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遷徙
穿進古代,炮灰有空間 作者:琥珀滾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別看錢多多身懷六甲,不便於行。實則她早已經跟薑瑜二人在唐州附近安全州縣,置下了大量房產用於出租。
國師已經提前領命出發到了唐州的瑤縣,準備在那裏開設道場。
瑤縣是唐州在地震中幸存的幾個縣之一,地方繁華,商業發達。南來北往的百姓相當多,十分適合消息的散布。
薑瑜與雲墨軒本在迴京途中,薑瑜的軟磨硬泡。非要改道瑤縣探望國師。
國師親至瑤縣開設道場,引起了萬民轟動,街道上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百姓們紛紛湧向國師的道場,想要親自看看這位傳說中能起死迴生的國師。
薑瑜和雲墨軒也在人群中,他們艱難地擠過人群,終於來到了道場下方。
薑瑜拉著雲墨軒的手,興奮地嗑著瓜子。露天道場中央擺放著一個巨大的香爐,香煙繚繞,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四周則擺放著各種法器,每一件都奇形怪狀,神秘兮兮的感覺。
國師早已坐在道場中央的高台上,他閉目養神,神態安詳。周圍則圍著一群弟子,他們或站或坐,都在認真地聆聽著國師的教誨。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叭啦叭啦!
薑瑜雖然不是文科生,但也明白,這不就是道德經裏的內容嗎?難道老子也穿過來了?
雲墨軒解釋道:“此文乃是道家先祖,無上顯聖元清法師所著。內容玄之又玄,乃是曠世奇作!道家無不對他頂禮膜拜。”
薑瑜忙問:“那元清法師現在人呢?”
雲墨軒迴答:“早就作古幾百年了,現在他的舊址還留有金身塑像,被道家嚴密保護著。”
薑瑜心想,怎麽那麽像穿越的,好想去看看。
就在這時,一個年輕的弟子走到了高台前,高聲宣布:“現在,我們將開始今天的祈福儀式。請各位施主隨我一起,向神明祈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隨著弟子的話音落下,道場內的百姓們紛紛站起身來,他們雙手合十,虔誠地祈禱著。
薑瑜和雲墨軒也加入了祈禱的行列,薑瑜閉上眼睛,心中默念著保佑我早日完成任務,家人全部長命百歲。
不管祈禱管不管用,跟著念念總不會虧的。
就在這時,國師突然睜開了眼睛,掃視著場中的每一個人。然後,他深深地吸了口氣,緩緩地吐出一句話:“今日,貧道將為瑤縣的百姓們施法,以祈求神明保佑這片土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隨著國師的話音落下,道場內的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起來。百姓們紛紛屏住唿吸,目不轉睛地盯著高台上的國師。
隻見國師緩緩站起身來,他手持法器,口中念念有詞,然後開始在空中揮舞著法器。
薑瑜心中可樂,義父裝的可真像。
隨著國師的揮舞,道場內的空氣仿佛都變得凝重起來。突然,一道金光從天而降,直接籠罩在國師的身上。
小學已畢業的薑瑜明白,肯定是哪藏了反光物,把下午的太陽光反射到了老雷身上。
隻要找好角度,小把戲而已。可雲墨軒不知道哇,他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老雷,被騙的一愣一愣的。
金光閃爍,照亮了整個道場。百姓們紛紛驚唿出聲,他們紛紛跪倒在地,向神明表示敬意。
就在這時,國師突然停止了揮舞法器。他深吸了口氣,然後緩緩地吐出了一句話:“神明已經聽到了我們的祈禱。降下神諭,由於靖賊作惡,傷及國運,唐州興辰府,碧波府,霧隱府,錦繡鎮,翠竹縣……”
老雷把地名全部都背熟了,現在在這裏一個個清晰大聲的念出來。
不管發生什麽壞事,老雷也不忘拉踩靖王。
“這些地方,於十一月二十日子時。將會發生強烈的地龍翻身,百姓都在熟睡之中,幾乎找不到生還者。”
老雷說到這頓了一頓,等著百姓消化這個消息。
有人說:“不可能的吧!我是那出生長大的。翠竹縣從沒發過地龍翻身,一直都風調雨順的,國師是不是聽錯神諭了。”
老雷的名望太高,他的話在百姓中產生了極大的震動。人們寧可相信老雷聽錯,也不信老雷會騙人。
真.先天神棍聖體。
人們都議論紛紛,畢竟,地龍翻身這種事情並非兒戲,更何況是有如此具體的時間和地點。
國師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充滿了威嚴,連薑瑜都差點信了。
他繼續道:“諸位,神明之言,絕非兒戲。為了我唐州百姓的安危,貧道已決定連做五天道場,盡貧道所能為百姓祈福,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
有人在台下問了:“國師大人,能不能讓天災不要發生,需要什麽祭品,我們湊湊便是了!”
此言一出,百姓們紛紛點頭,是啊!在場有許多人的親朋好友都住在那裏。若是真的發生地震,就算人沒事,土地房屋那些,也會遭到巨大的財產損失。
老雷裝作愧疚地搖搖頭說道:“貧道法力低微,無法抵消此次災害,實在是愧對大家。”
老雷接著道:“不過,諸位請放心。貧道已稟明了聖上。下了旨意給各地官府,他們將會配合我進行防災減災的工作。
同時,貧道也將傳授一些防災知識給在場的各位,希望大家能夠掌握,以便在災害來臨時能夠自救。”
說完,國師便開始了他的防災知識傳授。他詳細講解了地震發生時的應對措施,如何躲避、如何自救等。百姓們聽得津津有味,對老雷的話深信不疑。
傳授完防災知識後,國師又宣布了一個消息:“為了感謝各位的虔誠,貧道將在此免費為年過六十的老者治病。
並對來參加道場,聽完講課的六十歲以上的老者,每人發放十個雞蛋。”
聽到發雞蛋,台下一片轟動,十個雞蛋不少了。能給一家人補充營養呢!
百姓們都盤算著,明天帶老爹或老娘出來,有病治病,沒病領雞蛋。
要不是知道老雷是為了救人,薑瑜還以為老雷是穿越的傳銷頭子呢!
老雷還宣布,在瑤縣安排好了地方,給老者免費提供食宿,直到天災結束。
這樣,便能將腿腳不便的老人,先行安置在瑤縣。
在瑤縣官府與商家的配合下,空出了3000個老者床位。
但這遠遠不夠,十裏八鄉的老人何止這個數目。
老雷拿著陛下聖旨,又有厲明淵拔的軍隊撐腰,在附近安全的州縣,征用了數萬空置民房,用於安置老弱。
平州的鹽,已經恢複產出。趙鵬在薑老三的保舉下,當了平州知州。為了支持平州鹽,薑瑜的鹽價依舊賣15文。
百姓還是傾向於使用平州鹽的,能省一點是一點嘛!所以薑瑜的鹽銷量大幅降低,每日出一缸便可。
鹽廠之前的大量工人閑置,薑瑜便組織鹽廠工人,做了大量的民用帳篷,有大中小三個碼。
老雷用朝廷撥款,向薑瑜包圓了所有的帳篷。
唐州與武州交接處,有一平原,十分適合做露天營地。
像這樣地形的地方,厲明淵與薑砷,找了十幾個。
在二十號之前,官民上下一心,遷至平原暫住,直到地震結束,可免費借用帳篷。
命令由州直達到縣,所有衙差放下手頭的事,動員百姓遷居。
震中官府的財物早先一步遷到了唐州州府倉庫內。
關押的犯人,文書等等,也被州府分散安置在了安全地區的各個衙門裏。
搬不走的官衙,也沒有辦法,官差們隻管一心協同軍隊,安置百姓。
有錢的,聽了國師的話,忙帶著金錢細軟,名貴物品,妻兒老小。到安全地區租房住。
沒錢的,收拾好微薄的財物,糧食由官差護送。婦幼提供免費馬車,牛車,驢車代步,遷到帳篷區暫住。
幸好這個時間段,農作物基本都收了。
百姓們拖家帶口,浩浩蕩蕩地開始了遷徙。
薑家商鋪早就收到了消息,在錢多多的指示下,準備好足夠的水與糧食。掌櫃們帶著夥計,在遷徙的主幹道上設點,賣熱騰騰的茶水與包子。
就賺了一點點,不是很多的幾箱金銀。
在瑤縣的道場,薑瑜和雲墨軒也帶人加入了這場動員之中。他們二人協助國師,將防災知識印成傳單,發給每一個識字的人。
薑瑜特別關注那些年邁的老人,幫著那些腿腳不便的老人,安排他們先行前往瑤縣的安全區域。
整個唐州都進入了一種緊張而有序的狀態。人們雖然恐懼,但在國師和官員們的帶領下,他們相信一定能夠度過這場災難。
有的年輕人主動承擔起了搬運重物的任務。還有的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仍舊堅持自己走路,不願意給年輕人添麻煩。
隻因國師在唿籲,人救不如自救。希望左鄰右舍能夠放下往日雞毛蒜皮的恩怨,先一起渡過難關。
幸虧國師聲望夠高,否則換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有這樣的凝聚力。
他成功的讓所有年齡段的百姓,都對他深信不疑。
國師已經提前領命出發到了唐州的瑤縣,準備在那裏開設道場。
瑤縣是唐州在地震中幸存的幾個縣之一,地方繁華,商業發達。南來北往的百姓相當多,十分適合消息的散布。
薑瑜與雲墨軒本在迴京途中,薑瑜的軟磨硬泡。非要改道瑤縣探望國師。
國師親至瑤縣開設道場,引起了萬民轟動,街道上熙熙攘攘,人聲鼎沸。百姓們紛紛湧向國師的道場,想要親自看看這位傳說中能起死迴生的國師。
薑瑜和雲墨軒也在人群中,他們艱難地擠過人群,終於來到了道場下方。
薑瑜拉著雲墨軒的手,興奮地嗑著瓜子。露天道場中央擺放著一個巨大的香爐,香煙繚繞,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四周則擺放著各種法器,每一件都奇形怪狀,神秘兮兮的感覺。
國師早已坐在道場中央的高台上,他閉目養神,神態安詳。周圍則圍著一群弟子,他們或站或坐,都在認真地聆聽著國師的教誨。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叭啦叭啦!
薑瑜雖然不是文科生,但也明白,這不就是道德經裏的內容嗎?難道老子也穿過來了?
雲墨軒解釋道:“此文乃是道家先祖,無上顯聖元清法師所著。內容玄之又玄,乃是曠世奇作!道家無不對他頂禮膜拜。”
薑瑜忙問:“那元清法師現在人呢?”
雲墨軒迴答:“早就作古幾百年了,現在他的舊址還留有金身塑像,被道家嚴密保護著。”
薑瑜心想,怎麽那麽像穿越的,好想去看看。
就在這時,一個年輕的弟子走到了高台前,高聲宣布:“現在,我們將開始今天的祈福儀式。請各位施主隨我一起,向神明祈禱,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隨著弟子的話音落下,道場內的百姓們紛紛站起身來,他們雙手合十,虔誠地祈禱著。
薑瑜和雲墨軒也加入了祈禱的行列,薑瑜閉上眼睛,心中默念著保佑我早日完成任務,家人全部長命百歲。
不管祈禱管不管用,跟著念念總不會虧的。
就在這時,國師突然睜開了眼睛,掃視著場中的每一個人。然後,他深深地吸了口氣,緩緩地吐出一句話:“今日,貧道將為瑤縣的百姓們施法,以祈求神明保佑這片土地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隨著國師的話音落下,道場內的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起來。百姓們紛紛屏住唿吸,目不轉睛地盯著高台上的國師。
隻見國師緩緩站起身來,他手持法器,口中念念有詞,然後開始在空中揮舞著法器。
薑瑜心中可樂,義父裝的可真像。
隨著國師的揮舞,道場內的空氣仿佛都變得凝重起來。突然,一道金光從天而降,直接籠罩在國師的身上。
小學已畢業的薑瑜明白,肯定是哪藏了反光物,把下午的太陽光反射到了老雷身上。
隻要找好角度,小把戲而已。可雲墨軒不知道哇,他一臉不可置信的看著老雷,被騙的一愣一愣的。
金光閃爍,照亮了整個道場。百姓們紛紛驚唿出聲,他們紛紛跪倒在地,向神明表示敬意。
就在這時,國師突然停止了揮舞法器。他深吸了口氣,然後緩緩地吐出了一句話:“神明已經聽到了我們的祈禱。降下神諭,由於靖賊作惡,傷及國運,唐州興辰府,碧波府,霧隱府,錦繡鎮,翠竹縣……”
老雷把地名全部都背熟了,現在在這裏一個個清晰大聲的念出來。
不管發生什麽壞事,老雷也不忘拉踩靖王。
“這些地方,於十一月二十日子時。將會發生強烈的地龍翻身,百姓都在熟睡之中,幾乎找不到生還者。”
老雷說到這頓了一頓,等著百姓消化這個消息。
有人說:“不可能的吧!我是那出生長大的。翠竹縣從沒發過地龍翻身,一直都風調雨順的,國師是不是聽錯神諭了。”
老雷的名望太高,他的話在百姓中產生了極大的震動。人們寧可相信老雷聽錯,也不信老雷會騙人。
真.先天神棍聖體。
人們都議論紛紛,畢竟,地龍翻身這種事情並非兒戲,更何況是有如此具體的時間和地點。
國師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充滿了威嚴,連薑瑜都差點信了。
他繼續道:“諸位,神明之言,絕非兒戲。為了我唐州百姓的安危,貧道已決定連做五天道場,盡貧道所能為百姓祈福,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
有人在台下問了:“國師大人,能不能讓天災不要發生,需要什麽祭品,我們湊湊便是了!”
此言一出,百姓們紛紛點頭,是啊!在場有許多人的親朋好友都住在那裏。若是真的發生地震,就算人沒事,土地房屋那些,也會遭到巨大的財產損失。
老雷裝作愧疚地搖搖頭說道:“貧道法力低微,無法抵消此次災害,實在是愧對大家。”
老雷接著道:“不過,諸位請放心。貧道已稟明了聖上。下了旨意給各地官府,他們將會配合我進行防災減災的工作。
同時,貧道也將傳授一些防災知識給在場的各位,希望大家能夠掌握,以便在災害來臨時能夠自救。”
說完,國師便開始了他的防災知識傳授。他詳細講解了地震發生時的應對措施,如何躲避、如何自救等。百姓們聽得津津有味,對老雷的話深信不疑。
傳授完防災知識後,國師又宣布了一個消息:“為了感謝各位的虔誠,貧道將在此免費為年過六十的老者治病。
並對來參加道場,聽完講課的六十歲以上的老者,每人發放十個雞蛋。”
聽到發雞蛋,台下一片轟動,十個雞蛋不少了。能給一家人補充營養呢!
百姓們都盤算著,明天帶老爹或老娘出來,有病治病,沒病領雞蛋。
要不是知道老雷是為了救人,薑瑜還以為老雷是穿越的傳銷頭子呢!
老雷還宣布,在瑤縣安排好了地方,給老者免費提供食宿,直到天災結束。
這樣,便能將腿腳不便的老人,先行安置在瑤縣。
在瑤縣官府與商家的配合下,空出了3000個老者床位。
但這遠遠不夠,十裏八鄉的老人何止這個數目。
老雷拿著陛下聖旨,又有厲明淵拔的軍隊撐腰,在附近安全的州縣,征用了數萬空置民房,用於安置老弱。
平州的鹽,已經恢複產出。趙鵬在薑老三的保舉下,當了平州知州。為了支持平州鹽,薑瑜的鹽價依舊賣15文。
百姓還是傾向於使用平州鹽的,能省一點是一點嘛!所以薑瑜的鹽銷量大幅降低,每日出一缸便可。
鹽廠之前的大量工人閑置,薑瑜便組織鹽廠工人,做了大量的民用帳篷,有大中小三個碼。
老雷用朝廷撥款,向薑瑜包圓了所有的帳篷。
唐州與武州交接處,有一平原,十分適合做露天營地。
像這樣地形的地方,厲明淵與薑砷,找了十幾個。
在二十號之前,官民上下一心,遷至平原暫住,直到地震結束,可免費借用帳篷。
命令由州直達到縣,所有衙差放下手頭的事,動員百姓遷居。
震中官府的財物早先一步遷到了唐州州府倉庫內。
關押的犯人,文書等等,也被州府分散安置在了安全地區的各個衙門裏。
搬不走的官衙,也沒有辦法,官差們隻管一心協同軍隊,安置百姓。
有錢的,聽了國師的話,忙帶著金錢細軟,名貴物品,妻兒老小。到安全地區租房住。
沒錢的,收拾好微薄的財物,糧食由官差護送。婦幼提供免費馬車,牛車,驢車代步,遷到帳篷區暫住。
幸好這個時間段,農作物基本都收了。
百姓們拖家帶口,浩浩蕩蕩地開始了遷徙。
薑家商鋪早就收到了消息,在錢多多的指示下,準備好足夠的水與糧食。掌櫃們帶著夥計,在遷徙的主幹道上設點,賣熱騰騰的茶水與包子。
就賺了一點點,不是很多的幾箱金銀。
在瑤縣的道場,薑瑜和雲墨軒也帶人加入了這場動員之中。他們二人協助國師,將防災知識印成傳單,發給每一個識字的人。
薑瑜特別關注那些年邁的老人,幫著那些腿腳不便的老人,安排他們先行前往瑤縣的安全區域。
整個唐州都進入了一種緊張而有序的狀態。人們雖然恐懼,但在國師和官員們的帶領下,他們相信一定能夠度過這場災難。
有的年輕人主動承擔起了搬運重物的任務。還有的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仍舊堅持自己走路,不願意給年輕人添麻煩。
隻因國師在唿籲,人救不如自救。希望左鄰右舍能夠放下往日雞毛蒜皮的恩怨,先一起渡過難關。
幸虧國師聲望夠高,否則換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有這樣的凝聚力。
他成功的讓所有年齡段的百姓,都對他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