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淡水村民參觀艨艟巨艦
大明發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作者:老街胖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德光聽了他的話,點了點頭表示理解,並安慰大夥道:“我明白大家的顧慮,所以才邀請你們過來,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們不是敵人。大家都是大明人,隻要大家願意相信我們,我們一定會盡最大的努力保護你們的安全。”
聽到張德光這麽說,在場的村民們紛紛交頭接耳起來,議論紛紛。
其中一個年紀較大的村民站出來,小心翼翼地看著張德光和其他士兵,說道:“大人,您說得對,咱們都是大明子民。可是,我們這淡水鎮,原本都是些從福建逃荒而來的災民或活不下去的軍戶。我們害怕官府來抓人,更擔心會遭到倭寇或者海匪的搶劫。不過這裏已經有好幾代人了,官府來抓人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但看你們的穿著,似乎並非大明的鴛鴦戰襖,不知您是屬於大明哪個部分呢?”
這個村民的話語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鳴,他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張德光耐心地解釋道:“諸位鄉親,實不相瞞,我們並非大明官軍,但我們與大明官軍並無衝突。我們隻是一群誌同道合之人,致力於維護海上的安寧。若能得到你們的信任和支持,我們將竭盡所能保護你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那個村民似乎是這些人的主心骨,聽到張德光的話後,他繼續發問道:“老漢我在這裏生活了一輩子,雖然沒見過什麽大世麵,但多少還是有點見識的。隻是我不知道到底是哪個官員的家丁隊伍能夠如此龐大?之前有村民看到過你們的港口,據他們估計,你們的人數恐怕快要接近兩千人了。”
張德光想起了周博仁的交待,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組織了下語言說道:“汪直你們應該知道吧?他之前曾經幫助過大明打擊海盜,也就是你們所說的海匪,而現在他和我們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至於我們,則是大明一名官員的家丁,但由於我們得罪了朝中的權貴,所以不得不組織起這支家丁隊伍來保護自己。如今前來,一來是開展海上貿易,畢竟大明現在還在海禁,所以二是尋找一個大明控製不到的地方生存。”
張德光的迴答讓村民們陷入了沉思。
過了一會兒,那個年紀較大的村民又開口道:“大人,如果您們真的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自然再好不過。但是,我們這些普通百姓,哪裏懂得什麽海上貿易啊!”
張德光笑了笑,溫和地說:“無妨,隻要你們願意學習,一切都可以慢慢來。我們將會提供培訓和指導,幫助你們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識。而且,我們也需要你們的協助,比如提供一些本地特產、農產品等物資,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開展貿易活動。”
聽到張德光如此誠懇的話語,村民們開始心動起來。
他們互相交換著眼神,似乎在考慮是否要接受張德光的提議。
最後,還是那位年紀較大的村民打破了沉默:“大人,您說得確實有道理。如果能夠開展貿易活動,不僅能解決我們的生計問題,還能改善生活條件。但是,我們怎麽知道您是否可信呢?畢竟我們以前從未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張德光理解村民們的擔憂,他拍了拍胸脯,堅定地說:“諸位放心,我們絕無惡意。若是不信,可以先派幾個人去我們船上看看,了解一下我們的真實情況。當然,也歡迎大家隨時監督我們的行動。”
經過一番思考後,村民們終於達成了一致意見。他們決定派遣幾個代表前往張德光的船上查看情況,以確定其所言屬實。
“這船竟然這麽大?”
“為什麽沒有帆?”
“火炮還能放在船上?”
“這火銃怎麽跟我之前見的神機營的不一樣?”
……
在蒸汽船上,前來參觀的村民們看到眼前的景象,忍不住發出一聲聲驚歎。
他們瞪大眼睛,好奇地四處打量著這艘奇特的船隻。
而一旁負責接待的張德光則微笑著,耐心地解答著大家的疑問。
“諸位鄉親,我們這艘船可不一般。它雖然沒有帆,但卻有著更為強大的蒸汽動力係統,可以讓它快速航行。至於這些火炮和火銃,都是經過精心改良的,比你們以前見過的要厲害得多。”周家軍自豪地說道。
聽到他的話,村民們不禁嘖嘖稱奇。
這時,那個年紀較大的村民感慨地說道:“我謝老二活了大半輩子,今天算是長見識了!沒想到咱們大明已經強盛到這種地步,連家丁的武器和船都如此先進。”
其他村民也紛紛附和,隻不過張德光抽了抽嘴角,很想告訴村民們隻有他們這麽先進,不過想了想還是沒有說出口。
經過一番深入的交流,村民們終於放下了戒備心理,同意與周家軍合作,共同維護淡水鎮的安寧。
張德光十分高興,他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相信隻要雙方齊心協力,一定能夠實現共贏。
隨後,張德光與村民們一起製定了一係列具體的合作方案,包括加強對農業進行技術指導、新良種、治安巡邏、提供醫療救助等方麵。
這次會麵結束後,張德光親自送村民們離開軍營。
他囑咐他們迴去之後,要把今天的談話內容傳達給其他村民,讓更多人了解周家軍的真實意圖。
村民們滿口答應,表示會盡力做好宣傳工作。看著村民們離去的背影,張德光心中充滿了期待。
張德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周家軍一定能得到當地人的認可和支持,畢竟家主曾經說過,軍民魚水情,周家軍不是統治者的工具,而是為百姓服務的隊伍。
而對於淡水鎮的村民來說,這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擺脫戰亂的陰影,過上平靜安穩的生活。
淡水鎮,或者叫淡水村,在村口的井旁邊,村民們聚在一起。
“謝大爺,那個張營長說的什麽畝產二三十石的什麽土豆,產量真的有這麽高嗎?”
聽到張德光這麽說,在場的村民們紛紛交頭接耳起來,議論紛紛。
其中一個年紀較大的村民站出來,小心翼翼地看著張德光和其他士兵,說道:“大人,您說得對,咱們都是大明子民。可是,我們這淡水鎮,原本都是些從福建逃荒而來的災民或活不下去的軍戶。我們害怕官府來抓人,更擔心會遭到倭寇或者海匪的搶劫。不過這裏已經有好幾代人了,官府來抓人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但看你們的穿著,似乎並非大明的鴛鴦戰襖,不知您是屬於大明哪個部分呢?”
這個村民的話語引起了其他人的共鳴,他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張德光耐心地解釋道:“諸位鄉親,實不相瞞,我們並非大明官軍,但我們與大明官軍並無衝突。我們隻是一群誌同道合之人,致力於維護海上的安寧。若能得到你們的信任和支持,我們將竭盡所能保護你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那個村民似乎是這些人的主心骨,聽到張德光的話後,他繼續發問道:“老漢我在這裏生活了一輩子,雖然沒見過什麽大世麵,但多少還是有點見識的。隻是我不知道到底是哪個官員的家丁隊伍能夠如此龐大?之前有村民看到過你們的港口,據他們估計,你們的人數恐怕快要接近兩千人了。”
張德光想起了周博仁的交待,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組織了下語言說道:“汪直你們應該知道吧?他之前曾經幫助過大明打擊海盜,也就是你們所說的海匪,而現在他和我們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至於我們,則是大明一名官員的家丁,但由於我們得罪了朝中的權貴,所以不得不組織起這支家丁隊伍來保護自己。如今前來,一來是開展海上貿易,畢竟大明現在還在海禁,所以二是尋找一個大明控製不到的地方生存。”
張德光的迴答讓村民們陷入了沉思。
過了一會兒,那個年紀較大的村民又開口道:“大人,如果您們真的能保證我們的安全,那自然再好不過。但是,我們這些普通百姓,哪裏懂得什麽海上貿易啊!”
張德光笑了笑,溫和地說:“無妨,隻要你們願意學習,一切都可以慢慢來。我們將會提供培訓和指導,幫助你們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知識。而且,我們也需要你們的協助,比如提供一些本地特產、農產品等物資,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開展貿易活動。”
聽到張德光如此誠懇的話語,村民們開始心動起來。
他們互相交換著眼神,似乎在考慮是否要接受張德光的提議。
最後,還是那位年紀較大的村民打破了沉默:“大人,您說得確實有道理。如果能夠開展貿易活動,不僅能解決我們的生計問題,還能改善生活條件。但是,我們怎麽知道您是否可信呢?畢竟我們以前從未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張德光理解村民們的擔憂,他拍了拍胸脯,堅定地說:“諸位放心,我們絕無惡意。若是不信,可以先派幾個人去我們船上看看,了解一下我們的真實情況。當然,也歡迎大家隨時監督我們的行動。”
經過一番思考後,村民們終於達成了一致意見。他們決定派遣幾個代表前往張德光的船上查看情況,以確定其所言屬實。
“這船竟然這麽大?”
“為什麽沒有帆?”
“火炮還能放在船上?”
“這火銃怎麽跟我之前見的神機營的不一樣?”
……
在蒸汽船上,前來參觀的村民們看到眼前的景象,忍不住發出一聲聲驚歎。
他們瞪大眼睛,好奇地四處打量著這艘奇特的船隻。
而一旁負責接待的張德光則微笑著,耐心地解答著大家的疑問。
“諸位鄉親,我們這艘船可不一般。它雖然沒有帆,但卻有著更為強大的蒸汽動力係統,可以讓它快速航行。至於這些火炮和火銃,都是經過精心改良的,比你們以前見過的要厲害得多。”周家軍自豪地說道。
聽到他的話,村民們不禁嘖嘖稱奇。
這時,那個年紀較大的村民感慨地說道:“我謝老二活了大半輩子,今天算是長見識了!沒想到咱們大明已經強盛到這種地步,連家丁的武器和船都如此先進。”
其他村民也紛紛附和,隻不過張德光抽了抽嘴角,很想告訴村民們隻有他們這麽先進,不過想了想還是沒有說出口。
經過一番深入的交流,村民們終於放下了戒備心理,同意與周家軍合作,共同維護淡水鎮的安寧。
張德光十分高興,他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相信隻要雙方齊心協力,一定能夠實現共贏。
隨後,張德光與村民們一起製定了一係列具體的合作方案,包括加強對農業進行技術指導、新良種、治安巡邏、提供醫療救助等方麵。
這次會麵結束後,張德光親自送村民們離開軍營。
他囑咐他們迴去之後,要把今天的談話內容傳達給其他村民,讓更多人了解周家軍的真實意圖。
村民們滿口答應,表示會盡力做好宣傳工作。看著村民們離去的背影,張德光心中充滿了期待。
張德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周家軍一定能得到當地人的認可和支持,畢竟家主曾經說過,軍民魚水情,周家軍不是統治者的工具,而是為百姓服務的隊伍。
而對於淡水鎮的村民來說,這也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擺脫戰亂的陰影,過上平靜安穩的生活。
淡水鎮,或者叫淡水村,在村口的井旁邊,村民們聚在一起。
“謝大爺,那個張營長說的什麽畝產二三十石的什麽土豆,產量真的有這麽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