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三國同人] 三國郭嘉成長日記 作者:這個懶人沒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荀彧用木梳沾了少許清水,極有耐心,緩緩將他的長髮梳順,輕輕綰起。
郭嘉並不去看銅鏡的人影,闔著眼皮哼歌,不記得什麽時候聽來的小曲兒,唱起來婉轉低迴,讓人骨頭髮酥。感覺到頭髮已經盤好,戴上發冠,用玉簪固定住。郭嘉側過身子,在荀彧的鬢邊親了一口,蜻蜓點水般,一觸即退。
荀彧微微一僵,看著郭嘉,眼中似有笑意。
茶盞落地的聲音響起,郭嘉一轉頭,就對上手足無措的郭鴻。
郭嘉:「兄長,你什麽時候進來的?」
郭鴻幹咳:「你唱『與君同舟去』的時候。」
第92章
荀悅在金華殿為劉協講解《漢書》,劉協很快就被各種人物傳記繞暈,鬧不清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少年皇帝牽住荀彧的衣袖,輕咬著嘴唇,低聲說:「有些難懂,令君能為朕解惑嗎?」
如果劉協沒有和董妃討論:郭嘉是不是龍陽君、董聖卿(漢哀帝的男寵董賢)之流。慣於見風使舵的內侍也沒有充當曹操和荀彧的眼線。用這套把戲對付荀彧,的確非常有效。
然而此刻,荀彧不動聲色地抽迴衣袖,聲音平靜如水:「陛下,荀侍講(荀悅)會換一種方式解說,直到陛下聽懂為止。」
行禮之後,荀彧退出金華殿,站在最高一級的台階上,遙望煙火人間。
在許都,沒有比皇宮更高的建築群。站在這個位置,南麵的大街小巷、千家萬戶、販夫走卒,盡收眼底,甚至能遙遙望見朱雀門的輪廓。
夾在劉協和曹操之間,荀彧有種一個女兒許了兩個夫婿一般的困擾。他既不願意幫曹操欺淩劉協,也不願意縱容劉協算計曹操,每每事與願違。他的所作所為,大抵更像奸佞。
荀彧:史書上有些奸佞,會不會就是像彧這樣,自以為忠於君王,想匡扶社稷,最後反倒做了篡逆之人的幫兇?」
當然,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什麽固定的答案。
他仰頭望天,凜冬的太陽,相對溫和,哪怕直視也不覺得刺眼。
迴到尚書台,荀彧繼續埋頭於公務,繁忙可以讓人不去胡思亂想。
百忙之中,他還抽空接見了一批又一批士子,都是來許都求仕途的人,有賢有愚,有老有少。
年紀大的歲數足足有一甲子(六十),眉毛鬍鬚白又長。年紀小的才十七八歲,提前加冠,衣冠楚楚,也像個成年男子的樣兒。
郭嘉當年也是提前加冠,十九歲行冠禮。
快要散值(下班)的時候,曹操來訪,找荀彧籌策一些國家大事。
司空幕府總攬朝廷的軍政大權,幕僚還是太少,郭嘉一病,戲璕和荀攸等人捉襟見肘,顧此失彼。荀彧想了想,又向曹操舉薦了三位名士:陳群、嚴象、韋康。
屯田的規模需要進一步擴大,每個郡都設置一名屯田官。
從今年起,恢復百官正旦朝賀的儀式。
……
一項項政務都議定之後,曹操突然問荀彧:「誰能代卿為我謀者?」誰可以代替荀令君?
荀彧非常平靜,波瀾不驚,說:「荀攸、鍾繇。」
從尚書台到皇城東門的青龍闕,曹操和荀彧同路,跨出這道門,他們拱手告別,各自登車。曹操向北,荀彧向南,漸行漸遠。
司馬懿和徐福打架,郭嘉不問青紅皂白,各打五十大板,咳,是各罰抄書三卷。
從司馬懿和徐福的性情來看,司馬懿悶聲不響一肚子壞水,估計是沒幹好事。從兩個少年的才能來看,如果當麵對質,徐福八成更占理,他伶牙俐齒,完勝司馬懿。
於是,某個偏心眼根本不問是非對錯,直接一起罰。司馬懿是郭嘉的入室弟子,他過問這件事,礙於情麵,也得重罰自己的徒弟給徐福做主。
不好意思,郭嘉沒那麽公正,小狼崽和小狐狸互毆,旁觀更有趣。
兩個少年又變成難兄難弟,一起抄書去了。
小軒窗外,臘梅怒放,疏影橫斜酒盞中。
郭嘉捂著手爐,嗅著絲絲縷縷、若遠若近的花香和酒香,周身愜意。他軟磨硬泡,終於說動荀彧,允許他小酌一杯。
荀彧有心事,三杯兩盞清酒下肚,酒意上湧:「彧答應過六叔,會挽漢室於傾頹,可是彧好像做不到。」
郭嘉用摺扇敲了他的頭:「不不不,文若,你沒答應過,那隻是慈明公(荀爽)的一封信,你根本沒有寫迴信。」
當時,荀爽在長安病逝,荀彧身在東郡,他們叔侄並沒有見麵。荀爽在書信中交代後事,托人帶給荀彧。這樣一想,他確實沒有作出任何承諾。
荀彧的臉上有一瞬間的茫然。
郭嘉:「文若,你覺得什麽是漢室?漢室的『漢』,是指炎黃子孫,夏民、商民、周人、秦人、漢人,名稱不同,都是炎黃子孫。荀家的族譜,隻從荀子算起,也不全是漢臣吧?漢室的『室』,是指天下。陛下一個人,難道能代表大漢天下?泱泱華夏,禮儀之邦,豈是一家一姓的私有物品?」
荀彧微怔,他從來沒想過這些問題。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帝堯傳位給舜,而不是傳位給他的兒子丹朱。『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那他是不是,也不必以天下之病,隻利劉協一人呢?縱然如此,他還是要保住劉協,哪怕豁出性命,誰讓他食過漢祿?呃,是食過劉氏的俸祿。
郭嘉並不去看銅鏡的人影,闔著眼皮哼歌,不記得什麽時候聽來的小曲兒,唱起來婉轉低迴,讓人骨頭髮酥。感覺到頭髮已經盤好,戴上發冠,用玉簪固定住。郭嘉側過身子,在荀彧的鬢邊親了一口,蜻蜓點水般,一觸即退。
荀彧微微一僵,看著郭嘉,眼中似有笑意。
茶盞落地的聲音響起,郭嘉一轉頭,就對上手足無措的郭鴻。
郭嘉:「兄長,你什麽時候進來的?」
郭鴻幹咳:「你唱『與君同舟去』的時候。」
第92章
荀悅在金華殿為劉協講解《漢書》,劉協很快就被各種人物傳記繞暈,鬧不清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少年皇帝牽住荀彧的衣袖,輕咬著嘴唇,低聲說:「有些難懂,令君能為朕解惑嗎?」
如果劉協沒有和董妃討論:郭嘉是不是龍陽君、董聖卿(漢哀帝的男寵董賢)之流。慣於見風使舵的內侍也沒有充當曹操和荀彧的眼線。用這套把戲對付荀彧,的確非常有效。
然而此刻,荀彧不動聲色地抽迴衣袖,聲音平靜如水:「陛下,荀侍講(荀悅)會換一種方式解說,直到陛下聽懂為止。」
行禮之後,荀彧退出金華殿,站在最高一級的台階上,遙望煙火人間。
在許都,沒有比皇宮更高的建築群。站在這個位置,南麵的大街小巷、千家萬戶、販夫走卒,盡收眼底,甚至能遙遙望見朱雀門的輪廓。
夾在劉協和曹操之間,荀彧有種一個女兒許了兩個夫婿一般的困擾。他既不願意幫曹操欺淩劉協,也不願意縱容劉協算計曹操,每每事與願違。他的所作所為,大抵更像奸佞。
荀彧:史書上有些奸佞,會不會就是像彧這樣,自以為忠於君王,想匡扶社稷,最後反倒做了篡逆之人的幫兇?」
當然,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什麽固定的答案。
他仰頭望天,凜冬的太陽,相對溫和,哪怕直視也不覺得刺眼。
迴到尚書台,荀彧繼續埋頭於公務,繁忙可以讓人不去胡思亂想。
百忙之中,他還抽空接見了一批又一批士子,都是來許都求仕途的人,有賢有愚,有老有少。
年紀大的歲數足足有一甲子(六十),眉毛鬍鬚白又長。年紀小的才十七八歲,提前加冠,衣冠楚楚,也像個成年男子的樣兒。
郭嘉當年也是提前加冠,十九歲行冠禮。
快要散值(下班)的時候,曹操來訪,找荀彧籌策一些國家大事。
司空幕府總攬朝廷的軍政大權,幕僚還是太少,郭嘉一病,戲璕和荀攸等人捉襟見肘,顧此失彼。荀彧想了想,又向曹操舉薦了三位名士:陳群、嚴象、韋康。
屯田的規模需要進一步擴大,每個郡都設置一名屯田官。
從今年起,恢復百官正旦朝賀的儀式。
……
一項項政務都議定之後,曹操突然問荀彧:「誰能代卿為我謀者?」誰可以代替荀令君?
荀彧非常平靜,波瀾不驚,說:「荀攸、鍾繇。」
從尚書台到皇城東門的青龍闕,曹操和荀彧同路,跨出這道門,他們拱手告別,各自登車。曹操向北,荀彧向南,漸行漸遠。
司馬懿和徐福打架,郭嘉不問青紅皂白,各打五十大板,咳,是各罰抄書三卷。
從司馬懿和徐福的性情來看,司馬懿悶聲不響一肚子壞水,估計是沒幹好事。從兩個少年的才能來看,如果當麵對質,徐福八成更占理,他伶牙俐齒,完勝司馬懿。
於是,某個偏心眼根本不問是非對錯,直接一起罰。司馬懿是郭嘉的入室弟子,他過問這件事,礙於情麵,也得重罰自己的徒弟給徐福做主。
不好意思,郭嘉沒那麽公正,小狼崽和小狐狸互毆,旁觀更有趣。
兩個少年又變成難兄難弟,一起抄書去了。
小軒窗外,臘梅怒放,疏影橫斜酒盞中。
郭嘉捂著手爐,嗅著絲絲縷縷、若遠若近的花香和酒香,周身愜意。他軟磨硬泡,終於說動荀彧,允許他小酌一杯。
荀彧有心事,三杯兩盞清酒下肚,酒意上湧:「彧答應過六叔,會挽漢室於傾頹,可是彧好像做不到。」
郭嘉用摺扇敲了他的頭:「不不不,文若,你沒答應過,那隻是慈明公(荀爽)的一封信,你根本沒有寫迴信。」
當時,荀爽在長安病逝,荀彧身在東郡,他們叔侄並沒有見麵。荀爽在書信中交代後事,托人帶給荀彧。這樣一想,他確實沒有作出任何承諾。
荀彧的臉上有一瞬間的茫然。
郭嘉:「文若,你覺得什麽是漢室?漢室的『漢』,是指炎黃子孫,夏民、商民、周人、秦人、漢人,名稱不同,都是炎黃子孫。荀家的族譜,隻從荀子算起,也不全是漢臣吧?漢室的『室』,是指天下。陛下一個人,難道能代表大漢天下?泱泱華夏,禮儀之邦,豈是一家一姓的私有物品?」
荀彧微怔,他從來沒想過這些問題。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帝堯傳位給舜,而不是傳位給他的兒子丹朱。『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那他是不是,也不必以天下之病,隻利劉協一人呢?縱然如此,他還是要保住劉協,哪怕豁出性命,誰讓他食過漢祿?呃,是食過劉氏的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