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笑她:“你這丫頭,一碗水倒是端的平,這禮送的可真是省事。”
顧瑾隻坐在太後身邊,親昵的為她捶著肩膀,道:“臣妾這也是沒法子,都是陛下的兒媳,您的孫媳,偏與臣妾差不多的年歲,臣妾這個剛當了長輩的,也很驚惶呢。”
她絲毫不避諱自己年紀小的事實。
本來也隻是虛擔了個輩分,實在沒必要用條條框框將自己生生圈起來,妄圖做出格外威嚴的模樣。若真那般,或許在外人眼裏,自己便如那偷穿了大人衣裳的頑童,看著不倫不類,幼稚可笑。
倒不如就像現在這般自在些,若真有做的不妥當的地方,旁人頂多說上一句——還是太年輕,缺了些閱曆。
太後被她逗得開懷:“你這丫頭,還說什麽驚惶,哀家看你可是半點兒不見驚惶。”
“放心,哀家總不能叫你吃了虧去,給了小輩們賞賜便算是盡到心意了。等過後,哀家再送你些,叫你將自己的小金庫給填補上。”
眾人看的牙酸,平常隻知太後慈藹,但對她們笑時總覺得隔了一層,偏對著貴妃就親昵了許多,喜愛的神情半點不見摻假。
細微之處,足見親疏之別。
在場餘下的晚輩隻剩嘉寧公主和五皇子蕭承翊沒參拜了。
嘉寧公主是中宮嫡出,宮中妃嬪雖盡都是她庶母,她也仰仗著身份不曾對任何人行過禮,此時自然也不願意上前,至於蕭承翊,則是躲在賢妃膝前,隻悄悄偷看顧瑾,不敢出來。
太後越過了嘉寧公主,直接看向五皇子:“翊兒,來皇祖母這。”
蕭承翊探出頭,手指還抓著賢妃的衣袖不放,待到賢妃朝他點頭示意,他這才小步走到了太後跟前。
太後聲音溫和地問道:“翊兒這幾日都學了什麽?”
蕭承翊已經跟著幾位兄長去集賢殿進學了,隻是他年紀小,與兄長們的進度相差太多,皇帝便隻能單獨點了位學識淵博的翰林做他夫子。
“迴皇祖母,孫兒學了,學了禮記,少儀篇,夫子還讓孫兒每日都練五張大字。”
皇帝不滿賢妃對皇子的溺愛,早前就將蕭承翊單獨挪到了集賢殿的後殿去,打發走自幼陪他的乳母和宮人,重新從內侍省調來了嚴苛的教養姑姑,教導著五皇子的一言一行,除了每月初一,十五的請安,不允許他與賢妃母子相見。
就這樣規束了將近一年,蕭承翊總算不用走哪兒都叫人抱著了,雖然還是有些靦腆膽小,但總不會一害怕就當眾哭鬧了,禮數上很有長進。
太後還是心疼孫兒的,知他小小年紀就要獨居,也忍不住多叮嚀了兩句:“讀書要用功,但也要顧好自己的身體,要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叫你父皇和母妃安心。”
蕭承翊聽話的點了點頭,太後這才將他往顧瑾身前推了推,道:“快去拜見昭貴妃。”
這也是顧瑾第一次見到蕭承翊。
以往李氏提起自己有個皇子的外孫時總是一臉的得意,她聽得多了,便也難有好感,隻以為這金尊玉貴的孩子也如顧珍一般,是個被寵的毫無分寸的。
然而今日見過,卻是自己想的狹隘了。
蕭承翊身上並沒沾染上什麽壞毛病,反而看著有些內向,站在自己身前還沒說話就先紅了臉。
“拜見昭貴妃娘娘。”
顧瑾對個懵懂的孩子實在難生出厭惡,伸手將他扶起,擁在身前,拿過了宮人奉上來的玉佩道:“這是我給承翊的禮物,承翊自己收好。”
王妃送玉鐲,皇子送玉佩,這可真是誰都挑不出理來了。
顧瑾親自幫他係在腰間,蕭承翊看了好一會兒,才道:“謝昭貴妃娘娘。”
顧瑾隻笑著摸了摸他的頭。
隻可惜並不是所有人都想看她應對的如此從容。
“不愧是血親呐,平常隻覺得五弟長得既不像賢妃,也不像父皇,今日這一看才發現,是長得像了昭貴妃呢。”
眾人抬頭,就見說話的正是坐在左側首位的嘉寧公主。
嘉寧公主碰觸到顧瑾的目光,隻微揚著眉,神情暗含幾分倔強:“說起來,五弟是該叫昭貴妃一聲母妃才是,但若按著永定侯府那邊算,又似乎該叫一聲姨母。”
“昭貴妃娘娘,要您說,該讓五弟叫什麽才好呢?”
屋內的氣氛霎時沉悶下來,誰都知道嘉寧公主是在有意挑釁,但在場的除了顧瑾和賢妃都不覺尷尬,反而都在暗中看熱鬧。
太後不悅的皺眉:“嘉寧!”
自見到嘉寧公主出現時,太後就料到了今天不會順遂,故意冷著不去理會她,就是想叫她知情識趣的閉嘴。隻是顯然,嘉寧公主無法領悟這層意思。
她仍舊梗著脖子,心中更有委屈:“皇祖母,孫女說錯了麽?難道昭貴妃不是五弟的姨母?”
姐妹共侍一夫,做妹妹的上了姐夫的床榻,可真是世家貴族的好教養呢。
若是照著嘉寧公主的性子,她肯定要將這些話都說出來,當眾叫顧瑾顏麵盡失。但終歸記掛著臨走前皇後反反複複的叮囑,她也不敢鬧得太過,負了皇後所托。
其實就連那句‘是母妃還是姨母’的話她都不該說,但看著顧瑾被人高高捧著的樣子,實在是沒憋住,此時話說出口,也就收不迴來了。
“母後,您先潤潤嗓子。”顧瑾適時倒了杯溫茶遞去,攔住了太後的話,轉而看向嘉寧公主。
“既是都為陛下的妃嬪,那自然什麽事都要依著皇家的規矩來,輩分自然也是,哪裏還有什麽姨母?至於母妃……五皇子養在賢妃膝下,稱本宮一聲娘娘就是,母妃就沒必要叫了。”
她說完,低頭細細看了看蕭承翊的眉眼,與太後道:“母後,您瞧著臣妾與五皇子真有相似之處?”
早在進宮前顧瑾就想明白了與賢妃的關係,更知道有人會用姐妹共侍一夫的事情來攻訐她。
這本是避無可避的事實,也曾因此而猶豫過,若宮中沒有賢妃,她可能會更快的答應了皇帝。
顧瑾隻坐在太後身邊,親昵的為她捶著肩膀,道:“臣妾這也是沒法子,都是陛下的兒媳,您的孫媳,偏與臣妾差不多的年歲,臣妾這個剛當了長輩的,也很驚惶呢。”
她絲毫不避諱自己年紀小的事實。
本來也隻是虛擔了個輩分,實在沒必要用條條框框將自己生生圈起來,妄圖做出格外威嚴的模樣。若真那般,或許在外人眼裏,自己便如那偷穿了大人衣裳的頑童,看著不倫不類,幼稚可笑。
倒不如就像現在這般自在些,若真有做的不妥當的地方,旁人頂多說上一句——還是太年輕,缺了些閱曆。
太後被她逗得開懷:“你這丫頭,還說什麽驚惶,哀家看你可是半點兒不見驚惶。”
“放心,哀家總不能叫你吃了虧去,給了小輩們賞賜便算是盡到心意了。等過後,哀家再送你些,叫你將自己的小金庫給填補上。”
眾人看的牙酸,平常隻知太後慈藹,但對她們笑時總覺得隔了一層,偏對著貴妃就親昵了許多,喜愛的神情半點不見摻假。
細微之處,足見親疏之別。
在場餘下的晚輩隻剩嘉寧公主和五皇子蕭承翊沒參拜了。
嘉寧公主是中宮嫡出,宮中妃嬪雖盡都是她庶母,她也仰仗著身份不曾對任何人行過禮,此時自然也不願意上前,至於蕭承翊,則是躲在賢妃膝前,隻悄悄偷看顧瑾,不敢出來。
太後越過了嘉寧公主,直接看向五皇子:“翊兒,來皇祖母這。”
蕭承翊探出頭,手指還抓著賢妃的衣袖不放,待到賢妃朝他點頭示意,他這才小步走到了太後跟前。
太後聲音溫和地問道:“翊兒這幾日都學了什麽?”
蕭承翊已經跟著幾位兄長去集賢殿進學了,隻是他年紀小,與兄長們的進度相差太多,皇帝便隻能單獨點了位學識淵博的翰林做他夫子。
“迴皇祖母,孫兒學了,學了禮記,少儀篇,夫子還讓孫兒每日都練五張大字。”
皇帝不滿賢妃對皇子的溺愛,早前就將蕭承翊單獨挪到了集賢殿的後殿去,打發走自幼陪他的乳母和宮人,重新從內侍省調來了嚴苛的教養姑姑,教導著五皇子的一言一行,除了每月初一,十五的請安,不允許他與賢妃母子相見。
就這樣規束了將近一年,蕭承翊總算不用走哪兒都叫人抱著了,雖然還是有些靦腆膽小,但總不會一害怕就當眾哭鬧了,禮數上很有長進。
太後還是心疼孫兒的,知他小小年紀就要獨居,也忍不住多叮嚀了兩句:“讀書要用功,但也要顧好自己的身體,要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叫你父皇和母妃安心。”
蕭承翊聽話的點了點頭,太後這才將他往顧瑾身前推了推,道:“快去拜見昭貴妃。”
這也是顧瑾第一次見到蕭承翊。
以往李氏提起自己有個皇子的外孫時總是一臉的得意,她聽得多了,便也難有好感,隻以為這金尊玉貴的孩子也如顧珍一般,是個被寵的毫無分寸的。
然而今日見過,卻是自己想的狹隘了。
蕭承翊身上並沒沾染上什麽壞毛病,反而看著有些內向,站在自己身前還沒說話就先紅了臉。
“拜見昭貴妃娘娘。”
顧瑾對個懵懂的孩子實在難生出厭惡,伸手將他扶起,擁在身前,拿過了宮人奉上來的玉佩道:“這是我給承翊的禮物,承翊自己收好。”
王妃送玉鐲,皇子送玉佩,這可真是誰都挑不出理來了。
顧瑾親自幫他係在腰間,蕭承翊看了好一會兒,才道:“謝昭貴妃娘娘。”
顧瑾隻笑著摸了摸他的頭。
隻可惜並不是所有人都想看她應對的如此從容。
“不愧是血親呐,平常隻覺得五弟長得既不像賢妃,也不像父皇,今日這一看才發現,是長得像了昭貴妃呢。”
眾人抬頭,就見說話的正是坐在左側首位的嘉寧公主。
嘉寧公主碰觸到顧瑾的目光,隻微揚著眉,神情暗含幾分倔強:“說起來,五弟是該叫昭貴妃一聲母妃才是,但若按著永定侯府那邊算,又似乎該叫一聲姨母。”
“昭貴妃娘娘,要您說,該讓五弟叫什麽才好呢?”
屋內的氣氛霎時沉悶下來,誰都知道嘉寧公主是在有意挑釁,但在場的除了顧瑾和賢妃都不覺尷尬,反而都在暗中看熱鬧。
太後不悅的皺眉:“嘉寧!”
自見到嘉寧公主出現時,太後就料到了今天不會順遂,故意冷著不去理會她,就是想叫她知情識趣的閉嘴。隻是顯然,嘉寧公主無法領悟這層意思。
她仍舊梗著脖子,心中更有委屈:“皇祖母,孫女說錯了麽?難道昭貴妃不是五弟的姨母?”
姐妹共侍一夫,做妹妹的上了姐夫的床榻,可真是世家貴族的好教養呢。
若是照著嘉寧公主的性子,她肯定要將這些話都說出來,當眾叫顧瑾顏麵盡失。但終歸記掛著臨走前皇後反反複複的叮囑,她也不敢鬧得太過,負了皇後所托。
其實就連那句‘是母妃還是姨母’的話她都不該說,但看著顧瑾被人高高捧著的樣子,實在是沒憋住,此時話說出口,也就收不迴來了。
“母後,您先潤潤嗓子。”顧瑾適時倒了杯溫茶遞去,攔住了太後的話,轉而看向嘉寧公主。
“既是都為陛下的妃嬪,那自然什麽事都要依著皇家的規矩來,輩分自然也是,哪裏還有什麽姨母?至於母妃……五皇子養在賢妃膝下,稱本宮一聲娘娘就是,母妃就沒必要叫了。”
她說完,低頭細細看了看蕭承翊的眉眼,與太後道:“母後,您瞧著臣妾與五皇子真有相似之處?”
早在進宮前顧瑾就想明白了與賢妃的關係,更知道有人會用姐妹共侍一夫的事情來攻訐她。
這本是避無可避的事實,也曾因此而猶豫過,若宮中沒有賢妃,她可能會更快的答應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