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


    朱瞻墉心中悲痛莫名,輕喚一聲。


    可惜,朱棣已無法迴應。


    朱瞻墉渾身無力,跪倒在朱棣身前。


    望著毫無氣息的朱棣,他在心中唿喊:“係統,難道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


    【掃描當前目標,當前目標已無生命特征。係統提供唯一方案,冷凍當前目標,將其置於冰棺之內,待宿主升級係統後,可嚐試複活。】


    【次方案代價巨大,請謹慎行事。】


    朱瞻墉怔愣,複活可行,隻需係統升級。然而以當前升級條件,他此生真能升級嗎?


    朱瞻墉心中苦澀無比,悲痛之情絲毫不減。


    這是他首次麵對至親離世,卻束手無策。


    若有可能,他願傾盡所有,再次救活朱棣。然而,他已無能為力。


    悲痛之中,朱瞻墉從係統中兌換出一具大冰棺,小心翼翼地將朱棣放入其中。


    看著冰棺中安詳的朱棣,朱瞻墉的眼淚不自覺地滑落。


    合上冰棺的蓋子,朱瞻墉緩緩走出寢宮。


    寢宮外,朱高熾一臉焦慮地等待著……


    盡管明知希望渺茫,但他仍祈盼,那位總能創造奇跡的兒郎,能再逆天一次。


    寢殿之外,無數臣工皆凝眸緊盯著殿門,靜待最後的訊息。


    當朱瞻墉滿麵哀戚,無力地步出大殿,幾乎所有的目光皆聚焦於他一身。


    見朱瞻墉神色,朱高熾心如墜深淵。


    朱瞻墉望向朱高熾,苦楚悲痛道:“父皇,祖父他去了。”


    朱高熾渾身一顫,旋即癱倒在地,失魂落魄道:“父皇,他去了……”


    第


    永樂帝朱棣崩逝!這位在大明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天子離世了。


    朱棣對大明的影響何其深遠,無論是在原有的曆史,還是朱瞻墉身處的這個世界。


    朱棣都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天子。


    雖以叛亂起家,名聲在史書上並不光彩,甚至創下了空前絕後的滅十族之禍。


    許多人稱他為暴虐的天子。


    然而無人能否認,他是大明曆史上最可敬的天子。


    因為他為大明立下了脊梁。


    自永樂年間直至大明王朝終結,大明始終堅守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的國策。


    整個大明王朝對待敵國,始終隻有一個字,戰!打得過要戰,打不過也要戰。


    可以說,這位毀譽參半的朱棣,真正為大明這個漢族王朝鑄就了傲骨。


    朱棣的崩逝,對如今的大明影響之大,可謂甚巨。


    少了老爺子朱棣,此刻的大明便陷入動蕩的震蕩期。


    一直被老爺子壓製的勢力,必然蠢蠢欲動。


    像肅王、寧王等一眾邊疆藩王,對朝廷的態度將發生根本轉變。


    其他心懷野心的藩王,在老爺子崩逝後,對朝廷的應對也將有所不同。


    最重要的是,潛藏在藩王中的那匹餓狼,定會趁機興風作浪。


    此時,老爺子崩逝次日,朱瞻墉便病倒了。


    朱瞻墉對老爺子的情感,非三言兩語能道盡。


    在朱瞻墉心中,他對朱棣的感情甚至比朱高熾更為深厚,僅次於張氏。


    朱瞻墉十一歲便從軍,自此幾乎常伴朱棣左右。


    朱棣對這位與眾不同的孫子,格外用心。


    祖孫之情,那時便已奠定。


    後來,朱瞻墉多次闖下在外人看來可怕的禍端,老爺子朱棣卻以獨特的方式包容他。


    他斬紀綱,老爺子睜一眼閉一眼地庇護他。


    他設立皇家錢莊、皇家商會,將江南七省的王爺綁上自己的戰車,老爺子的責罰亦是輕重適中,得過且過。


    他建立海運商會、漕運商會,邀請大明九成以上的王爺共航,老爺子視若無睹。


    甚至他在南京練出十萬龍騎軍,老爺子也未生嫌隙。


    這般情感,這般情誼,豈是一朝一夕所能建立?老爺子雖常戲弄他,但這種戲弄,何嚐不是另類的保護?其實每次老爺子坑朱瞻墉時,朱瞻墉心中清楚,那是老爺子保護他的手段。


    若無老爺子的庇護,朱瞻墉相信,以他過往的行為,就算掉腦袋也不為過。


    別說他隻是老爺子的孫子,便是兒子,哪個天子願手下有難以駕馭、四處惹禍之人?


    如今老爺子崩逝,朱瞻墉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哀傷?


    老爺子崩逝那天,他在冰棺靈柩前守了一整夜。


    那一夜,仿佛連蒼天都感受到朱瞻墉的悲痛,狂風暴雨傾盆而下。


    朱瞻墉跪在靈柩前,淋了一整夜的雨,任誰勸都沒用。


    直至次日,朱瞻墉終因風寒高熱不止,暈倒在靈柩前。


    這一病,便是整整一月,這一個月裏,除了送老爺子出殯那天,他不顧身體抬棺出殯,此後便未曾踏出府邸半步。


    就連他父朱高熾登基,朱瞻墉也未曾露麵。


    朱瞻墉的父親,那位坐了二十多年太子之位的大明太子朱高熾,正式登基為帝。


    成為大明第四任天子。


    年號洪熙,冊封張氏為皇後,朱瞻墉為太子,朱瞻墉的其他幾位兄弟,皆晉升為親王爵。


    朱棣崩逝一個月後,朱高熾正式舉行登基大典。


    仁宗時代,正式降臨。


    大明步入了全新的時期。


    與此同時,遠在中亞的各路藩王,也收到了朱棣崩逝的消息。


    整個中亞震動,所有藩王府邸掛起白簾。


    大明天子崩逝,舉國素服,身為皇室一員的藩王們,自然要為天子哀悼。


    當然,這隻是表麵,背後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憂。


    中亞,肅王府內,肅王朱楧身著素衣,立於為朱棣設立的牌位前,久久無言。


    良久,朱楧方悠悠一歎:“四兄,未曾料到,你也離我而去!昔日,我實則對你心存不服,以為你隻善兵戈,不諳政事。”


    “然如今觀之,我又不得不服,即便我依舊認為你的治國之道欠佳,卻育有一子一孫,皆為良材。大明今日之盛況,你功不可沒,安心吧,這片疆土,我會替你守護,不容他人覬覦。此乃我大明盛世之始,任何人妄圖破壞,便是與我朱楧為敵!”


    此時,肅王府內,一衛士步入,抱拳稟告:“王爺,寧王遣使,欲邀您一敘。”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被迫登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屹掌櫃寶祥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屹掌櫃寶祥先生並收藏大明:被迫登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