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後。


    一輛馬車徐徐踏入京城之內。


    車內,朱棣手握一卷奏章,麵色鐵青。


    其旁,朱瞻墉、樊忠、鐵三娘、鐵芯、鐵芸等人靜坐。


    朱瞻墉瞥向朱棣,蹙眉問道:“祖父,有何不妥?”


    朱棣未語,隻將奏章遞於朱瞻墉。


    朱瞻墉接過一看,此乃錦衣衛自哈密送來的急報。


    內容簡明,三日前,一名來曆不明者與哈密忠義王兔力帖木兒秘密會晤,直至次日深夜方才離去。


    錦衣衛追查之下,竟發現此人竟是北疆之戰中失蹤的瓦剌王子也先。


    察覺不妙,錦衣衛匆忙稟報朱棣。


    “也先竟重現世間,必是投靠了帖木兒帝國,此事非同小可啊!”


    朱棣輕哼:“兔力還需你提點?哼,看來哈密衛已心懷異誌!這些部落之人,果然不可信賴!”


    朱瞻墉沉思道:“今失別失八裏,大明即將直麵帖木兒百萬雄師,哈密乃我大明第一屏障,若哈密衛倒戈,我軍尚未開戰,便先折一陣矣。”


    朱棣冷笑:“兔力敢投靠他?哈密離嘉峪關何其近,若敢叛投帖木兒帝國,隻需我大明軍馬一推,頃刻間哈密便會化為廢墟,縱有萬般膽量,他也不敢背叛。”


    “兔力不過想保全實力,坐山觀虎鬥,待大明與帖木兒一決雌雄,他再擇其而從。”


    “此時我不憂此,此刻我憂嘉峪關。”


    朱瞻墉一怔:“嘉峪關有何憂慮?有征西大將軍陳懋駐守,加上西北二十萬大軍,即便戰力遜色於帖木兒百萬大軍,守住嘉峪關應無大礙吧。”


    朱棣微搖首:“可知西北境內,元人後裔幾何?又可知這二十萬大軍中有多少元人後裔?”


    “幾乎占據半數矣!帖木兒帝國在我大明暗布諸多奸細,怎知其中無一人為帖木兒效力?若大軍在嘉峪關激戰,後方奸細趁機煽動那些元人後裔,屆時嘉峪關前後夾擊,真乃滅頂之災。”


    朱瞻墉心頭一震,頓時憶起舊話:“元時迴迴遍天下”,西域、甘肅、陝西、四川、寧夏、北疆之地,遍是伊斯蘭教徒與元人後裔。


    而帖木兒帝國宣揚何物?不正是伊斯蘭教義?如此,西北豈非火藥庫?如今大明立國不久,許多民族尚未完全融入大明。


    此刻一個宣揚伊斯蘭教義的帝國橫行西北,西北之局將何等恐怖。一旦人心不穩,對大明而言,便是滔天之禍。


    朱瞻墉對大明的任何教派皆無歧視,無論佛教、道教,還是伊斯蘭教,都應得到尊重。


    在他眼中,隻要在大明境內的教派,皆為大明之教派。前提,這些教派不得幹涉政事與戰事。


    一旦教派涉入戰事,該教派即變得可怕且危險!想那白蓮教,在山東所掀之亂,何其可怖,半個山東百姓皆為其所控。


    僅是被大明嚴禁的邪教,尚有此影響。若正統大教參與戰事,其後果之恐,難以想象。


    這是朱瞻墉絕不允許發生之事。於是,他立刻起身,對朱棣說道:“祖父,非常之時,須用非常之法,西北局勢實為險峻,稍有不慎,即成大患。故孫兒欲率十萬龍騎軍,坐鎮西北。”


    “龍騎軍之威,足以鎮定西北,確保不失!”


    朱棣望向朱瞻墉,心中滿是欣慰。


    他僅略露憂慮,此孫便能洞察西北之危。


    “可,既迴京,先去見太子及太子妃,還有你的王妃,給你兩日時間,兩日後,你率龍騎軍先行,待京軍操練完畢,朕將傾舉京軍,親征,親自會會帖木兒!”


    “遵命!孫兒領旨!”


    ……


    太子府內。


    張氏懷抱白發大學士,與孫若微在府中交談。


    朱高熾手持奏疏,躺在椅上閱讀。


    畫麵溫馨,寧靜。


    自孫若微懷孕,張氏便要求孫若微常住太子府。


    孫若微本不情願,但禁不住張氏勸說,無奈搬至太子府。


    對於孫若微長住太子府,朱高熾並無異議,畢竟這是他的第一個嫡長孫,雖尚未出世,不知男女,但他亦十分上心。


    張氏與孫若微的關係,因孩子的降臨,更進一步。


    “爹,娘,媳婦,我迴來了!”


    朱瞻墉的聲音突然在太子府內響起。


    隨即,張氏、孫若微、朱高熾的目光皆投向門口。


    “兒子!”


    張氏驚喜地喊道。


    “夫君,你迴來了。”


    孫若微眸光一亮,滿是驚喜。


    朱高熾則立即起身。


    “臭小子,你們總算迴來了,祖父呢,他也迴來了吧?”


    朱瞻墉笑道:“迴了,已進宮了。”


    朱高熾長舒一口氣:“終於迴來了,再不迴,我怕撐不住了。”


    這段時間,朱高熾的壓力日益增大,若朱棣再不歸,他恐怕真的要撐不住了。幸而此刻朱棣終歸,他心中石頭也算落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被迫登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屹掌櫃寶祥先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屹掌櫃寶祥先生並收藏大明:被迫登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