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及此時,衛青身為三軍統帥,威名赫赫,然而在漠北之戰的布局中,天子卻命他駐守側翼,而讓他的年輕外甥擔綱主攻,甚至為此進行東西大調換。


    難道是衛青自己推辭主攻之位嗎?難道正值壯年的他自覺力不勝任嗎?想必並非如此。


    對於天子的決策,我們又怎能斷言衛青心底裏沒有一絲無奈與不甘呢?


    然而,在此等境遇之下,衛青卻拋卻個人想法,全心全意執行軍令,這便是境界之高低所在。


    李長等人啟程後,衛青隨即下令:其餘將士減緩行軍速度,原計劃兩日的路程改為三日完成。


    這是為了給予東路遷迴的一萬兵馬更多時間,盡管戈壁中資源匱乏。


    多一日行程便多一分危險,但幸而漢軍備有武剛車,隨車攜帶了足夠十日的補給。


    三日後,西路漢軍如預料中在戈壁北緣與單於主力相遇。


    敵軍早已嚴陣以待,衛青則當機立斷,命令一千輛猛行車緊密相連,築起堅固防線。


    衛青麾下五萬人馬,李長與趙龍其帶走一萬,猛行車中駐守一萬,他手中可調度的輕騎兵尚有三萬。


    這三萬人分批出戰,每次派遣五千人的旋刀縱隊深入敵陣衝殺,其餘將士則在連環陣中休整。


    敵軍兵力達八萬之眾,而漢軍的五千人旋刀縱隊如同小刀切割大塊肉,攻擊力略顯不足。


    更何況,西路漢軍的旋刀不如霍去病的那般銳利,每次交鋒下來,殲敵數量不及霍氏旋刀,自身損傷卻更為嚴重。


    但此乃無奈之舉,因西路漢軍中並無如霍去病那般鋒利的“尖刀”。


    所謂“尖刀”,便是指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能準確判斷衝鋒方位的能力,即要洞悉敵軍的要害所在。


    這種能力無人能及霍去病。


    若同時使用兩把旋刀呢?各自為戰恐生混亂,必須統一指揮。


    然而,能同時駕馭兩把旋刀者,迄今為止唯有霍去病一人。


    許多人認為旋刀衝鋒原理雖簡單卻風險極高,隊列薄弱易被夾擊,刀尖微小易被削除。


    確實如此,此戰術極為艱險難以駕馭,故而唯有霍去病一人能獨步天下。


    戰鬥持續進行,西路軍的“尖刀”們一次次引領旋刀貫穿敵陣,但衛青卻時不時地在心中暗自搖頭。


    “總是稍遜一籌,總是未能觸及敵人的軟肋…”


    兵法中講述的“虛實”、“奇正”、“勢”與“節”在戰場上顯得尤為關鍵。


    然而,紙上談兵容易,實戰中卻難以洞察秋毫。


    在戰陣之中,一線指揮者往往難以全麵洞悉戰況,四麵八方的騎兵、紛亂的戰場環境使得判斷變得異常困難。


    因此,兵家的天賦顯得尤為重要,他們憑借一種特殊的感覺來做出決策。


    例如,同樣是麵對敵人集結的場景,霍去病能迅速判斷集結程度並作出相應決策,而其他人可能會猶豫不決或按部就班。


    這種微妙的差別在戰場上卻能產生巨大的影響。


    看著這些總是稍顯不足的“尖刀”,衛青內心充滿了衝動,想要親自上陣指揮。


    但他深知自己作為三軍主帥的責任重大,不能因一時的衝動而影響大局。


    與霍去病的冒險風格不同,衛青更注重穩健和全局的把控。


    目前,伊稚斜的兵力是衛青的兩倍,匈奴人也組織了縱隊衝鋒,但在猛行車結成的連環陣和密集的弩箭麵前,他們的衝鋒顯得束手無策。


    激戰了半日之後,隨著太陽逐漸西斜,伊稚斜和衛青的心中都充滿了焦慮。


    這場戰鬥究竟會如何發展?他們都在暗自思索著下一步的策略。


    伊稚斜心急如焚,喟然長歎:“這連環之陣,真乃堅不可摧,漢軍宛如攜一城而戰,可輪換休憩,而我軍卻無此等便利。


    初時,漢軍遠道而來,疲憊之軀對我養精蓄銳之士,本是我軍占盡天機。


    然戰至此時,其士氣竟已淩駕我軍之上!本應速戰速決,誰料戰事竟拖延至此刻,每多一刻,我軍便多一分不利……”


    衛青亦是焦慮不已,心中暗忖:“東路遷迴之軍為何遲遲未至?


    李長與趙龍其究竟在何方徘徊?莫非迷失於茫茫戈壁之中!


    我軍雖暫時占據上風,然匈奴對連環陣束手無策之際,兵力懸殊仍是我軍軟肋。無合圍之勢,難以盡殲敵軍!”


    李長他們的東路軍遲遲未現,衛青隻能以緩兵之計,靜待時機,同時默默期盼。


    眾人眼中,大將軍泰然自若,然其頻頻凝望東北之舉,卻透露出內心的期盼與焦慮。


    那正是李長和趙龍其應當出現的方向!倘若他們能如神兵天降,突襲單於陣後,使匈奴首尾難顧,則我軍必勝無疑!


    然而,時光荏苒,日已西斜,東北方向依舊空無一人。


    近黃昏時分,戈壁之上狂風怒號,沙塵暴起,天昏地暗,目不能視。


    “此刻正是天賜良機!”


    衛青目光如炬,洞悉戰機,“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一聲令下,全軍如離弦之箭衝出連環陣,從兩翼包抄匈奴陣地。


    終於形成合圍之勢!


    然而戰機已逝,天色漸暗,旗令難辨。


    旋刀衝鋒在黑暗中難以發揮威力,而一旦攻勢稍緩,兩軍必將陷入混戰。


    戰況愈發激烈,每一次交鋒都驚心動魄。


    倘若李長和趙龍其能及時趕到戰場相助一臂之力,則我軍勝算大增。


    然而衛青凝望天際逐漸暗淡的霞光心中暗自歎息:“天公不作美,李長他們趕來的希望愈發渺茫了。”


    盡管如此他仍堅定信念指揮著戰鬥向勝利邁進。


    當漢軍合圍之網即將收緊,單於伊稚斜已萌生退意,深知今日一戰,勝算渺茫。


    陳偉諫言:“漢軍恃猛行車陣,已穩操勝券。


    眼下其合圍之勢將成,大單於若滯留此地,恐有性命之憂。


    今有沙塵蔽日,正好借此掩護,大單於宜速離此地,另圖良策。”


    伊稚斜心領神會,身為單於,須以自身安危為重,方能有機會扭轉乾坤。


    故而應道:“吾可悄然離去,留主力與漢軍周旋。我軍兵力數倍於敵,衛青難以迅速取勝。”


    陳偉聞言,安撫道:“大單於勿憂,末將定能穩守陣地。


    宜顏山下,陳偉城中儲備豐足,可調兵增援。待漢軍疲憊,我軍便可乘勝追擊。”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


    伊稚斜剛剛撤離,便被漢軍所覺。


    說來也巧,漢軍在合圍時,曾見數百匈奴將士自西北突圍。


    當時沙塵滾滾,視線不清,故未追擊。豈料,稍後從俘虜口中驚聞,先前突圍之人,竟是伊稚斜!


    得知此訊,衛青毫不猶豫,立刻派遣兩千精騎,向西北疾追。


    見漢軍緊追大單於不舍,戰場上的陳偉等匈奴將領驚慌失措,“漢軍何以知之!大單於孤身而逃,情形堪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霍去病戰神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麵包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麵包小子並收藏霍去病戰神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