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知燕軍撤退的消息後,夏侯霸緊接著追問那名百姓:“你可清楚他們是何時撤離的?”
百姓迴答道:“似乎是在城外的炮聲初響後不久,但具體時辰我已記不清了。不過,最後一批守城士兵,倒好像是剛剛撤離不久。”
聞言,夏侯霸隨即轉頭對一名軍士吩咐道:“你即刻迴營,將這裏的事情稟報給殿下。”軍士領命而去。
接著,夏侯霸又向百姓詢問:“你們可知他們往哪個方向撤退了?”
一名百姓指了指北方,說道:“好像是往北門去了。”
夏侯霸聞言,眼神一凜,立刻下令:“給我追!”隨後,數千兵馬如潮水般湧向城北方向。
大軍剛走出北門幾裏地,夏侯霸便遭遇了正在撤離的燕軍。
從規模上看,斷後的燕軍人數不多,僅有千餘人。
夏侯霸果斷下令:“敵軍就在眼前,殺!”
燕軍將領見夏侯霸率軍追來,毫無懼色,反而激勵士兵道:“將士們,報效朝廷,就在今日!”
隨即,燕軍紛紛調整陣型,與夏侯霸的軍隊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經過一番鏖戰,燕軍因人數劣勢逐漸敗退。
夏侯霸本欲俘虜他們,以探聽燕軍主力的撤退路線,但這些燕軍士兵卻表現出頑強的抵抗鬥誌,毫無投降之意。
最終,燕軍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無一幸免。
此時,趙胤乾亦率部抵達,夏侯霸趕忙上前稟報:“殿下,燕軍已於昨夜悄然撤退,我們是否追擊?”
趙胤乾沉思片刻,迴應道:“燕軍未戰先退,必在沿途設下伏兵。我們暫且撤迴城中,以策安全。”
夏侯霸點頭讚同:“殿下分析得極是。我軍在短短一個月內便攻占了平陽關,上京城中的權貴們定會對殿下讚歎有加。”
趙胤乾微微一笑,反問夏侯霸:“夏將軍,難道拿下一個平陽關,你就滿足了嗎?”
夏侯霸聞言一愣,隨即問道:“殿下之意,莫非是要繼續揮師北上?”
趙胤乾目光堅定:“燕國痛失兩位皇子,朝廷勢必動蕩不安。加之其精銳騎兵鐵浮屠正駐守隴右,這正是我趙國開疆拓土的絕佳時機!”
夏侯霸感歎道:“殿下若此次能成功擴大疆域,將是趙國百年來首次,此等功績,已遠超當年的神宗皇帝。”
趙胤乾豪氣幹雲:“我皇爺爺未完成的大業,將由我來繼續完成。”
他稍作停頓,接著吩咐夏侯霸:“夏將軍,即刻派遣斥候前往武曲、廣陵兩地探查,了解城中兵力部署。這兩座城池距離平陽關最近,我們可借此為跳板,率先攻取。”
夏侯霸領命後,迅速離去執行命令。
隨後,趙胤乾又下令飛龍兵,將這一捷報火速傳迴上京城,以振奮人心。
......
當燕高旭與燕昭明不幸戰死的消息傳至燕國都城長安時,整個朝野為之震動。
天後月姬聽聞此噩耗,更是在龍椅上悲痛欲絕,昏厥過去。
兩日之後,平陽關失守的噩訊再度如晴天霹靂般傳來長安。
丞相月華迅速集結六部官員,心急如焚地趕往月姬天後的寢宮,齊刷刷跪於門外,高聲稟報:“丞相月華攜六部官員,求見天後。”
此刻,月姬天後仍躺在鳳榻之上,沉浸在喪子的無盡哀痛之中。
她深知,若非自己力主西征梁國,兩位皇子或許不會命喪沙場,燕國的未來也因此而蒙上了陰影。
正當她沉浸在悲痛之際,屋外的喧囂聲打斷了她的思緒。
月姬輕聲詢問身旁的侍女:“外麵為何如此喧嘩?”
侍女連忙答道:“啟稟天後,丞相大人率六部官員前來求見。”
月姬聞言,強忍悲痛,起身吩咐道:“宣他們進來吧。”
侍女應聲而出,對門外的官員們說道:“諸位大人,天後有請。”
月華與眾官員步入寢宮,恭敬地跪下行禮:“拜見天後。”
“不必多禮,都起來吧。”屏風後傳來月姬天後略顯虛弱的聲音,眾人隻見其影,不聞其麵。
待眾人起身,屏風後又傳來天後那悲傷而沉重的聲音:“月華,兩位皇子的靈柩如今到了何處?”
月華恭敬答道:“昨日有兵士來報,護靈隊伍已抵達潼關,預計再過幾日便能迴到長安。”
天後勉強擠出一絲安慰:“那便好。”
然而,月華接下來的話又讓氣氛變得凝重起來:“天後,還有一事需您定奪。平西侯顧祝同已率軍退守潼關,平陽關......恐怕已落入趙軍之手。這是平西侯的奏報,請天後過目。”說著,他雙手呈上奏折。
侍女接過奏折,轉呈給屏風後的天後。
月姬閱後,怒不可遏地將奏折摔在地上,怒斥道:“這個顧祝同!黃花嶺一戰便損兵十萬,如今又不戰而退,丟失平陽關,如此無能之將,該斬!”
月華連忙勸解道:“天後息怒。如今我燕國東西兩線皆遭挫敗,軍心不穩,此時正是用人之際。趙軍攻下平陽關後,定會繼續揮師北上。潼關作為戰略要地,一旦失守,趙軍便可長驅直入長安。眼下,我們還需指望平西侯能堅守潼關。”
兵部尚書曹達也附和道:“啟稟天後,微臣認為丞相所言極是。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穩定局勢。”
天後深吸一口氣,問道:“諸位愛卿,可有其他良策?”
曹達繼續說道:“微臣認為,燕國的真正威脅來自西邊,而非東邊。據探子迴報,趙軍新建了弩軍和陌刀軍,他們的弩箭可連發五箭,射程高達半裏,且能穿透普通鎧甲;而陌刀軍的長刀更是長達一丈,而我燕軍多用短刀,自然處於劣勢。加之趙軍擁有火炮之利,因此平西侯才會遭遇此敗。”
月華聽後,點頭讚同道:“曹大人所言極是。眼下趙軍氣勢洶洶,我們應盡快與梁國商議停戰,將東線的精銳調迴潼關,以保衛長安。”
月姬聽後,麵露猶豫之色:“可我喪子之仇,難道就這麽算了?”
月華沉聲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對於梁國所欠下的這筆血債,我們燕國定會銘記於心,遲早要讓其血債血償。”
他頓了頓,繼續道,“請天後放心,我們亦不會草率撤軍,輕易讓梁國占得便宜。老臣願親自前往梁國,洽談停戰事宜。”
月姬聞言,點頭應允道:“準,就依丞相之意而行。”
百姓迴答道:“似乎是在城外的炮聲初響後不久,但具體時辰我已記不清了。不過,最後一批守城士兵,倒好像是剛剛撤離不久。”
聞言,夏侯霸隨即轉頭對一名軍士吩咐道:“你即刻迴營,將這裏的事情稟報給殿下。”軍士領命而去。
接著,夏侯霸又向百姓詢問:“你們可知他們往哪個方向撤退了?”
一名百姓指了指北方,說道:“好像是往北門去了。”
夏侯霸聞言,眼神一凜,立刻下令:“給我追!”隨後,數千兵馬如潮水般湧向城北方向。
大軍剛走出北門幾裏地,夏侯霸便遭遇了正在撤離的燕軍。
從規模上看,斷後的燕軍人數不多,僅有千餘人。
夏侯霸果斷下令:“敵軍就在眼前,殺!”
燕軍將領見夏侯霸率軍追來,毫無懼色,反而激勵士兵道:“將士們,報效朝廷,就在今日!”
隨即,燕軍紛紛調整陣型,與夏侯霸的軍隊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經過一番鏖戰,燕軍因人數劣勢逐漸敗退。
夏侯霸本欲俘虜他們,以探聽燕軍主力的撤退路線,但這些燕軍士兵卻表現出頑強的抵抗鬥誌,毫無投降之意。
最終,燕軍全部倒在了血泊之中,無一幸免。
此時,趙胤乾亦率部抵達,夏侯霸趕忙上前稟報:“殿下,燕軍已於昨夜悄然撤退,我們是否追擊?”
趙胤乾沉思片刻,迴應道:“燕軍未戰先退,必在沿途設下伏兵。我們暫且撤迴城中,以策安全。”
夏侯霸點頭讚同:“殿下分析得極是。我軍在短短一個月內便攻占了平陽關,上京城中的權貴們定會對殿下讚歎有加。”
趙胤乾微微一笑,反問夏侯霸:“夏將軍,難道拿下一個平陽關,你就滿足了嗎?”
夏侯霸聞言一愣,隨即問道:“殿下之意,莫非是要繼續揮師北上?”
趙胤乾目光堅定:“燕國痛失兩位皇子,朝廷勢必動蕩不安。加之其精銳騎兵鐵浮屠正駐守隴右,這正是我趙國開疆拓土的絕佳時機!”
夏侯霸感歎道:“殿下若此次能成功擴大疆域,將是趙國百年來首次,此等功績,已遠超當年的神宗皇帝。”
趙胤乾豪氣幹雲:“我皇爺爺未完成的大業,將由我來繼續完成。”
他稍作停頓,接著吩咐夏侯霸:“夏將軍,即刻派遣斥候前往武曲、廣陵兩地探查,了解城中兵力部署。這兩座城池距離平陽關最近,我們可借此為跳板,率先攻取。”
夏侯霸領命後,迅速離去執行命令。
隨後,趙胤乾又下令飛龍兵,將這一捷報火速傳迴上京城,以振奮人心。
......
當燕高旭與燕昭明不幸戰死的消息傳至燕國都城長安時,整個朝野為之震動。
天後月姬聽聞此噩耗,更是在龍椅上悲痛欲絕,昏厥過去。
兩日之後,平陽關失守的噩訊再度如晴天霹靂般傳來長安。
丞相月華迅速集結六部官員,心急如焚地趕往月姬天後的寢宮,齊刷刷跪於門外,高聲稟報:“丞相月華攜六部官員,求見天後。”
此刻,月姬天後仍躺在鳳榻之上,沉浸在喪子的無盡哀痛之中。
她深知,若非自己力主西征梁國,兩位皇子或許不會命喪沙場,燕國的未來也因此而蒙上了陰影。
正當她沉浸在悲痛之際,屋外的喧囂聲打斷了她的思緒。
月姬輕聲詢問身旁的侍女:“外麵為何如此喧嘩?”
侍女連忙答道:“啟稟天後,丞相大人率六部官員前來求見。”
月姬聞言,強忍悲痛,起身吩咐道:“宣他們進來吧。”
侍女應聲而出,對門外的官員們說道:“諸位大人,天後有請。”
月華與眾官員步入寢宮,恭敬地跪下行禮:“拜見天後。”
“不必多禮,都起來吧。”屏風後傳來月姬天後略顯虛弱的聲音,眾人隻見其影,不聞其麵。
待眾人起身,屏風後又傳來天後那悲傷而沉重的聲音:“月華,兩位皇子的靈柩如今到了何處?”
月華恭敬答道:“昨日有兵士來報,護靈隊伍已抵達潼關,預計再過幾日便能迴到長安。”
天後勉強擠出一絲安慰:“那便好。”
然而,月華接下來的話又讓氣氛變得凝重起來:“天後,還有一事需您定奪。平西侯顧祝同已率軍退守潼關,平陽關......恐怕已落入趙軍之手。這是平西侯的奏報,請天後過目。”說著,他雙手呈上奏折。
侍女接過奏折,轉呈給屏風後的天後。
月姬閱後,怒不可遏地將奏折摔在地上,怒斥道:“這個顧祝同!黃花嶺一戰便損兵十萬,如今又不戰而退,丟失平陽關,如此無能之將,該斬!”
月華連忙勸解道:“天後息怒。如今我燕國東西兩線皆遭挫敗,軍心不穩,此時正是用人之際。趙軍攻下平陽關後,定會繼續揮師北上。潼關作為戰略要地,一旦失守,趙軍便可長驅直入長安。眼下,我們還需指望平西侯能堅守潼關。”
兵部尚書曹達也附和道:“啟稟天後,微臣認為丞相所言極是。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穩定局勢。”
天後深吸一口氣,問道:“諸位愛卿,可有其他良策?”
曹達繼續說道:“微臣認為,燕國的真正威脅來自西邊,而非東邊。據探子迴報,趙軍新建了弩軍和陌刀軍,他們的弩箭可連發五箭,射程高達半裏,且能穿透普通鎧甲;而陌刀軍的長刀更是長達一丈,而我燕軍多用短刀,自然處於劣勢。加之趙軍擁有火炮之利,因此平西侯才會遭遇此敗。”
月華聽後,點頭讚同道:“曹大人所言極是。眼下趙軍氣勢洶洶,我們應盡快與梁國商議停戰,將東線的精銳調迴潼關,以保衛長安。”
月姬聽後,麵露猶豫之色:“可我喪子之仇,難道就這麽算了?”
月華沉聲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對於梁國所欠下的這筆血債,我們燕國定會銘記於心,遲早要讓其血債血償。”
他頓了頓,繼續道,“請天後放心,我們亦不會草率撤軍,輕易讓梁國占得便宜。老臣願親自前往梁國,洽談停戰事宜。”
月姬聞言,點頭應允道:“準,就依丞相之意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