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閔州宏圖
逃荒棄我?手握係統全族求賞飯! 作者:小妖散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書站在營地邊緣,望著遠處連綿起伏的山脈。夜幕降臨,篝火的光芒在她臉上跳動,映照出她深邃的眼神。
\"李高,\"她輕聲喚道,\"去請幾從閔州的難民過來,我有話想問。\"
李高應是,不一會兒,幾個麵容憔悴的男子來到袁書麵前,恭敬地行禮。
\"給為不必多禮,\"袁書溫和地說,\"請坐下說話。\"
待眾人坐定,袁書開口問道:\"閔州如今的情況,可否詳細說來?\"
一個中年男子歎了口氣,開始娓娓道來:\"閔州本為東國封地,地處偏遠,向來民生艱難。去歲北國兵臨城下,東國朝廷不戰而降,閔州遂成北國之地。\"
\"北國可有善政?\"袁書追問。
另一個老者苦笑道:\"何談善政?北國隻派了一個總督駐守,此人名叫趙宏,乃是北國王室遠親。他不諳政務,隻知壓榨百姓,搜刮錢財。\"
袁書眉頭微皺,\"閔州境內究竟有何城池?似你們這般的難民又有多少?\"
一個年輕人趕緊接過話頭:\"閔州共有四座大城:閔陽、河口、青山、龍溪。閔陽為州府所在,其餘三城分居東西南北。州內還有十二個縣,數十個鎮,百餘個村,人口不知。\"
\"如此大的地方,竟隻靠一人治理?\"袁書不禁問道。
老者歎息:\"趙宏雖為總督,卻不理政務。各城各縣皆有官員,但多為本地豪強把持。他們勾結趙宏,魚肉百姓,所以民不聊生。\"
袁書沉思片刻,試探:\"難道就這樣任人魚肉嗎?\"
中年男子搖頭:\"曾有義士揭竿而起,卻被趙宏殘酷鎮壓。如今閔州百姓,要麽忍氣吞聲,要麽逃亡他鄉。\"
聽罷眾人敘述,袁書陷入沉思。閔州之地,雖不及中原富庶,卻也地廣人稀,物產豐富。若能治理得當,肯定是一塊可以發展的沃土。
\"終究苦的都是老百姓。\"袁書感慨,\"夜深了,諸位請迴去休息吧。\"
待難民們離去,李高忍不住問道:\"袁姑娘,您是不是...\"他沒直言,意思卻明顯。
李高從認識袁書開始,就知道,絕對不能以一個十五六的小姑娘來看待袁書。
袁書微微一笑,也不隱瞞,\"你覺得我們該如何看待閔州?\"
李高思索片刻,答道:\"閔州雖地處偏遠,但地域遼闊,若能收入囊中,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晨陽鎮到底有些小,蛋糕太香,應當未雨綢繆。\"
袁書點頭讚許,\"不錯。閔州現今雖然困頓,但潛力不可小覷。東國棄之,北國輕之,正是我們的機會。\"
李高有些擔憂,\"可是,我們實力尚淺,如何能與北國抗衡?\"
袁書目光如炬,\"你要明白,大爭之世,機遇與風險並存。北國雖強,但閔州偏遠,他們鞭長莫及。我們若能得民心,立基業,未必沒有勝算。\"
她一直在打閔州的主意,這次來京都發展,最大的原因也在於此。
在京都經營大半年,她現在的係統金庫已經超四百萬兩白銀。
這將是她拿下閔州的重要資金。
袁書頓了頓,繼續說道:\"我們不必與北國正麵對抗。可以先暗中經營,待時機成熟再圖大事。\"
李高恍然大悟,\"袁姑娘高瞻遠矚,隻是,我們該如何著手?\"
袁書踱步思考,\"要盡快趕到晨陽鎮,安置這些難民。然後你要派人暗中潛入閔州,打探虛實。再者,晨陽鎮也要大力發展生產,積蓄實力。\"
她停下腳步,目光堅定,\"最重要的是,晨陽軍,需要大規模擴張,我說的大規模,不是小打小鬧的幾萬人,而是幾十萬人。\"
李高渾身血液一熱,\"明白,我李高,能跟著你辦事,這輩子是燒了高香,你放心,迴到晨陽鎮,我立即開始招兵買馬。\"
袁書微微抿著唇,\"切記,欲速則不達,還有,務必要暗中進行。\"
李高重重點頭,“明白。”
袁書抬頭望天,目光深邃。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們現在所做的,不過是順應天命。\"
要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犧牲,是必然。
李高聽得熱血沸騰,不禁拱手道:\"袁姑娘大才,李高一輩子願追隨左右,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袁書欣慰地輕歎一聲,希望,是一輩子。
以晨陽鎮為基,收攏流民,發展生產,繼而暗中滲透閔州,俘獲人心,培植勢力,待時機成熟,一舉拿下閔州,建立自己的地盤。
這是她的算盤,很簡單,也很大。
她要從閔州開始,打造一個新天地,那將是一個公平正義、百姓安居樂業的理想國。
這條路絕非坦途,她將麵對的,是無數觭觺的豪強。
袁書深吸一口氣,感受著夜風的清涼。人活兩世,總要幹點不一樣的事。
天邊泛起了魚肚白,新的一天即將開始。
\"李高,\"她輕聲喚道,\"去請幾從閔州的難民過來,我有話想問。\"
李高應是,不一會兒,幾個麵容憔悴的男子來到袁書麵前,恭敬地行禮。
\"給為不必多禮,\"袁書溫和地說,\"請坐下說話。\"
待眾人坐定,袁書開口問道:\"閔州如今的情況,可否詳細說來?\"
一個中年男子歎了口氣,開始娓娓道來:\"閔州本為東國封地,地處偏遠,向來民生艱難。去歲北國兵臨城下,東國朝廷不戰而降,閔州遂成北國之地。\"
\"北國可有善政?\"袁書追問。
另一個老者苦笑道:\"何談善政?北國隻派了一個總督駐守,此人名叫趙宏,乃是北國王室遠親。他不諳政務,隻知壓榨百姓,搜刮錢財。\"
袁書眉頭微皺,\"閔州境內究竟有何城池?似你們這般的難民又有多少?\"
一個年輕人趕緊接過話頭:\"閔州共有四座大城:閔陽、河口、青山、龍溪。閔陽為州府所在,其餘三城分居東西南北。州內還有十二個縣,數十個鎮,百餘個村,人口不知。\"
\"如此大的地方,竟隻靠一人治理?\"袁書不禁問道。
老者歎息:\"趙宏雖為總督,卻不理政務。各城各縣皆有官員,但多為本地豪強把持。他們勾結趙宏,魚肉百姓,所以民不聊生。\"
袁書沉思片刻,試探:\"難道就這樣任人魚肉嗎?\"
中年男子搖頭:\"曾有義士揭竿而起,卻被趙宏殘酷鎮壓。如今閔州百姓,要麽忍氣吞聲,要麽逃亡他鄉。\"
聽罷眾人敘述,袁書陷入沉思。閔州之地,雖不及中原富庶,卻也地廣人稀,物產豐富。若能治理得當,肯定是一塊可以發展的沃土。
\"終究苦的都是老百姓。\"袁書感慨,\"夜深了,諸位請迴去休息吧。\"
待難民們離去,李高忍不住問道:\"袁姑娘,您是不是...\"他沒直言,意思卻明顯。
李高從認識袁書開始,就知道,絕對不能以一個十五六的小姑娘來看待袁書。
袁書微微一笑,也不隱瞞,\"你覺得我們該如何看待閔州?\"
李高思索片刻,答道:\"閔州雖地處偏遠,但地域遼闊,若能收入囊中,對我們來說無疑是如虎添翼,晨陽鎮到底有些小,蛋糕太香,應當未雨綢繆。\"
袁書點頭讚許,\"不錯。閔州現今雖然困頓,但潛力不可小覷。東國棄之,北國輕之,正是我們的機會。\"
李高有些擔憂,\"可是,我們實力尚淺,如何能與北國抗衡?\"
袁書目光如炬,\"你要明白,大爭之世,機遇與風險並存。北國雖強,但閔州偏遠,他們鞭長莫及。我們若能得民心,立基業,未必沒有勝算。\"
她一直在打閔州的主意,這次來京都發展,最大的原因也在於此。
在京都經營大半年,她現在的係統金庫已經超四百萬兩白銀。
這將是她拿下閔州的重要資金。
袁書頓了頓,繼續說道:\"我們不必與北國正麵對抗。可以先暗中經營,待時機成熟再圖大事。\"
李高恍然大悟,\"袁姑娘高瞻遠矚,隻是,我們該如何著手?\"
袁書踱步思考,\"要盡快趕到晨陽鎮,安置這些難民。然後你要派人暗中潛入閔州,打探虛實。再者,晨陽鎮也要大力發展生產,積蓄實力。\"
她停下腳步,目光堅定,\"最重要的是,晨陽軍,需要大規模擴張,我說的大規模,不是小打小鬧的幾萬人,而是幾十萬人。\"
李高渾身血液一熱,\"明白,我李高,能跟著你辦事,這輩子是燒了高香,你放心,迴到晨陽鎮,我立即開始招兵買馬。\"
袁書微微抿著唇,\"切記,欲速則不達,還有,務必要暗中進行。\"
李高重重點頭,“明白。”
袁書抬頭望天,目光深邃。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們現在所做的,不過是順應天命。\"
要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犧牲,是必然。
李高聽得熱血沸騰,不禁拱手道:\"袁姑娘大才,李高一輩子願追隨左右,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袁書欣慰地輕歎一聲,希望,是一輩子。
以晨陽鎮為基,收攏流民,發展生產,繼而暗中滲透閔州,俘獲人心,培植勢力,待時機成熟,一舉拿下閔州,建立自己的地盤。
這是她的算盤,很簡單,也很大。
她要從閔州開始,打造一個新天地,那將是一個公平正義、百姓安居樂業的理想國。
這條路絕非坦途,她將麵對的,是無數觭觺的豪強。
袁書深吸一口氣,感受著夜風的清涼。人活兩世,總要幹點不一樣的事。
天邊泛起了魚肚白,新的一天即將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