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一手掌控棋盤,前兩步棋已展現其深不可測的智謀,然而他並未止步,再次出手便是驚雷之勢。


    一記雙“三”殺招,不僅在權貴與衛霍組合間掀起驚濤駭浪,更在衛霍二人之間製造了一場風暴。


    這一記重拳,便是設立大司馬之位。


    劉徹此舉,堪稱翻雲覆雨之手:他先是提升驃騎將軍的待遇至與大將軍平起平坐,金印紫綬、位列三公,令人矚目。


    緊接著,他又祭出大司馬這一重磅頭銜,讓大將軍與驃騎將軍共同執掌這一至高無上的榮耀。


    迴想當年高祖設立太尉以統領全國兵馬之威,然而劉徹登基後卻將其廢除,至今已逾二十載。


    如今新設立的大司馬,雖名義上似太尉之重身,為軍事統帥,但實際上其權力範圍遠超太尉。


    大司馬不僅掌管軍事大權,更得“領尚書事”,統管內朝政務,批閱處理各種奏章,權勢滔天。


    更為獨特的是,大司馬僅為加官之銜,並無繁瑣的印綬和官署束縛,直接在皇宮內辦公,實際上已成為內朝的掌權者。


    大司馬的設立,不僅標誌著劉徹正式創立內朝製度之始,更彰顯出他高超的政治手腕。


    由於外朝長期被世家貴族所把持,他果斷選擇衛霍二人來領導內朝,以此與外朝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這一策略不僅極大地強化了皇權之集中,更刻意加劇了權貴集團與衛霍之間的對立和競爭。


    此種對立與競爭反而為皇權的施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機會,這正是劉徹運用“三”之策略的絕妙之處。


    而同時任命兩位大司馬之舉,則是在衛霍之間精心布局的一招妙棋。


    按照傳統觀念,“爵位是用來獎賞功勞的,職務則是用來任命有才能之人的”。


    霍去病雖然立下赫赫戰功,但按照慣例應以爵位作為獎賞而非職務。


    霍去病的才能主要展現在軍事領域,在行政方麵並無顯著建樹,再加上他年僅二十一歲,在政治上尚顯稚嫩。


    然而現在他卻已與衛青平起平坐共同擔任內朝領袖之職。


    盡管在稱謂上大將軍仍然排在前麵,但實際上二者的俸祿和權力已經完全相同、不分伯仲了。


    這樣的布局無疑給人一種舊有秩序被徹底打破的震撼感覺,充分展現了劉徹作為一代雄主的魄力和智慧。


    長期以來衛霍之間保持著親密無間的關係,而這種關係正是建立在舅舅作為外甥上級的基礎之上;如今這一基礎被徹底摧毀。


    他們能否繼續保持內心的平靜和鎮定呢?即便他們能夠做到泰然處之,他們手下的人又能否接受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並和諧共處呢?


    打破舊有秩序勢必會引發一係列的不滿和爭鬥,如果他們周圍的人出現對立和分裂的情況。


    他們自己心中難道不會因此而產生芥蒂和隔閡嗎?這一切都將成為未來政治舞台上精彩紛呈的看點。


    從漠北的狼煙戰場歸來,長安的繁華與安寧對霍去病而言,本應是一種慰藉。


    然而,身心的疲憊尚未得到緩解,朝中的權謀鬥爭便已迫不及待地將他卷入其中。


    他的思緒,不得不從戰場的刀光劍影,轉向了朝堂的複雜紛爭。


    天子劉徹的用意,霍去病豈能不知。他對此的感觸頗深,且層層遞進:


    對於世家權貴與衛霍之間的對立,他早已習以為常。


    這種對立自他記事起便存在,對他而言,這不過是宮廷政治的一部分。


    然而,當天子試圖在他與舅父衛青之間製造分庭抗禮的局麵時,他感到了深深的無奈。


    理智上,他理解這是君主駕馭臣下的手段,但情感上,他難以接受這種親情的疏離。


    更深層次的,是天子為易儲預留的伏筆。這一步棋局之深遠,他初時並未察覺,但細思極恐。


    眼前最棘手的問題,是封賞的不公。


    自己的封賞優厚,而舅父和西路漢軍卻一無所獲。


    這對他而言,是一種難以名狀的煎熬。


    他無法麵對舅父,更無法向那些浴血奮戰的將士們交代。


    西路漢軍的戰功赫赫,豈能因無封賞而一筆勾銷?


    無論是出於軍人的袍澤之誼,還是大司馬的職責所在,他都必須為他們爭取應得的榮譽。


    他不願觸怒天子,因此選擇在單獨伴駕時婉轉進言。


    這樣的機會難得,他一直在等待,今天終於讓他逮到了。


    在匯報朔方事宜時,他趁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陛下,過段時間臣想去朔方看看。”他試探著說。


    “哦?去看什麽?”劉徹似乎並未察覺他的用意,隨口問道。


    霍去病沉穩應答:“那邊屯墾的區域日漸擴大,若糧食問題得以解決,便可增兵駐守。


    士卒們可在當地訓練,同時著手建設各種補給設施。


    將來再戰漠北時,我們便可直接從朔方出兵,節省兩千裏路程。”


    他的話語中透露著對軍事戰略的深思熟慮,同時也暗藏著對西路漢軍將士的關切與承諾。


    劉徹微微點頭,“善哉,汝擇日親勘朔方,亦屬應當。”


    霍去病見周遭無人,心中明了,此時正是直抒胸臆的良機。


    他深吸一口氣,定住心神,隨即鄭重陳詞:“陛下,漠北一役後,西路將士未沐皇恩,臣恐此舉有損銳氣,望陛下深慮。”


    劉徹聞之,雙眸微眯,目光如電直射霍去病,須臾間卻陷入沉思。


    片刻後,他沉聲反駁:“將士折損,撫恤金已是不菲。


    汝欲以何資賜予封賞?莫非要朕罔顧傷亡之士,而獨厚生還之人?”


    霍去病為之一震,未料天子言辭如此犀利。


    他自幼受教於帝,卻未曾領教過這般嚴詞質問。壓力如山,心頭惴惴。


    然霍去病心懷壯誌,豈能因此退縮。


    他稍作思索,便再次進言:“陛下,西路軍雖傷亡慘重,然其斬敵之數,實遠勝所失。惜乎未能及時清掃戰場,以彰戰功。”


    “哦?斬敵之數,汝親眼所見?”劉徹逼視之,其聲若冰。


    霍去病雖未親見,但戰報頻傳,西路軍之勇,早已名揚四海。


    他稍整思緒,再從另一角度進諫:“再者,若西路將士不獲封賞,恐損大將軍之威,更傷天下壯士之心。他日若再有征戰……”


    “他日?”劉徹冷笑,“他日汝自領兵便是!”


    此言既出,霍去病心中一凜。


    難道大將軍將不再受重用?他凝視劉徹,然天子麵如止水,不露聲色。一時之間,氣氛凝重至極。


    在這肅殺的氣氛中,霍去病感受到天子之威,但他心意已決,今日必要為西路軍正名!“陛下!”他猛然跪地,“西路軍浴血奮戰,戰功赫赫,其勇其忠,天下皆知。


    然其將士至今未得封賞,臣請問陛下,此等戰功豈可埋沒?


    西路軍的犧牲與奉獻,難道不值得朝廷的嘉獎?此舉若長久,恐使天下勇士寒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霍去病戰神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麵包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麵包小子並收藏霍去病戰神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