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新的想法
抗旨他都敢,還有什麽不敢做? 作者:灰鼠鬆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鼎想到的這個法寶不是別的東西,正是左右輿論的工具,報紙。
這東西的作用可以說非常的大,可以娛樂百姓,可以掌控喉舌。
“來人!”
“王爺!”
“去把宋連雲叫過來。”
“是!”
半個小時後,宋連雲匆匆趕來。
“卑職見過王爺!”
“坐!”
“謝王爺賜座。”
等宋連雲坐穩後,王鼎這才開口:“你作為境州刺史的,對於境州大小事務應該了如指掌,你覺得如今境州的民心如何?”
宋連雲聽到王鼎的話瞬間心中一驚,聽到王鼎提到民心兩個字,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王鼎該不會是打算造反吧?
不過很快就把這種荒唐的念頭趕出腦外。
畢竟王鼎現在在境州可以說隻手遮天。
而且中央還不插手境州事務,說白了境州就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
任何事物都由王鼎這個大都督決斷。
當然,除了和其他國家開戰這樣的大事除外。
因此,已經大權在握而且自由度高的王鼎沒有造反的理由。
既然不是造反,那就好說了。
宋連雲把緊張的心情放鬆下來,然後迴答:“境州的民心自然不必多說,老百姓已經把王爺您當成活菩薩,您說往東他們絕對不會往西。”
“說人話!”王鼎微微蹙眉,他可不是把宋連雲找來拍他馬屁的。
所以,很顯然他對宋連雲的話有些不滿意。
看到他的表情,宋連雲連忙重新組織語言:“當然,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性,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對。不過境州大多數還是支持王爺您的,隻有少部分觸動了他們的利益,雖然表麵上現在對您俯首帖耳。”
“估計背地裏正在盤算著怎麽搞破壞,隻要王爺您一旦有點不好的苗頭,這些人必然會反撲。”
聽到宋連雲的話,王鼎心中冷笑。
因為宋連雲嘴裏說的被觸動利益的群體無非就是那些以前境州的老牌勢力,這些人不足為懼,全部都在王鼎的名單裏。
隻要誰敢冒頭,立刻抄家問罪。
不過現在他不是為了這事,“如今老百姓消息閉塞,稍有點風吹草動便聽風是雨極易被流言左右,這對於朝廷來說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
“不知道宋大人可有什麽妙招?”
“卑職才疏學淺,也無法得出用何種方法解決這頑疾。”宋連雲心中發苦,忍不住在心中哀嚎。
“我的王爺啊,這些都是上千年曆朝曆代都無法解決的頑疾,您讓卑職說是否有辦法解決,您是不是太高看卑職了?”
“若是有辦法的話,曆代前輩早就解決了。”
王鼎看了宋連雲一眼,看他一臉苦相也不繼續為難他。
“你迴去後立即發布公文,讓各縣縣令前來天臨城一趟,本王有事要交代他們。”
“時間就定在五日之後。”
“卑職明白。”
宋連雲領命而去。
五日後,州府衙門內,境州五個縣的縣令已經悉數到場。
這五個縣令都很年輕,唯一歲數比較大一點的便是桃源縣縣令,四十八歲。
“參見大都督!”
“免禮!”工作的時候就稱植物,大家這碗水拎得很清楚。
“今日把你們叫來開會,是有一件事需要你們去做。”
“但憑大都督吩咐!”
王鼎的話就是沒有跟他們商量的意思,而是讓他們直接去做。
而這些縣令現在唯他命令是從,所以根本就不會提出疑問或者質疑。
“麵對老百姓們獲得消息途徑缺失的問題,雖然朝廷的驛站明麵上說遍布大燕各個角落,然則這樣依然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因此,本王打算在驛站之外成立一個境州自己的消息傳遞組織。這個組織名叫信息司,而信息司的主要職責便是編撰報紙,然後村裏的人員負責宣傳到村民耳中。”
“王爺這報紙是何物?如果每個村都要有人,那人數是不是太多了?”報紙這名字大家都是第一次聽到,因為這裏除了王鼎第二大的便是宋連雲,因此問的自然就是他。
“至於什麽是報紙,等下你們就知道了。”
“至於人員的問題,一個人可以負責幾個村嘛,又不是非得把人焊死。”
王鼎說完就把手裏的一張紙拿起來,這是他這幾天搞出來的報紙樣板。
可以說這幾天他還是很努力的,要不然也不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把樣板給做出來。
“這就是報紙的樣式,你們互相傳閱一下。”
首先看的自然是宋連雲,當他看到報紙上的內容的時候非常的驚訝。
雖然報紙上麵現在什麽都沒有,但是卻在每個板塊的對應位置注明了要寫什麽內容。
可以說非常的簡單明了。
不僅上麵有境州的政策分析,還有一些其他的民間故事,更絕的是居然還有廣告。
這種東西一旦大規模流傳出去,確實對於境州的老百姓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東西。
因為他們掌握了一條信息的來源渠道,當這種渠道形成一定的公信力的時候。
老百姓們就不會因為一些人三言兩語就被煽動。
“王爺大才,實在是令人歎服,就算是十個卑職也想不出這樣的好辦法。”宋連雲看完之後也沒把報紙傳遞給雲中縣 的縣令,而是對著王鼎就是兩句馬屁。
聽到他的話,讓下麵的幾個縣令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畢竟他們也好奇啊。
宋連雲把這報紙誇上了天,那他們也想早點知道這到底是什麽東西。
可是宋連雲看完之後拿在手裏了,這讓他們怎麽不急。
王鼎自然知道報紙是大殺器,在通訊信息沒有蓬勃發展的社會,報紙就是最大的信息擴散辦法。
華夏無數人被公知們毒害,報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後來發展到讀者、知音、意林等等公知讀刊,堪稱新華夏的幾大毒物之一。
他上學的時候就沒少看這些書刊,差點就成為被毒害的受害者之一。
“先傳下去給其他人觀上一觀,然後你們再說說你們的看法,看看還有沒有什麽東西是本王忽略掉的。”
看到王鼎發話,其他幾個縣令這才大喜過望。
總算能夠解開心中的好奇心了。
這東西的作用可以說非常的大,可以娛樂百姓,可以掌控喉舌。
“來人!”
“王爺!”
“去把宋連雲叫過來。”
“是!”
半個小時後,宋連雲匆匆趕來。
“卑職見過王爺!”
“坐!”
“謝王爺賜座。”
等宋連雲坐穩後,王鼎這才開口:“你作為境州刺史的,對於境州大小事務應該了如指掌,你覺得如今境州的民心如何?”
宋連雲聽到王鼎的話瞬間心中一驚,聽到王鼎提到民心兩個字,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王鼎該不會是打算造反吧?
不過很快就把這種荒唐的念頭趕出腦外。
畢竟王鼎現在在境州可以說隻手遮天。
而且中央還不插手境州事務,說白了境州就是一個獨立的小王國。
任何事物都由王鼎這個大都督決斷。
當然,除了和其他國家開戰這樣的大事除外。
因此,已經大權在握而且自由度高的王鼎沒有造反的理由。
既然不是造反,那就好說了。
宋連雲把緊張的心情放鬆下來,然後迴答:“境州的民心自然不必多說,老百姓已經把王爺您當成活菩薩,您說往東他們絕對不會往西。”
“說人話!”王鼎微微蹙眉,他可不是把宋連雲找來拍他馬屁的。
所以,很顯然他對宋連雲的話有些不滿意。
看到他的表情,宋連雲連忙重新組織語言:“當然,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性,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對。不過境州大多數還是支持王爺您的,隻有少部分觸動了他們的利益,雖然表麵上現在對您俯首帖耳。”
“估計背地裏正在盤算著怎麽搞破壞,隻要王爺您一旦有點不好的苗頭,這些人必然會反撲。”
聽到宋連雲的話,王鼎心中冷笑。
因為宋連雲嘴裏說的被觸動利益的群體無非就是那些以前境州的老牌勢力,這些人不足為懼,全部都在王鼎的名單裏。
隻要誰敢冒頭,立刻抄家問罪。
不過現在他不是為了這事,“如今老百姓消息閉塞,稍有點風吹草動便聽風是雨極易被流言左右,這對於朝廷來說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
“不知道宋大人可有什麽妙招?”
“卑職才疏學淺,也無法得出用何種方法解決這頑疾。”宋連雲心中發苦,忍不住在心中哀嚎。
“我的王爺啊,這些都是上千年曆朝曆代都無法解決的頑疾,您讓卑職說是否有辦法解決,您是不是太高看卑職了?”
“若是有辦法的話,曆代前輩早就解決了。”
王鼎看了宋連雲一眼,看他一臉苦相也不繼續為難他。
“你迴去後立即發布公文,讓各縣縣令前來天臨城一趟,本王有事要交代他們。”
“時間就定在五日之後。”
“卑職明白。”
宋連雲領命而去。
五日後,州府衙門內,境州五個縣的縣令已經悉數到場。
這五個縣令都很年輕,唯一歲數比較大一點的便是桃源縣縣令,四十八歲。
“參見大都督!”
“免禮!”工作的時候就稱植物,大家這碗水拎得很清楚。
“今日把你們叫來開會,是有一件事需要你們去做。”
“但憑大都督吩咐!”
王鼎的話就是沒有跟他們商量的意思,而是讓他們直接去做。
而這些縣令現在唯他命令是從,所以根本就不會提出疑問或者質疑。
“麵對老百姓們獲得消息途徑缺失的問題,雖然朝廷的驛站明麵上說遍布大燕各個角落,然則這樣依然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因此,本王打算在驛站之外成立一個境州自己的消息傳遞組織。這個組織名叫信息司,而信息司的主要職責便是編撰報紙,然後村裏的人員負責宣傳到村民耳中。”
“王爺這報紙是何物?如果每個村都要有人,那人數是不是太多了?”報紙這名字大家都是第一次聽到,因為這裏除了王鼎第二大的便是宋連雲,因此問的自然就是他。
“至於什麽是報紙,等下你們就知道了。”
“至於人員的問題,一個人可以負責幾個村嘛,又不是非得把人焊死。”
王鼎說完就把手裏的一張紙拿起來,這是他這幾天搞出來的報紙樣板。
可以說這幾天他還是很努力的,要不然也不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把樣板給做出來。
“這就是報紙的樣式,你們互相傳閱一下。”
首先看的自然是宋連雲,當他看到報紙上的內容的時候非常的驚訝。
雖然報紙上麵現在什麽都沒有,但是卻在每個板塊的對應位置注明了要寫什麽內容。
可以說非常的簡單明了。
不僅上麵有境州的政策分析,還有一些其他的民間故事,更絕的是居然還有廣告。
這種東西一旦大規模流傳出去,確實對於境州的老百姓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東西。
因為他們掌握了一條信息的來源渠道,當這種渠道形成一定的公信力的時候。
老百姓們就不會因為一些人三言兩語就被煽動。
“王爺大才,實在是令人歎服,就算是十個卑職也想不出這樣的好辦法。”宋連雲看完之後也沒把報紙傳遞給雲中縣 的縣令,而是對著王鼎就是兩句馬屁。
聽到他的話,讓下麵的幾個縣令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畢竟他們也好奇啊。
宋連雲把這報紙誇上了天,那他們也想早點知道這到底是什麽東西。
可是宋連雲看完之後拿在手裏了,這讓他們怎麽不急。
王鼎自然知道報紙是大殺器,在通訊信息沒有蓬勃發展的社會,報紙就是最大的信息擴散辦法。
華夏無數人被公知們毒害,報紙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後來發展到讀者、知音、意林等等公知讀刊,堪稱新華夏的幾大毒物之一。
他上學的時候就沒少看這些書刊,差點就成為被毒害的受害者之一。
“先傳下去給其他人觀上一觀,然後你們再說說你們的看法,看看還有沒有什麽東西是本王忽略掉的。”
看到王鼎發話,其他幾個縣令這才大喜過望。
總算能夠解開心中的好奇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