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姐夫——國相
天龍戰紀帝者征服天下 作者:耙耙柑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聚賢莊。
在一座幽靜的宅邸深處,有一間密室。遊靖宇和父親遊駒正神情嚴肅地相對而坐,燭光在牆壁上投下搖曳的陰影。
遊駒眉頭緊鎖,語氣中帶著幾分憂慮:“靖宇,皇帝欲提拔為父為宰相,這雖是無上的榮耀,可也是千斤重擔啊。”
遊靖宇目光堅定,迴應道:“父親,您不必太過擔憂。兒子這些年在外遊曆,學到了一些現代管理知識,或許能對您有所幫助。”
遊駒微微前傾身子,急切地說:“吾兒快講。”
遊靖宇清了清嗓子,開始闡述:“父親,首先,作為宰相,您需要有清晰的目標和規劃。您得明確大宋當前麵臨的主要問題,是財政虧空、軍事薄弱,還是民生凋敝?針對這些問題,製定出切實可行的長期和短期目標,並將其分解為具體的任務和指標,以便於跟蹤和評估進展。”
遊駒邊聽邊點頭,若有所思。
遊靖宇接著說:“其次,要重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一個國家的興盛離不開各類優秀的人才。您需要建立一套公正、透明的選拔機製,不具一格降人才,讓有真才實學的人能夠為大宋效力。同時,對於那些有潛力的官員,要給予培養和晉升的機會,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再者,加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至關重要。父親,您要建立一個高效的情報網絡,及時了解各地的情況,包括民情、災情、官員的作為等等。隻有掌握了充分準確的信息,您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遊靖宇目光炯炯地看著父親。
遊駒深吸一口氣,感慨道:“吾兒所言極是,這些在以往確實有所忽視。”
遊靖宇繼續道:“還有,在管理上,要注重分工與協作。將各項政務合理地分配給不同的部門和官員,明確各自的職責和權限,避免職責不清導致的推諉扯皮。同時,要促進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大宋的發展。”
“父親,您還需關注民生福祉。百姓是國家的根基,隻有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要推動農業的發展,保障糧食的生產和供應;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讓他們有餘力發展生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水利等,改善百姓的生活條件。”
遊駒頻頻點頭,眼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為父定當以百姓為重,努力改善民生。”
遊靖宇又說:“外交方麵也不能忽視。與周邊國家保持友好的關係,避免不必要的戰爭。通過外交手段,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促進貿易往來,增強大宋的國力。”
“另外,父親,您作為宰相,要以身作則,廉潔奉公。樹立良好的榜樣,嚴厲打擊貪汙腐敗現象,營造清正廉明的政風風氣。”
遊駒鄭重地說道:“為父明白,定不辜負皇帝的信任和百姓的期望。”
遊靖宇思索片刻,補充道:“在推行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各方的利益和反應,做好預案和應對措施。避免政策的倉促出台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同時,要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虛心接受批評和建議,不斷改進和完善政策。”
“而且,父親,要注重教育的發展。培養更多有學識、有道德的人才,為國家的未來儲備力量。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興辦學校,普及知識。”
遊駒感慨道:“吾兒所言,讓為父深感責任重大,這宰相之位,真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遊靖宇安慰道:“父親,您一向睿智果敢,隻要秉持公正之心,運用所學,定能勝任這一要職,造福大宋。”
接下來的時間裏,父子二人針對一些具體的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遊靖宇不斷地為遊駒出謀劃策,遊駒也憑借自己多年的官場經驗提出見解。
“靖宇,那在財政管理上,你有何高見?”遊駒問道。
遊靖宇迴答:“父親,首先要進行全麵的財政審計,清查賬目,杜絕貪汙和浪費。然後,優化稅收製度,既要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又不能過度加重百姓的負擔。可以鼓勵商業發展,增加稅源。同時,合理控製開支,削減不必要的浪費,將資金用在刀刃上。”
遊駒頻頻點頭:“嗯,此乃良策。”
“還有,父親,對於地方的治理,不能一刀切。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製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比如,江南地區富庶,可著重發展商業和手工業;北方邊境地區,則要加強軍事防禦和屯田。”遊靖宇說道。
遊駒沉思片刻:“這確實需要仔細斟酌,不可盲目行事。”
遊靖宇繼續:“在法律方麵,要確保法律的公正和嚴格執行。不能讓權貴淩駕於法律之上,做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同時,定期修訂和完善法律法規,使其適應社會的發展。”
“吾兒考慮得甚是周全。”遊駒讚許地說。
遊靖宇接著強調:“父親,在處理政務時,要善於平衡各方勢力。不能讓某一方勢力過於強大,影響朝廷的穩定。要運用智慧和策略,維持各方的平衡和和諧。”
“這確實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遊駒感慨道。
“還有,對於突發事件和危機,要有快速的應對能力。建立應急機製,提前做好預案,以便在災難和變故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減少損失。”遊靖宇目光堅定。
遊駒深以為然:“這一點至關重要,不可掉以輕心。”
“父親,最後,要注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大宋文化繁榮,但也要加以引導和規範,讓文化成為凝聚人心、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力量。”遊靖宇說道。
遊駒長歎一聲:“吾兒今日所言,讓為父受益匪淺。為父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皇恩,為大宋謀福祉。”
遊靖宇微笑著說:“兒子相信父親一定能夠成為一代賢相,名垂青史。”
燭光在密室中繼續搖曳,父子二人的身影在牆壁上拉得很長,他們為大宋的未來,為遊駒即將擔任的宰相之職,做著充分的準備。
大宋皇宮,禦書房。
“臣遊駒,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遊駒非常拘謹的叩拜皇帝趙煦。
“平身吧,姐夫。李公公又不是外人,現在就你我、李公公三人,沒有君臣之說。”趙煦非常平易近人的扶起遊駒。
“皇上,禮不可廢啊。”
“李公公,賜座。”趙煦向李公公使了一個眼神。
“遊大人,請坐!”
“姐夫,章大人也力舉你,擔任丞相一職,你可不要讓我失望啊!”心裏卻在說,“我不把你們一家子綁在朝廷,我怕呀!就那幾個外甥媳婦,都夠大宋喝一壺的。
更別說,來無影去無蹤的外甥了。”當然他也知道遊靖宇不是那種人,對當官沒有多大興趣,而且誌不在朝堂。況且隨著大宋的疆域擴大,趙煦一個人也是管理不過來的。趙煦相信親情,相信遊駒一家子。”
遊駒也沒有客氣,他把遊靖宇的理念原原本本的說給趙煦聽:“皇上,我兒曾經說過,天下無不可為之事,隻怕立誌不堅;天下無不可之善,但恐誠心未至。他認為,一個人隻要有堅定的誌向和真誠的心,就可以做成任何事情,哪怕這件事看起來很難或者不可能做到。”
趙煦聽了,心中暗自感歎,這遊靖宇果然是個有見識的人,他的話雖然簡單,卻道出了人生的真諦。他不禁對遊駒產生了好感,覺得這個姐夫雖然有些稚嫩,但卻有著一顆真摯的心。
趙煦微微一笑,道:“姐夫啊,外甥說得很對,朕也希望你們能像他一樣,做一個有誌氣、有善心的人。”
遊駒連忙點頭稱是,然後又繼續說道:“皇上,我兒還說過,他最討厭那些隻會空談理想而不願意付諸行動的人。他認為,隻有真正去實踐自己的理想,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趙煦點了點頭,表示讚同。他想起自己也曾有過許多理想,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實現。現在聽到遊駒的話,他感到有些慚愧,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如今的大宋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這一切都與遊靖宇所倡導的理念息息相關。尤其是在軍事方麵,其強大的實力更是令趙煦感到無比震驚。
在遊靖宇的領導下,大宋軍隊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已經成為一支強大而精銳的力量。他們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嚴格的訓練製度以及高度的紀律性,這些都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
此外,遊靖宇還注重培養士兵的忠誠度和愛國精神,使他們願意為國家和民族而戰。這種精神力量也是大宋軍隊不斷壯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之,大宋的發展離不開遊靖宇的智慧和努力,他的理念為大宋帶來了繁榮和昌盛。在未來的日子裏,相信大宋會繼續沿著這條道路前進,創造出更多的輝煌。
讓遊駒當宰相雖然有一點點反對的聲音,但是趙煦不怕,論功績遊駒也不差,說多了,在聚賢莊遊靖宇隻是發號施令者,真正落實的人還是遊駒。
不服?你給我打下流求?不服?你給我攻下倭國全境?
雖然遼與金虎視眈眈,隻是趙煦還沒有拿下的意思,先好好的發展,特別是國土麵積大了,需要大宋本土的人去教化,去發展,才能長治久安。打下容易治理難啊!
趙煦目光凝重地看著眼前之人,語氣堅定而嚴肅:“姐夫,明日朝會之上,朕將正式宣布對你的任命,希望你能做好充分的準備。”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期許和信任,仿佛將整個國家的命運都寄托在了這個人身上。
“陛下,請你放心吧,我絕不讓陛下失望。”遊駒非常自信的說道。
“好!好!好!有姐夫相助,我就放心了!”趙煦拍拍遊駒的肩膀,表示無比的信任。
第二日,大宋朝會。
在大宋的朝堂之上,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在金磚地麵上,映出一片金黃。皇帝趙煦正襟危坐於龍椅之上,他的目光堅定而威嚴,掃視著殿下的群臣。
“朕決定,任遊駒為宰相,望其能輔佐朕,共理大宋江山。”趙煦的聲音在朝堂中迴蕩。
此令一出,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
“陛下,遊駒出身平凡,資曆尚淺,恐難以擔當宰相之重任!”一位老臣率先出列,言辭懇切。
“陛下,宰相之位關乎國家社稷,遊駒未曾有過顯著政績,實難服眾啊!”又一位大臣緊接著說道。
朝堂上頓時一片嘈雜,群臣們交頭接耳,紛紛表達著對這一任命的質疑和擔憂。
遊駒此時站在朝堂中央,麵色沉靜,但心中卻如波濤洶湧。他深知,這是他一生中最為關鍵的時刻。
“諸位大人,且聽我一言。”遊駒深吸一口氣,聲音洪亮而堅定。
“我遊駒雖出身平凡,但自幼苦讀詩書,心懷報國之誌。這些年來,我在聚賢莊任莊主以來,深知百姓疾苦,也積累了不少治理之經驗。”遊駒目光炯炯,環視著周圍的大臣們。
“我曾治理一方,興修水利,使農田得以灌溉,糧食豐收;我也曾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汙吏,還百姓一個清明的世道。”遊駒聲音激昂,仿佛將過往的功績一一呈現在眾人麵前。
“再者,我對國家大政也有自己的見解。如今大宋內有民生之困,外有強敵環伺,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資曆,更是創新之思維,果敢之行動!”遊駒的話語擲地有聲。
一位大臣反駁道:“遊駒,你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治國安邦並非易事,僅憑你在地方的些許作為,怎能保證你能在宰相之位上應對自如?”
遊駒毫不退縮:“大人,正是因為我在地方親身經曆,才更能明白百姓所需,國家所急。資曆並非衡量才能的唯一標準,若因循守舊,隻看重資曆,那大宋如何能有新的發展,新的氣象?”
又有大臣說道:“你口口聲聲說有創新思維,那你且說說,若你為宰相,將如何解決當下的財政困境?”
遊駒從容應對:“財政之困,需開源節流。一方麵,我們可以鼓勵商業發展,增加稅收來源;另一方麵,削減不必要的開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同時,加強對稅收的監管,杜絕貪汙腐敗,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那對於邊疆防禦,你又有何良策?”另一位大臣追問。
遊駒略作思考,答道:“邊疆防禦,當以強軍為本。如今大宋軍備,可以說是全世界第一位。增加軍費投入,訓練精銳之師,更新武器裝備。同時,與周邊國家保持友好關係,通過外交手段化解爭端,為大宋爭取和平發展的環境。”
大臣們聽著遊駒的迴答,有的微微點頭,有的仍緊皺眉頭。
遊駒繼續說道:“諸位大人,我深知宰相之位責任重大,但我願以一腔熱血,滿腹才華,為大宋鞠躬盡瘁。我相信,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讓大宋繁榮昌盛,長治久安!”
此時,朝堂上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終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站了出來:“遊駒所言,不無道理。或許我們應當給他一個機會,看看他能否兌現自己的諾言。”
漸漸地,有越來越多的大臣開始表示同意。
“是啊,不妨讓遊駒一試。”
“也許他能為大宋帶來新的氣象。”
趙煦見此情景,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既然諸位愛卿逐漸達成共識,那遊駒,朕望你不負眾望,盡心盡力輔佐朕,造福大宋百姓。”
遊駒跪地謝恩:“陛下放心,臣定當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從那一天起,遊駒正式踏上了宰相之路。他深知,前方充滿了挑戰和困難,但他也堅信,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一定能夠為大宋開創一個嶄新的局麵。
遊駒上任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深入調研大宋的國情。他帶著親信,不辭辛勞地走訪各地,了解民生疾苦,考察地方治理。
在一個貧困的鄉村,遊駒看到百姓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心中十分悲痛。他當即決定減免當地的賦稅,並下令開倉放糧,救濟災民。
“大人,這樣做會不會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隨行的官員擔憂地問道。
遊駒堅定地說:“百姓乃國之根本,若百姓受苦,國家又何談繁榮?我們暫時的困難,定會通過後續的發展得以解決。”
在治理官場腐敗方麵,遊駒更是毫不手軟。他嚴查各級官員的賬目,一旦發現貪汙受賄,嚴懲不貸。
“遊大人,您這樣做,可是得罪了不少人啊。”有人勸他適可而止。
遊駒卻義正言辭地迴答:“我若因怕得罪人而縱容腐敗,那就是對大宋的不忠,對百姓的不義!”
在經濟發展上,遊駒積極推動商業改革。他降低了商業稅收,鼓勵商人擴大貿易。同時,他還支持手工業的發展,引進先進的技術,提高產品質量。
“遊宰相,這樣做會不會衝擊農業的地位?”有人提出質疑。
遊駒解釋道:“商業與農業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商業的繁榮能帶動經濟的整體發展,從而為農業提供更多的支持。”
在教育方麵,遊駒大力興辦學校,培養人才。他邀請各地的學者前來授課,為學子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遊宰相,教育投入如此之大,短期內難以見到成效啊。”
遊駒迴應道:“教育乃百年大計,雖短期內難以見效,但卻是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石。”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宋的局麵開始逐漸好轉。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官場風氣煥然一新,經濟也呈現出繁榮的景象。
然而,遊駒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知道,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還有許多目標需要實現。
在一次朝會上,遊駒向皇帝趙煦匯報工作。
“陛下,如今雖有一些成績,但仍不能鬆懈。我們還需繼續加強軍事建設,以防外敵入侵;進一步完善法律製度,保障公平正義;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促進各地的交流與發展。”遊駒的聲音堅定而有力。
趙煦點頭表示讚同:“遊愛卿所言甚是,朕與你一同努力,讓大宋更加富強。”
在遊駒的努力下,大宋逐漸走向繁榮昌盛。但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一天,遊駒在書房中處理政務至深夜。夫人前來勸他休息。
“夫君,您也要注意身體啊。”
遊駒放下手中的筆,感慨地說:“夫人,我肩負著陛下和百姓的期望,不敢有半分偷懶啊。”
夫人理解地點點頭:“妾身知道您的苦心,隻是也要保重自己。”
遊駒微微一笑:“放心吧,隻要大宋越來越好,我再辛苦也值得。”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宋在遊駒的輔佐下,國力日益強盛,成為了周邊各國敬仰的對象。而遊駒也因其卓越的功績,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群臣的尊重。
但遊駒始終銘記著自己的初心,為大宋的繁榮和百姓的幸福,繼續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一座幽靜的宅邸深處,有一間密室。遊靖宇和父親遊駒正神情嚴肅地相對而坐,燭光在牆壁上投下搖曳的陰影。
遊駒眉頭緊鎖,語氣中帶著幾分憂慮:“靖宇,皇帝欲提拔為父為宰相,這雖是無上的榮耀,可也是千斤重擔啊。”
遊靖宇目光堅定,迴應道:“父親,您不必太過擔憂。兒子這些年在外遊曆,學到了一些現代管理知識,或許能對您有所幫助。”
遊駒微微前傾身子,急切地說:“吾兒快講。”
遊靖宇清了清嗓子,開始闡述:“父親,首先,作為宰相,您需要有清晰的目標和規劃。您得明確大宋當前麵臨的主要問題,是財政虧空、軍事薄弱,還是民生凋敝?針對這些問題,製定出切實可行的長期和短期目標,並將其分解為具體的任務和指標,以便於跟蹤和評估進展。”
遊駒邊聽邊點頭,若有所思。
遊靖宇接著說:“其次,要重視人才的選拔和培養。一個國家的興盛離不開各類優秀的人才。您需要建立一套公正、透明的選拔機製,不具一格降人才,讓有真才實學的人能夠為大宋效力。同時,對於那些有潛力的官員,要給予培養和晉升的機會,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再者,加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至關重要。父親,您要建立一個高效的情報網絡,及時了解各地的情況,包括民情、災情、官員的作為等等。隻有掌握了充分準確的信息,您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遊靖宇目光炯炯地看著父親。
遊駒深吸一口氣,感慨道:“吾兒所言極是,這些在以往確實有所忽視。”
遊靖宇繼續道:“還有,在管理上,要注重分工與協作。將各項政務合理地分配給不同的部門和官員,明確各自的職責和權限,避免職責不清導致的推諉扯皮。同時,要促進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大宋的發展。”
“父親,您還需關注民生福祉。百姓是國家的根基,隻有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要推動農業的發展,保障糧食的生產和供應;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讓他們有餘力發展生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水利等,改善百姓的生活條件。”
遊駒頻頻點頭,眼中透露出堅定的決心:“為父定當以百姓為重,努力改善民生。”
遊靖宇又說:“外交方麵也不能忽視。與周邊國家保持友好的關係,避免不必要的戰爭。通過外交手段,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促進貿易往來,增強大宋的國力。”
“另外,父親,您作為宰相,要以身作則,廉潔奉公。樹立良好的榜樣,嚴厲打擊貪汙腐敗現象,營造清正廉明的政風風氣。”
遊駒鄭重地說道:“為父明白,定不辜負皇帝的信任和百姓的期望。”
遊靖宇思索片刻,補充道:“在推行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各方的利益和反應,做好預案和應對措施。避免政策的倉促出台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同時,要善於傾聽不同的聲音,虛心接受批評和建議,不斷改進和完善政策。”
“而且,父親,要注重教育的發展。培養更多有學識、有道德的人才,為國家的未來儲備力量。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興辦學校,普及知識。”
遊駒感慨道:“吾兒所言,讓為父深感責任重大,這宰相之位,真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遊靖宇安慰道:“父親,您一向睿智果敢,隻要秉持公正之心,運用所學,定能勝任這一要職,造福大宋。”
接下來的時間裏,父子二人針對一些具體的問題展開了深入的討論,遊靖宇不斷地為遊駒出謀劃策,遊駒也憑借自己多年的官場經驗提出見解。
“靖宇,那在財政管理上,你有何高見?”遊駒問道。
遊靖宇迴答:“父親,首先要進行全麵的財政審計,清查賬目,杜絕貪汙和浪費。然後,優化稅收製度,既要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又不能過度加重百姓的負擔。可以鼓勵商業發展,增加稅源。同時,合理控製開支,削減不必要的浪費,將資金用在刀刃上。”
遊駒頻頻點頭:“嗯,此乃良策。”
“還有,父親,對於地方的治理,不能一刀切。要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製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比如,江南地區富庶,可著重發展商業和手工業;北方邊境地區,則要加強軍事防禦和屯田。”遊靖宇說道。
遊駒沉思片刻:“這確實需要仔細斟酌,不可盲目行事。”
遊靖宇繼續:“在法律方麵,要確保法律的公正和嚴格執行。不能讓權貴淩駕於法律之上,做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同時,定期修訂和完善法律法規,使其適應社會的發展。”
“吾兒考慮得甚是周全。”遊駒讚許地說。
遊靖宇接著強調:“父親,在處理政務時,要善於平衡各方勢力。不能讓某一方勢力過於強大,影響朝廷的穩定。要運用智慧和策略,維持各方的平衡和和諧。”
“這確實是一門高深的學問。”遊駒感慨道。
“還有,對於突發事件和危機,要有快速的應對能力。建立應急機製,提前做好預案,以便在災難和變故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采取措施,減少損失。”遊靖宇目光堅定。
遊駒深以為然:“這一點至關重要,不可掉以輕心。”
“父親,最後,要注重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大宋文化繁榮,但也要加以引導和規範,讓文化成為凝聚人心、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力量。”遊靖宇說道。
遊駒長歎一聲:“吾兒今日所言,讓為父受益匪淺。為父定當竭盡全力,不負皇恩,為大宋謀福祉。”
遊靖宇微笑著說:“兒子相信父親一定能夠成為一代賢相,名垂青史。”
燭光在密室中繼續搖曳,父子二人的身影在牆壁上拉得很長,他們為大宋的未來,為遊駒即將擔任的宰相之職,做著充分的準備。
大宋皇宮,禦書房。
“臣遊駒,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遊駒非常拘謹的叩拜皇帝趙煦。
“平身吧,姐夫。李公公又不是外人,現在就你我、李公公三人,沒有君臣之說。”趙煦非常平易近人的扶起遊駒。
“皇上,禮不可廢啊。”
“李公公,賜座。”趙煦向李公公使了一個眼神。
“遊大人,請坐!”
“姐夫,章大人也力舉你,擔任丞相一職,你可不要讓我失望啊!”心裏卻在說,“我不把你們一家子綁在朝廷,我怕呀!就那幾個外甥媳婦,都夠大宋喝一壺的。
更別說,來無影去無蹤的外甥了。”當然他也知道遊靖宇不是那種人,對當官沒有多大興趣,而且誌不在朝堂。況且隨著大宋的疆域擴大,趙煦一個人也是管理不過來的。趙煦相信親情,相信遊駒一家子。”
遊駒也沒有客氣,他把遊靖宇的理念原原本本的說給趙煦聽:“皇上,我兒曾經說過,天下無不可為之事,隻怕立誌不堅;天下無不可之善,但恐誠心未至。他認為,一個人隻要有堅定的誌向和真誠的心,就可以做成任何事情,哪怕這件事看起來很難或者不可能做到。”
趙煦聽了,心中暗自感歎,這遊靖宇果然是個有見識的人,他的話雖然簡單,卻道出了人生的真諦。他不禁對遊駒產生了好感,覺得這個姐夫雖然有些稚嫩,但卻有著一顆真摯的心。
趙煦微微一笑,道:“姐夫啊,外甥說得很對,朕也希望你們能像他一樣,做一個有誌氣、有善心的人。”
遊駒連忙點頭稱是,然後又繼續說道:“皇上,我兒還說過,他最討厭那些隻會空談理想而不願意付諸行動的人。他認為,隻有真正去實踐自己的理想,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趙煦點了點頭,表示讚同。他想起自己也曾有過許多理想,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實現。現在聽到遊駒的話,他感到有些慚愧,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如今的大宋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這一切都與遊靖宇所倡導的理念息息相關。尤其是在軍事方麵,其強大的實力更是令趙煦感到無比震驚。
在遊靖宇的領導下,大宋軍隊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已經成為一支強大而精銳的力量。他們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嚴格的訓練製度以及高度的紀律性,這些都是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
此外,遊靖宇還注重培養士兵的忠誠度和愛國精神,使他們願意為國家和民族而戰。這種精神力量也是大宋軍隊不斷壯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之,大宋的發展離不開遊靖宇的智慧和努力,他的理念為大宋帶來了繁榮和昌盛。在未來的日子裏,相信大宋會繼續沿著這條道路前進,創造出更多的輝煌。
讓遊駒當宰相雖然有一點點反對的聲音,但是趙煦不怕,論功績遊駒也不差,說多了,在聚賢莊遊靖宇隻是發號施令者,真正落實的人還是遊駒。
不服?你給我打下流求?不服?你給我攻下倭國全境?
雖然遼與金虎視眈眈,隻是趙煦還沒有拿下的意思,先好好的發展,特別是國土麵積大了,需要大宋本土的人去教化,去發展,才能長治久安。打下容易治理難啊!
趙煦目光凝重地看著眼前之人,語氣堅定而嚴肅:“姐夫,明日朝會之上,朕將正式宣布對你的任命,希望你能做好充分的準備。”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期許和信任,仿佛將整個國家的命運都寄托在了這個人身上。
“陛下,請你放心吧,我絕不讓陛下失望。”遊駒非常自信的說道。
“好!好!好!有姐夫相助,我就放心了!”趙煦拍拍遊駒的肩膀,表示無比的信任。
第二日,大宋朝會。
在大宋的朝堂之上,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在金磚地麵上,映出一片金黃。皇帝趙煦正襟危坐於龍椅之上,他的目光堅定而威嚴,掃視著殿下的群臣。
“朕決定,任遊駒為宰相,望其能輔佐朕,共理大宋江山。”趙煦的聲音在朝堂中迴蕩。
此令一出,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
“陛下,遊駒出身平凡,資曆尚淺,恐難以擔當宰相之重任!”一位老臣率先出列,言辭懇切。
“陛下,宰相之位關乎國家社稷,遊駒未曾有過顯著政績,實難服眾啊!”又一位大臣緊接著說道。
朝堂上頓時一片嘈雜,群臣們交頭接耳,紛紛表達著對這一任命的質疑和擔憂。
遊駒此時站在朝堂中央,麵色沉靜,但心中卻如波濤洶湧。他深知,這是他一生中最為關鍵的時刻。
“諸位大人,且聽我一言。”遊駒深吸一口氣,聲音洪亮而堅定。
“我遊駒雖出身平凡,但自幼苦讀詩書,心懷報國之誌。這些年來,我在聚賢莊任莊主以來,深知百姓疾苦,也積累了不少治理之經驗。”遊駒目光炯炯,環視著周圍的大臣們。
“我曾治理一方,興修水利,使農田得以灌溉,糧食豐收;我也曾整頓吏治,嚴懲貪官汙吏,還百姓一個清明的世道。”遊駒聲音激昂,仿佛將過往的功績一一呈現在眾人麵前。
“再者,我對國家大政也有自己的見解。如今大宋內有民生之困,外有強敵環伺,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資曆,更是創新之思維,果敢之行動!”遊駒的話語擲地有聲。
一位大臣反駁道:“遊駒,你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治國安邦並非易事,僅憑你在地方的些許作為,怎能保證你能在宰相之位上應對自如?”
遊駒毫不退縮:“大人,正是因為我在地方親身經曆,才更能明白百姓所需,國家所急。資曆並非衡量才能的唯一標準,若因循守舊,隻看重資曆,那大宋如何能有新的發展,新的氣象?”
又有大臣說道:“你口口聲聲說有創新思維,那你且說說,若你為宰相,將如何解決當下的財政困境?”
遊駒從容應對:“財政之困,需開源節流。一方麵,我們可以鼓勵商業發展,增加稅收來源;另一方麵,削減不必要的開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同時,加強對稅收的監管,杜絕貪汙腐敗,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
“那對於邊疆防禦,你又有何良策?”另一位大臣追問。
遊駒略作思考,答道:“邊疆防禦,當以強軍為本。如今大宋軍備,可以說是全世界第一位。增加軍費投入,訓練精銳之師,更新武器裝備。同時,與周邊國家保持友好關係,通過外交手段化解爭端,為大宋爭取和平發展的環境。”
大臣們聽著遊駒的迴答,有的微微點頭,有的仍緊皺眉頭。
遊駒繼續說道:“諸位大人,我深知宰相之位責任重大,但我願以一腔熱血,滿腹才華,為大宋鞠躬盡瘁。我相信,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讓大宋繁榮昌盛,長治久安!”
此時,朝堂上陷入了短暫的沉默。
終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站了出來:“遊駒所言,不無道理。或許我們應當給他一個機會,看看他能否兌現自己的諾言。”
漸漸地,有越來越多的大臣開始表示同意。
“是啊,不妨讓遊駒一試。”
“也許他能為大宋帶來新的氣象。”
趙煦見此情景,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既然諸位愛卿逐漸達成共識,那遊駒,朕望你不負眾望,盡心盡力輔佐朕,造福大宋百姓。”
遊駒跪地謝恩:“陛下放心,臣定當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從那一天起,遊駒正式踏上了宰相之路。他深知,前方充滿了挑戰和困難,但他也堅信,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一定能夠為大宋開創一個嶄新的局麵。
遊駒上任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深入調研大宋的國情。他帶著親信,不辭辛勞地走訪各地,了解民生疾苦,考察地方治理。
在一個貧困的鄉村,遊駒看到百姓們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心中十分悲痛。他當即決定減免當地的賦稅,並下令開倉放糧,救濟災民。
“大人,這樣做會不會影響國家的財政收入?”隨行的官員擔憂地問道。
遊駒堅定地說:“百姓乃國之根本,若百姓受苦,國家又何談繁榮?我們暫時的困難,定會通過後續的發展得以解決。”
在治理官場腐敗方麵,遊駒更是毫不手軟。他嚴查各級官員的賬目,一旦發現貪汙受賄,嚴懲不貸。
“遊大人,您這樣做,可是得罪了不少人啊。”有人勸他適可而止。
遊駒卻義正言辭地迴答:“我若因怕得罪人而縱容腐敗,那就是對大宋的不忠,對百姓的不義!”
在經濟發展上,遊駒積極推動商業改革。他降低了商業稅收,鼓勵商人擴大貿易。同時,他還支持手工業的發展,引進先進的技術,提高產品質量。
“遊宰相,這樣做會不會衝擊農業的地位?”有人提出質疑。
遊駒解釋道:“商業與農業並非對立,而是相輔相成。商業的繁榮能帶動經濟的整體發展,從而為農業提供更多的支持。”
在教育方麵,遊駒大力興辦學校,培養人才。他邀請各地的學者前來授課,為學子們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遊宰相,教育投入如此之大,短期內難以見到成效啊。”
遊駒迴應道:“教育乃百年大計,雖短期內難以見效,但卻是國家長遠發展的基石。”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宋的局麵開始逐漸好轉。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官場風氣煥然一新,經濟也呈現出繁榮的景象。
然而,遊駒並沒有因此而滿足。他知道,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還有許多目標需要實現。
在一次朝會上,遊駒向皇帝趙煦匯報工作。
“陛下,如今雖有一些成績,但仍不能鬆懈。我們還需繼續加強軍事建設,以防外敵入侵;進一步完善法律製度,保障公平正義;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促進各地的交流與發展。”遊駒的聲音堅定而有力。
趙煦點頭表示讚同:“遊愛卿所言甚是,朕與你一同努力,讓大宋更加富強。”
在遊駒的努力下,大宋逐漸走向繁榮昌盛。但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一天,遊駒在書房中處理政務至深夜。夫人前來勸他休息。
“夫君,您也要注意身體啊。”
遊駒放下手中的筆,感慨地說:“夫人,我肩負著陛下和百姓的期望,不敢有半分偷懶啊。”
夫人理解地點點頭:“妾身知道您的苦心,隻是也要保重自己。”
遊駒微微一笑:“放心吧,隻要大宋越來越好,我再辛苦也值得。”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宋在遊駒的輔佐下,國力日益強盛,成為了周邊各國敬仰的對象。而遊駒也因其卓越的功績,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群臣的尊重。
但遊駒始終銘記著自己的初心,為大宋的繁榮和百姓的幸福,繼續默默奉獻著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