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天,老者如同晨曦破曉般出門,至夜幕降臨才歸,歸來後沉默如謎,不言不動,仿佛藏著無盡的秘密。
在這期間,朱瞻墉派出眾多手下追蹤,卻發現老者每到一處,隻是在門口短暫駐足,未曾涉足其中,無論是南京的工坊,還是那些宏偉的工程地,他都僅僅隻是繞行一周而已。
直至三天後的黃昏,晚膳時分,朱棣首次開口打破沉寂。
“小子,南京我已經轉遍了,各方麵都相當不錯,甚至比京都還要出色。這些年的付出,你確實為南京傾注了不少心血。”朱棣的目光落在朱瞻墉身上,微笑著說道。
朱瞻墉立刻精神煥發,憋了三天,終於等到了正題。他為老者斟滿一杯酒,笑道:“老爺子英明,您讓我留守南京,若是無寸功,豈不是辜負了您的期望?”
朱棣淡然一笑:“你我之間不必扯那些客套。南京比京都更繁榮,真的好嗎?大明的皇城畢竟在京城,若連舊都都比不過,你覺得合適嗎?”
朱瞻墉愣了愣,隨即迴應:“如今的京都的確不及南京,但隻要給些時日,我相信京都定能追上南京。”
朱棣輕輕搖頭:“京都可沒有你的存在,你能在京都待多久呢?”
朱瞻墉一滯,這話讓他難以接續,不知該如何迴答。南京是老爺子默認給他的領地,他可以任意馳騁,天高皇帝遠,無人能幹預。盡管現在暫時居住在京都,但若無意外,他終將迴到南京。
因此,他對南京的建設極為重視,視之為根基所在。根基不穩,一旦大明有變,他豈不是無處可退?此刻,老爺子顯然是在提醒他,南京的發展太過迅猛。
連京都都比不上南京,這大明的帝都究竟是京還是南?這話叫他如何接?好難接,好嗎?老爺子瞥了眼沉默的朱瞻墉,飲盡他斟的酒,緩緩開口:“所以朕決定……”
朱瞻墉一驚,豎耳傾聽。
老爺子瞪了他一眼,淡然道:“你以後還是在京都常駐吧,把南京的產業遷一半過去,如此既能發展京都,又能穩定南京,你看如何?”
呃!朱瞻墉有些懵。
常駐京都?老爺子這是什麽意思?暫住京都尚可接受,但如果搬到京都,豈不是向世人昭示他有奪嫡之意?父親朱高熾會怎麽看?母親張氏呢?朱瞻基又會如何看待?老爺子這是逼著他與朱瞻基一爭高下嗎?
盡管這種局麵可能遲早會發生,但朱瞻墉並不想現在就引爆與朱瞻基的矛盾。兩位叔叔還在,如今就內訌,不僅會讓父母傷心,還會讓外界笑話他們太子一家。外人定會說,父親尚未登基,兒子們就開始爭奪大位,真做了皇帝,豈不是要把大明掀個底朝天?
更何況,將南京一半產業遷往京都,老爺子真是想得出。到了京都,那些產業由他說了算,還是由老爺子決定?這是明搶啊!先敲一棒,再給顆糖,老爺子這是把他當三歲孩童糊弄嗎?而這顆糖對朱瞻墉來說,非但不甜,反而像劇毒一般。
於是,朱瞻墉二話不說,直視老爺子:“不幹!去京都幹什麽?我覺得南京挺好的,沒必要跑去京都受罪。老爺子要發展京都,我會盡力讓它繁榮起來,我覺得在南京和在京都並無差別。”
老爺子麵色一沉,直接道:“朕不是在和你商量,朕是在通知你!此事,不容商議。”
朱瞻墉頓時火冒三丈!哪有這樣的,總拿身份壓人,這是逼他去奪嫡嗎?真想看他們家分崩離析才罷休?當他朱瞻墉是泥捏的,惹毛了,大不了他不當這個王爺,直接去海外稱王稱霸。以他現在的實力,還真不怕打不下一片天地。
不過,這個想法在他腦中轉了一圈,又被他壓下去。如今大明正處於動蕩時期,帖木兒帝國的威脅就在眼前。大明與帖木兒帝國之戰,近在咫尺。
他此刻真的這麽做,未免過於自私。不論他將來如何,大明絕對不能出事,這是他的底線。
大明就是他的家,家沒了,他在外麵哪怕打下再大的天地,又有什麽意義?至少在與帖木兒帝國的戰爭結束前,他不能感情用事。
想到這裏,朱瞻墉強壓怒氣,不再說話。他還能說什麽?看樣子老爺子已經心意已決。如果能輕易被說服,那他也就不是他了。
朱棣看著麵色難看、一言不發的朱瞻墉,麵無表情,從懷中取出一麵金色的令牌。
朱棣低頭看了看手中的金牌,眼中流露出一絲懷念和哀傷,但這情緒稍縱即逝。隨手將金牌丟給朱瞻墉,淡淡道:“朕也不占你便宜,這塊金牌,權當補償你這次在南京的損失。”
朱瞻墉一愣,接過老爺子扔來的金牌一看。金牌四周雕刻著繁複的龍紋,除了龍紋,正麵背麵僅刻了兩個字——洪武!
看著手中的金牌,朱瞻墉一臉茫然,老爺子在逗他嗎?居然拿出一麵洪武朝的金牌作為補償。這洪武朝的金令在永樂朝或許還有效,隻是朱瞻墉沒有注意到,在老爺子拿出令牌的瞬間,一直默默站立在老爺子身後的樊忠和鐵三娘的臉色驟變。鐵三娘臉色略顯蒼白,樊忠腳下一軟,差點跪下!
兩人心中湧現出同樣的念頭:老爺子瘋了!居然把這令牌給了朱瞻墉!
在這期間,朱瞻墉派出眾多手下追蹤,卻發現老者每到一處,隻是在門口短暫駐足,未曾涉足其中,無論是南京的工坊,還是那些宏偉的工程地,他都僅僅隻是繞行一周而已。
直至三天後的黃昏,晚膳時分,朱棣首次開口打破沉寂。
“小子,南京我已經轉遍了,各方麵都相當不錯,甚至比京都還要出色。這些年的付出,你確實為南京傾注了不少心血。”朱棣的目光落在朱瞻墉身上,微笑著說道。
朱瞻墉立刻精神煥發,憋了三天,終於等到了正題。他為老者斟滿一杯酒,笑道:“老爺子英明,您讓我留守南京,若是無寸功,豈不是辜負了您的期望?”
朱棣淡然一笑:“你我之間不必扯那些客套。南京比京都更繁榮,真的好嗎?大明的皇城畢竟在京城,若連舊都都比不過,你覺得合適嗎?”
朱瞻墉愣了愣,隨即迴應:“如今的京都的確不及南京,但隻要給些時日,我相信京都定能追上南京。”
朱棣輕輕搖頭:“京都可沒有你的存在,你能在京都待多久呢?”
朱瞻墉一滯,這話讓他難以接續,不知該如何迴答。南京是老爺子默認給他的領地,他可以任意馳騁,天高皇帝遠,無人能幹預。盡管現在暫時居住在京都,但若無意外,他終將迴到南京。
因此,他對南京的建設極為重視,視之為根基所在。根基不穩,一旦大明有變,他豈不是無處可退?此刻,老爺子顯然是在提醒他,南京的發展太過迅猛。
連京都都比不上南京,這大明的帝都究竟是京還是南?這話叫他如何接?好難接,好嗎?老爺子瞥了眼沉默的朱瞻墉,飲盡他斟的酒,緩緩開口:“所以朕決定……”
朱瞻墉一驚,豎耳傾聽。
老爺子瞪了他一眼,淡然道:“你以後還是在京都常駐吧,把南京的產業遷一半過去,如此既能發展京都,又能穩定南京,你看如何?”
呃!朱瞻墉有些懵。
常駐京都?老爺子這是什麽意思?暫住京都尚可接受,但如果搬到京都,豈不是向世人昭示他有奪嫡之意?父親朱高熾會怎麽看?母親張氏呢?朱瞻基又會如何看待?老爺子這是逼著他與朱瞻基一爭高下嗎?
盡管這種局麵可能遲早會發生,但朱瞻墉並不想現在就引爆與朱瞻基的矛盾。兩位叔叔還在,如今就內訌,不僅會讓父母傷心,還會讓外界笑話他們太子一家。外人定會說,父親尚未登基,兒子們就開始爭奪大位,真做了皇帝,豈不是要把大明掀個底朝天?
更何況,將南京一半產業遷往京都,老爺子真是想得出。到了京都,那些產業由他說了算,還是由老爺子決定?這是明搶啊!先敲一棒,再給顆糖,老爺子這是把他當三歲孩童糊弄嗎?而這顆糖對朱瞻墉來說,非但不甜,反而像劇毒一般。
於是,朱瞻墉二話不說,直視老爺子:“不幹!去京都幹什麽?我覺得南京挺好的,沒必要跑去京都受罪。老爺子要發展京都,我會盡力讓它繁榮起來,我覺得在南京和在京都並無差別。”
老爺子麵色一沉,直接道:“朕不是在和你商量,朕是在通知你!此事,不容商議。”
朱瞻墉頓時火冒三丈!哪有這樣的,總拿身份壓人,這是逼他去奪嫡嗎?真想看他們家分崩離析才罷休?當他朱瞻墉是泥捏的,惹毛了,大不了他不當這個王爺,直接去海外稱王稱霸。以他現在的實力,還真不怕打不下一片天地。
不過,這個想法在他腦中轉了一圈,又被他壓下去。如今大明正處於動蕩時期,帖木兒帝國的威脅就在眼前。大明與帖木兒帝國之戰,近在咫尺。
他此刻真的這麽做,未免過於自私。不論他將來如何,大明絕對不能出事,這是他的底線。
大明就是他的家,家沒了,他在外麵哪怕打下再大的天地,又有什麽意義?至少在與帖木兒帝國的戰爭結束前,他不能感情用事。
想到這裏,朱瞻墉強壓怒氣,不再說話。他還能說什麽?看樣子老爺子已經心意已決。如果能輕易被說服,那他也就不是他了。
朱棣看著麵色難看、一言不發的朱瞻墉,麵無表情,從懷中取出一麵金色的令牌。
朱棣低頭看了看手中的金牌,眼中流露出一絲懷念和哀傷,但這情緒稍縱即逝。隨手將金牌丟給朱瞻墉,淡淡道:“朕也不占你便宜,這塊金牌,權當補償你這次在南京的損失。”
朱瞻墉一愣,接過老爺子扔來的金牌一看。金牌四周雕刻著繁複的龍紋,除了龍紋,正麵背麵僅刻了兩個字——洪武!
看著手中的金牌,朱瞻墉一臉茫然,老爺子在逗他嗎?居然拿出一麵洪武朝的金牌作為補償。這洪武朝的金令在永樂朝或許還有效,隻是朱瞻墉沒有注意到,在老爺子拿出令牌的瞬間,一直默默站立在老爺子身後的樊忠和鐵三娘的臉色驟變。鐵三娘臉色略顯蒼白,樊忠腳下一軟,差點跪下!
兩人心中湧現出同樣的念頭:老爺子瘋了!居然把這令牌給了朱瞻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