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野心
抗旨他都敢,還有什麽不敢做? 作者:灰鼠鬆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今距離第一期報紙發行已經過去了十天,如今已經是第三期了。”
“說說,你們各地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問題。”
新王府裏,諾大的太極殿內,王鼎看著下麵的人說道。
雖然他說話的聲音不大,但是在這大殿裏卻格外的響亮。
這是北境王府從原來的臨時王府搬出來後,王鼎第一次正式會議。
而這裏被用作了境州都督府議政廳。
這些剛迴去沒多久的縣令們又再一次的被叫了過來。
如今境州內的官道已經基本修葺完畢,寬大平整的官道讓來往的速度大幅提升,用時也大幅度減少。
從距離最遠的東度縣到達天臨城,馬車也隻需要用時半天。
因此,這些縣令們再次被叫過來並不意外。
這還隻是一個開始,以後他們將會經常被叫過來開會。
像以往交通不便,可能這些縣令三年五載都未必見到上官一麵的現象在境州將不複存在。
若是以前,頂多寫一封文書過來的形式也將灰飛煙滅。
想偷懶,想作假?
那你就要看看你的腦袋夠不夠硬了。
“事情大體的情況,各位縣令已經向卑職匯報,就由卑職來給大都督做一次詳細的介紹。”
宋連雲滿麵紅光,如今他這個刺史越當越輕鬆,日子過得相當瀟灑。
“從各縣匯報的情況來看,除了那些非常偏遠的鄉村,其他的地方基本已經做到了全覆蓋。”
“從民間反饋來看,報紙的效果非常好,非常受老百姓們的喜歡。”
“因為太受歡迎,許多百姓都買迴去當傳家寶,以致於報紙每期都是供不應求。”
“如今大街小巷都在談論報紙相關的話題,可以說反響很熱烈。”
宋連雲洋洋灑灑的說了足足一盞茶的功夫,起碼有幾千字,看得出來他的理論水平提高得非常大。
當然,能有這樣的成就,自然離不開經常跟在王鼎身旁耳濡目染的原因。
不過,聽到這麽多全都是好話,王鼎有些不滿意。
“缺點和不足呢,還有什麽地方需要完善的?”
“缺點就是數量太少,根本滿足不了老百姓們買報的需求。除了這個,卑職認為這件事隻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完美。”
聽到宋連雲把完美兩個字說出口,王鼎感覺全身上下充滿了成就感。
當然王鼎知道事情是不可能完美的,但是就是架不住這種感覺的滋生。
人生本來就已經很艱難,何必斤斤計較,何必把什麽事情都要拆穿呢。
“如今每一期的數量大約是五十萬份,然而咱們境州的人口足足有三百多萬,接近90萬戶。因此,卑職建議,把每一期報紙的數量再提高一倍。”
“你們覺得宋刺史的這個提議可行否?”王鼎看向下麵的五個縣令,隨口問了一句。
聽到他的話,五個人連連點頭:“可行,可行,簡直太可行了。”
“既然大家都覺得可行,那麽周知安!”
“卑職在!”周知安聽到王鼎點到他,連忙做出迴應。
因為信息司直屬大都督府,因此信息司總管的品級跟宋連雲的品級差不多。
宋連雲是刺史為正四品上,周知安是信息司總管為正四品下。
因此這種大事,尤其是關於信息司的事,周知安自然必須參與。
周知安這個人,原本是大燕豐州刺史,隻是因為得罪了朝中的某位大人物而心灰意冷之下辭官迴到境州養起了魚。
原本王鼎一直在思考信息司總管的人選,在宋連雲的口中得知了還有這樣的一個人物存在。
而且當初任豐州刺史的時候政績不錯,有一定的本事。
更重要的是,他寫文章的水平很好。
這是王鼎最看重的。
於是王鼎便派人去把他綁到了天臨城,讓他掌管了信息司的事。
“你也聽到了其他列位大人的話,對於每期一百萬分的任務你們信息司能不能完成任務?”
“王爺,要我說各位大人的胃口還是太小了,區區一百萬份根本就毫不費力。”
“那你的意思?”
“卑職的意思每一期印刷一百五十萬份。”
“你確定一百五十萬份都能賣出去?畢竟報紙這東西具有同質性,並非是人人都願意購買。”
“王爺,咱們境州不可以,這不是還有其他州嘛!”
“比如說呢?”
“比如說滄州!”
“這麽多數量,紙張從何而來?”
“紙張同樣來自滄州。”
“王爺可能有所不知,滄州乃是我大燕年產紙量最多的州,隻要王爺您開口,卑職保證數不清的紙張會源源不斷的供應到位。”
“既然你這麽有信心,那便大膽的去做。不過本王事先聲明,如果到時候印刷這麽多份賣不出去,本王可是要找你算賬的。”
“卑職願立下軍令狀,若是無法賣完,卑職願自掏腰包把剩餘的買迴家,存起來當傳家寶。”
“哈哈,既然周大人都立下了軍令狀,本都督自然也不多說什麽。”王鼎看目的達到,臉上綻放出笑容。
對於周知安的野心,王鼎非常的滿意和欣賞。
周知安看到王鼎答應下來,心中的石頭也算落地。
他之所以這麽有信心,那是因為昨日滄州的刺史杜德寫信給他,談及境州日報能否在滄州也販賣的事情。
原本周知安打算今日把這件事問問王鼎的意見,隻是他還沒來得及問,就被其他官員的問題給問起。
於是他剛才順水推舟把這件事說了出來。
至於為什麽杜德寫信給的是他而不是王鼎,那是因為杜德隻是一州刺史,還沒有資格直接寫信問王鼎的地步。
如果是他本人親自前來求見,那自然又是另一番說法。
隻是如今的杜德巴不得在王鼎跟前沒有存在感,自然不會跑到境州來求見。
而且還是為了這樣一件跟滄州毫無瓜葛的事。
“好了,既然事情已經商談完畢,希望各位迴去之後再接再厲,散會。”
王鼎說完站起來直接從小門離開了太極殿,頗有一番皇帝宣布散朝的感覺。
“說說,你們各地取得的效果和存在的問題。”
新王府裏,諾大的太極殿內,王鼎看著下麵的人說道。
雖然他說話的聲音不大,但是在這大殿裏卻格外的響亮。
這是北境王府從原來的臨時王府搬出來後,王鼎第一次正式會議。
而這裏被用作了境州都督府議政廳。
這些剛迴去沒多久的縣令們又再一次的被叫了過來。
如今境州內的官道已經基本修葺完畢,寬大平整的官道讓來往的速度大幅提升,用時也大幅度減少。
從距離最遠的東度縣到達天臨城,馬車也隻需要用時半天。
因此,這些縣令們再次被叫過來並不意外。
這還隻是一個開始,以後他們將會經常被叫過來開會。
像以往交通不便,可能這些縣令三年五載都未必見到上官一麵的現象在境州將不複存在。
若是以前,頂多寫一封文書過來的形式也將灰飛煙滅。
想偷懶,想作假?
那你就要看看你的腦袋夠不夠硬了。
“事情大體的情況,各位縣令已經向卑職匯報,就由卑職來給大都督做一次詳細的介紹。”
宋連雲滿麵紅光,如今他這個刺史越當越輕鬆,日子過得相當瀟灑。
“從各縣匯報的情況來看,除了那些非常偏遠的鄉村,其他的地方基本已經做到了全覆蓋。”
“從民間反饋來看,報紙的效果非常好,非常受老百姓們的喜歡。”
“因為太受歡迎,許多百姓都買迴去當傳家寶,以致於報紙每期都是供不應求。”
“如今大街小巷都在談論報紙相關的話題,可以說反響很熱烈。”
宋連雲洋洋灑灑的說了足足一盞茶的功夫,起碼有幾千字,看得出來他的理論水平提高得非常大。
當然,能有這樣的成就,自然離不開經常跟在王鼎身旁耳濡目染的原因。
不過,聽到這麽多全都是好話,王鼎有些不滿意。
“缺點和不足呢,還有什麽地方需要完善的?”
“缺點就是數量太少,根本滿足不了老百姓們買報的需求。除了這個,卑職認為這件事隻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完美。”
聽到宋連雲把完美兩個字說出口,王鼎感覺全身上下充滿了成就感。
當然王鼎知道事情是不可能完美的,但是就是架不住這種感覺的滋生。
人生本來就已經很艱難,何必斤斤計較,何必把什麽事情都要拆穿呢。
“如今每一期的數量大約是五十萬份,然而咱們境州的人口足足有三百多萬,接近90萬戶。因此,卑職建議,把每一期報紙的數量再提高一倍。”
“你們覺得宋刺史的這個提議可行否?”王鼎看向下麵的五個縣令,隨口問了一句。
聽到他的話,五個人連連點頭:“可行,可行,簡直太可行了。”
“既然大家都覺得可行,那麽周知安!”
“卑職在!”周知安聽到王鼎點到他,連忙做出迴應。
因為信息司直屬大都督府,因此信息司總管的品級跟宋連雲的品級差不多。
宋連雲是刺史為正四品上,周知安是信息司總管為正四品下。
因此這種大事,尤其是關於信息司的事,周知安自然必須參與。
周知安這個人,原本是大燕豐州刺史,隻是因為得罪了朝中的某位大人物而心灰意冷之下辭官迴到境州養起了魚。
原本王鼎一直在思考信息司總管的人選,在宋連雲的口中得知了還有這樣的一個人物存在。
而且當初任豐州刺史的時候政績不錯,有一定的本事。
更重要的是,他寫文章的水平很好。
這是王鼎最看重的。
於是王鼎便派人去把他綁到了天臨城,讓他掌管了信息司的事。
“你也聽到了其他列位大人的話,對於每期一百萬分的任務你們信息司能不能完成任務?”
“王爺,要我說各位大人的胃口還是太小了,區區一百萬份根本就毫不費力。”
“那你的意思?”
“卑職的意思每一期印刷一百五十萬份。”
“你確定一百五十萬份都能賣出去?畢竟報紙這東西具有同質性,並非是人人都願意購買。”
“王爺,咱們境州不可以,這不是還有其他州嘛!”
“比如說呢?”
“比如說滄州!”
“這麽多數量,紙張從何而來?”
“紙張同樣來自滄州。”
“王爺可能有所不知,滄州乃是我大燕年產紙量最多的州,隻要王爺您開口,卑職保證數不清的紙張會源源不斷的供應到位。”
“既然你這麽有信心,那便大膽的去做。不過本王事先聲明,如果到時候印刷這麽多份賣不出去,本王可是要找你算賬的。”
“卑職願立下軍令狀,若是無法賣完,卑職願自掏腰包把剩餘的買迴家,存起來當傳家寶。”
“哈哈,既然周大人都立下了軍令狀,本都督自然也不多說什麽。”王鼎看目的達到,臉上綻放出笑容。
對於周知安的野心,王鼎非常的滿意和欣賞。
周知安看到王鼎答應下來,心中的石頭也算落地。
他之所以這麽有信心,那是因為昨日滄州的刺史杜德寫信給他,談及境州日報能否在滄州也販賣的事情。
原本周知安打算今日把這件事問問王鼎的意見,隻是他還沒來得及問,就被其他官員的問題給問起。
於是他剛才順水推舟把這件事說了出來。
至於為什麽杜德寫信給的是他而不是王鼎,那是因為杜德隻是一州刺史,還沒有資格直接寫信問王鼎的地步。
如果是他本人親自前來求見,那自然又是另一番說法。
隻是如今的杜德巴不得在王鼎跟前沒有存在感,自然不會跑到境州來求見。
而且還是為了這樣一件跟滄州毫無瓜葛的事。
“好了,既然事情已經商談完畢,希望各位迴去之後再接再厲,散會。”
王鼎說完站起來直接從小門離開了太極殿,頗有一番皇帝宣布散朝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