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即靬雖漢語欠佳,卻亦能勉強表達讚美之情:“此乃‘射石飲羽’之神技,不知當世還有誰人能施展此等絕技?”
此言一出,在場高手皆被激起鬥誌,紛紛擱下碗筷,躍躍欲試。
霍去病亦難掩興奮之情,擲筷而起,“善哉,吾等即刻前往一試,看當世是否真有人能施展‘射石飲羽’之技!”
眾人一擁而出,尋得最堅之弓。
素以力大著稱之勇士,如親兵隊之陳強等,皆擺出一副躍躍欲試之態,緊盯不遠處一巨石,爭相尋找射箭之感。
但見他們逐個挽弓如滿月,箭矢連發,然而箭矢雖硬,卻僅在巨石上濺起火星,無一能深入石中。
霍去病深知己力所及,雖有神力之幻想,卻僅止於想象。
彼於戰陣之上,從不用此類硬弓,因其張弓費力,難以保障連射之速度與精準。
非但霍去病不用,他人亦同,唯李長之流,天生神力,方可隨意駕馭。
當李峰挽弓欲射時,眾人皆靜,對飛將軍之子充滿期待。
李峰選得三百斤最硬強弓一張,運氣張臂,一箭射出,但聞巨石上“當”然一聲巨響,卻是箭杆折斷,白羽紛飛,仍未射入石中。
由此可見,“射石飲羽”之技,非試不可服,一試方知難。
亦可窺見,若論單兵之能,今日漢軍之勇士,包括霍去病、李峰在內,皆難及盛年之李長。
雖眾人未能領略“射石飲羽”之神技,然場中氣氛卻愈發和諧融洽。
複陸支與伊即靬不複拘謹,其餘匈奴豪傑亦放鬆心懷,眾人遂重歸室內,繼續品茗論道,共享珍饈美饌。
當李峰與複陸支、伊即靬深入探討其部族之淵源時,霍去病忽然插言,問及近日定襄郡之變故。
“前幾日,定襄郡突遭襲擊,與貴部咫尺之遙,未知貴地是否受其所累?”
言及此事,二匈奴歸降之將麵露不悅。
蓋因此次襲擊亦殃及其所轄之地。
複陸支憤然陳詞:“雖未見大軍壓境,然其小隊已肆虐我境!擄我牛羊無數,更劫走部眾百餘!驃騎將軍,吾欲雪此恨!”
霍去病頷首道:“諸君當明了,此次北征,非吾好戰,實為保衛部眾與財貨,勢在必行!”
李峰聞之,心領神會,洞悉霍去病弦外之音。
此乃設立五屬國之深意,既消除河西匈奴之戰略縱深,又收以夷伐夷之效。
五屬國作為大漢北疆之屏障,漠北匈奴一旦南侵,首衝其前者即為五屬國之匈奴子民。
於彼而言,與漠北匈奴交鋒,實為守護家人部眾與草場牛羊之首要任務。
觀此二匈奴小王之反應,彼等對於調轉矛頭與同胞交戰,並無過多抵觸。
蓋因匈奴內部向非鐵板一塊,內鬥激烈早已司空見慣。
相較於農耕之穩固,遊牧生涯更顯脆弱。
彼等最大之困境在於無法如農耕者那般儲糧備荒,更乏以豐補歉之智慧。
當風調雨順之時,草原呈現一派生機盎然之景,“風吹草低見牛羊”,然牧民有言。
“帶腿之財富非真財富”,一旦草原遭遇雪災、旱災,亦或蝗災、鼠患等天災之侵襲。
牲畜的大量死亡往往意味著人類生存的直接威脅。
在這種時刻,他們不得不遷徙至其他草原,因此,為了爭奪草場,遊牧民族間的爭鬥常常是異常殘酷的。
因此,匈奴人也有他們的苦衷,但在這個世界上,哪個族群沒有自己的苦衷呢?
如果因此就認為他們那種弱肉強食的觀念是合理的,那便是大錯特錯。
在缺乏聖賢教化的匈奴人看來,掠奪似乎是唯一的生存之道;而在華夏文明中,自然有更為高明的生存之道。
然而,一旦一個族群的心中充滿了掠奪之念,便難以容納其他更為美好的事物。
既然他們已經侵犯到了我們的家園,我們也隻能先以武力來應對,隻有先讓他們屈服,才能談論其他。
在閑談片刻後,霍去病問道:“看來你們已經掌握了漢話,不知是否也學會了書寫漢字?”
他突然提出這個問題,複陸支和伊即靬都是一愣,兩人對視一眼,最終還是由複陸支迴答:“能夠書寫的人並不多。”
霍去病又問:“那麽,你們會寫‘武’字嗎?”
見兩人搖頭,他微微一笑,“那麽今天,我來教你們如何書寫這個‘武’字。”
說著,他便用手指蘸水,在桌麵上寫下了一個巨大的“武”字,然後指著這個字對兩位匈奴人說。
“漢字是由上古聖賢創造的,每個字的字形都能體現出它的含義。
這個‘武’字,是由‘止’和‘戈’兩個字組成的,止戈為武,意味著止戰才是真正的武功。
如何止戰?以戰止戰。
這便是我們為何要出征漠北,我們並非以殺戮和掠奪為榮,而是希望通過武力來尋求和平。
這是華夏文明關於戰爭的哲學,你們理解了嗎?”
複陸支和伊即靬從未聽聞過這樣的道理,此刻他們的臉上滿是震驚,顯然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
即便是漢軍中的其他將士,此刻也都陷入了沉思,整個大廳頓時變得寂靜無聲。
霍去病沉默了片刻,感覺大廳中的氣氛過於沉重,便想要轉換話題。
他說道:“嗯,今天你們五人射中了銅錢,真可謂是萬裏挑一的高手……”
然而,他的話還未說完,便注意到兩位匈奴小王的神色有些異樣。
霍去病停下了話語,用詢問的目光看了他們一眼。
複陸支猶豫了一下,說道:“還有一人射中了,但他是個奴隸,不配與將軍同席共餐。”
“哦?”霍去病眸光輕轉,在堂中諸多匈奴人士之間徐徐掃過,最終定格在一位匈奴兵士身上。
但見那兵士單膝觸地,雙手合十,向他行了一禮,乃漢家軍中之禮儀。
霍去病微微頷首,和顏悅色地道:“免禮,且上前來共敘。”
言罷,他又補充道:“此間宴飲,唯才是舉,不問軍銜,更不論出身。”
那匈奴兵依言上前落座,旁邊兩位匈奴小王麵露難色。
霍去病洞悉其情,不禁發問:“在匈奴之製,莫非一人為奴,則終身為奴乎?”
三人皆頷首稱是。
霍去病聞言,麵露微笑:“由此可見,我大漢之製更見高明。
諸位可知,大將軍衛青昔日亦曾是平陽府之騎奴,然則今日,他已是大將軍,更娶平陽長公主為妻。
至於本人,出身亦不甚顯赫。”
言罷,他凝望那匈奴兵,見其麵露驚愕之色,遂緩緩道。
“我大漢天子有言,但凡能為國效命,建立功勳者,皆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大將軍。”
此言一出,在場高手皆被激起鬥誌,紛紛擱下碗筷,躍躍欲試。
霍去病亦難掩興奮之情,擲筷而起,“善哉,吾等即刻前往一試,看當世是否真有人能施展‘射石飲羽’之技!”
眾人一擁而出,尋得最堅之弓。
素以力大著稱之勇士,如親兵隊之陳強等,皆擺出一副躍躍欲試之態,緊盯不遠處一巨石,爭相尋找射箭之感。
但見他們逐個挽弓如滿月,箭矢連發,然而箭矢雖硬,卻僅在巨石上濺起火星,無一能深入石中。
霍去病深知己力所及,雖有神力之幻想,卻僅止於想象。
彼於戰陣之上,從不用此類硬弓,因其張弓費力,難以保障連射之速度與精準。
非但霍去病不用,他人亦同,唯李長之流,天生神力,方可隨意駕馭。
當李峰挽弓欲射時,眾人皆靜,對飛將軍之子充滿期待。
李峰選得三百斤最硬強弓一張,運氣張臂,一箭射出,但聞巨石上“當”然一聲巨響,卻是箭杆折斷,白羽紛飛,仍未射入石中。
由此可見,“射石飲羽”之技,非試不可服,一試方知難。
亦可窺見,若論單兵之能,今日漢軍之勇士,包括霍去病、李峰在內,皆難及盛年之李長。
雖眾人未能領略“射石飲羽”之神技,然場中氣氛卻愈發和諧融洽。
複陸支與伊即靬不複拘謹,其餘匈奴豪傑亦放鬆心懷,眾人遂重歸室內,繼續品茗論道,共享珍饈美饌。
當李峰與複陸支、伊即靬深入探討其部族之淵源時,霍去病忽然插言,問及近日定襄郡之變故。
“前幾日,定襄郡突遭襲擊,與貴部咫尺之遙,未知貴地是否受其所累?”
言及此事,二匈奴歸降之將麵露不悅。
蓋因此次襲擊亦殃及其所轄之地。
複陸支憤然陳詞:“雖未見大軍壓境,然其小隊已肆虐我境!擄我牛羊無數,更劫走部眾百餘!驃騎將軍,吾欲雪此恨!”
霍去病頷首道:“諸君當明了,此次北征,非吾好戰,實為保衛部眾與財貨,勢在必行!”
李峰聞之,心領神會,洞悉霍去病弦外之音。
此乃設立五屬國之深意,既消除河西匈奴之戰略縱深,又收以夷伐夷之效。
五屬國作為大漢北疆之屏障,漠北匈奴一旦南侵,首衝其前者即為五屬國之匈奴子民。
於彼而言,與漠北匈奴交鋒,實為守護家人部眾與草場牛羊之首要任務。
觀此二匈奴小王之反應,彼等對於調轉矛頭與同胞交戰,並無過多抵觸。
蓋因匈奴內部向非鐵板一塊,內鬥激烈早已司空見慣。
相較於農耕之穩固,遊牧生涯更顯脆弱。
彼等最大之困境在於無法如農耕者那般儲糧備荒,更乏以豐補歉之智慧。
當風調雨順之時,草原呈現一派生機盎然之景,“風吹草低見牛羊”,然牧民有言。
“帶腿之財富非真財富”,一旦草原遭遇雪災、旱災,亦或蝗災、鼠患等天災之侵襲。
牲畜的大量死亡往往意味著人類生存的直接威脅。
在這種時刻,他們不得不遷徙至其他草原,因此,為了爭奪草場,遊牧民族間的爭鬥常常是異常殘酷的。
因此,匈奴人也有他們的苦衷,但在這個世界上,哪個族群沒有自己的苦衷呢?
如果因此就認為他們那種弱肉強食的觀念是合理的,那便是大錯特錯。
在缺乏聖賢教化的匈奴人看來,掠奪似乎是唯一的生存之道;而在華夏文明中,自然有更為高明的生存之道。
然而,一旦一個族群的心中充滿了掠奪之念,便難以容納其他更為美好的事物。
既然他們已經侵犯到了我們的家園,我們也隻能先以武力來應對,隻有先讓他們屈服,才能談論其他。
在閑談片刻後,霍去病問道:“看來你們已經掌握了漢話,不知是否也學會了書寫漢字?”
他突然提出這個問題,複陸支和伊即靬都是一愣,兩人對視一眼,最終還是由複陸支迴答:“能夠書寫的人並不多。”
霍去病又問:“那麽,你們會寫‘武’字嗎?”
見兩人搖頭,他微微一笑,“那麽今天,我來教你們如何書寫這個‘武’字。”
說著,他便用手指蘸水,在桌麵上寫下了一個巨大的“武”字,然後指著這個字對兩位匈奴人說。
“漢字是由上古聖賢創造的,每個字的字形都能體現出它的含義。
這個‘武’字,是由‘止’和‘戈’兩個字組成的,止戈為武,意味著止戰才是真正的武功。
如何止戰?以戰止戰。
這便是我們為何要出征漠北,我們並非以殺戮和掠奪為榮,而是希望通過武力來尋求和平。
這是華夏文明關於戰爭的哲學,你們理解了嗎?”
複陸支和伊即靬從未聽聞過這樣的道理,此刻他們的臉上滿是震驚,顯然內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
即便是漢軍中的其他將士,此刻也都陷入了沉思,整個大廳頓時變得寂靜無聲。
霍去病沉默了片刻,感覺大廳中的氣氛過於沉重,便想要轉換話題。
他說道:“嗯,今天你們五人射中了銅錢,真可謂是萬裏挑一的高手……”
然而,他的話還未說完,便注意到兩位匈奴小王的神色有些異樣。
霍去病停下了話語,用詢問的目光看了他們一眼。
複陸支猶豫了一下,說道:“還有一人射中了,但他是個奴隸,不配與將軍同席共餐。”
“哦?”霍去病眸光輕轉,在堂中諸多匈奴人士之間徐徐掃過,最終定格在一位匈奴兵士身上。
但見那兵士單膝觸地,雙手合十,向他行了一禮,乃漢家軍中之禮儀。
霍去病微微頷首,和顏悅色地道:“免禮,且上前來共敘。”
言罷,他又補充道:“此間宴飲,唯才是舉,不問軍銜,更不論出身。”
那匈奴兵依言上前落座,旁邊兩位匈奴小王麵露難色。
霍去病洞悉其情,不禁發問:“在匈奴之製,莫非一人為奴,則終身為奴乎?”
三人皆頷首稱是。
霍去病聞言,麵露微笑:“由此可見,我大漢之製更見高明。
諸位可知,大將軍衛青昔日亦曾是平陽府之騎奴,然則今日,他已是大將軍,更娶平陽長公主為妻。
至於本人,出身亦不甚顯赫。”
言罷,他凝望那匈奴兵,見其麵露驚愕之色,遂緩緩道。
“我大漢天子有言,但凡能為國效命,建立功勳者,皆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