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沉思後,他轉移了話題,“孩子的健康狀況怎麽樣?”
劉雲迅速迴答:“很健康,白白嫩嫩的!他的小臉蛋真可愛,大家都說他長得非常像他的父親!”
談及孩子,劉雲的臉上不禁露出了溫柔的笑容。
她曾多次靜靜凝視著熟睡中的兒子,那是她最寧靜幸福的時刻。
盡管孩子長得像他的父親,但那個男人並不真正屬於她,唯有這張天真無邪的臉龐,能讓她盡情凝視,忘卻一切煩惱。
聽到兒子像自己,霍去病也忍不住露出了微笑,但笑容很快消失,他嚴肅地說:“以後不要在孩子麵前誇讚他的外貌。”
劉雲有些驚訝,但隨即想起霍去病對於外表的看法與眾不同,於是說:“他還那麽小,不會懂的。”
“你錯了,他其實比你想象的要聰明。”
“可是,即便我們不說,他長大後自然也會知道啊…”
“那不一樣,過早知道可能會對他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
盡管劉雲不完全理解,但她選擇順從地點頭。
霍去病再次歎了口氣,他明白她們在努力迎合他,但溝通上的鴻溝讓他感到無奈。
他所渴望的,僅僅是能與一人心靈相通。
在恍惚之間,他的思緒又不由自主地飄向了遙遠的彼方,隨即他迅速收迴心神。
用溫柔的語氣安撫道:“這些日子辛苦你了,總是讓你忙碌奔波。
未來,我定會為你們找一個傑出的女主人,她一定會是個教育孩子的能手。”
“那真是太棒了!是不是很快就會有?”劉雲對這個關乎她切身利益的問題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急切地追問:“難道會是哪位公主嗎?”
“不會是公主,也可能不會那麽快,但我會盡快安排的,肯定能在孩子需要學習識字之前找到。”
“教識字?很多人都能教啊!”
“這你就不懂了,識字並非隻是簡單的認字,每個字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他這樣說著,耳邊似乎又響起了那個聲音:“這個字,代表著心中有物在月光下悄然生長……”
之前暫時放下的心事,此刻又浮上心頭,“這樣的掙紮真的太難受了,我到底該如何結束這場無盡的爭鬥……”
他沉思著,目光四處遊移,看著周圍的燈燭、銅鏡、幾榻、瑤琴,幻想著如果這一切能與那個人一同分享,生活將會有多麽不同。
當建華最終迴到南山時,上元節已成為過去。
十月深冬的淩晨,山路被厚厚的雪和霜覆蓋,寒風怒號,黑暗讓行走變得困難。
霍去病騎馬登山的路上,心中不僅充滿了重逢的喜悅與激動,更有一股即將展開總攻的振奮與緊張。
他已下定決心,今天一定要迫使對方明確表態。
具體要如何逼迫呢?懇求?以性命相逼?還是先行動再解釋?
這些都是普通人能想到的方法,但他是一個驕傲的人,有著自己的底線,不願用任何不正當的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
他麵對問題總有自己的解決之道,善於將各種難題轉化為軍事問題。
運用兵法的邏輯去思考,這是他最熟悉也是最敏銳的思考方式,常常能迅速做出決策。
在感情問題上,他一直感到迷茫,直到他將問題視作軍事上的\"避免持久戰\",才找到了處理的頭緒。
他意識到,這場感情的消耗戰已經讓他處於被動,必須采取行動扭轉局麵。
而兵法中自有應對之策。
那就是背水一戰的策略。
他決定:今天必須得到你的答複,如果你同意,我們就訂立婚約;如果不同意,我就斷絕一切情感,從此不再相見。
這是否顯得太過決絕?
確實決絕,但在他的軍事生涯中,哪一次不是如此?不留後路,不給對手機會,這是他的常態。
而長期的消耗戰對他來說才是不正常的。
那麽,這樣的風險是否過大?
確實有些風險,但與他曾經麵對的挑戰相比,這並不算什麽。置於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的基本理念。
但情感真的能說斷就斷嗎?
\"我說斷,並不是說我不會受傷。
或許我會因此受重傷,但那是另一迴事,你不必為此擔心。\"
總的來說,這個不留退路的策略,勝算還是很大的。因為它具有強烈的力度。
大多數人在強大的壓力下都會選擇屈服,即使是久經沙場的渾邪王也難以抵抗,更不用說一個深陷情感的年輕女子了。
他一邊策劃著這個方案,一邊感到了臨戰前的激動。當他終於到達約定的地點時,天已經亮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發現那裏一片寂靜,一個人也沒有。
孩子們可能去遠處玩耍了,這並不奇怪。
但當他找遍了每一個角落,也沒有發現建華的身影,這讓他感到有些困惑,畢竟他們已經約好了見麵。
他輕聲唿喚,門簾緩緩被掀起,建華身著華美禮服,步態從容地步入視野。
霍去病見此,心中不禁一震,他從未目睹過建華如此盛裝,一時間竟有些失神。
正欲啟齒詢問,建華卻已優雅地示意他落座。
他按捺住心中的疑惑,依言坐在了指定之處。
建華在他麵前端莊站立,繼而深深一拜,行了一個莊重的禮。
禮畢,素寧並未立即起身,而是以沉穩而清晰的語調,緩緩道出。
“驃騎將軍,此一拜,是代我們宗室之女,向您表達深深的感激之情,感謝您將我們從受辱的境地中解救出來。”
霍去病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感,思緒如潮水般湧動,經過片刻的沉澱,他才逐漸領悟了些許。
他一直知曉建華出身於宗室,卻未曾深究這身份背後所隱含的悲壯故事。
自高祖時期的“白登之圍”以來,漢朝便將和親匈奴定為國策,七十餘年間,已有多位宗室之女被迫遠嫁匈奴。
建華接著說道:“從我的姑祖母到姊妹,被迫嫁入匈奴的宗室女多達十幾人。
她們一去不複返,居住在氈房之中,食用腥膻之物,忍受著屈辱,為敵酋生子育女,終生未能再見到父母親人。”
話音未落,兩行清淚已沿著她的臉頰靜靜流淌,“和親或許能換來數年的和平。
然而這些忍辱事敵的宗室女,以及陪同她們遠嫁的侍女,她們所承受的苦難,又有誰能真正領會呢?”
聽到此處,霍去病也已是淚眼朦朧,早將他的“攻心方案”忘得一幹二淨。
這段曆史並不遙遠,即便是當今聖上登基之後,也曾進行過和親。
長達七十餘年的和親曆史,不僅是漢家女子的苦難,更是所有漢家男兒的恥辱!
他在建華對麵屈膝跪下,聲音中帶著堅定與承諾。
“是我們男兒無用,讓你們遭罪了!你放心,有我在,絕不會再讓此類事情發生!”
劉雲迅速迴答:“很健康,白白嫩嫩的!他的小臉蛋真可愛,大家都說他長得非常像他的父親!”
談及孩子,劉雲的臉上不禁露出了溫柔的笑容。
她曾多次靜靜凝視著熟睡中的兒子,那是她最寧靜幸福的時刻。
盡管孩子長得像他的父親,但那個男人並不真正屬於她,唯有這張天真無邪的臉龐,能讓她盡情凝視,忘卻一切煩惱。
聽到兒子像自己,霍去病也忍不住露出了微笑,但笑容很快消失,他嚴肅地說:“以後不要在孩子麵前誇讚他的外貌。”
劉雲有些驚訝,但隨即想起霍去病對於外表的看法與眾不同,於是說:“他還那麽小,不會懂的。”
“你錯了,他其實比你想象的要聰明。”
“可是,即便我們不說,他長大後自然也會知道啊…”
“那不一樣,過早知道可能會對他的成長造成不利影響!”
盡管劉雲不完全理解,但她選擇順從地點頭。
霍去病再次歎了口氣,他明白她們在努力迎合他,但溝通上的鴻溝讓他感到無奈。
他所渴望的,僅僅是能與一人心靈相通。
在恍惚之間,他的思緒又不由自主地飄向了遙遠的彼方,隨即他迅速收迴心神。
用溫柔的語氣安撫道:“這些日子辛苦你了,總是讓你忙碌奔波。
未來,我定會為你們找一個傑出的女主人,她一定會是個教育孩子的能手。”
“那真是太棒了!是不是很快就會有?”劉雲對這個關乎她切身利益的問題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急切地追問:“難道會是哪位公主嗎?”
“不會是公主,也可能不會那麽快,但我會盡快安排的,肯定能在孩子需要學習識字之前找到。”
“教識字?很多人都能教啊!”
“這你就不懂了,識字並非隻是簡單的認字,每個字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他這樣說著,耳邊似乎又響起了那個聲音:“這個字,代表著心中有物在月光下悄然生長……”
之前暫時放下的心事,此刻又浮上心頭,“這樣的掙紮真的太難受了,我到底該如何結束這場無盡的爭鬥……”
他沉思著,目光四處遊移,看著周圍的燈燭、銅鏡、幾榻、瑤琴,幻想著如果這一切能與那個人一同分享,生活將會有多麽不同。
當建華最終迴到南山時,上元節已成為過去。
十月深冬的淩晨,山路被厚厚的雪和霜覆蓋,寒風怒號,黑暗讓行走變得困難。
霍去病騎馬登山的路上,心中不僅充滿了重逢的喜悅與激動,更有一股即將展開總攻的振奮與緊張。
他已下定決心,今天一定要迫使對方明確表態。
具體要如何逼迫呢?懇求?以性命相逼?還是先行動再解釋?
這些都是普通人能想到的方法,但他是一個驕傲的人,有著自己的底線,不願用任何不正當的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
他麵對問題總有自己的解決之道,善於將各種難題轉化為軍事問題。
運用兵法的邏輯去思考,這是他最熟悉也是最敏銳的思考方式,常常能迅速做出決策。
在感情問題上,他一直感到迷茫,直到他將問題視作軍事上的\"避免持久戰\",才找到了處理的頭緒。
他意識到,這場感情的消耗戰已經讓他處於被動,必須采取行動扭轉局麵。
而兵法中自有應對之策。
那就是背水一戰的策略。
他決定:今天必須得到你的答複,如果你同意,我們就訂立婚約;如果不同意,我就斷絕一切情感,從此不再相見。
這是否顯得太過決絕?
確實決絕,但在他的軍事生涯中,哪一次不是如此?不留後路,不給對手機會,這是他的常態。
而長期的消耗戰對他來說才是不正常的。
那麽,這樣的風險是否過大?
確實有些風險,但與他曾經麵對的挑戰相比,這並不算什麽。置於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的基本理念。
但情感真的能說斷就斷嗎?
\"我說斷,並不是說我不會受傷。
或許我會因此受重傷,但那是另一迴事,你不必為此擔心。\"
總的來說,這個不留退路的策略,勝算還是很大的。因為它具有強烈的力度。
大多數人在強大的壓力下都會選擇屈服,即使是久經沙場的渾邪王也難以抵抗,更不用說一個深陷情感的年輕女子了。
他一邊策劃著這個方案,一邊感到了臨戰前的激動。當他終於到達約定的地點時,天已經亮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他發現那裏一片寂靜,一個人也沒有。
孩子們可能去遠處玩耍了,這並不奇怪。
但當他找遍了每一個角落,也沒有發現建華的身影,這讓他感到有些困惑,畢竟他們已經約好了見麵。
他輕聲唿喚,門簾緩緩被掀起,建華身著華美禮服,步態從容地步入視野。
霍去病見此,心中不禁一震,他從未目睹過建華如此盛裝,一時間竟有些失神。
正欲啟齒詢問,建華卻已優雅地示意他落座。
他按捺住心中的疑惑,依言坐在了指定之處。
建華在他麵前端莊站立,繼而深深一拜,行了一個莊重的禮。
禮畢,素寧並未立即起身,而是以沉穩而清晰的語調,緩緩道出。
“驃騎將軍,此一拜,是代我們宗室之女,向您表達深深的感激之情,感謝您將我們從受辱的境地中解救出來。”
霍去病心中湧動著複雜的情感,思緒如潮水般湧動,經過片刻的沉澱,他才逐漸領悟了些許。
他一直知曉建華出身於宗室,卻未曾深究這身份背後所隱含的悲壯故事。
自高祖時期的“白登之圍”以來,漢朝便將和親匈奴定為國策,七十餘年間,已有多位宗室之女被迫遠嫁匈奴。
建華接著說道:“從我的姑祖母到姊妹,被迫嫁入匈奴的宗室女多達十幾人。
她們一去不複返,居住在氈房之中,食用腥膻之物,忍受著屈辱,為敵酋生子育女,終生未能再見到父母親人。”
話音未落,兩行清淚已沿著她的臉頰靜靜流淌,“和親或許能換來數年的和平。
然而這些忍辱事敵的宗室女,以及陪同她們遠嫁的侍女,她們所承受的苦難,又有誰能真正領會呢?”
聽到此處,霍去病也已是淚眼朦朧,早將他的“攻心方案”忘得一幹二淨。
這段曆史並不遙遠,即便是當今聖上登基之後,也曾進行過和親。
長達七十餘年的和親曆史,不僅是漢家女子的苦難,更是所有漢家男兒的恥辱!
他在建華對麵屈膝跪下,聲音中帶著堅定與承諾。
“是我們男兒無用,讓你們遭罪了!你放心,有我在,絕不會再讓此類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