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昏黃的孤燈下,葉青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向師父探問:“洛陽!為何偏偏是洛陽……師父,您認為他真的往那裏去了嗎?”


    師父沉默了片刻,仿佛在沉思著生死的謎團,然後才緩緩開口:“來世的緣分,乃是幽冥之事,難以追問,過多思慮亦無益。


    你師妹若醒來不再提及,你亦不要再問及。若她忘卻了夢中所見,那便是天意;若她仍記得,她心中自有分寸。”


    葉青輕輕拭去眼角的淚水,點頭應允,他心中默默祈願師妹醒來仍能記起那一線希望,哪怕隻是渺茫的線索,也是對無盡哀思的一種慰藉。


    他憂心忡忡地對師父說:“師妹很快就要醒來,我最怕的是她想不開……”


    師父的聲音平靜而深沉:“你不必過於擔憂。


    昨日我亦有此憂慮,但今日聽聞,長安傳來的消息,他的姬妾中有一匈奴女子,得知噩耗便以死相隨。”


    葉青震驚地問:“死了?”


    “是的,以短刀刺心,追隨而去……”師父的語氣中透露出對生死的淡然。


    葉青搖著頭,難以置信:“這,這實在難以想象……”


    師父解釋道:“匈奴人亦是有情之人。


    依我之見,一方麵是她與霍將軍雖時日短暫,但情感深厚;另一方麵,匈奴有殉葬之俗,她作為姬妾,本就可能在殉葬之列,聽聞噩耗後便已無生還之念。”


    葉青沉吟片刻,恍然大悟:“您的意思是,既然已有人以死相隨,師妹便不會步其後塵!”


    師父點頭,肯定地說:“正是此意。以你師妹的心性,她不會降低自己,去做連姬妾都能做到的事。”


    葉青長舒一口氣,振作精神,似是勸慰師父,又似是自我安慰:“是的,師妹自幼心性端莊,我相信她能夠不失其所……”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忘者壽。”


    師父緩緩地引用古語,又道:“逝者已矣,但他將永載史冊、輝耀千古,我們豈能僅以世間的壽命來衡量他?


    活著的人隻有持守正念、不失其所,才是對他最好的告慰。盡管,以死相殉看似是個更簡單的選擇……”


    葉青的淚水再次湧出,以死相殉確實是個更簡單的選擇。


    但是,無論遇到何種困境,他們都應堅守內心,不失其所,守正則吉,這是他們自幼所受的教誨。


    在煢煢孤燈之下,師徒二人垂淚沉思,相對無言,沉浸在對生死、哀悼與抉擇的深深思索之中。


    在深沉的寂靜中,葉青沉浸在對逝者的追憶與沉思。


    這位生前未曾謀麵的逝者,其光輝曾照亮了蒼穹,卻也如流星般短暫。


    他們這些隱於塵世的求道者,隻能遠遠觀望著他的輝煌,心中暗自慶幸,華夏幸有此等兵家。


    他們未曾深入探尋逝者的內心世界,更未對其生平做出定論。


    他們本以為逝者的光輝旅程遠未結束,卻未曾想到,如今卻到了必須做出總結的時刻。


    難道是天意要匈奴不亡?或許是。難道是剛強易折?或許是。


    逝者是一位真正的兵家,一位解決了時代難題的智者。


    他是一位英雄,如同流星劃過夜空,短暫而輝煌。


    遺憾的是,他的使命尚未完成,便帶著未盡的心願離去,怎能不讓人淚濕衣襟。


    今夜,像葉青這樣默默揣摩逝者的人,絕不在少數。


    即使千年之後,相信仍會有人如此。


    雖然他們未曾與逝者相見,雖然他們的學術領域迥異,但同在一道統之下,心意相通的程度,可能遠超塵世中的許多知己。


    葉青未曾聽聞逝者曾言:“千百年後,若華夏道統不絕,每逢亂世,必有如張子房般的大才出世,再造乾坤。


    這一切若能實現,背後定是你們這等人的功勞。”


    但他深知,像逝者這樣的人物,今生今世不會再有。


    逝者不應成為絕響,每個人都應盡最大努力,傳承這個道統,願華夏後世,總能湧現如此卓越的人物。


    這個垂淚的夜晚,顯得如此漫長而無盡……


    時間在沉默中緩緩流逝,內室終於傳來了微弱的動靜。


    葉青立刻站起身來,準備前去探視:“師妹醒了,我去看看。”


    就在他轉身掀起門簾的那一刻,心中忽然湧起一陣恍惚,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童年在南山讀過的一首詩:


    葛生蒙楚,蔓於野。予美亡此,誰與獨處! 葛生蒙棘,破蔓於域。予美亡此,誰與獨息! 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


    這首詩,如同葉青此刻的心情,充滿了對逝者的無盡思念與哀傷。


    在夏日的熾熱陽光下,冬夜的寂靜寒冷中,歲月悠悠,人生百年,終將歸於塵土,歸於那永恆的居所。


    《詩經》中的這幾句,或許是華夏最早的悼亡之音,它以季節的變換,暗喻人生的無常,無論是白晝的漫長還是夜晚的無盡。


    生死相隔的孤寂,時間的流逝變得無關緊要。


    在葉青的心中,那首古老的悼亡詩再次響起,喚起了對往昔的迴憶。


    他仿佛又看到了那個七歲便能熟誦《詩經》的小女孩,記得十五年前,她在自己麵前背誦這首詩時的純真模樣。


    那時的南山,月光皎潔,微風清爽,溪水潺潺,那時的女孩,尚不能深刻體會詩中\"百歲之後\"所蘊含的漫長歲月。


    歲月如梭,小女孩已成長為風華正茂的少女,而當年的純真背誦,如今在葉青心中,卻化作了對生死、對人生、對情感的深刻思考。


    \"百歲之後,歸於其居\",這不僅是對逝者的哀悼,也是對生命意義的探尋。


    在這漫長的冬夜與夏日,葉青的思緒穿越時空,與那個曾經的女孩,與那些古老的詩句,與那永恆的生死主題,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跨越時間的情感圖景。


    在昏黃的燭光搖曳下,葉青的腳步聲在寂靜的走廊中迴響,每一步都似乎承載著千斤重的思緒。


    他輕輕推開內室的門,師妹的身影在微弱的燈光下顯得格外柔弱,仿佛一抹隨時可能消散的影子。


    師妹的眼眸緩緩睜開,一片茫然,隨即被湧上的悲痛所占據。


    葉青快步上前,握住她冰涼的手,輕聲喚道:“師妹,你醒了。”


    師妹的目光在空曠的屋內遊走,似乎在尋找著某個再也無法觸及的身影,淚水無聲地滑落。


    “師兄,我夢到了他……他真的走了嗎?”她的聲音細若遊絲,卻滿載著無法言喻的哀傷。


    葉青的心如刀絞,卻強忍著悲痛,用盡量平和的語氣迴答:“是的,師妹,但他留下了不朽的英名,我們會永遠銘記。


    師父說,你若記得,便自有分寸,不要讓這份哀傷吞噬了你。”


    師妹聞言,淚水更是如斷線珍珠般滾落,但她的眼神逐漸堅定起來。“我明白,師兄。


    我不會讓自己沉淪,他雖離去,但他的精神將激勵我前行。我會堅守我們的道,不負他所期望的。”


    葉青聞言,心中稍感寬慰,他幫師妹拭去淚水,溫柔地說:“對,師妹,我們不僅要為他哀傷,更要繼承他的遺誌。


    他的生命雖短,卻如星辰般璀璨,照亮了我們的道路。”


    師妹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絕。


    “我會的,師兄。從今往後,我將以更加堅定的步伐走在求道的路上,讓我們的道統因我而發揚光大,讓他的名字與我們的努力一同被後世銘記。”


    兩人在昏黃的燈光下相視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對逝者的深深懷念,也有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夜,依舊深沉,但他們的心中卻已燃起了新的希望之火,那是對生命意義的重新詮釋,也是對逝者最好的告慰。


    在這樣一個充滿哀思與轉折的夜晚,葉青與師妹的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華。


    他們明白,生死雖為幽冥之事,但活著的人如何繼續前行,才是對逝者最真摯的致敬。


    而這份堅持與傳承,將成為他們生命中最為輝煌的篇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霍去病戰神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麵包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麵包小子並收藏霍去病戰神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