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23年,李存勖滅了後梁,緊接著曆時半年又滅了西蜀,勢頭很猛,大有統一全國之勢。
但貪圖享樂的李存勖到最後把一副好牌卻讓他打爛了。
李存勖在成功地攻克了那座固若金湯的汴梁城時問周匝在何處?
原來,這位周匝乃是李存勖極為寵愛的伶人。
當李存勖得知周匝得以安全歸來時,滿心歡喜難以自抑。
他迫不及待地將周匝召至身前,急切地問道:“周匝啊!此次汴梁之戰局勢那般兇險複雜,你究竟是如何做到安然無恙的?”
隻見周匝微微躬身行禮後說道:“迴陛下,微臣之所以能夠幸免於難,全賴教坊使陳俊和內園栽接使儲德源拚死相護。他們二人於危難之際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才保得微臣周全。還望陛下能念及他們此番救命之恩,賜予他們官職,封他們當個刺史吧,也好讓微臣報答這份深情厚誼。”
聞聽此言,李存勖竟想都未想,毫不猶豫地當場應允道:“準奏!朕即刻下旨封賞他們。”
要知道,一州刺史可是身負重任的關鍵地方官員,其職責關乎一方百姓的福祉與安寧。
然而,李存勖卻這般輕易地應承下來,絲毫不顧此舉是否妥當。由此足見,那些伶人之輩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何等之高,簡直重於泰山。而他對這些人的寵愛和縱容,也為日後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伶人們仗著皇帝寵愛,肆無忌憚地把持朝權,公開向地方官員們索賄。起初官員們氣憤不已,不願受他們擺布。伶官景進等人利用出入皇宮、為皇帝轉奏政事的機會,說官員們的壞話,李存勖完全聽信他們的一麵之詞。
官員們迫於伶人的淫威,不得不屈從於他們,後唐的政局從此變得汙爛不堪。
實際上伶官們並沒有擁有足以毀滅帝國、毀滅皇帝的能量。隻能說伶官加速了李存勖的滅亡,而不是決定了他的命運。
李存勖在即位之後,竟然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舉動——大肆擴充宦官的數量。
他不僅將那些在唐朝滅亡之際逃竄至山野之間的宦官一一召迴,而且還讓他們重新迴到後唐王宮之中,繼續為宮廷效力。
經過一番不完全的統計,當時在後唐王宮服務的宦官人數大約已經高達一千之眾。如此龐大的數字實在是讓人瞠目結舌!
而這些被委以重任之人,對於斂財、結黨營私以及貪圖享樂之事最為熱衷。正因為如此,他們也最為擅長將皇帝所賜予的權力巧妙地轉化並變現成為個人的財富與利益。
至於李存勖本人呢?他的性格向來輕浮放蕩,治理國家時也是隨心所欲,毫無章法可言。
其實李存勖隻適合治軍,但是他當上皇帝後軍隊也疏於管理,甚至還欠著軍餉,令跟他出生入死的將士寒心。
李存勖決意吞並前蜀國,滅梁頭號功臣郭崇韜意圖借此機會建立滅國之功,徹底壓服宦官群體,因此極力讚同李存勖之謀。李存勖遂以長子魏王李繼岌為伐蜀元帥,令郭崇韜全力輔佐之。
郭崇韜素來對伶人、宦官群體很不齒,雙方積怨已久。
他在出征前放言此去征蜀建立大功,待日後魏王即位為帝,當勸其盡殺宦官。
此事被隨軍監軍的宦官李從襲傳迴洛陽,引起眾多宦官們憤憤不平。
滅蜀之戰結束後,宦官們日夜在李存勖麵前說郭崇韜的壞話。
“聖上,聽說那郭崇韜在軍中專權跋扈勢壓魏王,還大肆貪汙受賄,蜀人的財富大半都入了他的腰包啊!”
一個人說不打緊,兩個人、三個人, 一群人,天天說,假事也能成真。
李存勖對郭崇韜產生了信任危機,於是派了一名宦官馬彥珪作為欽差大臣,到蜀中查察郭崇韜到底有無枉法之行。
馬彥珪心裏很清楚,此次前去未必能夠順利抓到郭崇韜的把柄,但他又不甘心放過這個可能扳倒對方的機會。
在臨行前他特意前往皇後劉氏所在之處,兩人關起門來密謀商議出了一條極其陰險毒辣的計策。而正是這條毒計,最終斷送了郭崇韜寶貴的生命。
說起這位劉皇後,其出身可謂相當卑微,原本隻是宮中一名普普通通的宮女罷了。
後來有幸成為了李存勖的第三個妾室,然而與其他幾位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夫人們相比,她自覺處處低人一等,心中總是充滿了不安和恐懼,生怕被別人比下去。因此,為了鞏固自己在宮廷中的地位,她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去勾結那些宦官以及伶人們,並指使他們在皇帝麵前不斷地為自己美言誇讚。
就連朱溫手下那位聲名遠揚且口碑甚佳的大臣張全義投降之後,劉皇後居然也不顧眾人異樣的目光,主動跑過去認其作為義父。
如此種種行為,實在令人咋舌不已。
還有一件事足以證明她人品差,有一天,劉皇後之父突然到宮外求見,想與失散多年的女兒重會。
劉氏怕這個出身低微的爹連累自己,居然說我父早已死於戰亂,此人居然敢來這裏冒充,讓人把父親亂棍打走。
她憑借兒子的尊貴身份,成功登上了皇後寶座。自那以後,她便如同打開了欲望之門一般,肆無忌憚地開始瘋狂聚斂財富。凡是各地藩鎮向李存勖進獻的珍貴貢品,她竟然毫不手軟地截留其中的一半據為己有。
然而,僅僅這樣似乎仍不能填滿她那貪婪無度的心。劉氏甚至時常毫無顧忌地直接向地方官員下達指令,公然索要賄賂。這一行為使得各個地方叫苦不迭,民不聊生,但卻又無可奈何。
麵對這般局麵,身為一國之君的李存勖居然對其不聞不問,完全采取放任自流、聽之任之的態度。
就在這個時候,一心想要整頓朝廷綱紀的郭崇韜實在看不下去了,他毅然決然地向李存勖稟報了劉皇後的所作所為。可沒想到,這一舉動竟惹惱了劉皇後。
與此同時,心懷叵測的馬彥珪也對郭崇韜心生不滿。當他得知劉皇後對郭崇韜的憤恨之後,兩人在對待郭崇韜的態度上可謂是一拍即合。
於是乎,他們當場密謀出一條歹毒之計:由馬彥珪假傳聖旨,命令魏王李繼岌以謀反的罪名,在蜀地將郭崇韜就地正法。
而年輕且見識淺薄的太子李繼岌,對於來自父母的命令哪敢有絲毫違抗?他毫不猶豫地立刻執行了所謂的“旨意”,迅速展開行動並捕殺了郭崇韜。
可悲可歎啊!這位曾經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將郭崇韜,就這樣不明不白、糊裏糊塗地丟掉了自己寶貴的性命。
隨著郭崇韜的含冤離世,後唐的政治局勢瞬間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能夠有力地約束後宮幹預朝政以及那些奸佞小人擾亂朝綱的惡行。整個國家逐漸走向衰敗和滅亡的深淵。
在後唐時期,由於長時間的折騰與肆意揮霍,國家的財富迅速流失,國庫很快便見底了。然而,李存勖那無盡的貪欲並未因此得到滿足,他竟然不顧民生艱難,悍然下令提前征收次年的租稅,這一舉措無疑讓本已困苦不堪的百姓雪上加霜。
麵對如此嚴峻的局勢,宰相心急如焚,深知若再不采取措施,國家必將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於是,他冒著觸怒龍顏的風險,毅然向皇帝進諫,懇請其從內庫中調撥部分錢財以解燃眉之急。要知道,內庫中的財富積累遠超過國庫,但令人震驚的是,無論是李存勖還是劉皇後,都對這些錢財視若珍寶,絲毫不願割舍哪怕一絲一毫。
當聽到宰相的請求時,劉皇後不僅沒有絲毫動容,反而臉色陰沉地將自己的妝奩以及幼子李滿喜一同推到宰相麵前,並冷冰冰地說道:“如今宮中也就隻有這些東西還算值錢了,你們若是急需用錢,就拿去變賣了吧!”這番話猶如一盆刺骨的冰水,澆在了宰相的心頭,令他驚恐萬分,哪裏還敢再提及此事半句?隻能黯然離去,留下滿心憂慮與無奈。
而李存勖和劉皇後則依舊沉浸在他們奢華無度的生活裏,全然不顧百姓們正在水深火熱中苦苦掙紮。
公元 926 年 2 月,後唐爆發魏州兵變。
魏州軍本奉命前往瓦橋關抵禦契丹,戍守期滿後依令返迴家鄉魏州休整。豈料行至貝州時,李存勖以軍資匱乏為由,強行責令他們留駐該地屯田。
魏州軍憤恨難平,在皇甫暉挑唆之下,毅然舉旗叛唐,殺迴魏州並攻占鄴城。
魏州兵變乃是李存勖多年來倒行逆施、荒淫無道等亂象的必然惡果,折射出後唐各地對李存勖的極度失望與憤懣。
李存勖倉促派兵鎮壓,孰料領兵大將李嗣源行至半途,遭士兵脅迫造反,迴師攻打洛陽。
李嗣源係李克用義子,早年屢立戰功。李克用故去後,李嗣源因功高蓋主屢遭李存勖猜忌。其雖無叛逆之意,卻被李存勖步步緊逼,漸至走投無路。故而平叛途中為士兵所挾,幹脆順水推舟,甘當首領,反叛昏聵的唐莊宗。
叛軍大兵殺到洛陽,宮中先自亂了起來。李存勖從伶人中提拔起來的親軍將領郭從謙率兵造反,進攻皇宮,李存勖在混戰之中被流矢射中身亡,一代戰神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
李存勖征戰十五年,在位當皇帝不過三年而已。
李嗣源率兵入洛陽,登基稱帝,是為後唐明宗。
消息傳到徐知誥那裏,內心即是悲痛不已。
連朱溫掰手腕都掰不過的人,一名青年時期就名揚天下的英雄,就這樣隕落了。
隻要李存勖和當初剛接位時一樣,發展經濟、軍紀嚴明、加強官製,寬厚對待百姓,將來很有希望一統全國。
可惜了,他過早的沉迷酒色,縱容放任家人下屬,臨死也是被寵愛的伶人殺死。
阿保機聽說李存勖滅亡的原因後,惋惜不已。他直接禁止家人娛樂,將戲子趕走,酒也禁了,生怕自己與他一樣同蹈覆轍。
但貪圖享樂的李存勖到最後把一副好牌卻讓他打爛了。
李存勖在成功地攻克了那座固若金湯的汴梁城時問周匝在何處?
原來,這位周匝乃是李存勖極為寵愛的伶人。
當李存勖得知周匝得以安全歸來時,滿心歡喜難以自抑。
他迫不及待地將周匝召至身前,急切地問道:“周匝啊!此次汴梁之戰局勢那般兇險複雜,你究竟是如何做到安然無恙的?”
隻見周匝微微躬身行禮後說道:“迴陛下,微臣之所以能夠幸免於難,全賴教坊使陳俊和內園栽接使儲德源拚死相護。他們二人於危難之際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才保得微臣周全。還望陛下能念及他們此番救命之恩,賜予他們官職,封他們當個刺史吧,也好讓微臣報答這份深情厚誼。”
聞聽此言,李存勖竟想都未想,毫不猶豫地當場應允道:“準奏!朕即刻下旨封賞他們。”
要知道,一州刺史可是身負重任的關鍵地方官員,其職責關乎一方百姓的福祉與安寧。
然而,李存勖卻這般輕易地應承下來,絲毫不顧此舉是否妥當。由此足見,那些伶人之輩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何等之高,簡直重於泰山。而他對這些人的寵愛和縱容,也為日後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伶人們仗著皇帝寵愛,肆無忌憚地把持朝權,公開向地方官員們索賄。起初官員們氣憤不已,不願受他們擺布。伶官景進等人利用出入皇宮、為皇帝轉奏政事的機會,說官員們的壞話,李存勖完全聽信他們的一麵之詞。
官員們迫於伶人的淫威,不得不屈從於他們,後唐的政局從此變得汙爛不堪。
實際上伶官們並沒有擁有足以毀滅帝國、毀滅皇帝的能量。隻能說伶官加速了李存勖的滅亡,而不是決定了他的命運。
李存勖在即位之後,竟然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舉動——大肆擴充宦官的數量。
他不僅將那些在唐朝滅亡之際逃竄至山野之間的宦官一一召迴,而且還讓他們重新迴到後唐王宮之中,繼續為宮廷效力。
經過一番不完全的統計,當時在後唐王宮服務的宦官人數大約已經高達一千之眾。如此龐大的數字實在是讓人瞠目結舌!
而這些被委以重任之人,對於斂財、結黨營私以及貪圖享樂之事最為熱衷。正因為如此,他們也最為擅長將皇帝所賜予的權力巧妙地轉化並變現成為個人的財富與利益。
至於李存勖本人呢?他的性格向來輕浮放蕩,治理國家時也是隨心所欲,毫無章法可言。
其實李存勖隻適合治軍,但是他當上皇帝後軍隊也疏於管理,甚至還欠著軍餉,令跟他出生入死的將士寒心。
李存勖決意吞並前蜀國,滅梁頭號功臣郭崇韜意圖借此機會建立滅國之功,徹底壓服宦官群體,因此極力讚同李存勖之謀。李存勖遂以長子魏王李繼岌為伐蜀元帥,令郭崇韜全力輔佐之。
郭崇韜素來對伶人、宦官群體很不齒,雙方積怨已久。
他在出征前放言此去征蜀建立大功,待日後魏王即位為帝,當勸其盡殺宦官。
此事被隨軍監軍的宦官李從襲傳迴洛陽,引起眾多宦官們憤憤不平。
滅蜀之戰結束後,宦官們日夜在李存勖麵前說郭崇韜的壞話。
“聖上,聽說那郭崇韜在軍中專權跋扈勢壓魏王,還大肆貪汙受賄,蜀人的財富大半都入了他的腰包啊!”
一個人說不打緊,兩個人、三個人, 一群人,天天說,假事也能成真。
李存勖對郭崇韜產生了信任危機,於是派了一名宦官馬彥珪作為欽差大臣,到蜀中查察郭崇韜到底有無枉法之行。
馬彥珪心裏很清楚,此次前去未必能夠順利抓到郭崇韜的把柄,但他又不甘心放過這個可能扳倒對方的機會。
在臨行前他特意前往皇後劉氏所在之處,兩人關起門來密謀商議出了一條極其陰險毒辣的計策。而正是這條毒計,最終斷送了郭崇韜寶貴的生命。
說起這位劉皇後,其出身可謂相當卑微,原本隻是宮中一名普普通通的宮女罷了。
後來有幸成為了李存勖的第三個妾室,然而與其他幾位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夫人們相比,她自覺處處低人一等,心中總是充滿了不安和恐懼,生怕被別人比下去。因此,為了鞏固自己在宮廷中的地位,她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去勾結那些宦官以及伶人們,並指使他們在皇帝麵前不斷地為自己美言誇讚。
就連朱溫手下那位聲名遠揚且口碑甚佳的大臣張全義投降之後,劉皇後居然也不顧眾人異樣的目光,主動跑過去認其作為義父。
如此種種行為,實在令人咋舌不已。
還有一件事足以證明她人品差,有一天,劉皇後之父突然到宮外求見,想與失散多年的女兒重會。
劉氏怕這個出身低微的爹連累自己,居然說我父早已死於戰亂,此人居然敢來這裏冒充,讓人把父親亂棍打走。
她憑借兒子的尊貴身份,成功登上了皇後寶座。自那以後,她便如同打開了欲望之門一般,肆無忌憚地開始瘋狂聚斂財富。凡是各地藩鎮向李存勖進獻的珍貴貢品,她竟然毫不手軟地截留其中的一半據為己有。
然而,僅僅這樣似乎仍不能填滿她那貪婪無度的心。劉氏甚至時常毫無顧忌地直接向地方官員下達指令,公然索要賄賂。這一行為使得各個地方叫苦不迭,民不聊生,但卻又無可奈何。
麵對這般局麵,身為一國之君的李存勖居然對其不聞不問,完全采取放任自流、聽之任之的態度。
就在這個時候,一心想要整頓朝廷綱紀的郭崇韜實在看不下去了,他毅然決然地向李存勖稟報了劉皇後的所作所為。可沒想到,這一舉動竟惹惱了劉皇後。
與此同時,心懷叵測的馬彥珪也對郭崇韜心生不滿。當他得知劉皇後對郭崇韜的憤恨之後,兩人在對待郭崇韜的態度上可謂是一拍即合。
於是乎,他們當場密謀出一條歹毒之計:由馬彥珪假傳聖旨,命令魏王李繼岌以謀反的罪名,在蜀地將郭崇韜就地正法。
而年輕且見識淺薄的太子李繼岌,對於來自父母的命令哪敢有絲毫違抗?他毫不猶豫地立刻執行了所謂的“旨意”,迅速展開行動並捕殺了郭崇韜。
可悲可歎啊!這位曾經威震四方的一代名將郭崇韜,就這樣不明不白、糊裏糊塗地丟掉了自己寶貴的性命。
隨著郭崇韜的含冤離世,後唐的政治局勢瞬間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能夠有力地約束後宮幹預朝政以及那些奸佞小人擾亂朝綱的惡行。整個國家逐漸走向衰敗和滅亡的深淵。
在後唐時期,由於長時間的折騰與肆意揮霍,國家的財富迅速流失,國庫很快便見底了。然而,李存勖那無盡的貪欲並未因此得到滿足,他竟然不顧民生艱難,悍然下令提前征收次年的租稅,這一舉措無疑讓本已困苦不堪的百姓雪上加霜。
麵對如此嚴峻的局勢,宰相心急如焚,深知若再不采取措施,國家必將陷入更深的危機之中。於是,他冒著觸怒龍顏的風險,毅然向皇帝進諫,懇請其從內庫中調撥部分錢財以解燃眉之急。要知道,內庫中的財富積累遠超過國庫,但令人震驚的是,無論是李存勖還是劉皇後,都對這些錢財視若珍寶,絲毫不願割舍哪怕一絲一毫。
當聽到宰相的請求時,劉皇後不僅沒有絲毫動容,反而臉色陰沉地將自己的妝奩以及幼子李滿喜一同推到宰相麵前,並冷冰冰地說道:“如今宮中也就隻有這些東西還算值錢了,你們若是急需用錢,就拿去變賣了吧!”這番話猶如一盆刺骨的冰水,澆在了宰相的心頭,令他驚恐萬分,哪裏還敢再提及此事半句?隻能黯然離去,留下滿心憂慮與無奈。
而李存勖和劉皇後則依舊沉浸在他們奢華無度的生活裏,全然不顧百姓們正在水深火熱中苦苦掙紮。
公元 926 年 2 月,後唐爆發魏州兵變。
魏州軍本奉命前往瓦橋關抵禦契丹,戍守期滿後依令返迴家鄉魏州休整。豈料行至貝州時,李存勖以軍資匱乏為由,強行責令他們留駐該地屯田。
魏州軍憤恨難平,在皇甫暉挑唆之下,毅然舉旗叛唐,殺迴魏州並攻占鄴城。
魏州兵變乃是李存勖多年來倒行逆施、荒淫無道等亂象的必然惡果,折射出後唐各地對李存勖的極度失望與憤懣。
李存勖倉促派兵鎮壓,孰料領兵大將李嗣源行至半途,遭士兵脅迫造反,迴師攻打洛陽。
李嗣源係李克用義子,早年屢立戰功。李克用故去後,李嗣源因功高蓋主屢遭李存勖猜忌。其雖無叛逆之意,卻被李存勖步步緊逼,漸至走投無路。故而平叛途中為士兵所挾,幹脆順水推舟,甘當首領,反叛昏聵的唐莊宗。
叛軍大兵殺到洛陽,宮中先自亂了起來。李存勖從伶人中提拔起來的親軍將領郭從謙率兵造反,進攻皇宮,李存勖在混戰之中被流矢射中身亡,一代戰神就這樣結束了他的一生。
李存勖征戰十五年,在位當皇帝不過三年而已。
李嗣源率兵入洛陽,登基稱帝,是為後唐明宗。
消息傳到徐知誥那裏,內心即是悲痛不已。
連朱溫掰手腕都掰不過的人,一名青年時期就名揚天下的英雄,就這樣隕落了。
隻要李存勖和當初剛接位時一樣,發展經濟、軍紀嚴明、加強官製,寬厚對待百姓,將來很有希望一統全國。
可惜了,他過早的沉迷酒色,縱容放任家人下屬,臨死也是被寵愛的伶人殺死。
阿保機聽說李存勖滅亡的原因後,惋惜不已。他直接禁止家人娛樂,將戲子趕走,酒也禁了,生怕自己與他一樣同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