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複元年(901年)正月初一的清晨,右軍中尉王仲先早早地起身,準備上朝參與朝會。


    “殺啊!”


    他剛走到安福門,就被孫德昭率領的士兵包圍,襲擊身亡。


    孫德昭迅速割下王仲先的首級,疾步奔向少陽院,高聲唿喊:


    “逆賊已伏誅!請皇上速速出來犒賞有功將士!”(對話內容摘自古籍)


    聽到這一消息,昭宗心中充滿了震驚與不信。他立刻迴應道:


    “如果你們所說的是真實的,請將逆賊的首級拋進來,讓我親眼看一下。”


    “好,你們立了大功,爾等乃大唐忠臣。”唐昭宗高興了。


    孫德昭立即地將王仲先的首級扔進了院牆內,隨後召集將士們砸開門鎖,簇擁著昭宗和皇後等人走出了宮殿。


    不久後,劉季述和王彥範也相繼被抓住。


    “打死他們,亂殺無辜!”


    “殺了這幾個奸臣……”


    憤怒的人群沒有等皇帝開口,就將這兩人亂棍打死。


    昭宗張了張口,很無語。


    昭宗考慮到太子年幼無知,並未對他加以重罪,隻將他黜為濮王。


    隨後,昭宗開始犒賞那些有功之臣。


    他封孫德昭為靜海節度使;封周承誨為嶺南西道節度使;封董承弼為寧遠節度使。這三人全部賜姓李,他們同時被任命為同平章事,他們被稱為“三使相”。


    唐朝局在經曆了這場動蕩之後,終於得到了暫時的穩定。


    然而,昭宗在剪除宦官黨羽的問題上不堅決,再次遇到了阻礙。


    複位之初,崔胤便上書請求解除宦官的兵權,將中央禁軍的兵權交到宰相手裏。


    昭宗對此提議也表示讚同,但大唐曆來有文人不掌兵的慣例。如果他打破這一舊製,後果將不堪設想。


    因此,昭宗決定從長計議,找來他最信任的三使相商議此事。


    然而,這三位都出身於神策軍,他們本身並不反對宦官掌兵。他們認為劉季述的直接責任而導致了這場兵變。


    當聽到昭宗的問話時,他們均表示反對,都不支持。


    三使相的答複讓昭宗陷入了猶豫之中。


    此時,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也帶兵趕到了長安。


    他擔心崔胤一旦掌握兵權,會對自己不利,於是上書昭宗,表示自己絕對不能容忍將兵權交到宰相手裏。


    李茂貞是關中最大的軍閥,他的話在昭宗這裏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麵對如此大的阻力,昭宗也無可奈何,隻能遵循舊製,將兵權重新交到宦官集團手裏。


    他任命前樞密使韓全誨為左軍中尉,鳳翔軍監軍張彥弘為右軍中尉,並擢升宦官袁易簡、周敬容為樞密使。


    昭宗此次優柔寡斷,又出於無奈的任命,再次為將來的大亂又埋下了伏筆。


    而此時,朱溫卻接到宰相崔胤要其入長安勤王殺宦官的邀請。


    朱溫劉季述兵亂的時候就想去長安,無奈正和李克用死磕,抽不開身。


    在金秋的十月二十日,一個震撼全國的消息傳來:朱溫親自統帥大軍,矛頭直指國都長安城。整個國家都被這一消息震驚,人們的心中充滿了不安和惶恐。


    韓全誨,這位身處權力旋渦的重臣,深知朱溫的野心和手段。


    他知道,一旦朱溫大軍兵臨城下,自己將難逃一死。因此,他決定采取極端的行動,秘密策劃將昭宗皇帝劫持到鳳翔,尋求李茂貞的庇護。


    在十一月一日,朱溫的大軍逼近了鎮國軍境內。


    鎮國軍節度使韓建是李茂貞的堅定盟友,他對朱溫的野心心知肚明。


    然而,朱溫的軍隊士氣高昂,勢如破竹。韓建不敢硬碰硬,隻能派人出城請降。


    朱溫雖然同意了韓建的請求,但對他在華州經營多年、深得人心的地位有所忌憚。


    為了確保自己的統治地位,朱溫將韓建改任為忠武軍節度使,並派人護送他迴中原上任。


    這樣一來,鎮國軍之地也落入了朱溫的手中。


    華州在韓建的精心治理下,經濟繁榮昌盛。特別是在昭宗流亡到華州的那些年裏,四方商人雲集於此。韓建趁機對他們課以重稅,狠狠地撈了一筆,但這些財富最終都為朱溫做了嫁衣。


    隨著朱溫占領華州的消息傳來,韓全誨覺得不能再猶豫了。


    於是,長安城內再次陷入混亂。韓全誨的手下在京城內肆意打殺搶掠,並準備將昭宗皇帝劫持走。


    在十一月四日這一天,韓全誨帶兵入宮,逼迫昭宗皇帝前往鳳翔。


    昭宗心中充滿了無奈和不甘,他並不想離開都城。於是,唐昭宗他展現出了男兒的英勇氣概,獨自一人登上乞巧樓,手持長劍抵擋著韓全誨的士兵。


    “朕不走,你們這是劫持朕。”


    “誰敢殺朕,你們都是朕的子民,不想活了嗎?”昭宗大聲嗬斥道。


    士兵自然是不敢,但他們隻聽從韓全誨的話,迴頭看韓全誨。


    韓全誨知道今天心軟,就是自己人頭落地時刻,狠下心來,手一揮,大聲道:“不要傷了皇帝,把皇帝按住,給我上。”


    這一幕可謂壯烈異常,一名皇帝獨自抵抗一幫士兵。


    權利呢?一點也不會用。


    此刻,他就像任性胡鬧的小孩一樣,不一會兒,他最終被士兵困住。


    韓全誨直接下令火燒皇城,宮廷內外火光熊熊,在韓全誨的威逼之下,昭宗帶著皇後、嬪妃、皇子等百餘人上馬出宮,其間哭泣之聲此起彼伏。


    就在昭宗被劫走不久,朱溫大軍才姍姍來遲。


    宰相崔胤為了巴結朱溫,竟無恥至極地動員文武百官出城迎接他的到來,而朱溫則心安理得地接受這份殊榮。


    當時,昭宗已被擄至鳳翔,朱溫一心想要將昭宗奪迴,因此在長安不能久留。他在第二日便出兵鳳翔,崔胤再次厚顏無恥地出城為朱溫送行。


    迎接和送別如此隆重的儀式,原本不是一個節度使所能享受的待遇。


    崔胤身為大唐的宰相,卻把這種尊貴的禮儀用在朱溫身上,實在是違背了為臣之道。


    而朱溫的所作所為,從他調動人馬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預示了他的野心。


    天複元年(901)十一月二十日,冬日的寒風凜冽刺骨,朱溫率領著雄壯的汴軍大軍,浩浩蕩蕩地來到了鳳翔鎮所管轄的岐州城下。


    城頭上,鳳翔節度使李茂貞的心情卻與這冬日的寒風一樣寒冷。他遠眺著下方密密麻麻的朱溫軍隊士兵,他們那威武雄壯的氣勢如同潮水一般洶湧澎湃,讓李茂貞感到一陣心悸。


    然而,作為一方霸主,絕不能輕易示弱。


    更何況,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掌控昭宗,便意味著掌握了朝廷的權柄,對於任何一個威震一方的霸主來說,這都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他迴想起隔壁的華州,當年昭宗僅僅在那裏住了兩年,便為華州帶來了無盡的繁榮與富貴。如果這樣的機會降臨到鳳翔,那麽鳳翔的崛起將指日可待,甚至有可能成為新的王朝!


    在腦海中反複權衡利弊後,老狐狸李茂貞下定了決心。即使朱溫再厲害,他也不能輕易將天子交給他。


    於是,他強裝鎮定,告訴朱溫:“天子是來避禍的,你朱公定是聽信了小人之言,才會產生如此誤會!”


    城樓下的老謀深算的朱溫此行的目的隻是想要搶迴昭宗,與李茂貞發生衝突並不是明智之舉。他迴答李茂貞,都是韓全誨挾持天子,朱某乃是奉旨討賊。


    朱溫還是給了李茂貞台階下,說道:“若岐王未曾共謀此事,隻需將天子送出城外即可,何需多言!”


    目前朱溫中原無敵,就連昔日曾經擊敗過李茂貞的李克用都被他打迴了山西。自己一個小小的鳳翔節度使單憑一張嘴是哄騙不了朱溫的。


    李茂貞感到一陣焦慮,額頭上滲出了冷汗。


    這是一場豪賭,賭贏了未來逐鹿中原必有他一席之地,甚至有可能開創一個新的朝代!賭輸了也不過是重走黃泉舊路從頭再來。


    他咬了咬牙,幹脆一不做二不休,與朱溫決一死戰!


    於是李茂貞直接找到了昭宗,逼迫他下詔命令朱溫退軍。


    隨後他又矯詔傳檄諸道要求各路藩鎮舉兵勤王!他要將這場豪賭進行到底!


    到此,楊行密收到的勤王聖詔,就是從鳳翔發出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唐晚來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睡夢羅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睡夢羅漢並收藏南唐晚來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