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有位老漢呐
有四個兒子,四個兒媳
家有良田,百畝房屋十數間
最終啊,居然全部都留給了小兒媳
而這個小兒媳呢
接受財產以後,竟然全都給賣了
然後離開了家鄉
這是怎麽迴事呢
話說在清朝的鹹豐年間
河南的新鄭縣,那有一戶人家姓錢
主人家呢,是個年逾60的老翁
名叫錢忘年
這個錢忘年呐
年輕的時候家境貧寒
於是呢,就投了軍
在軍營裏效力多年
退伍的時候啊
那因為軍功卓著,得到了不小的一筆安家費
錢忘年就拿著這筆安家費迴了老家啊
置辦了良田百畝
又蓋了一處兩進的大院子
院子裏頭呢,有十幾間房
房頂子呀都修成平的
可以曬糧食用
前後院兒呢,也修得十分齊整
可以養豬啊
養雞呀,都置備齊了呢
他就拿剩下的錢娶了一房媳婦兒,又雇了幾個長工
唉
踏踏實實在老家呀
過起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舒服日子
這錢忘年的媳婦兒啊
也爭氣,一口氣給他生了一個閨女
四個兒子
孩子們成年以後啊
閨女嫁給了縣城裏的一個商鋪老板
那四個兒子也都娶了媳婦兒
按說到這個時候
這錢旺年就可以什麽都不幹
就等著兒子媳婦伺候頤養天年了
可惜呀
偏趕上這個錢忘年,老了以後啊
年景不好
先是連續兩年的旱災
到了第3年呢
又碰上了蝗蟲
百畝良田是顆粒無收
前兩年呢
緊緊褲腰帶還能扛過去
可第3年還是災年
這地主家也沒餘糧了
全家都得去挖野菜過活
好不容易呀
盼到第4年,第4年
唉
風調雨順
春苗種下去,眼瞧著就長起來
這時候啊
竟然從城裏開始鬧上瘟疫了
這瘟疫是來勢洶洶
據說呀
城裏人都死了1\/3
隨著城裏人出來逃難
這鄉下也開始流行瘟疫了
農民們呀,一個接一個病倒死亡
這地也沒人種了
錢家幾個兒子一合計呢
幹脆呀
咱們也逃難吧
那跑一個是一個呀
幾個兒子呢
就各自收拾了,金銀細軟就要出發
可等到乾
旺年這會兒啊
他死活也不肯走
為什麽呢
他跟兒子們說呀
這家業是我拿命換來的
不能就這麽扔了
要走你們走,我不走
兒子們一看老爹這相也沒猶豫
就扔下老爹自己先走了
隻有最小的這兒媳婦,她留下來了
小兒媳呀
是本村人
姓盧,娘家呢
還有個弟弟
這姐弟倆小時候啊
父母就都死了
當年是多虧錢家幫襯
這才讓姐弟倆長大成人
如今盧氏呢
他弟弟在城裏做工也成了親
盧氏呢
就嫁給了錢家的小兒子
眼見這四個兒子全走了
錢旺年雖然生氣啊
但他也沒辦法
這家裏早就沒存糧了
想出去找吃的吧
自己又太老,身上呢
還有打仗時留下的舊傷,根本走不動
他就坐在屋裏呀
唉聲歎氣
盧氏呢
他沒讓公公操心
每天呀,自己出去挖野菜
掏老鼠洞
要不然呢,就去河邊設網撈魚
反正啊
他總能拿迴一些吃的東西養活自己和公公
這天呐
盧氏的弟弟過來看姐姐
給他帶了一小口袋粗糧
盧氏十分驚訝呀
就問弟弟,這糧食哪來的呀
弟弟就跟他說,呀
自己呢,把媳婦兒給賣了
賣到了青樓裏,換了銀子買的糧食
他怕姐姐餓死
特意分了一半過來給他
盧氏是大吃一驚啊
他指責弟弟呀
不該為了自己活命,就把老婆賣了呀
這弟弟就跟他說,呀
姐呀
你放聰明點兒吧
我自己都活不下去
我怎麽養媳婦兒啊
不如把它賣掉
他也能有口飯吃啊
我呢,也可以得些銀錢活命
你沒聽說嗎
有些地方都開始吃人肉了
盧氏聽了呀
心裏就更愁苦了
他覺得弟弟這做法呀
也不是全沒道理
等弟弟走了以後啊
盧氏就把這件事跟公公說了
前往年,那他能怎麽著啊
他更唉聲歎氣了
翁喜兩個就靠著魯氏弟弟給的糧食啊
又苦熬了一個多月
乾旺年就病了
他倒不是瘟疫
他是因為長期的饑餓呀
再加上這個憂思過重
他又想,這兒子們呐
又恨兒子們拋棄了他
所以呢
就病了
這人之常情嘛
公公一病
魯氏更加絕望了
如今家裏什麽都沒有了
拿什麽給公公看病啊
錢旺年呢
覺得自己大概是活不了幾天了
就勸盧氏啊
趕緊出去逃難
別管自己了
他不願意再連累兒媳
但盧氏是執意不肯
他思來想去啊
最終進城去找弟弟去了
要幹嘛呀
他要賣身到青樓
弟弟就說,他傻呀
為了個公爹就把自己給賣了
但盧氏氏心意已決
弟弟也說不動他
最終呢,還是帶著他去了青樓
賣身的錢呢
弟弟一分都沒要,全給了姐姐
盧氏呢
就拿這個錢給公公請了大夫,抓了藥
又買了些糧食放在家裏
錢望年,這病啊
唉,見好
那盧氏到了青樓
他過些日子就能攢下些錢
也會抽空送迴家裏
讓公公呢自己買吃的錢
往年每次見到他呀
哎呦,這羞愧不已呀
盧氏呢,就反而勸他想開點
那災年總會過去啊
兒子們也總會迴來的
過了三個月呢
這瘟疫呀,漸漸被壓製了
有一些逃走的村民呢,就開始迴來了
錢家的三個兒子和兒媳也都陸續迴來了
盧氏一聽啊
急忙就趕迴家裏了
迴家一看,自己相公沒迴來
就問,哥嫂啊
大嫂就跟他說,呀
四弟逃難時染上瘟疫,死在路上了
盧氏聽了心裏很難過呀
放聲痛哭一場
公公呢
那就將眾人臭罵一頓
隻顧自己,不顧親爹
如今這小弟弟死在了路上
那做哥哥的竟然沒讓他迴鄉安葬,眾人呐
這心裏都有愧,站那兒就任由老頭責罵
那會兒啊
橫豎打都行
之後這錢往年呐,就跟他們說了
盧氏賣身照顧自己這事兒
幾個哥嫂啊
這迴呀
呃,看盧氏那眼神都有點開始怪異了
幾個嫂子呢
還往邊上挪了挪站的呢
離盧氏遠了點
盧氏是一陣心酸呐
雖然當初賣身的時候
她就已經知道自己呀
不可能再迴公婆家了
但是他真的被眾人嫌棄的時候
那心裏還是很難受的
他就跟眾人說,呀
我自打賣身那天起
我就已經不要名聲了
但是為了救公爹,我自認問心無愧
如今你們迴來了
公爹有人照顧,我也就安心了
從此以後,我也不再迴來了
眾人一聽,啊
哎
紛紛假意相勸
嘴上說的感謝她照顧公公
實際上啊
都離盧氏啊站得遠遠的
那鄙視之情是溢於言表
盧氏一看
呐,也不停留
當即轉身就走
過了幾個月呀
盧氏的弟弟跑到青樓為她贖了身
又給了他一筆錢
說,幾天前呐
錢忘年找過他,把家裏這房契地契都給了他
讓他變賣了給盧氏贖身
盧氏一聽大吃一驚啊
他趕緊拉著弟弟趕迴家去,誒
發現家裏正在辦喪事
兒前往年,三天前亡故了
這盧氏心裏呀
還是拿錢家當自己家呢
他就想上前祭拜
這時候啊
忽然有一夥人趕過來幹嘛呀
他們要將錢家三兄弟趕走
原來呀
錢旺年背著三個兒子偷偷的就聯係好了
買主活著的時候呢
就把田地、房產、買賣合同都簽好了
然後把這些合同啊就交給了盧氏的弟弟說呀
等自己一咽氣,就可以讓買主上門收房
這雙方就打起來了
大嫂一眼瞧見盧氏了
就大喊大叫著呀
要上來撕打他,被盧氏的弟弟一把推開
另外倆嫂子也衝過來指著盧氏大罵
說他不顧臉麵出去賣身
而且這麽長時間和公公單獨相處
誰知道他們之間有沒有奸情啊
這一翻臉呀
這什麽話都敢說呀
雙方是爭吵不休
這沒辦法,一同去見了官
到了官府衙門,那
盧氏弟弟就拿出錢往年的遺囑來了
那上邊寫的明明白白
乾旺年全部財產都歸盧氏所有
三個兒子呀
一分不給
底下還有村中幾位老人的畫押
縣令又把這畫押的幾位老人請來
老人們說,呀
這的確是錢忘年生前所寫
而且還說呀
本來錢旺年是想把這財產分成四份
那一個兒子一份兒嘛
那小兒子那份兒呢
就由盧氏繼承
其實這也是應當應分呐
但這三個兒子聽了以後啊,都吵鬧不休
為什麽呀
啊,不許老爹給盧氏留遺產錢
往年就一怒之下呀
將全部財產都留給了盧氏
縣令一看,他就按前忘年遺囑所寫
將財產全部判給盧氏
又將錢氏三兄弟趕出了縣衙
盧氏孝順賣身供養公爹
那錢家三個兒子呢,不但不感激盧氏
反而想吞掉原本就屬於他的財產
最終啊,落得個一無所有
也算是惡有惡報
有四個兒子,四個兒媳
家有良田,百畝房屋十數間
最終啊,居然全部都留給了小兒媳
而這個小兒媳呢
接受財產以後,竟然全都給賣了
然後離開了家鄉
這是怎麽迴事呢
話說在清朝的鹹豐年間
河南的新鄭縣,那有一戶人家姓錢
主人家呢,是個年逾60的老翁
名叫錢忘年
這個錢忘年呐
年輕的時候家境貧寒
於是呢,就投了軍
在軍營裏效力多年
退伍的時候啊
那因為軍功卓著,得到了不小的一筆安家費
錢忘年就拿著這筆安家費迴了老家啊
置辦了良田百畝
又蓋了一處兩進的大院子
院子裏頭呢,有十幾間房
房頂子呀都修成平的
可以曬糧食用
前後院兒呢,也修得十分齊整
可以養豬啊
養雞呀,都置備齊了呢
他就拿剩下的錢娶了一房媳婦兒,又雇了幾個長工
唉
踏踏實實在老家呀
過起了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舒服日子
這錢忘年的媳婦兒啊
也爭氣,一口氣給他生了一個閨女
四個兒子
孩子們成年以後啊
閨女嫁給了縣城裏的一個商鋪老板
那四個兒子也都娶了媳婦兒
按說到這個時候
這錢旺年就可以什麽都不幹
就等著兒子媳婦伺候頤養天年了
可惜呀
偏趕上這個錢忘年,老了以後啊
年景不好
先是連續兩年的旱災
到了第3年呢
又碰上了蝗蟲
百畝良田是顆粒無收
前兩年呢
緊緊褲腰帶還能扛過去
可第3年還是災年
這地主家也沒餘糧了
全家都得去挖野菜過活
好不容易呀
盼到第4年,第4年
唉
風調雨順
春苗種下去,眼瞧著就長起來
這時候啊
竟然從城裏開始鬧上瘟疫了
這瘟疫是來勢洶洶
據說呀
城裏人都死了1\/3
隨著城裏人出來逃難
這鄉下也開始流行瘟疫了
農民們呀,一個接一個病倒死亡
這地也沒人種了
錢家幾個兒子一合計呢
幹脆呀
咱們也逃難吧
那跑一個是一個呀
幾個兒子呢
就各自收拾了,金銀細軟就要出發
可等到乾
旺年這會兒啊
他死活也不肯走
為什麽呢
他跟兒子們說呀
這家業是我拿命換來的
不能就這麽扔了
要走你們走,我不走
兒子們一看老爹這相也沒猶豫
就扔下老爹自己先走了
隻有最小的這兒媳婦,她留下來了
小兒媳呀
是本村人
姓盧,娘家呢
還有個弟弟
這姐弟倆小時候啊
父母就都死了
當年是多虧錢家幫襯
這才讓姐弟倆長大成人
如今盧氏呢
他弟弟在城裏做工也成了親
盧氏呢
就嫁給了錢家的小兒子
眼見這四個兒子全走了
錢旺年雖然生氣啊
但他也沒辦法
這家裏早就沒存糧了
想出去找吃的吧
自己又太老,身上呢
還有打仗時留下的舊傷,根本走不動
他就坐在屋裏呀
唉聲歎氣
盧氏呢
他沒讓公公操心
每天呀,自己出去挖野菜
掏老鼠洞
要不然呢,就去河邊設網撈魚
反正啊
他總能拿迴一些吃的東西養活自己和公公
這天呐
盧氏的弟弟過來看姐姐
給他帶了一小口袋粗糧
盧氏十分驚訝呀
就問弟弟,這糧食哪來的呀
弟弟就跟他說,呀
自己呢,把媳婦兒給賣了
賣到了青樓裏,換了銀子買的糧食
他怕姐姐餓死
特意分了一半過來給他
盧氏是大吃一驚啊
他指責弟弟呀
不該為了自己活命,就把老婆賣了呀
這弟弟就跟他說,呀
姐呀
你放聰明點兒吧
我自己都活不下去
我怎麽養媳婦兒啊
不如把它賣掉
他也能有口飯吃啊
我呢,也可以得些銀錢活命
你沒聽說嗎
有些地方都開始吃人肉了
盧氏聽了呀
心裏就更愁苦了
他覺得弟弟這做法呀
也不是全沒道理
等弟弟走了以後啊
盧氏就把這件事跟公公說了
前往年,那他能怎麽著啊
他更唉聲歎氣了
翁喜兩個就靠著魯氏弟弟給的糧食啊
又苦熬了一個多月
乾旺年就病了
他倒不是瘟疫
他是因為長期的饑餓呀
再加上這個憂思過重
他又想,這兒子們呐
又恨兒子們拋棄了他
所以呢
就病了
這人之常情嘛
公公一病
魯氏更加絕望了
如今家裏什麽都沒有了
拿什麽給公公看病啊
錢旺年呢
覺得自己大概是活不了幾天了
就勸盧氏啊
趕緊出去逃難
別管自己了
他不願意再連累兒媳
但盧氏是執意不肯
他思來想去啊
最終進城去找弟弟去了
要幹嘛呀
他要賣身到青樓
弟弟就說,他傻呀
為了個公爹就把自己給賣了
但盧氏氏心意已決
弟弟也說不動他
最終呢,還是帶著他去了青樓
賣身的錢呢
弟弟一分都沒要,全給了姐姐
盧氏呢
就拿這個錢給公公請了大夫,抓了藥
又買了些糧食放在家裏
錢望年,這病啊
唉,見好
那盧氏到了青樓
他過些日子就能攢下些錢
也會抽空送迴家裏
讓公公呢自己買吃的錢
往年每次見到他呀
哎呦,這羞愧不已呀
盧氏呢,就反而勸他想開點
那災年總會過去啊
兒子們也總會迴來的
過了三個月呢
這瘟疫呀,漸漸被壓製了
有一些逃走的村民呢,就開始迴來了
錢家的三個兒子和兒媳也都陸續迴來了
盧氏一聽啊
急忙就趕迴家裏了
迴家一看,自己相公沒迴來
就問,哥嫂啊
大嫂就跟他說,呀
四弟逃難時染上瘟疫,死在路上了
盧氏聽了心裏很難過呀
放聲痛哭一場
公公呢
那就將眾人臭罵一頓
隻顧自己,不顧親爹
如今這小弟弟死在了路上
那做哥哥的竟然沒讓他迴鄉安葬,眾人呐
這心裏都有愧,站那兒就任由老頭責罵
那會兒啊
橫豎打都行
之後這錢往年呐,就跟他們說了
盧氏賣身照顧自己這事兒
幾個哥嫂啊
這迴呀
呃,看盧氏那眼神都有點開始怪異了
幾個嫂子呢
還往邊上挪了挪站的呢
離盧氏遠了點
盧氏是一陣心酸呐
雖然當初賣身的時候
她就已經知道自己呀
不可能再迴公婆家了
但是他真的被眾人嫌棄的時候
那心裏還是很難受的
他就跟眾人說,呀
我自打賣身那天起
我就已經不要名聲了
但是為了救公爹,我自認問心無愧
如今你們迴來了
公爹有人照顧,我也就安心了
從此以後,我也不再迴來了
眾人一聽,啊
哎
紛紛假意相勸
嘴上說的感謝她照顧公公
實際上啊
都離盧氏啊站得遠遠的
那鄙視之情是溢於言表
盧氏一看
呐,也不停留
當即轉身就走
過了幾個月呀
盧氏的弟弟跑到青樓為她贖了身
又給了他一筆錢
說,幾天前呐
錢忘年找過他,把家裏這房契地契都給了他
讓他變賣了給盧氏贖身
盧氏一聽大吃一驚啊
他趕緊拉著弟弟趕迴家去,誒
發現家裏正在辦喪事
兒前往年,三天前亡故了
這盧氏心裏呀
還是拿錢家當自己家呢
他就想上前祭拜
這時候啊
忽然有一夥人趕過來幹嘛呀
他們要將錢家三兄弟趕走
原來呀
錢旺年背著三個兒子偷偷的就聯係好了
買主活著的時候呢
就把田地、房產、買賣合同都簽好了
然後把這些合同啊就交給了盧氏的弟弟說呀
等自己一咽氣,就可以讓買主上門收房
這雙方就打起來了
大嫂一眼瞧見盧氏了
就大喊大叫著呀
要上來撕打他,被盧氏的弟弟一把推開
另外倆嫂子也衝過來指著盧氏大罵
說他不顧臉麵出去賣身
而且這麽長時間和公公單獨相處
誰知道他們之間有沒有奸情啊
這一翻臉呀
這什麽話都敢說呀
雙方是爭吵不休
這沒辦法,一同去見了官
到了官府衙門,那
盧氏弟弟就拿出錢往年的遺囑來了
那上邊寫的明明白白
乾旺年全部財產都歸盧氏所有
三個兒子呀
一分不給
底下還有村中幾位老人的畫押
縣令又把這畫押的幾位老人請來
老人們說,呀
這的確是錢忘年生前所寫
而且還說呀
本來錢旺年是想把這財產分成四份
那一個兒子一份兒嘛
那小兒子那份兒呢
就由盧氏繼承
其實這也是應當應分呐
但這三個兒子聽了以後啊,都吵鬧不休
為什麽呀
啊,不許老爹給盧氏留遺產錢
往年就一怒之下呀
將全部財產都留給了盧氏
縣令一看,他就按前忘年遺囑所寫
將財產全部判給盧氏
又將錢氏三兄弟趕出了縣衙
盧氏孝順賣身供養公爹
那錢家三個兒子呢,不但不感激盧氏
反而想吞掉原本就屬於他的財產
最終啊,落得個一無所有
也算是惡有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