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呐
在嶺南有一個秀才叫楊繼良
他家道殷實
喜歡扶貧濟困
有一段時間呐
他從城裏的書院迴家來
發現家裏不是耕牛被盜就是豬羊瘟死
人也病倒了好幾個
楊濟良感到家宅不安
就想上街找張半仙兒算命,問一問家運
早上人不是特別多
張半仙的卦攤冷冷清清
楊繼良走到攤前
見一個乞丐抖抖瑟瑟的走過來
拿著一塊乞討來的銅板交給了張半仙兒,說
先生,誒
能幫我算算命,為啥這麽苦啊
張半仙兒收下了銅板
讓乞丐報上姓名和生辰八字
乞丐說,他叫梁繼陽
丙辰年生人
張半仙兒按照生辰八字掐指細算說
你的命啊,還可以
雖然現在在祈禱度日
但是命中逢貴人
3年之後會有一樁小小的家產
到時候娶妻生子
吃喝不愁子
公孫旺命裏有三男兩女
73歲,無疾而終
乞丐聽了半天呐,笑了笑說
先生
你是想笑話,安慰我吧
想我孤身一人
無依無靠
淪落他鄉,乞討為生
我還哪來什麽家業和妻兒啊
張半仙兒說
此乃天機
到時候該來的自然會來
沒有的也不要強求
乞丐聽完離去
楊繼良走到了卦攤前
張半仙兒認識他,起來作揖行禮
問楊先生有何貴幹呐
楊繼良還禮說
哦
先生近日家宅不安
請先生算一算家運以及小生未來的前程
張半仙兒問了楊繼良家宅的事
笑著說
嗬嗬嗬
這倒沒什麽
當下天氣炎熱
嶺南乃張厲之地
人患食症
豬羊發瘟是正常之事
耕牛被盜也是有原因的
前些時候
一些外鄉的盜賊流竄本地,四鄉八村
均有耕牛被盜啊
楊繼良又報上了生辰八字
張半仙兒仔細掐算
臉露驚詫之色
半天也不說話
楊繼良見狀就問,先生
難道我命不好
張半仙兒搖頭,沉吟半晌說
哎呀
恕我直言哪
楊先生雖然是個善人
但你這命實在是
楊繼良急忙追問
難道我這病裏有五弊
三缺病夭貧困
痛苦孤獨
張半仙兒搖了搖頭說
哎
你這命啊
大喜大憂
吉兇參半
雖然能夠中狀元當大官兒
但也要遭受殘酷之刑身帶難言之殘
後半輩子孤苦伶仃
貧困潦倒
終老街頭無人收屍啊
故事楊繼良聽完,心就涼了半截了
張半仙見他麵帶憂色,有些過意不去
就說道
我知道你一向行善積德
雖然命數如此
但世間命數也不是注定不能改變的
正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
隻要你堅持行善
一定會讓差命變好的
楊繼良聽完之後,給張半仙兒一個銅板兒
張半仙兒堅決不收
楊繼良隻好離開了
走了幾步,就聽張半仙兒在背後高聲喊道
楊先生
我看你臉上紅光滿麵
眉間卻帶有一絲晦氣
恐怕有小人相害
但應沒有大礙
隻要你一心行善
上天會綁住你的
轉眼到了臘月
楊濟良所在的書院放了年假
他帶書童迴家
看見有一個人凍僵橫在路上
楊繼良和書童扶起那個人
發現胸口還是熱的
忙抬到前麵一家小店裏要了些熱水把他灌醒
又找來一套棉衣給那個人穿上
等那人緩過氣兒來
楊繼良問他是哪裏人
怎麽躺在路上
那個人有氣無力的說
我叫梁季陽
本是河南人氏
因兵荒馬亂,跟爹娘逃難到了嶺南
由於在嶺南無親無友
一家三口以乞討為生
住在一座破敗的山神廟裏
後來爹娘病病死了
隻剩我一個人
前幾日暴雨衝垮了山神廟
我也無路求生了
聽得梁繼陽三個字
楊繼良腦袋裏靈光一現
他想起一年前在街頭找張半仙算命的時候
遇到過這個人
當時張半仙兒說,他雖然窮困潦倒
以乞討為生
但3年之內會遇到貴人相助
從此改變命數
再想想這個人今天凍餓昏倒在路上
正好遇上自己搭救
想來自己可能就是他的命中貴人吧
張半仙兒曾經囑咐他,要想擺脫厄運
要多做善事
現在此人走投無路
眼看就要死在路邊了
自己何不救下他種條善根呢
楊繼良忙叫店主捎來熱薑湯給梁冀
楊禦寒
再煮一缽肉叫他吃下去
等梁繼陽的體力恢複過來
楊繼良便將他帶迴家中
得知梁繼陽也曾經是一個讀書人
楊繼良很是欣喜
過了大年就把他也帶到了書院讀書
兩個人以異姓兄弟相稱
說來也奇怪呀
這個梁繼陽跟楊繼良同年
長得也特別像書院的學友
經稱他們倆是一對孿生兄弟
好多人經常將他倆認錯
因為梁繼陽的資質不錯
大考之前,楊繼良帶他一起去複試
可是他是北方逃難過來的
根本沒有什麽籍貫呐、名冊呀,丁蝶呀
要想參加進士考試
沒有這些東西,可是萬萬不行啊
好在,梁繼陽在當地是一個紳士
跟官府有來往
出了些錢,就給他也補辦了
身份信息
南漢國春為大考
楊繼良帶著梁繼陽到當時的國都廣州去考試
正值兵荒馬亂
到處都有兵丁巡查
行路非常不方便
考慮到盤纏費用
梁繼陽決定不帶童仆
隻和他二人結伴而行
到了廣州南漢小朝廷科舉大事開考
二人匆匆進場,嘔心瀝血考了三天
出廠後啊,人都累得像要散了架
由於路上風餐露宿
梁繼陽以前又沒吃過這種苦
加上連考了三天,殫精竭慮
迴到客店之後,他就病倒了
梁繼陽讓店家去找大夫
可惜呀
請來的是個庸醫
隻曉得漫天要價
幾副藥下來
銀子用光了
病卻越來越嚴重
就在二人要被店家掃地出門的時候
聽說朝廷就要放榜了
兩個人商量著他們當中要有一個人
高中就可以解當下之圍呀
第二天一早
梁繼陽安頓好,楊繼良便出門去看榜
走到五鳳樓前
他上前一看,見楊繼良的名字赫然在列
高居榜首
梁繼陽大喜,暗想兄長中了狀元就好了
再往下尋找自己的姓名,卻是杳無蹤跡
不免心中十分的失望
梁繼陽要迴客店
本想向楊繼良報喜
卻見楊繼良昏在病床上
臉上一片蠟黃
看樣子活不了多久了
他不由心中動了歪念
兄長怕是沒有當狀元的命了
而自己身體健康
倒不如替他去享這份福
反正我跟他長得特別相似
而且同時進過考場
隻需要將身份兌換
根本不會有人知道
想到這兒
梁繼陽趕緊從楊繼良的包袱裏偷出了籍貫、名冊
釘鐵跟自己的對調
然後出了店門,直奔吏部大街
半路就聽到了鑼鼓敲響的聲音
原來是差人,正要往客店報喜
梁濟陽攔住了報喜的隊伍
說自己就是楊繼良
報喜官員也沒有懷疑他
把他帶進了吏部
拜見宗師
宗師孫維康讀過了楊繼良的文章
並核實了他的身份信息
沒有發現什麽異樣
梁繼陽於是拜過宗師
和孫大人談起文章之事
由於考試過後,楊繼良曾經跟他談過自己的文章
所以梁季陽說起來侃侃而談
讓宗師覺得此人有大才呀
也不懷疑他是個冒牌貨了
宗師把梁繼陽留在吏部
待他跟一批高中功名的學子上
殿麵君
南漢後主啊
是個不學無術之人
殿試時雖然出了幾個題目
但都是粗淺的東西
梁繼陽自幼飽讀詩書,應付這點兒事
兒啊,根本就不難
當下就被認可了
封他做了一個很大的官兒
咱們再說
楊繼良在客店裏昏昏睡了幾天
醒來不見梁繼陽
卻見店家跑進來說
哎呀,客官呐
恭喜恭喜你兄弟中了狀元了
已經被宗師帶去麵聖了
楊繼良一聽是又歡喜又憂愁
歡喜的是兄弟高中了狀元能解決當下的困難
憂的是自己跟兄弟一起進考場
現在皇榜放出這麽長時間,沒有半點信息
唉呀
估計是名落孫山了
這個楊繼良在客店裏足足待了七天
卻沒有等到梁繼陽的半點音信
店家剛開始還奉承他兩天
後來見狀元一去不複返
對楊繼良又冷落了起來
楊繼良求店家打聽一下兄弟的消息
店家出去打探迴來說
你兄弟已經赴過瓊林宴,封了大官了
楊繼良一聽說會不會搞錯了
你說什麽
說楊繼良高中了,不是梁繼陽嗎
店家有些不耐煩,什什什什什麽楊繼良梁繼陽的啊
我也,我也認識幾個字好嗎
皇榜上還皇榜的,還貼在五鳳樓樓頭呢
那那上麵投名狀元楊繼良三個字還在閃閃放光呢
楊繼良一聽說,不對呀
我就是楊繼良啊
那個去當官的是我的異姓兄弟
他叫梁繼陽
店家被他搞得一頭霧水
脫口說
難道他是冒名頂替
哎
你可不能亂說啊
這可是天大的事啊
搞不好可要有殺頭滅族之罪呀
楊繼良掙紮著從床上爬起來,說
大丈夫行不更名
坐不改姓
我堂堂的讀書人豈能改掉祖宗的姓、父母起的名呢
店家也覺得奇怪
就幫楊繼良穿上衣服
陪他到五鳳樓看榜
看到皇榜上閃閃發光的三個大字
楊濟良終於明白了
是梁繼陽冒充自己領了這個投名狀元
店家見楊繼良破口大罵
忙掩住他的嘴說
哎呀,客官呐
這可是皇家禁地
你可不能亂罵新科狀元呐
而且在這裏罵也沒辦法呀啊
如果你真是楊繼良的話
應該找證據告他呀
向朝廷揭露他冒名頂替之罪呀
一句話提醒了楊繼良
他忙迴客店
氣急的他根本沒細想
拿了包袱就去官府告狀
聽說有人要告新科狀元,冒名頂替宗師
孫大人不敢怠慢
親自來審問
楊繼良說了前因後果
孫大人便叫他拿出憑證
楊繼良打開包袱,將東西呈上去
孫大人接過一看
罵道
好一個無恥的歹徒,如此顛倒黑白
竟敢汙蔑新科狀元
你這可是殺頭滅族之罪
說著把籍貫名冊丁鐵扔了下來
我看你是病得頭昏眼花了
幸虧暫時沒有傳新科狀元過來對證
不然老夫可難交差呀
楊繼良拿起來一看
不由傻了眼
心中暗罵梁繼陽這個小子,心太黑了
楊繼良現在已是百口難辯
最後被孫大人趕了出去
楊繼良懷著怨恨迴到客店
卻發現店家因為他拖欠房費為由
將他的東西扔了出來
他在廣州無處安身
夜間縮在小巷的亂草堆裏
半夜有幾個人偷摸過來朝他頭上一棍
他就被打昏死了過去
醒過來的時候
發現自己在湘江上的一條小船上
原來是那梁繼陽做賊心虛
以免夜長夢多
派人打昏了楊繼良投下了湘江
也是這楊繼良命大
被江水卷下去之後,撞在一條小船上
讓一個船夫給救了
船夫是一個殺狗的屠夫
專門在半夜裏偷殺人家的狗
用船運到廣西賺錢度日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最是讀書人
這些殺狗屠豬的底層人雖然幹些下賤活不法營生
但大多數還是熱心腸
殺狗人把他救起之後
弄了一碗狗肉湯給他喝下去
殺狗人問他怎麽夜間漂在江上
楊繼良便把自己的遭遇講了出來
聽得殺狗人大罵那個姓梁的忘恩負義
又問楊繼良該怎麽辦呢
楊繼良雖然心有不甘
但也知道如今自己再迴去
無疑隻有死路一條
殺狗人非常同情他
把他留在家裏照顧
天天煮狗肉湯給他喝
楊繼良本是受風寒
後來在考場嘔心瀝血費心機,得了虛寒之病
多虧這狗肉溫補
身體漸漸強壯了起來
楊繼良將錯就錯冒起名來用了梁繼陽這個名字
土狗人見他識文斷字
把他介紹給當地的一個大戶當教書先生
因為楊繼良教書認真
深得大戶人家的喜愛
兩年之後
大戶便為他置辦了一套小房產
並把家裏的一個長得特別漂亮的婢女許配給他為妻
楊繼良對外叫做梁冀陽
在湘江岸邊教書,買了點田地
妻子還為他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
咱們再說,梁繼陽冒充哥哥當了新狀元
在朝廷如魚得水
深得皇上喜愛
日子過得真是快活
但這皇上啊,是個荒淫無道、心性怪異的人
非常愛財,卻愛得與眾不同
一天沒見到狀元,就覺得心裏缺少了些什麽
他怕狀元成親
生兒育女之後不會像現在這樣陪伴在自己身邊
便想出了一條妙策,將狀元閹割掉了
安排住在深宮
天天陪伴著自己
梁繼陽冒充個狀元
本想過上榮華富貴的日子
可誰想竟會有如此遭遇呢
更可怕的是,這個君王啊
性格乖張
疑神疑鬼
梁繼陽伴君如伴虎
成天戰戰兢兢
提心吊膽
真是生不如死
又過了十來年
大宋滅南漢,一統全國
南漢朝廷從皇帝到大臣都被宋兵俘虜到了開封
梁繼陽趁亂逃出皇宮
又淪落到鄉村
成了喪家之犬
孤身一人重新乞討度日
那個真的
楊繼良在湘江邊也過了十幾年
雖然沒當什麽官兒
也沒什麽大富貴
倒也過得生活小康,兒女滿堂
隻是心有不甘
他怨恨梁繼陽奪了他的狀元位置
現在天下太平了
他帶著一家老小迴到故鄉,重新恢複祖業
唯一遺憾的是人老了
功名之事已經無望了
一天遇到了算命的張半仙兒
幾十年了,還在街頭擺著掛攤兒
楊濟良有些憤怨
上前找張半仙理論
說他算命不準
張半仙兒聽完他說出前因後果
不禁哈哈大笑,說
老夫鐵嘴算命怎會有錯呀
你是善人,有善報
老天替你找了一個人
代受了你的災厄呀
楊繼良問他
何以見得張半仙兒就將梁繼陽後來的遭遇說了出來
說來也巧
張半仙兒3年前遇到了拖著殘軀流浪乞討的梁繼陽
梁繼陽把他的經曆都告訴了張半仙兒
後來梁繼陽病死街頭無人收屍
還是張半仙兒替他收拾的骸骨啊
這也真叫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他冒充了楊繼良的狀元名分
享受了人家命中該有的榮華富貴
也因此受了人家命中該受的刑災和苦厄
這真是命本天定難脫逃
冒名求路夜難敲
改名換命不足,取行善終
有好果報
在嶺南有一個秀才叫楊繼良
他家道殷實
喜歡扶貧濟困
有一段時間呐
他從城裏的書院迴家來
發現家裏不是耕牛被盜就是豬羊瘟死
人也病倒了好幾個
楊濟良感到家宅不安
就想上街找張半仙兒算命,問一問家運
早上人不是特別多
張半仙的卦攤冷冷清清
楊繼良走到攤前
見一個乞丐抖抖瑟瑟的走過來
拿著一塊乞討來的銅板交給了張半仙兒,說
先生,誒
能幫我算算命,為啥這麽苦啊
張半仙兒收下了銅板
讓乞丐報上姓名和生辰八字
乞丐說,他叫梁繼陽
丙辰年生人
張半仙兒按照生辰八字掐指細算說
你的命啊,還可以
雖然現在在祈禱度日
但是命中逢貴人
3年之後會有一樁小小的家產
到時候娶妻生子
吃喝不愁子
公孫旺命裏有三男兩女
73歲,無疾而終
乞丐聽了半天呐,笑了笑說
先生
你是想笑話,安慰我吧
想我孤身一人
無依無靠
淪落他鄉,乞討為生
我還哪來什麽家業和妻兒啊
張半仙兒說
此乃天機
到時候該來的自然會來
沒有的也不要強求
乞丐聽完離去
楊繼良走到了卦攤前
張半仙兒認識他,起來作揖行禮
問楊先生有何貴幹呐
楊繼良還禮說
哦
先生近日家宅不安
請先生算一算家運以及小生未來的前程
張半仙兒問了楊繼良家宅的事
笑著說
嗬嗬嗬
這倒沒什麽
當下天氣炎熱
嶺南乃張厲之地
人患食症
豬羊發瘟是正常之事
耕牛被盜也是有原因的
前些時候
一些外鄉的盜賊流竄本地,四鄉八村
均有耕牛被盜啊
楊繼良又報上了生辰八字
張半仙兒仔細掐算
臉露驚詫之色
半天也不說話
楊繼良見狀就問,先生
難道我命不好
張半仙兒搖頭,沉吟半晌說
哎呀
恕我直言哪
楊先生雖然是個善人
但你這命實在是
楊繼良急忙追問
難道我這病裏有五弊
三缺病夭貧困
痛苦孤獨
張半仙兒搖了搖頭說
哎
你這命啊
大喜大憂
吉兇參半
雖然能夠中狀元當大官兒
但也要遭受殘酷之刑身帶難言之殘
後半輩子孤苦伶仃
貧困潦倒
終老街頭無人收屍啊
故事楊繼良聽完,心就涼了半截了
張半仙見他麵帶憂色,有些過意不去
就說道
我知道你一向行善積德
雖然命數如此
但世間命數也不是注定不能改變的
正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
隻要你堅持行善
一定會讓差命變好的
楊繼良聽完之後,給張半仙兒一個銅板兒
張半仙兒堅決不收
楊繼良隻好離開了
走了幾步,就聽張半仙兒在背後高聲喊道
楊先生
我看你臉上紅光滿麵
眉間卻帶有一絲晦氣
恐怕有小人相害
但應沒有大礙
隻要你一心行善
上天會綁住你的
轉眼到了臘月
楊濟良所在的書院放了年假
他帶書童迴家
看見有一個人凍僵橫在路上
楊繼良和書童扶起那個人
發現胸口還是熱的
忙抬到前麵一家小店裏要了些熱水把他灌醒
又找來一套棉衣給那個人穿上
等那人緩過氣兒來
楊繼良問他是哪裏人
怎麽躺在路上
那個人有氣無力的說
我叫梁季陽
本是河南人氏
因兵荒馬亂,跟爹娘逃難到了嶺南
由於在嶺南無親無友
一家三口以乞討為生
住在一座破敗的山神廟裏
後來爹娘病病死了
隻剩我一個人
前幾日暴雨衝垮了山神廟
我也無路求生了
聽得梁繼陽三個字
楊繼良腦袋裏靈光一現
他想起一年前在街頭找張半仙算命的時候
遇到過這個人
當時張半仙兒說,他雖然窮困潦倒
以乞討為生
但3年之內會遇到貴人相助
從此改變命數
再想想這個人今天凍餓昏倒在路上
正好遇上自己搭救
想來自己可能就是他的命中貴人吧
張半仙兒曾經囑咐他,要想擺脫厄運
要多做善事
現在此人走投無路
眼看就要死在路邊了
自己何不救下他種條善根呢
楊繼良忙叫店主捎來熱薑湯給梁冀
楊禦寒
再煮一缽肉叫他吃下去
等梁繼陽的體力恢複過來
楊繼良便將他帶迴家中
得知梁繼陽也曾經是一個讀書人
楊繼良很是欣喜
過了大年就把他也帶到了書院讀書
兩個人以異姓兄弟相稱
說來也奇怪呀
這個梁繼陽跟楊繼良同年
長得也特別像書院的學友
經稱他們倆是一對孿生兄弟
好多人經常將他倆認錯
因為梁繼陽的資質不錯
大考之前,楊繼良帶他一起去複試
可是他是北方逃難過來的
根本沒有什麽籍貫呐、名冊呀,丁蝶呀
要想參加進士考試
沒有這些東西,可是萬萬不行啊
好在,梁繼陽在當地是一個紳士
跟官府有來往
出了些錢,就給他也補辦了
身份信息
南漢國春為大考
楊繼良帶著梁繼陽到當時的國都廣州去考試
正值兵荒馬亂
到處都有兵丁巡查
行路非常不方便
考慮到盤纏費用
梁繼陽決定不帶童仆
隻和他二人結伴而行
到了廣州南漢小朝廷科舉大事開考
二人匆匆進場,嘔心瀝血考了三天
出廠後啊,人都累得像要散了架
由於路上風餐露宿
梁繼陽以前又沒吃過這種苦
加上連考了三天,殫精竭慮
迴到客店之後,他就病倒了
梁繼陽讓店家去找大夫
可惜呀
請來的是個庸醫
隻曉得漫天要價
幾副藥下來
銀子用光了
病卻越來越嚴重
就在二人要被店家掃地出門的時候
聽說朝廷就要放榜了
兩個人商量著他們當中要有一個人
高中就可以解當下之圍呀
第二天一早
梁繼陽安頓好,楊繼良便出門去看榜
走到五鳳樓前
他上前一看,見楊繼良的名字赫然在列
高居榜首
梁繼陽大喜,暗想兄長中了狀元就好了
再往下尋找自己的姓名,卻是杳無蹤跡
不免心中十分的失望
梁繼陽要迴客店
本想向楊繼良報喜
卻見楊繼良昏在病床上
臉上一片蠟黃
看樣子活不了多久了
他不由心中動了歪念
兄長怕是沒有當狀元的命了
而自己身體健康
倒不如替他去享這份福
反正我跟他長得特別相似
而且同時進過考場
隻需要將身份兌換
根本不會有人知道
想到這兒
梁繼陽趕緊從楊繼良的包袱裏偷出了籍貫、名冊
釘鐵跟自己的對調
然後出了店門,直奔吏部大街
半路就聽到了鑼鼓敲響的聲音
原來是差人,正要往客店報喜
梁濟陽攔住了報喜的隊伍
說自己就是楊繼良
報喜官員也沒有懷疑他
把他帶進了吏部
拜見宗師
宗師孫維康讀過了楊繼良的文章
並核實了他的身份信息
沒有發現什麽異樣
梁繼陽於是拜過宗師
和孫大人談起文章之事
由於考試過後,楊繼良曾經跟他談過自己的文章
所以梁季陽說起來侃侃而談
讓宗師覺得此人有大才呀
也不懷疑他是個冒牌貨了
宗師把梁繼陽留在吏部
待他跟一批高中功名的學子上
殿麵君
南漢後主啊
是個不學無術之人
殿試時雖然出了幾個題目
但都是粗淺的東西
梁繼陽自幼飽讀詩書,應付這點兒事
兒啊,根本就不難
當下就被認可了
封他做了一個很大的官兒
咱們再說
楊繼良在客店裏昏昏睡了幾天
醒來不見梁繼陽
卻見店家跑進來說
哎呀,客官呐
恭喜恭喜你兄弟中了狀元了
已經被宗師帶去麵聖了
楊繼良一聽是又歡喜又憂愁
歡喜的是兄弟高中了狀元能解決當下的困難
憂的是自己跟兄弟一起進考場
現在皇榜放出這麽長時間,沒有半點信息
唉呀
估計是名落孫山了
這個楊繼良在客店裏足足待了七天
卻沒有等到梁繼陽的半點音信
店家剛開始還奉承他兩天
後來見狀元一去不複返
對楊繼良又冷落了起來
楊繼良求店家打聽一下兄弟的消息
店家出去打探迴來說
你兄弟已經赴過瓊林宴,封了大官了
楊繼良一聽說會不會搞錯了
你說什麽
說楊繼良高中了,不是梁繼陽嗎
店家有些不耐煩,什什什什什麽楊繼良梁繼陽的啊
我也,我也認識幾個字好嗎
皇榜上還皇榜的,還貼在五鳳樓樓頭呢
那那上麵投名狀元楊繼良三個字還在閃閃放光呢
楊繼良一聽說,不對呀
我就是楊繼良啊
那個去當官的是我的異姓兄弟
他叫梁繼陽
店家被他搞得一頭霧水
脫口說
難道他是冒名頂替
哎
你可不能亂說啊
這可是天大的事啊
搞不好可要有殺頭滅族之罪呀
楊繼良掙紮著從床上爬起來,說
大丈夫行不更名
坐不改姓
我堂堂的讀書人豈能改掉祖宗的姓、父母起的名呢
店家也覺得奇怪
就幫楊繼良穿上衣服
陪他到五鳳樓看榜
看到皇榜上閃閃發光的三個大字
楊濟良終於明白了
是梁繼陽冒充自己領了這個投名狀元
店家見楊繼良破口大罵
忙掩住他的嘴說
哎呀,客官呐
這可是皇家禁地
你可不能亂罵新科狀元呐
而且在這裏罵也沒辦法呀啊
如果你真是楊繼良的話
應該找證據告他呀
向朝廷揭露他冒名頂替之罪呀
一句話提醒了楊繼良
他忙迴客店
氣急的他根本沒細想
拿了包袱就去官府告狀
聽說有人要告新科狀元,冒名頂替宗師
孫大人不敢怠慢
親自來審問
楊繼良說了前因後果
孫大人便叫他拿出憑證
楊繼良打開包袱,將東西呈上去
孫大人接過一看
罵道
好一個無恥的歹徒,如此顛倒黑白
竟敢汙蔑新科狀元
你這可是殺頭滅族之罪
說著把籍貫名冊丁鐵扔了下來
我看你是病得頭昏眼花了
幸虧暫時沒有傳新科狀元過來對證
不然老夫可難交差呀
楊繼良拿起來一看
不由傻了眼
心中暗罵梁繼陽這個小子,心太黑了
楊繼良現在已是百口難辯
最後被孫大人趕了出去
楊繼良懷著怨恨迴到客店
卻發現店家因為他拖欠房費為由
將他的東西扔了出來
他在廣州無處安身
夜間縮在小巷的亂草堆裏
半夜有幾個人偷摸過來朝他頭上一棍
他就被打昏死了過去
醒過來的時候
發現自己在湘江上的一條小船上
原來是那梁繼陽做賊心虛
以免夜長夢多
派人打昏了楊繼良投下了湘江
也是這楊繼良命大
被江水卷下去之後,撞在一條小船上
讓一個船夫給救了
船夫是一個殺狗的屠夫
專門在半夜裏偷殺人家的狗
用船運到廣西賺錢度日
俗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
負心最是讀書人
這些殺狗屠豬的底層人雖然幹些下賤活不法營生
但大多數還是熱心腸
殺狗人把他救起之後
弄了一碗狗肉湯給他喝下去
殺狗人問他怎麽夜間漂在江上
楊繼良便把自己的遭遇講了出來
聽得殺狗人大罵那個姓梁的忘恩負義
又問楊繼良該怎麽辦呢
楊繼良雖然心有不甘
但也知道如今自己再迴去
無疑隻有死路一條
殺狗人非常同情他
把他留在家裏照顧
天天煮狗肉湯給他喝
楊繼良本是受風寒
後來在考場嘔心瀝血費心機,得了虛寒之病
多虧這狗肉溫補
身體漸漸強壯了起來
楊繼良將錯就錯冒起名來用了梁繼陽這個名字
土狗人見他識文斷字
把他介紹給當地的一個大戶當教書先生
因為楊繼良教書認真
深得大戶人家的喜愛
兩年之後
大戶便為他置辦了一套小房產
並把家裏的一個長得特別漂亮的婢女許配給他為妻
楊繼良對外叫做梁冀陽
在湘江岸邊教書,買了點田地
妻子還為他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女兒
咱們再說,梁繼陽冒充哥哥當了新狀元
在朝廷如魚得水
深得皇上喜愛
日子過得真是快活
但這皇上啊,是個荒淫無道、心性怪異的人
非常愛財,卻愛得與眾不同
一天沒見到狀元,就覺得心裏缺少了些什麽
他怕狀元成親
生兒育女之後不會像現在這樣陪伴在自己身邊
便想出了一條妙策,將狀元閹割掉了
安排住在深宮
天天陪伴著自己
梁繼陽冒充個狀元
本想過上榮華富貴的日子
可誰想竟會有如此遭遇呢
更可怕的是,這個君王啊
性格乖張
疑神疑鬼
梁繼陽伴君如伴虎
成天戰戰兢兢
提心吊膽
真是生不如死
又過了十來年
大宋滅南漢,一統全國
南漢朝廷從皇帝到大臣都被宋兵俘虜到了開封
梁繼陽趁亂逃出皇宮
又淪落到鄉村
成了喪家之犬
孤身一人重新乞討度日
那個真的
楊繼良在湘江邊也過了十幾年
雖然沒當什麽官兒
也沒什麽大富貴
倒也過得生活小康,兒女滿堂
隻是心有不甘
他怨恨梁繼陽奪了他的狀元位置
現在天下太平了
他帶著一家老小迴到故鄉,重新恢複祖業
唯一遺憾的是人老了
功名之事已經無望了
一天遇到了算命的張半仙兒
幾十年了,還在街頭擺著掛攤兒
楊濟良有些憤怨
上前找張半仙理論
說他算命不準
張半仙兒聽完他說出前因後果
不禁哈哈大笑,說
老夫鐵嘴算命怎會有錯呀
你是善人,有善報
老天替你找了一個人
代受了你的災厄呀
楊繼良問他
何以見得張半仙兒就將梁繼陽後來的遭遇說了出來
說來也巧
張半仙兒3年前遇到了拖著殘軀流浪乞討的梁繼陽
梁繼陽把他的經曆都告訴了張半仙兒
後來梁繼陽病死街頭無人收屍
還是張半仙兒替他收拾的骸骨啊
這也真叫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他冒充了楊繼良的狀元名分
享受了人家命中該有的榮華富貴
也因此受了人家命中該受的刑災和苦厄
這真是命本天定難脫逃
冒名求路夜難敲
改名換命不足,取行善終
有好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