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目光堅定,語氣中透露出一絲不容置疑的決斷:“確實,如此難得的戰機,若不加以利用,未免太過可惜。”


    建華點頭,眼中閃過一抹讚許的光芒。


    霍去病微微一笑,繼續道:“其實,我還有個打算。


    我想再寫一封私信給聖上,告知他我已締結良緣,請求他不要再為我的婚姻操勞。”


    建華聞言,心中一驚,急忙站起身來,眼中滿是擔憂,你不會真的已經寫了吧?


    霍去病輕輕擺手,神色輕鬆:“沒有沒有,我豈會如此魯莽?


    我也擔心陛下若因此動怒,可能會遷怒到你的叔父。


    即便是姨母和舅父,至今也無人敢輕易提及此事。”


    他再次笑了笑,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不過這樣也好,待過些日子迴到長安,我當麵與陛下說開,給他一個措手不及,也好看看他這次會露出何種神色。”


    正如霍去病所言,他無需過多參與奏疏後續的事務。


    隻要他以大司馬的身份表明態度,挑起這個頭,其他支持太子的臣子便可順勢發揮了。


    劉徹在七天後看到了這份奏疏,心中雖有些不悅,但也找不出任何瑕疵,隻得依例詔令“下禦史”,也就是讓諸臣合議。


    不久,原太子少傅、現任丞相莊青翟聯合禦史大夫張湯、太仆公孫賀等一幹重臣上奏,一致認為應當盡快封三位皇子為王。


    劉徹認為三位皇子尚年幼,還需留在身邊多加栽培,同時也想再觀察一段時間。


    他覺得太子的支持者們未免過於緊張,便說道:“朕已決意不動太子,你們如此著急又是何必?”


    於是,他駁迴了臣子們的聯合上奏,並為了不傷和氣,提出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其更議以列侯家之。”


    意思是說:“皇子們還小,也沒有什麽顯著的德行和才能,不如先封為侯爵吧!”


    莊青翟等人迅速發起了第二輪上奏,言辭中透露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堅決:“封侯之舉,實與禮製不符,年幼豈能成為拖延之辭?”


    他們的奏章字字珠璣,句句鏗鏘,其核心之意昭然若揭:“無需打折,應封何位即封何位。


    古之聖賢皆是如此,陛下及其十三位兄弟,不也是在幼年之時便被先帝封王了嗎?這正是祖宗成法。”


    劉徹隻得再次駁迴,此次以謙遜之辭迴應:“朕雖仰慕古聖先王,然治理天下尚未及他們,故不宜仿效其封建之製。”


    言辭中既有自謙,亦有對傳統的尊重。


    不久,莊青翟等人發起了第三輪上奏,奏章洋洋灑灑,先是對劉徹一番頌揚。


    “陛下仁義之躬,聖德之行,文武之表,慈孝之顯,賢能之路之廣,內褒有德,外討孤暴……”


    意在表明:“陛下之德能功業,絕不遜色於任何先王!”隨即話鋒一轉,“但若堅持封皇子為侯,將擾亂尊卑秩序,反損陛下之德業。”


    這場拉鋸戰持續至此,劉徹隻得留中,即不再明確表態。


    然而,即便如此,莊青翟等二十七人聯名發起了第四輪上奏,敦請劉徹作出決定。


    他們的堅持,不僅是對禮製的維護,更是對皇權的一種挑戰。


    這段時間的拉鋸使得朝堂氣氛變得緊張而微妙。


    劉徹不願輕易屈服,但也感到壓力山大。


    更不巧的是,內宮中王夫人病危,他難以忽視最寵愛女人臨終的願望。


    盡管劉徹認為太子的支持者們過於緊張,但這段時間他對太子本人卻越來越滿意。


    自從發現有人暗算太子後,他對這兒子一直心存愧疚,更換了太子身邊的所有人,並更加頻繁地過問太子的情況。


    太子突然變得勤奮,在文武兩方麵都取得了顯著進步,劉徹時常聽到對他的讚揚。


    雖然他嘴上不說什麽,但內心的喜悅之情,不亞於天下任何一位父親。


    得知太子這段時間經常去上林苑跑馬,劉徹也不由得生出了一些興趣。


    今日決定前往上林苑時,他特意帶上了四個兒子。


    對於這四個年齡相近的兒子,他總是難免存有一些比較之心。


    他想借此機會,觀察他們的品性和才能,看看誰能在未來承擔起更大的責任。


    抵達這山林茂密的苑囿,劉徹的心情舒暢了許多。


    一眼見到霍光也在今日的侍從隊伍中,他便和顏悅色地打趣道:“喲,怎麽還沒見你長個呀?”


    霍光微微一笑,迴答道:“迴陛下,臣雖未長個,但心中對陛下的忠誠與日俱增。”


    劉徹聞言,心中一暖,暗自思忖:“這些兒子們,或許都能成為國家的棟梁。”


    他的目光在四個兒子身上一一掃過,眼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


    “這可不似你兄長那般英武。”劉徹以一種戲謔的口吻對霍光說道,眼中帶著慈父的寵溺。


    霍光無奈地苦笑,心中卻不免有些自嘲。他暗自思量:“已是十七歲的青年,為何身量卻依舊如少年般?


    七尺三寸(約一米六八)的身高,雖不算矮小,卻遠不及兄長那般挺拔。”


    他心中不免有些悵然:“父親和兄長皆是高挑偉岸,難道我獨獨遺傳了母親的嬌小?”


    劉徹見兒子們已不再騎乘小馬,而是紛紛跨上了高頭大馬,心中的喜悅難以掩飾。


    孩子們的成長速度令他驚歎,也更激發了他考較他們騎術的願望。


    他提議道:“朕看你們四兄弟今日不妨來一場賽馬,以顯男兒本色,你們意下如何?”


    賽馬的消息一經宣布,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迅速準備起來,比賽很快就開始了。


    二皇子劉閎一出發便落在了後麵。眾人皆知他體質較弱,對他的騎術並不苛求。


    劉徹心中更是憐惜,想到他母親病重,恐怕時日無多,不禁心生感慨。


    另外三騎則競爭激烈,太子劉據、三皇子劉文和四皇子劉同都奮力催馬。


    賽程過半,劉同漸漸落後,而太子和劉文則膠著不下。


    劉文拚命加鞭,終於領先了一點點,卻在最後一刻,太子的馬似乎突然發力,猛地衝向終點,竟然以微弱優勢率先到達。


    劉徹站在高處,將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劉文自幼便擅長騎射,而太子今日的表現更是令他滿意。


    他正暗自高興,卻見終點處爭執起來。原來劉文不肯服輸,堅稱自己贏了,劉同也在旁邊幫腔,認為三皇兄先到終點。


    而守在終點線的馬監金日碑,則堅持說是太子贏了一個馬頭。


    劉據並未參與爭吵,見父皇走來,他默默讓到一旁。


    劉徹看了他一眼,故意說道:“既然這樣,就算據兒和文兒同時到達吧!”


    劉據的嘴唇動了一下,似乎想為自己辯解,但轉念一想,當時的形勢確實難以分辨,便將話咽了迴去。


    他的表現讓劉徹更加滿意,暗自點頭:“太子的謙遜和大度,正是一個未來君主應有的風範。”


    劉徹的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他看到了太子的成長和成熟,也看到了其他兒子們的努力和進步。


    他知道,這些孩子們都是他未來的希望,是他帝國的棟梁。


    他決定,今後要更加關注他們的成長,給予他們更多的指導和關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霍去病戰神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麵包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麵包小子並收藏霍去病戰神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