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那個地域歸屬魏王李泰管轄。\"


    宦官低頭陳述,聲音低沉而恭敬。


    魏王,李泰,果然如此!


    李滄浪心中瞬間明悟!


    他一心隻想著去武夷山尋覓大紅袍,竟忽略了這片疆土原屬李泰封地之事!


    \"原打算購置這片土地十分順利。但當得知購買者乃是殿下您時,對方態度陡轉,交易立刻戛然而止。魏王還揚言,要殿下親自登門求他,以求購那地。\"


    宦官的聲音愈漸微弱,顯得頗有些膽怯。


    \"哈哈,李泰這家夥,頑固不化呢。\"


    李滄浪冷笑迴應。


    李泰天生愚笨,他並未有心與此等人計較。但是武夷山的大紅袍,他必須奪取不可!如果李泰拒絕,那就幹脆將整個封地全部收歸麾下!


    ......


    \"殿下,陛下請您速至甘露殿議事。\"


    皇宮的主管張公疾行進入大殿,高聲唿喚。


    \"明白了。\"


    現在的李滄浪已然是大唐支柱,朝廷商議國事時,常常會邀他參加。


    \"你先行退下休息吧,你做得已經很好了。\"


    李滄浪轉向準備前往武夷山的宦官說。這是李泰從中作祟,區區宦官無力抵擋其勢。


    聽聞此言,宦官像是蒙受莫大寬恕,千感激,萬感謝,隨即告退。


    李滄浪跟著張公步入甘露殿。


    文臣齊聚,武將寥寥,明顯此會旨在討論政事而非軍事!


    \"七月初五,嶺南霸州遭逢特大暴雨,州城內千五百家無屋可歸。現今霸州滿耳哀鴻,無數百姓同時遭洪水吞噬。\"


    房玄齡口若懸河,描述災情之嚴峻。


    在府邸時,李滄浪已多聽聞嶺南頻繁的暴風雨,其所引致的浩劫令無數生靈受苦!


    \"除去霸州,周圍三州八縣均受重災!再除去這些州縣,還有更多區域遭難。\"


    杜如晦挺身而出,開口陳述!


    房玄齡與杜如晦皆任職尚書,總理國家萬事。這些災情先由二人接手,再根據緊急情況匯報於李世民陛下。


    李二陛下一聽見這些災情報導,頓時頭疼如絞! 搓揉額頭,他看向台下的臣子問道:


    \"愛卿們,有何應對之策?\"


    \"天災難以抗拒,目前我們隻能妥善安置災民。待暴風雨停歇後,再撥款修建災民住所。\"


    長孫無忌開口,言語懇摯,卻又官腔十足!


    岑文本見解稍有異議,出列道:


    \"長孫大人的建議不妥!當前災民已經嚴重破壞嶺南地區。不少未受暴雨侵蝕的州縣,正受著災民騷擾。所以,我們必須首要抵擋住這場天災,讓百姓盡早迴到家中,否則天下將亂!\"


    長孫無忌捋著胡須,微微一笑:


    \"中書令所言甚是合理,然而誰又能抵擋得了天災呢?如今派遣再多兵力也是徒然。\"


    眼看岑文本要接話,房玄齡連忙阻止道:


    \"兩位大人均有道理! 雖派兵無法對抗暴雨,但他們可以阻擋洪水!霸州的茗河、碎河、晚江三條大河的堤岸皆已潰決。士兵前去可以修複這三個區域的河堤,但修複之艱難可能導致成千上萬士卒傷亡慘重!\"


    房玄齡所述有史為鑒!


    隋朝時,隋煬帝執政三年時,江南就遭遇過暴風雨引發的洪災,三萬大軍被派去救援,結果全軍覆沒。


    李世民聽到房玄齡的話,即刻迴想起這段隋朝曆史。那時,他已誕生於世間,記憶猶新。


    很快,李世民作出了抉擇。雖然民生至關重要,但軍隊更為重要! 軍隊絕對置於民之上,因此他絕不允許自己的部隊涉險!


    就在這抉擇之際,一道黑影自隊伍中脫穎而出。


    李世民心頭一震!他已經認出了來人是誰。


    不錯,正是魏征!


    魏征起初是太子李建成身邊的幕僚,近年來,李世民察覺到其政務之能,便開始著力提拔他。


    但這提拔讓魏征膽子愈顯膨脹! 他常向李世民直言進諫,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李世民無可奈何,難道真會殺死魏征嗎? 如真殺死他,史書中將記魏征以死諫亡,忠誠不二,那他自己豈非成了昏君?


    於是,每遭魏征死諫,魏征總是能得逞!這自然讓李世民懊惱不已。但所幸魏征的進諫都是正義之音,為民為國。


    因此,即使心存怒意,李世民也隻得忍了下來!


    \"魏征愛卿,有何建言?\"


    李世民笑容溫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室的棄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發發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發發9並收藏王室的棄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