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豐收時節
全家讀心我改劇情炮灰翻身做主角 作者:向日葵般燦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波官員安置好後,元和帝秋後算賬,將手中掌握的證據扔到那些還有僥幸心理的大臣臉上。
那些人麵如死灰,癱軟在地。
菜市場再次血流遍地。
又是一批官員被罷黜。
空出來的職位已經牽動了高層。
有能力隻是沒有機會和人緣的官員得到了擢升。
空出來的低級職位正好安排新科進士。
唐錦官升幾級,進了都察院做都禦史。
楊娘子的父親,那個官聲不錯的楊同善從粵州知府的職位上被調進京,擢升為通政司右通政。
各級官員鉚足了勁一心為國。
至此,大興朝整個風氣肅然一清,一切朝著良性發展。
在這個大好的時節裏,唐欽的莊子上也迎來了小麥和油菜的大豐收。
唐欽親自監督著佃農收割油菜和小麥,然後脫粒,揚塵,最後得出產量:小麥每畝389斤,油菜321斤。
品質較之往年更加優良。
當唐欽將這些數據匯報給元和帝的時候,這位向來穩重的國君險些沒站穩跌在地上。
唬的桂公公一下子墊在他身下。
元和帝沒有在意這些,稍微站穩了身子,連聲問到:“愛卿沒有說錯?真有這麽多?”
“的確有這麽多。因為臣是按照普通法子來培育的,隻能達到這樣。臣估計,到了百姓種植的時候,哪怕沒有這個程度,畝產300斤以上還是有的。”
元和帝死死捏著龍椅的扶手。
要知道,現在大興朝這兩種莊稼的產量才堪堪能達到兩百斤!
要是遇到災年,更是生存艱難!
這等於一下子增產一半以上!
“好好好!明日早朝上,愛卿將這事仔細說說!”
哎,這唐愛卿這樣的官員,怎麽就不能多上幾個呢?
於是,這天,宮裏所有的人都發現皇上的心情非常不錯,不僅陪著太後逛了園子,還跟皇後和五皇子一起下棋,最後又把太子叫去,很晚才迴去。
翌日,早朝上。
當唐欽把這個消息說出來之後,大家炸了鍋。
最先跳起來的是戶部尚書。
“唐尚書,你此話當真?”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也顧不得平日裏的儒雅了,扯著嗓子喊:
“要知道這糧食可是關乎國家根本,容不得絲毫虛假!”
“都拿到早朝上來說了,那必須是真的啊。”唐欽依然淡定。
“眼見為實!我要親自去看才會相信!”
“當然,不僅你,我還想請陛下和諸位同僚都去看看。”
“那各部尚書和丞相大人就跟著朕去看看吧。太子也一起。”元和帝一錘定音。
於是,早朝也不繼續了,大家心中擱了這麽一件大事,哪裏還有心情想別的?
元和帝的步輦打頭,帶著十幾個重臣直奔城外的莊子。
莊子上,一派忙碌豐收景象。
佃農們正在加緊插秧。
一個個綠油油的秧苗把子被分散在水田當中,插秧的人手腳飛快,齊頭並進,不多一會功夫就插好了一塊。
老人和小孩則是在場壩裏曬著麥子和油菜。
看到唐欽帶著人浩浩蕩蕩而來,莊頭忙過來招唿。
“你不用管我們。”唐欽看著他曬得黑紅的麵龐,頭上還有麥稈沾著:“加緊把糧食裝進倉庫裏就是你最大的功勞。”
“就是,做好這件事你們就立了大功!”跟在身後的一位尚書插話。
不是他想要表現,說了這句話之後,他一把拉起唐欽就走。
“快快,你那田裏竟然是在插秧?”
皇上和戶部尚書已經看著眼前的景象入了迷。
水麵粼粼,看著看著就變成了一片綠。
“是插秧啊。”唐欽沒覺得奇怪。
“我說你怎麽一點都不驚訝?我們這個地方就是不適合水稻生長的啊!”
“沒有不適合啊?我去年春上就種了,收成還挺不錯。對了,我莊子上的大米你們不是都嚐過的嗎?”
“那就是你種植出來的?”
“是啊,我都說了啊!”
戶部尚書捶胸頓足。
“你個唐欽!我以為你莊子上隻有蔬菜那些呢!你怎麽不告訴我們?”
“去年種的少,也算是實驗,今年這不就大麵積開始了麽?”
“你是大麵積開始了,那些農戶怎麽辦?現在培育秧苗來不及了都!”
戶部尚書急的跳腳。
“這個倒是不用著急,”唐欽依舊不疾不徐:“我莊子上今年育苗不少,可以提供一些.....”
“哎呀,如此可是多謝唐尚書了!”
戶部尚書大喜,樂的胡子直翹。
萬一不夠,綿綿可是說了,她空間裏隨時能培育出來。
這件事解決了,元和帝也很是開心。
他就知道唐尚書向來靠譜!
“走,我帶你們去看看今年已經收獲的。”
唐欽帶著皇上等人去了倉庫。
“臣的這個莊子,有土地一百五十畝。去歲種植小麥一百畝,油菜五十畝。現下隻有三十多畝還在晾曬著。初步估計能收獲小麥三萬斤以上,油菜一萬五千斤以上....”
“這些還是保守估計吧?這些種子能不能都留下提供給朝廷做種子?”戶部尚書就像打了雞血。
“當然可以。”
.......
昭平侯府的莊子不止這一個,所有種植小麥和油菜的莊子有一千多畝。
當然這包括李氏和陸嬌、柳清霜的嫁妝莊子。
另外還有李家、陸家、柳家也跟著種植了一部分。
都留著秋季做種子。
如此兩三年,估計整個大興朝的糧食產量就能再上一個台階。
今日元和帝的心情特別高漲,一路走一路看,心裏憧憬著豐收場麵,嘴巴都合不攏。
迴去後,他頒布了兩條旨意。
一是將唐欽培育出優質能增產糧食的事昭告天下。並決定朝廷將這些糧食全部購進作為種子,分發到每個州縣。
二是大力推廣水稻種植,有意者去戶部登記,經過審核三天後統一領取秧苗栽種。
這些水稻也是高優產品。
這兩條旨意在全國範圍張貼。
先看到消息的京城百姓瘋狂了。
什麽?竟然有高產的糧食?
那不是過上幾年都能吃飽飯了?
官員們則是麵麵相覷。
這唐尚書不是管著兵部嗎?怎麽還有這個能力?
再一想到他家那些好吃的蔬菜,大家又都覺得正常了。
那些人麵如死灰,癱軟在地。
菜市場再次血流遍地。
又是一批官員被罷黜。
空出來的職位已經牽動了高層。
有能力隻是沒有機會和人緣的官員得到了擢升。
空出來的低級職位正好安排新科進士。
唐錦官升幾級,進了都察院做都禦史。
楊娘子的父親,那個官聲不錯的楊同善從粵州知府的職位上被調進京,擢升為通政司右通政。
各級官員鉚足了勁一心為國。
至此,大興朝整個風氣肅然一清,一切朝著良性發展。
在這個大好的時節裏,唐欽的莊子上也迎來了小麥和油菜的大豐收。
唐欽親自監督著佃農收割油菜和小麥,然後脫粒,揚塵,最後得出產量:小麥每畝389斤,油菜321斤。
品質較之往年更加優良。
當唐欽將這些數據匯報給元和帝的時候,這位向來穩重的國君險些沒站穩跌在地上。
唬的桂公公一下子墊在他身下。
元和帝沒有在意這些,稍微站穩了身子,連聲問到:“愛卿沒有說錯?真有這麽多?”
“的確有這麽多。因為臣是按照普通法子來培育的,隻能達到這樣。臣估計,到了百姓種植的時候,哪怕沒有這個程度,畝產300斤以上還是有的。”
元和帝死死捏著龍椅的扶手。
要知道,現在大興朝這兩種莊稼的產量才堪堪能達到兩百斤!
要是遇到災年,更是生存艱難!
這等於一下子增產一半以上!
“好好好!明日早朝上,愛卿將這事仔細說說!”
哎,這唐愛卿這樣的官員,怎麽就不能多上幾個呢?
於是,這天,宮裏所有的人都發現皇上的心情非常不錯,不僅陪著太後逛了園子,還跟皇後和五皇子一起下棋,最後又把太子叫去,很晚才迴去。
翌日,早朝上。
當唐欽把這個消息說出來之後,大家炸了鍋。
最先跳起來的是戶部尚書。
“唐尚書,你此話當真?”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也顧不得平日裏的儒雅了,扯著嗓子喊:
“要知道這糧食可是關乎國家根本,容不得絲毫虛假!”
“都拿到早朝上來說了,那必須是真的啊。”唐欽依然淡定。
“眼見為實!我要親自去看才會相信!”
“當然,不僅你,我還想請陛下和諸位同僚都去看看。”
“那各部尚書和丞相大人就跟著朕去看看吧。太子也一起。”元和帝一錘定音。
於是,早朝也不繼續了,大家心中擱了這麽一件大事,哪裏還有心情想別的?
元和帝的步輦打頭,帶著十幾個重臣直奔城外的莊子。
莊子上,一派忙碌豐收景象。
佃農們正在加緊插秧。
一個個綠油油的秧苗把子被分散在水田當中,插秧的人手腳飛快,齊頭並進,不多一會功夫就插好了一塊。
老人和小孩則是在場壩裏曬著麥子和油菜。
看到唐欽帶著人浩浩蕩蕩而來,莊頭忙過來招唿。
“你不用管我們。”唐欽看著他曬得黑紅的麵龐,頭上還有麥稈沾著:“加緊把糧食裝進倉庫裏就是你最大的功勞。”
“就是,做好這件事你們就立了大功!”跟在身後的一位尚書插話。
不是他想要表現,說了這句話之後,他一把拉起唐欽就走。
“快快,你那田裏竟然是在插秧?”
皇上和戶部尚書已經看著眼前的景象入了迷。
水麵粼粼,看著看著就變成了一片綠。
“是插秧啊。”唐欽沒覺得奇怪。
“我說你怎麽一點都不驚訝?我們這個地方就是不適合水稻生長的啊!”
“沒有不適合啊?我去年春上就種了,收成還挺不錯。對了,我莊子上的大米你們不是都嚐過的嗎?”
“那就是你種植出來的?”
“是啊,我都說了啊!”
戶部尚書捶胸頓足。
“你個唐欽!我以為你莊子上隻有蔬菜那些呢!你怎麽不告訴我們?”
“去年種的少,也算是實驗,今年這不就大麵積開始了麽?”
“你是大麵積開始了,那些農戶怎麽辦?現在培育秧苗來不及了都!”
戶部尚書急的跳腳。
“這個倒是不用著急,”唐欽依舊不疾不徐:“我莊子上今年育苗不少,可以提供一些.....”
“哎呀,如此可是多謝唐尚書了!”
戶部尚書大喜,樂的胡子直翹。
萬一不夠,綿綿可是說了,她空間裏隨時能培育出來。
這件事解決了,元和帝也很是開心。
他就知道唐尚書向來靠譜!
“走,我帶你們去看看今年已經收獲的。”
唐欽帶著皇上等人去了倉庫。
“臣的這個莊子,有土地一百五十畝。去歲種植小麥一百畝,油菜五十畝。現下隻有三十多畝還在晾曬著。初步估計能收獲小麥三萬斤以上,油菜一萬五千斤以上....”
“這些還是保守估計吧?這些種子能不能都留下提供給朝廷做種子?”戶部尚書就像打了雞血。
“當然可以。”
.......
昭平侯府的莊子不止這一個,所有種植小麥和油菜的莊子有一千多畝。
當然這包括李氏和陸嬌、柳清霜的嫁妝莊子。
另外還有李家、陸家、柳家也跟著種植了一部分。
都留著秋季做種子。
如此兩三年,估計整個大興朝的糧食產量就能再上一個台階。
今日元和帝的心情特別高漲,一路走一路看,心裏憧憬著豐收場麵,嘴巴都合不攏。
迴去後,他頒布了兩條旨意。
一是將唐欽培育出優質能增產糧食的事昭告天下。並決定朝廷將這些糧食全部購進作為種子,分發到每個州縣。
二是大力推廣水稻種植,有意者去戶部登記,經過審核三天後統一領取秧苗栽種。
這些水稻也是高優產品。
這兩條旨意在全國範圍張貼。
先看到消息的京城百姓瘋狂了。
什麽?竟然有高產的糧食?
那不是過上幾年都能吃飽飯了?
官員們則是麵麵相覷。
這唐尚書不是管著兵部嗎?怎麽還有這個能力?
再一想到他家那些好吃的蔬菜,大家又都覺得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