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庸官之害
穿越大唐:科技就是力量 作者:玄武仙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殿下,那呂杜雖然能力不足,但其為人還是不錯的,您為何還要執意嚴懲於他?”
待所有人都退出去之後,薛仁貴也是一臉不解的看向李愔。
在他的認知當中,做人做事,品性應該是放在首位的。
李愔卻是搖了搖頭,“仁貴,做官可不是看他人好人壞的,關鍵是看他的能力。
能力不足,其危害程度,也不在貪官汙吏之下,甚至還要更甚。”
“這……不能吧,品性過關,便不會做出禍國殃民之舉,怎麽會比貪官的危害還要大呢?”薛仁貴有些不解。
“你啊,還是太年輕!”
李愔老氣橫秋的看了薛仁貴一眼,“他們是不會主動去做什麽壞事,甚至還會主動去做好事。
但是對於能力不足的人來說,他們所認為的好,對國家、對百姓卻是危害巨大。”
“你看看這個呂杜,為人是不錯,甘願冒著私調軍糧的罪責,也要保證那些流民活下去。
可是你看看他所造成的後果,又是何等的嚴重?”
“如果他一開始,就能做好流民的安置工作,又何至於抽調軍糧來賑濟流民?
軍糧不足,導致士兵長期食不果腹,戰鬥力嚴重下降,進而使得高句麗越發猖獗。
如此一來,流民就會越來越多,而軍糧被消耗的也越來越嚴重。
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軍糧便會支撐不住,不僅這十幾萬的流民保不住,就連營州的五萬駐軍,也會被他給害死。
到那時候,營州不保,高句麗大軍殺入,那損失,便是無法想象了!”
說到最後,李愔意味深長的看了薛仁貴一眼,“這種人,他隻做他認為正確的事情,而絲毫不會去考慮,國家和百姓的需求,到最後,他們還隻會認為,是天下人不理解他們。
你說,讓這種人身居高位,其危害,是不是比貪官更加可怕?”
聽到這話,薛仁貴也頓時恍然,“殿下此言,乃真知灼見,卑職受教了!”
“你能明白就好。”李愔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吩咐道:“那李長進了敢死隊,這營州駐軍,就暫時交由你來管理!”
“是!”
薛仁貴答應一聲,隨即躬身退了出去。
經過李長和呂杜一事,也讓營州的大小官員以及軍中將領,對李愔這位燕王殿下多了幾分敬畏。
所以,很快,營州的一切軍政事務,便全都被李愔成功接手。
隨後,李愔又將隨行來的幾大家族和商會成員召集到了府衙之中。
緩緩掃望眾人一眼,“諸位,這營州,乃是我等對付高句麗的橋頭堡,隻有營州穩了,咱們才能集中全部力量,來展開咱們的計劃。
所以,眼下第一要務,就是要盡快安置好營州的流民,並使營州駐軍恢複過去的戰鬥力!”
“殿下說的是,我等一定竭力相助!”
隨行而來的崔仁傑,也是第一個開口表示了支持。
其餘眾人,也紛紛開口附和,“請殿下吩咐!!”
“很好!”
李愔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說道:“本王先前,於魏州賑災之時,使用的以工代賑,你們應該也都知道。
這個辦法同樣也可以適用於營州。
除去組織流民修路之外,本王這邊,還會給你們在座的每人批一塊地,拿到地後,你們可去自行招募人手,用以興建作坊。
待道路修通、作坊建好之後,也更方便咱們對高句麗進行下一步動作!”
“我等領命!!”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應是。
這些人,能夠跟隨李愔從京城來到這遙遠的營州,自然都是有著一定的能力與眼界的。
隨後在李愔的指點與協助下,各大家族與一眾商會成員,也爭先恐後的開始招募人手與籌辦作坊的事宜。
很快,營州城外的那些賑災棚,也全都被改建成了工棚。
距離工棚不遠處的一大片荒地,也被劃分成了十幾個區域,用來讓幾大家族和那些商人興建作坊。
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民,也一一登記造冊,並針對他們的年紀、性別,分派了不同的工作,以保證每個人都能依靠做工,來賺取到足夠養活他們的錢糧。
不過半月的功夫,營州城外便先後興建起了近二十多個作坊,其中囊括了鐵器、紡織、玻璃、水泥、農具、桌椅以及一些其他與民生相關的產業。
隨著這些作坊的建設與運轉,不僅將十萬流民全都安置妥當,同樣也將營州的經濟給帶動了起來,讓許多當地百姓也因此受到了實惠,生活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如此顯著的變化與提升,也是讓當地軍民,對李愔以及那些世家、商人推崇備至。
時間來到四月初。
遼東的天氣開始逐漸迴暖,大量的百姓也開始忙碌起了春耕事宜。
可是,隨著百姓們的離去,那些興建起來的作坊,也全都出現了用工荒。
這一日清晨,李愔剛剛起床,便聽到手下侍衛來報,崔仁傑與幾大家族及一眾商人在外求見。
“殿下,咱們是不是該開始行動了?”
“是啊殿下,作坊裏的人手實在不夠了,每日產量都在極速下降,到時候別說是針對高句麗了,就連營州及其他府縣都做不到!”
“……”
剛一碰麵,眾人便迫不及待的向李愔倒起了苦水。
他們這些作坊生產的商品,幾乎都是人們必不可少的東西,而且在最新技術的加持下,成本也是很低。
所以,這些作坊,剛一開始運轉,便處於盈利的狀態,生產出來的各種商品,除去賣給營州附近的府縣之外,就連遠在薊州、檀州、漁陽那邊的商人,都跑來訂購,可以說是供不應求。
不過,由於營州這邊,人口實在有限,作坊規模始終都無法進一步擴大,使得這些人們,每日看著大批量的訂單,卻又不敢去接,隻能徒歎奈何。
現如今,隨著春耕開始,能夠在作坊裏做工的人,更顯稀少了。
正如他們說的那樣,如今他們生產的商品,連供應自己人都不夠了,更不要說針對高句麗那邊了。
所以,他們這次過來,就是想讓李愔開始對高句麗的計劃,好以此購買一批高句麗奴隸,來維持作坊的運轉。
沒辦法,他們實在太卻人了!
待所有人都退出去之後,薛仁貴也是一臉不解的看向李愔。
在他的認知當中,做人做事,品性應該是放在首位的。
李愔卻是搖了搖頭,“仁貴,做官可不是看他人好人壞的,關鍵是看他的能力。
能力不足,其危害程度,也不在貪官汙吏之下,甚至還要更甚。”
“這……不能吧,品性過關,便不會做出禍國殃民之舉,怎麽會比貪官的危害還要大呢?”薛仁貴有些不解。
“你啊,還是太年輕!”
李愔老氣橫秋的看了薛仁貴一眼,“他們是不會主動去做什麽壞事,甚至還會主動去做好事。
但是對於能力不足的人來說,他們所認為的好,對國家、對百姓卻是危害巨大。”
“你看看這個呂杜,為人是不錯,甘願冒著私調軍糧的罪責,也要保證那些流民活下去。
可是你看看他所造成的後果,又是何等的嚴重?”
“如果他一開始,就能做好流民的安置工作,又何至於抽調軍糧來賑濟流民?
軍糧不足,導致士兵長期食不果腹,戰鬥力嚴重下降,進而使得高句麗越發猖獗。
如此一來,流民就會越來越多,而軍糧被消耗的也越來越嚴重。
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軍糧便會支撐不住,不僅這十幾萬的流民保不住,就連營州的五萬駐軍,也會被他給害死。
到那時候,營州不保,高句麗大軍殺入,那損失,便是無法想象了!”
說到最後,李愔意味深長的看了薛仁貴一眼,“這種人,他隻做他認為正確的事情,而絲毫不會去考慮,國家和百姓的需求,到最後,他們還隻會認為,是天下人不理解他們。
你說,讓這種人身居高位,其危害,是不是比貪官更加可怕?”
聽到這話,薛仁貴也頓時恍然,“殿下此言,乃真知灼見,卑職受教了!”
“你能明白就好。”李愔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吩咐道:“那李長進了敢死隊,這營州駐軍,就暫時交由你來管理!”
“是!”
薛仁貴答應一聲,隨即躬身退了出去。
經過李長和呂杜一事,也讓營州的大小官員以及軍中將領,對李愔這位燕王殿下多了幾分敬畏。
所以,很快,營州的一切軍政事務,便全都被李愔成功接手。
隨後,李愔又將隨行來的幾大家族和商會成員召集到了府衙之中。
緩緩掃望眾人一眼,“諸位,這營州,乃是我等對付高句麗的橋頭堡,隻有營州穩了,咱們才能集中全部力量,來展開咱們的計劃。
所以,眼下第一要務,就是要盡快安置好營州的流民,並使營州駐軍恢複過去的戰鬥力!”
“殿下說的是,我等一定竭力相助!”
隨行而來的崔仁傑,也是第一個開口表示了支持。
其餘眾人,也紛紛開口附和,“請殿下吩咐!!”
“很好!”
李愔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說道:“本王先前,於魏州賑災之時,使用的以工代賑,你們應該也都知道。
這個辦法同樣也可以適用於營州。
除去組織流民修路之外,本王這邊,還會給你們在座的每人批一塊地,拿到地後,你們可去自行招募人手,用以興建作坊。
待道路修通、作坊建好之後,也更方便咱們對高句麗進行下一步動作!”
“我等領命!!”
眾人聞言,紛紛點頭應是。
這些人,能夠跟隨李愔從京城來到這遙遠的營州,自然都是有著一定的能力與眼界的。
隨後在李愔的指點與協助下,各大家族與一眾商會成員,也爭先恐後的開始招募人手與籌辦作坊的事宜。
很快,營州城外的那些賑災棚,也全都被改建成了工棚。
距離工棚不遠處的一大片荒地,也被劃分成了十幾個區域,用來讓幾大家族和那些商人興建作坊。
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民,也一一登記造冊,並針對他們的年紀、性別,分派了不同的工作,以保證每個人都能依靠做工,來賺取到足夠養活他們的錢糧。
不過半月的功夫,營州城外便先後興建起了近二十多個作坊,其中囊括了鐵器、紡織、玻璃、水泥、農具、桌椅以及一些其他與民生相關的產業。
隨著這些作坊的建設與運轉,不僅將十萬流民全都安置妥當,同樣也將營州的經濟給帶動了起來,讓許多當地百姓也因此受到了實惠,生活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如此顯著的變化與提升,也是讓當地軍民,對李愔以及那些世家、商人推崇備至。
時間來到四月初。
遼東的天氣開始逐漸迴暖,大量的百姓也開始忙碌起了春耕事宜。
可是,隨著百姓們的離去,那些興建起來的作坊,也全都出現了用工荒。
這一日清晨,李愔剛剛起床,便聽到手下侍衛來報,崔仁傑與幾大家族及一眾商人在外求見。
“殿下,咱們是不是該開始行動了?”
“是啊殿下,作坊裏的人手實在不夠了,每日產量都在極速下降,到時候別說是針對高句麗了,就連營州及其他府縣都做不到!”
“……”
剛一碰麵,眾人便迫不及待的向李愔倒起了苦水。
他們這些作坊生產的商品,幾乎都是人們必不可少的東西,而且在最新技術的加持下,成本也是很低。
所以,這些作坊,剛一開始運轉,便處於盈利的狀態,生產出來的各種商品,除去賣給營州附近的府縣之外,就連遠在薊州、檀州、漁陽那邊的商人,都跑來訂購,可以說是供不應求。
不過,由於營州這邊,人口實在有限,作坊規模始終都無法進一步擴大,使得這些人們,每日看著大批量的訂單,卻又不敢去接,隻能徒歎奈何。
現如今,隨著春耕開始,能夠在作坊裏做工的人,更顯稀少了。
正如他們說的那樣,如今他們生產的商品,連供應自己人都不夠了,更不要說針對高句麗那邊了。
所以,他們這次過來,就是想讓李愔開始對高句麗的計劃,好以此購買一批高句麗奴隸,來維持作坊的運轉。
沒辦法,他們實在太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