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笑聲震天,大快朵頤地嚼著仙獸肉。將近午時,虯髯客這才起身告辭而去。


    待虯髯客離去之後,尉遲恭搖頭歎息:“此人實乃命運多舛之人哪。”


    “為何如此說?”李滄浪疑惑不解,他對虯髯客的身份以及其海外行蹤感到十分驚奇。


    對於虯髯客是否真的遠赴東瀛,李滄浪更是心生好奇,渴望一探究竟。


    “虯髯客,我尉遲恭對他可是敬佩有加!”


    尉遲恭連連搖頭,並未多言,然而程咬金卻開口笑道:


    “虯髯客,位列風塵三俠之一,本名張仲堅。據說他是揚州首富張季齡之子,出生時因其相貌醜陋,竟遭親父嫌棄欲除之而後快。幸得高人搭救,並傳授武學秘籍。學成之後,他曾意圖舉兵爭奪天下,但在見識到李世民的非凡氣度後,自覺難以匹敵,遂認定天下必將歸屬李世民。他傾心於紅拂女,得知她已嫁給李靖後,三人結拜為異性兄妹,虯髯客更是將所有家產贈予李靖夫婦,助李世民一臂之力實現一統天下的宏願,自己則黯然離開了這片土地。”


    李滄浪聽聞此事,不禁啞然失笑。原來虯髯客之所以蓄須滿麵,是為了掩蓋其醜陋的容顏。而他眼光獨到,早早看出李世民乃天選之子,事實證明李世民確實沒有辜負虯髯客的期望。這也就不難理解尉遲恭和程咬金在得知虯髯客身份後,對其表現出的那份深深敬意了,畢竟他們都知道虯髯客與李世民之間的那段過往。


    正當李滄浪在山泉閣後院靜心修養之際,沈三福疾步走進來向他稟報。


    “少主,您在這兒哪!”沈三福恭敬地說道。


    李滄浪並未太在意沈三福的問候,反倒是被沈三福身後站立的異國人士吸引了目光,他們的膚色與大唐人截然不同。


    李滄浪對此感到非常驚訝:“這是何許人也?”


    尉遲恭見李滄浪一臉茫然的樣子,不由得有些意外:“這不是昆侖奴和新羅婢麽?難道武王殿下還不知情?”


    昆侖奴,在我國古代指的是來自印尼、馬來西亞一帶的仆役,其中大多數人是東南亞土著,雖膚色較中原人黝黑,但仍屬黃種人。少數則是跟隨阿拉伯商人來到中國的黑人,這類黑人昆侖奴數量極少,隻有那些權貴人家才能擁有。也許其中還有一些達羅毗荼人(印度的一個民族)。李滄浪因長年居住在臥龍山,故而在長安城內少見這些奇特種族的人。然而實際上,貞觀年間,長安與洛陽早已成為國際化大都市,街頭巷尾常見各色人種,人們對此習以為常,當時流行一句俚語:“昆侖奴,新羅婢”。


    尉遲恭和程咬金對昆侖奴和新羅婢已是司空見慣,顯然家中亦豢養了不少此類仆役。


    沈三福察言觀色,見李滄浪對昆侖奴頗感興趣,立刻提議:“少主若是覺得稀罕,不妨帶迴些昆侖奴,他們在家中幹活極為勤勉,定會派上大用場。”


    然而李滄浪卻笑著婉拒了這個建議,連說了三個“怪哉”,以此表達內心的驚奇之情。


    看過昆侖奴後,李滄浪起身返迴臥龍山。至於沈三福帶來的昆侖奴,則留在山泉閣做起了苦力。


    “嗯,如今我也開始使用國際勞工了,真是有趣得很呐!”走在迴臥龍觀的路上,李滄浪心情舒暢,暗自感慨:大唐貞觀年間果真是個美好的時代,那時異國人隻能作為奴仆出現在國內,而大唐百姓則洋溢著滿滿的自信!此刻,李滄浪悠然自得,皇宮中的李泰卻急匆匆地奔走著。他並未迴家,而是徑直闖入皇宮,打算找他深愛的父親幫忙。他認為隻要找到父皇李世民,父皇一定會幫他教訓李滄浪一頓。


    李泰堅信李世民最愛的就是他,隻要他去找父皇求助,父皇必定會出手相助,好好教訓一下李滄浪。


    想到李滄浪即將受到懲罰的情景,李泰心裏樂開了花。因此,在接近太極殿之前,他還特意找了個隱蔽之處,狠狠抽了自己幾個耳光,弄得臉頰鮮血淋漓,看上去淒慘至極。


    看到這般情景,李泰不禁放聲大笑,隨即撲通一聲跪倒在太極殿外,嚎啕大哭起來。


    李世民正在太極殿內與房玄齡、杜如晦商討江南水患之事,突然聽到外麵吵鬧不止,頓時煩躁不已。


    “是誰在外麵喧嘩?”李世民怒喝一聲。


    張總管聞聲趕忙出門查看,發現是魏王李泰在外痛哭不止,趕忙又奔迴殿內報告。


    “陛下!是魏王在外麵痛哭!而且,而且……”


    見張總管道不出個所以然來,李世民愈發焦急:“而且什麽?快說!”


    “而且魏王的臉頰上全是血跡!”


    張總管嚇得趕緊趴在地上。他深知每當遇到自己無法應對的情況時,最好就是先趴在地上。


    李世民一聽李泰滿臉是血,再也坐不住了,立刻起身朝殿外奔去。


    “青雀!青雀!”


    “青雀”是李泰的字,李世民出於對李泰的寵愛,平日裏總是這樣喚他。


    “父皇救命!父皇救命啊!”聽到父皇的聲音,李泰心中竊喜,但麵上仍裝作更加悲慘的模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室的棄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發發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發發9並收藏王室的棄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