此齊王健一怒之下,準備聯合魏國向秦國開戰,這使得年輕的魏王態度格外強硬,談判隨時會有破裂的可能。


    於是秦國一不做二不休,出兵齊國,十萬大軍從魏韓邊境出發,連破仿山和梁山,隻待攻破臨淄,便在泰山封禪。


    駙馬臨危受命,與秦國使者和談,最終以取消與魏國的聯合軍事行動告終,秦軍也從從山東泰安撤軍。


    自此,魏國陷入孤立。


    秦國使者不但要求割讓南陽,以及周邊地區,而且要求魏國連年上貢。


    秦國表示,他們也不白拿魏國的,從此魏國由他們罩著,但凡有誰對魏國想法,他們會第一時間出兵,以後魏國太子也可以免費來秦國學習先進經驗,包吃包住。


    在秦國的威勢之下,年輕的魏王不得不接受喪權辱國條約,將南陽以附近地區割讓給了了秦國,並且按照約定向秦國上貢,成為了秦國實際意義的藩屬國。


    至此,秦國不僅按計劃得到了通向趙國南端的門戶,還離間了魏國與河東各國的關係。


    魏國雖然政權還在,卻從此為秦國的附庸,它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成為了秦國左右河東的一枚重要棋子。


    秦國在此戰大獲全勝,為他們進一步奪取河東地區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幫秦始皇爭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迴聞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迴聞鼓並收藏我幫秦始皇爭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