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談判
天龍戰紀帝者征服天下 作者:耙耙柑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耶律洪基坐在大遼宮殿的王座上,麵色凝重,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和無奈。他的思緒飄向了南方,那個讓他又懼又敬的大宋。
曾經,耶律洪基也曾對大宋的土地虎視眈眈,妄圖通過武力征服,擴大大遼的版圖。然而,如今的大宋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大宋在軍事上的突飛猛進,讓耶律洪基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野心。
“大宋的大炮、步槍、狙擊槍,已經成為契丹男兒的噩夢。”耶律洪基喃喃自語道。他想起了那些慘烈的戰場畫麵,大宋的大炮轟鳴,地動山搖,炮彈如雨點般落下,炸得大遼的軍隊人仰馬翻。步槍的射擊聲密集而致命,精準地收割著契丹勇士的生命。而那神秘的狙擊槍,更是在千裏之外取敵首級,讓大遼的將領們防不勝防。
每一次與大宋的交鋒,大遼都損失慘重。那些曾經英勇無畏的契丹戰士,在大宋的新式武器麵前,顯得如此渺小和脆弱。他們的勇氣和力量,在強大的科技麵前不堪一擊。耶律洪基深知,這種軍事上的差距,不是靠勇氣和人數就能彌補的。
更何況,還有嶽飛的赤炎。耶律洪基對嶽飛的名字如雷貫耳。赤炎軍在嶽飛的率領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赤炎軍的紀律嚴明,戰術高超,士兵們個個悍不畏死。他們的戰鬥力之強,讓大遼的軍隊聞風喪膽。
耶律洪基曾多次派人收集關於赤炎軍的情報,每一份情報都讓他感到心驚膽戰。赤炎軍的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他們的戰鬥意誌如同燃燒的烈火,永不熄滅。在戰場上,赤炎軍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所到之處,大遼的軍隊紛紛潰敗。
而大宋的“南海艦隊”,更是耶律洪基心中永遠的痛。他曾試圖派遣艦隊南下,騷擾大宋的沿海地區。但當他看到大宋的南海艦隊時,他才明白自己的想法是多麽的愚蠢。
大宋的南海艦隊,船隻巨大而堅固,裝備著先進的火炮和弩箭。艦隊的規模龐大,陣容整齊,訓練有素。他們在海麵上航行時,如同一座座移動的堡壘,威風凜凜。
有一次,大遼的艦隊與大宋的南海艦隊在海上相遇。大宋艦隊的指揮官果斷下令開火,一時間,炮聲隆隆,火光衝天。大遼的艦隊在大宋的猛烈攻擊下,很快就陷入了混亂。船隻被擊沉,士兵們紛紛落水。那一幕,成為了耶律洪基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陰影。
“這一輩子都是無法招惹的存在。”耶律洪基長歎一聲。他知道,自己的大遼已經無法與大宋抗衡。繼續與大宋為敵,隻會給大遼帶來滅頂之災。
為了大遼的未來,耶律洪基決定改變策略。他開始派遣使者前往大宋,試圖與大宋建立友好的關係。然而,這一決定在大遼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些主戰派的大臣們堅決反對與大宋求和,他們認為大遼的勇士們不能向敵人低頭,應該繼續戰鬥到底。耶律洪基麵對這些反對的聲音,心中充滿了矛盾和痛苦。
“朕何嚐不想為大遼的榮譽而戰,但如今的形勢,我們根本沒有勝算。”耶律洪基在朝堂上說道。
但主戰派的大臣們並不理解他的苦衷,他們認為耶律洪基是在懦弱退縮。
在這場激烈的爭論中,耶律洪基感到身心俱疲。他知道,自己必須做出一個艱難的抉擇,一個關乎大遼生死存亡的抉擇。
最終,耶律洪基力排眾議,堅持與大宋求和。他親自挑選了最得力的使者,帶上了豐厚的禮物,前往大宋的都城。
在大宋的都城,使者們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大宋的皇帝趙煦展現出了大國的風度,對大遼的求和表示歡迎。經過一番艱苦的談判,大宋和大遼終於達成了和平協議。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大宋皇帝趙煦與耶律洪基相聚於宋遼邊境的一座華麗營帳之中。營帳內布置得莊重而典雅,兩國的旗幟分別懸掛在兩側,象征著這次會麵的重要性。
趙煦身著明黃色的龍袍,頭戴皇冠,麵容英俊而威嚴,眼神中透露出睿智和自信。耶律洪基則身著契丹傳統的華麗服飾,身材魁梧,目光深邃而複雜。
趙煦率先開口,語氣平和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氣勢:“耶律洪基,你可願為遼王?”
耶律洪基微微一怔,心中思緒萬千,他深知這一問背後的深意,沉吟片刻後迴答道:“大宋皇帝,此問何意?我本就是大遼之王。”
趙煦輕輕一笑,目光緊緊盯著耶律洪基:“朕之所言,你應當明白。如今宋遼局勢已定,朕欲與你共商和平之策,若你真心願為遼地百姓謀福祉,為遼王之位,亦當有所改變。”
耶律洪基皺起眉頭,神色嚴肅:“宋皇,我大遼子民英勇善戰,從不懼戰。但戰爭帶來的隻有生靈塗炭,若能和平,自是百姓之福。隻是不知宋皇所謂的改變,具體何指?”
趙煦站起身來,踱步至營帳中央:“朕望你能真心歸服大宋,約束遼軍,不再侵犯宋土。作為迴報,朕可許你在遼地繼續為王,但需接受大宋的一定管轄。”
耶律洪基臉色一變,憤怒之色一閃而過:“宋皇,如此條件,豈不是要我大遼成為大宋之附庸?這讓我如何麵對大遼的列祖列宗?”
趙煦停下腳步,轉頭看向耶律洪基:“非是附庸,而是共同發展,共享太平。大宋的文化、技術皆可傳入遼地,造福你遼地百姓。難道你不想讓你的子民過上安穩富足的生活?”
耶律洪基沉默不語,心中權衡著利弊。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緩緩說道:“宋皇,此事重大,容我再思量思量。”
趙煦重新坐迴座位,端起一杯茶,輕抿一口:“好,朕給你時間考慮。但你要明白,和平的機會難得,莫要錯失。”
耶律洪基點了點頭,陷入沉思。營帳內一時陷入了寂靜,隻有偶爾傳來的風吹動營帳門簾的聲音。
過了片刻,耶律洪基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宋皇,若我答應你的條件,大宋當真能信守承諾?”
趙煦放下茶杯,鄭重說道:“朕乃大宋之君,一言九鼎。隻要你真心歸服,大宋必不會虧待遼地百姓。”
耶律洪基長歎一聲:“宋皇,我雖為遼王,但也不願看到百姓受苦。隻是如此一來,我大遼的尊嚴……”
趙煦打斷他的話:“尊嚴並非靠戰爭和對抗來維護,而是通過百姓的安居樂業,國家的繁榮昌盛。若能和平共處,遼地在大宋的庇護下,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耶律洪基再次陷入沉默,良久之後說道:“宋皇,可否讓我與大臣們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趙煦微微點頭:“可以,但時間不宜過長。朕希望能盡快聽到你的答複。”
耶律洪基拱手道:“多謝宋皇。”
數日後,耶律洪基再次來到營帳。
“宋皇,經過與大臣們的商議,我願意接受你的條件。但還望大宋能給予我大遼一定的自治之權。”耶律洪基說道。
趙煦笑了笑:“隻要你真心歸服,一些合理的自治之權,朕自會考慮。”
耶律洪基鬆了一口氣:“如此甚好。希望宋遼自此之後,永無戰事,百姓皆能安享太平。”
趙煦站起身來,走到耶律洪基麵前:“朕亦有此願。今後,宋遼當攜手共進,共同繁榮。”
耶律洪基點頭稱是:“願如宋皇所言。”
此後,兩人又就一些具體的細節進行了商討,包括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等方麵。
趙煦說道:“朕將在邊境設立互市,促進宋遼之間的貿易,讓雙方百姓皆能受益。”
耶律洪基迴應:“如此甚好,大遼也會提供優質的馬匹和毛皮。”
趙煦接著說:“大宋的詩詞歌賦、儒家經典,亦可傳入遼地,增進文化交流。”
耶律洪基表示讚同:“大遼也願與大宋分享獨特的契丹文化。”
在長達數個時辰的對話中,趙煦和耶律洪基逐漸達成了一係列的共識,為宋遼的和平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當夕陽西下,耶律洪基告辭離去。趙煦望著他的背影,心中充滿了對未來和平景象的期待。
“大哥,耶律洪基有危險。”遊靖宇匆匆忙忙的來到大將軍府,對著喬峰說道。
“什麽?大遼與大宋已經和平共處,不可能吧?”喬峰懷疑的問道。
“大哥,要不一起見證一下。”遊靖宇拉著喬峰的手說道。
“走——”喬峰施展輕功,留下一道殘影。
“二弟,好久沒有比試腳力了,咱們比比?”喬峰留下一句話,人早已在一裏開外。
“大哥,你不講武德。”遊靖宇立即淩波微步全開,“小樣,比輕功,我是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於是,遊靖宇和喬峰二人自汴京如仙人一般你追我趕的追趕耶律洪基,十萬火急啊!
遊龍閣也得到遊靖宇的命令,左子穆帶人馬不停蹄的與遊靖宇配合。
耶律洪基在與大宋皇帝趙煦的談判結束後,帶著複雜的心情踏上了迴歸大遼的路途。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和他的隨從們身上,拉出長長的影子。
耶律洪基坐在馬車裏,眉頭緊鎖,腦海中不斷迴想著談判的種種細節。他深知自己的決定在大遼內部必將引起軒然大波,一些頑固的主戰派恐怕不會輕易接受與大宋的和平協議。但為了大遼的百姓,為了避免更多的流血和犧牲,他覺得自己別無選擇。
就在耶律洪基陷入沉思之時,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寧靜。馬車猛地停了下來,耶律洪基心中一驚,“發生了何事?”
還未等隨從迴答,隻見一群身著黑衣的蒙麵人從道路兩旁的樹林中衝了出來,他們手持利刃,眼神中充滿了殺意。
“保護大王!”耶律洪基的侍衛們紛紛拔劍,與黑衣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
一時間,喊殺聲四起,刀劍相交之聲不絕於耳。耶律洪基的侍衛們雖然英勇,但黑衣人數量眾多,且個個武藝高強,侍衛們漸漸陷入了困境。
就在這危急關頭,遠處傳來一陣更加響亮的馬蹄聲。隻見喬峰和遊靖宇帶著一隊人馬疾馳而來。
喬峰身形高大,威風凜凜,手中的降龍十八掌唿嘯而出,掌風所到之處,黑衣人紛紛倒地。遊靖宇則手持長劍,劍法淩厲,如遊龍穿梭,瞬間斬殺數名敵人,左子穆出劍幹淨利落,一劍一個敵人。
遊靖宇看著左子穆,心裏說道:“不錯啊,左子穆的逍遙經已經爐火純青了,已經徹底掌握何為逍遙了。”
耶律洪基看到喬峰和遊靖宇的到來,心中大喜,“將軍、王爺你們來得正好!”
喬峰大聲說道:“大王放心,有我等在,定保大王周全!”
說罷,喬峰和遊靖宇更加奮勇殺敵,他們所到之處,黑衣人紛紛避讓。
然而,黑衣人並未退縮,反而更加瘋狂地攻擊。其中一名黑衣人趁亂衝向耶律洪基的馬車,喬峰眼疾手快,飛身一躍,擋在了馬車前,一記剛猛的掌力將那名黑衣人擊飛出去。
遊靖宇則指揮著帶來的人馬,形成一道防線,將耶律洪基的馬車緊緊護住。
戰鬥越來越激烈,雙方都有不少傷亡。喬峰和遊靖宇的身上也增添了許多傷口,但他們的鬥誌卻絲毫不減。
喬峰怒吼一聲,全身內力爆發,降龍十八掌的威力更加強大,瞬間又有幾名黑衣人被掌力震飛。遊靖宇也不甘示弱,他的劍法越發淩厲,每一劍都準確地刺中敵人的要害。
在喬峰和遊靖宇的勇猛抵抗下,黑衣人開始出現了敗退的跡象。
“不能讓他們跑了!”喬峰喊道。
於是,喬峰和遊靖宇帶著眾人乘勝追擊,黑衣人紛紛四散逃竄。
經過一番激烈的追逐和戰鬥,黑衣人終於被全部擊退。
喬峰和遊靖宇迴到耶律洪基的馬車前,“大王,刺客已被擊退,您可安好?”喬峰問道。
耶律洪基走出馬車,感激地說道:“多謝將軍、王爺相救,若不是你們,本王恐怕兇多吉少。”
喬峰說道:“大王不必客氣,保護大王是我等分內之事。隻是不知這些刺客是何來曆?”
耶律洪基臉色陰沉,“不用想也知道,定是那些主戰派的家夥派來的,他們不甘心與大宋議和,想要置本王於死地。”
遊靖宇說道:“遼王,此事不可小覷,需徹查到底,將幕後黑手揪出來。”
耶律洪基點了點頭,“本王迴去後定不會放過他們。此次多虧了二位,若有需要,本王定當報答。”
喬峰說道:“大王言重了,隻願大遼與大宋從此和平共處,百姓安居樂業。”
耶律洪基感慨地說道:“本王也希望如此。”
隨後,眾人整頓一番,繼續踏上歸途。
一路上,耶律洪基與喬峰和遊靖宇交談甚歡。
“喬將軍,你的武功高強,為人正直,本王甚是欣賞。”耶律洪基說道。
喬峰拱手道:“大王過獎了,我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
耶律洪基又看向遊靖宇,“遊王爺劍法出眾,機智過人,也是難得的人才。”
遊靖宇微笑著說道:“能得到大王稱讚,是在下的榮幸。”
在交談中,耶律洪基對喬峰和遊靖宇的為人和才能有了更深的了解,心中對他們越發敬重。
不知不覺,夜幕降臨。眾人在一處空曠之地安營紮寨。
喬峰和遊靖宇親自安排守衛,以防再有刺客來襲。
耶律洪基坐在篝火旁,思緒萬千。他想到此次與大宋的談判,想到那些反對議和的聲音,再想到今天的刺殺,心中不禁感到一陣疲憊。
“大王,早些休息吧,明日還要趕路。”喬峰說道。
耶律洪基點了點頭,“二位也辛苦了,早些休息。”
然而,喬峰和遊靖宇卻不敢有絲毫鬆懈,他們在營地周圍巡邏,時刻保持警惕。
半夜時分,突然傳來一陣輕微的聲響。喬峰和遊靖宇立刻警覺起來,他們悄悄地朝著聲響的方向靠近。
原來是幾名黑衣人企圖潛入營地。
喬峰和遊靖宇相視一眼,默契地同時出手。黑衣人還未反應過來,就被製服。
經過一番審訊,得知他們果然是受主戰派的指使,前來再次行刺耶律洪基。
喬峰和遊靖宇將此事告知耶律洪基,耶律洪基大怒,“這幫逆賊,竟敢如此膽大妄為!”
第二天一早,眾人繼續趕路。終於,在傍晚時分,抵達了大遼的都城。
曾經,耶律洪基也曾對大宋的土地虎視眈眈,妄圖通過武力征服,擴大大遼的版圖。然而,如今的大宋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大宋在軍事上的突飛猛進,讓耶律洪基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野心。
“大宋的大炮、步槍、狙擊槍,已經成為契丹男兒的噩夢。”耶律洪基喃喃自語道。他想起了那些慘烈的戰場畫麵,大宋的大炮轟鳴,地動山搖,炮彈如雨點般落下,炸得大遼的軍隊人仰馬翻。步槍的射擊聲密集而致命,精準地收割著契丹勇士的生命。而那神秘的狙擊槍,更是在千裏之外取敵首級,讓大遼的將領們防不勝防。
每一次與大宋的交鋒,大遼都損失慘重。那些曾經英勇無畏的契丹戰士,在大宋的新式武器麵前,顯得如此渺小和脆弱。他們的勇氣和力量,在強大的科技麵前不堪一擊。耶律洪基深知,這種軍事上的差距,不是靠勇氣和人數就能彌補的。
更何況,還有嶽飛的赤炎。耶律洪基對嶽飛的名字如雷貫耳。赤炎軍在嶽飛的率領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赤炎軍的紀律嚴明,戰術高超,士兵們個個悍不畏死。他們的戰鬥力之強,讓大遼的軍隊聞風喪膽。
耶律洪基曾多次派人收集關於赤炎軍的情報,每一份情報都讓他感到心驚膽戰。赤炎軍的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他們的戰鬥意誌如同燃燒的烈火,永不熄滅。在戰場上,赤炎軍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所到之處,大遼的軍隊紛紛潰敗。
而大宋的“南海艦隊”,更是耶律洪基心中永遠的痛。他曾試圖派遣艦隊南下,騷擾大宋的沿海地區。但當他看到大宋的南海艦隊時,他才明白自己的想法是多麽的愚蠢。
大宋的南海艦隊,船隻巨大而堅固,裝備著先進的火炮和弩箭。艦隊的規模龐大,陣容整齊,訓練有素。他們在海麵上航行時,如同一座座移動的堡壘,威風凜凜。
有一次,大遼的艦隊與大宋的南海艦隊在海上相遇。大宋艦隊的指揮官果斷下令開火,一時間,炮聲隆隆,火光衝天。大遼的艦隊在大宋的猛烈攻擊下,很快就陷入了混亂。船隻被擊沉,士兵們紛紛落水。那一幕,成為了耶律洪基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陰影。
“這一輩子都是無法招惹的存在。”耶律洪基長歎一聲。他知道,自己的大遼已經無法與大宋抗衡。繼續與大宋為敵,隻會給大遼帶來滅頂之災。
為了大遼的未來,耶律洪基決定改變策略。他開始派遣使者前往大宋,試圖與大宋建立友好的關係。然而,這一決定在大遼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
一些主戰派的大臣們堅決反對與大宋求和,他們認為大遼的勇士們不能向敵人低頭,應該繼續戰鬥到底。耶律洪基麵對這些反對的聲音,心中充滿了矛盾和痛苦。
“朕何嚐不想為大遼的榮譽而戰,但如今的形勢,我們根本沒有勝算。”耶律洪基在朝堂上說道。
但主戰派的大臣們並不理解他的苦衷,他們認為耶律洪基是在懦弱退縮。
在這場激烈的爭論中,耶律洪基感到身心俱疲。他知道,自己必須做出一個艱難的抉擇,一個關乎大遼生死存亡的抉擇。
最終,耶律洪基力排眾議,堅持與大宋求和。他親自挑選了最得力的使者,帶上了豐厚的禮物,前往大宋的都城。
在大宋的都城,使者們受到了隆重的接待。大宋的皇帝趙煦展現出了大國的風度,對大遼的求和表示歡迎。經過一番艱苦的談判,大宋和大遼終於達成了和平協議。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大宋皇帝趙煦與耶律洪基相聚於宋遼邊境的一座華麗營帳之中。營帳內布置得莊重而典雅,兩國的旗幟分別懸掛在兩側,象征著這次會麵的重要性。
趙煦身著明黃色的龍袍,頭戴皇冠,麵容英俊而威嚴,眼神中透露出睿智和自信。耶律洪基則身著契丹傳統的華麗服飾,身材魁梧,目光深邃而複雜。
趙煦率先開口,語氣平和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氣勢:“耶律洪基,你可願為遼王?”
耶律洪基微微一怔,心中思緒萬千,他深知這一問背後的深意,沉吟片刻後迴答道:“大宋皇帝,此問何意?我本就是大遼之王。”
趙煦輕輕一笑,目光緊緊盯著耶律洪基:“朕之所言,你應當明白。如今宋遼局勢已定,朕欲與你共商和平之策,若你真心願為遼地百姓謀福祉,為遼王之位,亦當有所改變。”
耶律洪基皺起眉頭,神色嚴肅:“宋皇,我大遼子民英勇善戰,從不懼戰。但戰爭帶來的隻有生靈塗炭,若能和平,自是百姓之福。隻是不知宋皇所謂的改變,具體何指?”
趙煦站起身來,踱步至營帳中央:“朕望你能真心歸服大宋,約束遼軍,不再侵犯宋土。作為迴報,朕可許你在遼地繼續為王,但需接受大宋的一定管轄。”
耶律洪基臉色一變,憤怒之色一閃而過:“宋皇,如此條件,豈不是要我大遼成為大宋之附庸?這讓我如何麵對大遼的列祖列宗?”
趙煦停下腳步,轉頭看向耶律洪基:“非是附庸,而是共同發展,共享太平。大宋的文化、技術皆可傳入遼地,造福你遼地百姓。難道你不想讓你的子民過上安穩富足的生活?”
耶律洪基沉默不語,心中權衡著利弊。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緩緩說道:“宋皇,此事重大,容我再思量思量。”
趙煦重新坐迴座位,端起一杯茶,輕抿一口:“好,朕給你時間考慮。但你要明白,和平的機會難得,莫要錯失。”
耶律洪基點了點頭,陷入沉思。營帳內一時陷入了寂靜,隻有偶爾傳來的風吹動營帳門簾的聲音。
過了片刻,耶律洪基抬起頭,目光堅定地說:“宋皇,若我答應你的條件,大宋當真能信守承諾?”
趙煦放下茶杯,鄭重說道:“朕乃大宋之君,一言九鼎。隻要你真心歸服,大宋必不會虧待遼地百姓。”
耶律洪基長歎一聲:“宋皇,我雖為遼王,但也不願看到百姓受苦。隻是如此一來,我大遼的尊嚴……”
趙煦打斷他的話:“尊嚴並非靠戰爭和對抗來維護,而是通過百姓的安居樂業,國家的繁榮昌盛。若能和平共處,遼地在大宋的庇護下,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耶律洪基再次陷入沉默,良久之後說道:“宋皇,可否讓我與大臣們商議之後再做決定?”
趙煦微微點頭:“可以,但時間不宜過長。朕希望能盡快聽到你的答複。”
耶律洪基拱手道:“多謝宋皇。”
數日後,耶律洪基再次來到營帳。
“宋皇,經過與大臣們的商議,我願意接受你的條件。但還望大宋能給予我大遼一定的自治之權。”耶律洪基說道。
趙煦笑了笑:“隻要你真心歸服,一些合理的自治之權,朕自會考慮。”
耶律洪基鬆了一口氣:“如此甚好。希望宋遼自此之後,永無戰事,百姓皆能安享太平。”
趙煦站起身來,走到耶律洪基麵前:“朕亦有此願。今後,宋遼當攜手共進,共同繁榮。”
耶律洪基點頭稱是:“願如宋皇所言。”
此後,兩人又就一些具體的細節進行了商討,包括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等方麵。
趙煦說道:“朕將在邊境設立互市,促進宋遼之間的貿易,讓雙方百姓皆能受益。”
耶律洪基迴應:“如此甚好,大遼也會提供優質的馬匹和毛皮。”
趙煦接著說:“大宋的詩詞歌賦、儒家經典,亦可傳入遼地,增進文化交流。”
耶律洪基表示讚同:“大遼也願與大宋分享獨特的契丹文化。”
在長達數個時辰的對話中,趙煦和耶律洪基逐漸達成了一係列的共識,為宋遼的和平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當夕陽西下,耶律洪基告辭離去。趙煦望著他的背影,心中充滿了對未來和平景象的期待。
“大哥,耶律洪基有危險。”遊靖宇匆匆忙忙的來到大將軍府,對著喬峰說道。
“什麽?大遼與大宋已經和平共處,不可能吧?”喬峰懷疑的問道。
“大哥,要不一起見證一下。”遊靖宇拉著喬峰的手說道。
“走——”喬峰施展輕功,留下一道殘影。
“二弟,好久沒有比試腳力了,咱們比比?”喬峰留下一句話,人早已在一裏開外。
“大哥,你不講武德。”遊靖宇立即淩波微步全開,“小樣,比輕功,我是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於是,遊靖宇和喬峰二人自汴京如仙人一般你追我趕的追趕耶律洪基,十萬火急啊!
遊龍閣也得到遊靖宇的命令,左子穆帶人馬不停蹄的與遊靖宇配合。
耶律洪基在與大宋皇帝趙煦的談判結束後,帶著複雜的心情踏上了迴歸大遼的路途。夕陽的餘暉灑在他和他的隨從們身上,拉出長長的影子。
耶律洪基坐在馬車裏,眉頭緊鎖,腦海中不斷迴想著談判的種種細節。他深知自己的決定在大遼內部必將引起軒然大波,一些頑固的主戰派恐怕不會輕易接受與大宋的和平協議。但為了大遼的百姓,為了避免更多的流血和犧牲,他覺得自己別無選擇。
就在耶律洪基陷入沉思之時,突然,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打破了寧靜。馬車猛地停了下來,耶律洪基心中一驚,“發生了何事?”
還未等隨從迴答,隻見一群身著黑衣的蒙麵人從道路兩旁的樹林中衝了出來,他們手持利刃,眼神中充滿了殺意。
“保護大王!”耶律洪基的侍衛們紛紛拔劍,與黑衣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
一時間,喊殺聲四起,刀劍相交之聲不絕於耳。耶律洪基的侍衛們雖然英勇,但黑衣人數量眾多,且個個武藝高強,侍衛們漸漸陷入了困境。
就在這危急關頭,遠處傳來一陣更加響亮的馬蹄聲。隻見喬峰和遊靖宇帶著一隊人馬疾馳而來。
喬峰身形高大,威風凜凜,手中的降龍十八掌唿嘯而出,掌風所到之處,黑衣人紛紛倒地。遊靖宇則手持長劍,劍法淩厲,如遊龍穿梭,瞬間斬殺數名敵人,左子穆出劍幹淨利落,一劍一個敵人。
遊靖宇看著左子穆,心裏說道:“不錯啊,左子穆的逍遙經已經爐火純青了,已經徹底掌握何為逍遙了。”
耶律洪基看到喬峰和遊靖宇的到來,心中大喜,“將軍、王爺你們來得正好!”
喬峰大聲說道:“大王放心,有我等在,定保大王周全!”
說罷,喬峰和遊靖宇更加奮勇殺敵,他們所到之處,黑衣人紛紛避讓。
然而,黑衣人並未退縮,反而更加瘋狂地攻擊。其中一名黑衣人趁亂衝向耶律洪基的馬車,喬峰眼疾手快,飛身一躍,擋在了馬車前,一記剛猛的掌力將那名黑衣人擊飛出去。
遊靖宇則指揮著帶來的人馬,形成一道防線,將耶律洪基的馬車緊緊護住。
戰鬥越來越激烈,雙方都有不少傷亡。喬峰和遊靖宇的身上也增添了許多傷口,但他們的鬥誌卻絲毫不減。
喬峰怒吼一聲,全身內力爆發,降龍十八掌的威力更加強大,瞬間又有幾名黑衣人被掌力震飛。遊靖宇也不甘示弱,他的劍法越發淩厲,每一劍都準確地刺中敵人的要害。
在喬峰和遊靖宇的勇猛抵抗下,黑衣人開始出現了敗退的跡象。
“不能讓他們跑了!”喬峰喊道。
於是,喬峰和遊靖宇帶著眾人乘勝追擊,黑衣人紛紛四散逃竄。
經過一番激烈的追逐和戰鬥,黑衣人終於被全部擊退。
喬峰和遊靖宇迴到耶律洪基的馬車前,“大王,刺客已被擊退,您可安好?”喬峰問道。
耶律洪基走出馬車,感激地說道:“多謝將軍、王爺相救,若不是你們,本王恐怕兇多吉少。”
喬峰說道:“大王不必客氣,保護大王是我等分內之事。隻是不知這些刺客是何來曆?”
耶律洪基臉色陰沉,“不用想也知道,定是那些主戰派的家夥派來的,他們不甘心與大宋議和,想要置本王於死地。”
遊靖宇說道:“遼王,此事不可小覷,需徹查到底,將幕後黑手揪出來。”
耶律洪基點了點頭,“本王迴去後定不會放過他們。此次多虧了二位,若有需要,本王定當報答。”
喬峰說道:“大王言重了,隻願大遼與大宋從此和平共處,百姓安居樂業。”
耶律洪基感慨地說道:“本王也希望如此。”
隨後,眾人整頓一番,繼續踏上歸途。
一路上,耶律洪基與喬峰和遊靖宇交談甚歡。
“喬將軍,你的武功高強,為人正直,本王甚是欣賞。”耶律洪基說道。
喬峰拱手道:“大王過獎了,我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
耶律洪基又看向遊靖宇,“遊王爺劍法出眾,機智過人,也是難得的人才。”
遊靖宇微笑著說道:“能得到大王稱讚,是在下的榮幸。”
在交談中,耶律洪基對喬峰和遊靖宇的為人和才能有了更深的了解,心中對他們越發敬重。
不知不覺,夜幕降臨。眾人在一處空曠之地安營紮寨。
喬峰和遊靖宇親自安排守衛,以防再有刺客來襲。
耶律洪基坐在篝火旁,思緒萬千。他想到此次與大宋的談判,想到那些反對議和的聲音,再想到今天的刺殺,心中不禁感到一陣疲憊。
“大王,早些休息吧,明日還要趕路。”喬峰說道。
耶律洪基點了點頭,“二位也辛苦了,早些休息。”
然而,喬峰和遊靖宇卻不敢有絲毫鬆懈,他們在營地周圍巡邏,時刻保持警惕。
半夜時分,突然傳來一陣輕微的聲響。喬峰和遊靖宇立刻警覺起來,他們悄悄地朝著聲響的方向靠近。
原來是幾名黑衣人企圖潛入營地。
喬峰和遊靖宇相視一眼,默契地同時出手。黑衣人還未反應過來,就被製服。
經過一番審訊,得知他們果然是受主戰派的指使,前來再次行刺耶律洪基。
喬峰和遊靖宇將此事告知耶律洪基,耶律洪基大怒,“這幫逆賊,竟敢如此膽大妄為!”
第二天一早,眾人繼續趕路。終於,在傍晚時分,抵達了大遼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