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燕帝的大手筆
抗旨他都敢,還有什麽不敢做? 作者:灰鼠鬆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七王的誕生僅僅隻是一個開始,燕帝覺得僅僅是這樣還不夠。
於是站起身來,緩步來到宣政殿大臣中間。
看著李輔國問:“李愛卿,今年多大年數了?”
李輔國被這突然的問題搞得有些驚訝,然後快速迴答:“迴陛下,臣今年虛歲五十又四。”
“五十四歲,年富力強!”燕帝說了一句,臉上的表情讓人找不到什麽東西,然後又看向徐俊。
“徐愛卿,你呢?”
“迴皇上,臣今年四十二。”
燕帝點了點頭,然後走到康王王恭身邊拍了拍王恭的肩膀:“如朕記得沒錯,康王應該是永寧六年出生,如今四十五歲,可對?”
“皇上好記性,臣弟今年正是四十五。”
“劉愛卿,你呢?”
“迴皇上,臣今年五十六。”
在所有人一頭霧水中燕帝迴到禦台之上,坐迴龍椅。
“剛才朕問了一些大臣的年紀,這些大臣雖然比朕年少,可是也算年齡不小。”
“與諸位相比,朕就顯得有些老了。”
“皇上龍體康健,萬歲之軀,陛下乃是真龍天子,何老之有?”燕帝的話讓大臣們大驚失色的同時,連忙拍一拍馬屁。
生怕燕帝因為害怕他百年之後,未來的君主駕馭不了他們,所以在他駕鶴之前先送一些人下去。
從而清除他們對外來君主的威脅。
這樣的做法,自古皆有,並不少見。
光是這個念頭產生,就讓無數人脊背發涼。
所以他們才如此賣力的拍馬屁,讓燕帝覺得他能夠萬歲不死。
隻是如今各位皇子都已經成年,且具皆不是那種無能之輩。
就算他們想要權傾朝野,欺淩天子,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到大家一臉緊張的神色,燕帝哭笑不得的搖了搖頭。
不過,他乃是大燕天子,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大燕整個國家的運行。
所以,這些大臣神經發緊,倒也沒什麽奇怪。
“諸位愛卿,你們都會錯了意,朕並非是你們心中所想那般的皇帝。”
燕帝這話落下,眾人懸著的心也算落地。
他們算是放心了,別的帝皇他們不敢說。
但是如今的燕帝,大臣們還是很了解的。
既然他說不會做出這樣的事,那斷然是不會做的。
這也是為什麽看似朝堂上的官員們鬥得個你死我活,但是卻鮮有被抄家滅族的。
“朕前些日子尋得一位法力高深的道長,朕欲與道長修習長生之道,為了不使朝政荒廢。”
“朕決定平日裏就由太子監國!”
嘩,燕帝此話一出口,整個朝堂瞬間炸開了鍋。
可以說這是近些年最勁爆的決定,燕帝的意思那就是今後很少出現在大家眼前,專心修道了。
保皇派的人瞬間就慌了。
“皇上您三思啊,太子雖然有過多年處理朝政的經驗,可是還並不能獨立決斷,大燕還離不開皇上您啊。”
“皇上萬萬不可啊,皇上乃是一國之君,豈可因為長生之道而把朝政置之不理?望皇上三思,收迴成命。”
徐俊和太師李綱兩人噗通一聲跪在地上,企圖讓燕帝收迴成命。
其他大臣也紛紛跪地,請求燕帝慎重。
當然,大多數都隻是演戲,沒有真心。
不但沒有真心,反而心裏樂開了花。
尤其是太子黨一脈的大臣,若不是常年在官場摸爬滾打鍛煉出來的強大的內心,估計此時已經恨不得大喊大叫起來。
皇上隱居幕後,太子監國。
這簡直是天大的好處,原本還因為燕帝一口氣封了七個王爺而心情沮喪的太子黨成員們,此時也終於理解了燕帝。
畢竟,一碗水端平,這是他的慣用手法。
看到大臣們的舉動,燕帝有些不耐煩的擺了擺手,語氣微怒:“朕隻是讓太子監國,又不是傳位。朕隻是打算讓太子多一些鍛煉的機會,朕又不是甩手不管。”
“你們一個個的,朕,又豈是那種昏君?”
“都起來吧。”
“陛下!!!”
“朕讓你們起來,朕不想大發雷霆。”
看到燕帝準備發怒,眾大臣也隻好乖乖的從地上站起來。
即使是徐俊他們也不例外。
畢竟燕帝都已經說明了,他又不是甩手不管,隻是以後管得少一點。
如果繼續進諫下去,搞不好把燕帝惹怒了,以後真的徹底不管了,那就得不償失。
過後再慢慢找機會進行勸諫。
看到大家沒有再繼續堅持,燕帝的臉色這才好看了不少。
同時繼續說道:“剛才徐愛卿也說了,太子經驗尚淺,很多決定可能考慮不全,因此。”
“朕決定成立內閣幫太子一起處理政務。”
“內閣成員暫定五個。”
“人員就有康王,兵部尚書徐卿、吏部尚書李卿、工部尚書劉卿、以及太師擔任。”
“內閣首輔就由康王來承擔,三個月後輪流到下一位,以此類推。”
燕帝的這個大舉措,瞬間把所有人都秀得頭皮發麻。
不得不說,這個想法很好,非常非常的好。
所有人都想不敢相信燕帝居然還能想出這種震撼世人的舉措,內閣製必將是天風大陸曆史長河中一個留下極大影響力的創造。
所有人都呆呆的看著燕帝,顯然都被震驚到了。
看到平日裏整天在他麵前吵吵鬧鬧的大臣們一個個目光呆滯的模樣,燕帝內心感覺一陣舒爽。
這種爽的感覺他不知道多久時間再也沒有體會過了。
以前的時候,任何事他說出來都會有人站出來反對。
原本富含激情的心,在一次次比吃了屎還難受的打擊之後,他再也沒有體會過朝會的快樂。
在他眼裏,上朝與其說是施展天子權力的時候,還不如說是群臣在找天子不痛快的時候。
可是秉持著為大燕江山負責的原則,他沒有怠慢朝政。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堅持著,這一堅持就是二十多年。
如今,他真的累了。
厭惡的情緒已經達到了極致。
就在他不知道該如何逃避的時候,一道從千裏之外遠道而來的奏折讓他找到了出路。
燕帝覺得,這麽多皇子中,也隻有那個此時不在身邊的皇子不會隻在乎自己的利益。
而是時時刻刻還關心著他的父皇,替他父皇分憂解難。
燕帝,終於體會到了久違的親情快樂。
於是站起身來,緩步來到宣政殿大臣中間。
看著李輔國問:“李愛卿,今年多大年數了?”
李輔國被這突然的問題搞得有些驚訝,然後快速迴答:“迴陛下,臣今年虛歲五十又四。”
“五十四歲,年富力強!”燕帝說了一句,臉上的表情讓人找不到什麽東西,然後又看向徐俊。
“徐愛卿,你呢?”
“迴皇上,臣今年四十二。”
燕帝點了點頭,然後走到康王王恭身邊拍了拍王恭的肩膀:“如朕記得沒錯,康王應該是永寧六年出生,如今四十五歲,可對?”
“皇上好記性,臣弟今年正是四十五。”
“劉愛卿,你呢?”
“迴皇上,臣今年五十六。”
在所有人一頭霧水中燕帝迴到禦台之上,坐迴龍椅。
“剛才朕問了一些大臣的年紀,這些大臣雖然比朕年少,可是也算年齡不小。”
“與諸位相比,朕就顯得有些老了。”
“皇上龍體康健,萬歲之軀,陛下乃是真龍天子,何老之有?”燕帝的話讓大臣們大驚失色的同時,連忙拍一拍馬屁。
生怕燕帝因為害怕他百年之後,未來的君主駕馭不了他們,所以在他駕鶴之前先送一些人下去。
從而清除他們對外來君主的威脅。
這樣的做法,自古皆有,並不少見。
光是這個念頭產生,就讓無數人脊背發涼。
所以他們才如此賣力的拍馬屁,讓燕帝覺得他能夠萬歲不死。
隻是如今各位皇子都已經成年,且具皆不是那種無能之輩。
就算他們想要權傾朝野,欺淩天子,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到大家一臉緊張的神色,燕帝哭笑不得的搖了搖頭。
不過,他乃是大燕天子,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大燕整個國家的運行。
所以,這些大臣神經發緊,倒也沒什麽奇怪。
“諸位愛卿,你們都會錯了意,朕並非是你們心中所想那般的皇帝。”
燕帝這話落下,眾人懸著的心也算落地。
他們算是放心了,別的帝皇他們不敢說。
但是如今的燕帝,大臣們還是很了解的。
既然他說不會做出這樣的事,那斷然是不會做的。
這也是為什麽看似朝堂上的官員們鬥得個你死我活,但是卻鮮有被抄家滅族的。
“朕前些日子尋得一位法力高深的道長,朕欲與道長修習長生之道,為了不使朝政荒廢。”
“朕決定平日裏就由太子監國!”
嘩,燕帝此話一出口,整個朝堂瞬間炸開了鍋。
可以說這是近些年最勁爆的決定,燕帝的意思那就是今後很少出現在大家眼前,專心修道了。
保皇派的人瞬間就慌了。
“皇上您三思啊,太子雖然有過多年處理朝政的經驗,可是還並不能獨立決斷,大燕還離不開皇上您啊。”
“皇上萬萬不可啊,皇上乃是一國之君,豈可因為長生之道而把朝政置之不理?望皇上三思,收迴成命。”
徐俊和太師李綱兩人噗通一聲跪在地上,企圖讓燕帝收迴成命。
其他大臣也紛紛跪地,請求燕帝慎重。
當然,大多數都隻是演戲,沒有真心。
不但沒有真心,反而心裏樂開了花。
尤其是太子黨一脈的大臣,若不是常年在官場摸爬滾打鍛煉出來的強大的內心,估計此時已經恨不得大喊大叫起來。
皇上隱居幕後,太子監國。
這簡直是天大的好處,原本還因為燕帝一口氣封了七個王爺而心情沮喪的太子黨成員們,此時也終於理解了燕帝。
畢竟,一碗水端平,這是他的慣用手法。
看到大臣們的舉動,燕帝有些不耐煩的擺了擺手,語氣微怒:“朕隻是讓太子監國,又不是傳位。朕隻是打算讓太子多一些鍛煉的機會,朕又不是甩手不管。”
“你們一個個的,朕,又豈是那種昏君?”
“都起來吧。”
“陛下!!!”
“朕讓你們起來,朕不想大發雷霆。”
看到燕帝準備發怒,眾大臣也隻好乖乖的從地上站起來。
即使是徐俊他們也不例外。
畢竟燕帝都已經說明了,他又不是甩手不管,隻是以後管得少一點。
如果繼續進諫下去,搞不好把燕帝惹怒了,以後真的徹底不管了,那就得不償失。
過後再慢慢找機會進行勸諫。
看到大家沒有再繼續堅持,燕帝的臉色這才好看了不少。
同時繼續說道:“剛才徐愛卿也說了,太子經驗尚淺,很多決定可能考慮不全,因此。”
“朕決定成立內閣幫太子一起處理政務。”
“內閣成員暫定五個。”
“人員就有康王,兵部尚書徐卿、吏部尚書李卿、工部尚書劉卿、以及太師擔任。”
“內閣首輔就由康王來承擔,三個月後輪流到下一位,以此類推。”
燕帝的這個大舉措,瞬間把所有人都秀得頭皮發麻。
不得不說,這個想法很好,非常非常的好。
所有人都想不敢相信燕帝居然還能想出這種震撼世人的舉措,內閣製必將是天風大陸曆史長河中一個留下極大影響力的創造。
所有人都呆呆的看著燕帝,顯然都被震驚到了。
看到平日裏整天在他麵前吵吵鬧鬧的大臣們一個個目光呆滯的模樣,燕帝內心感覺一陣舒爽。
這種爽的感覺他不知道多久時間再也沒有體會過了。
以前的時候,任何事他說出來都會有人站出來反對。
原本富含激情的心,在一次次比吃了屎還難受的打擊之後,他再也沒有體會過朝會的快樂。
在他眼裏,上朝與其說是施展天子權力的時候,還不如說是群臣在找天子不痛快的時候。
可是秉持著為大燕江山負責的原則,他沒有怠慢朝政。
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堅持著,這一堅持就是二十多年。
如今,他真的累了。
厭惡的情緒已經達到了極致。
就在他不知道該如何逃避的時候,一道從千裏之外遠道而來的奏折讓他找到了出路。
燕帝覺得,這麽多皇子中,也隻有那個此時不在身邊的皇子不會隻在乎自己的利益。
而是時時刻刻還關心著他的父皇,替他父皇分憂解難。
燕帝,終於體會到了久違的親情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