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海軍陸戰隊
大明發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作者:老街胖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有何難?完全可以在衣服上麵分區域進行縫製嘛!
將其分割成一塊一塊的樣子即可,周博仁從前穿的羽絨服就是如此。
在完成對罐頭工坊的視察後,周博仁馬不停蹄地前去尋找負責生產紡紗機與織布機的張淳,並讓他找來幾位擅長製衣的繡娘,親自教授她們如何製作羽絨服。
僅僅過了三天而已,當看到眼前的幾件羽絨服成品時,盡管並無拉鏈設計,但所使用的棉布卻是經由紡紗機以及織布機製成的、針腳格外細密的棉布。
隻需先將左邊覆蓋過來,然後再把右邊拉過去,最後搭配上加粗繩索製成的係帶,便能讓身體正麵形成雙層結構,保暖性能極佳。
眼下剛剛開春沒多久,又恰逢小冰河時期,即便身處江南地區,依然會感到些許寒意。
周博仁對此甚是滿意:“就按照這個款式,先給周家軍全員配備上,每人兩套。”他喜不自禁,“褲子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製作,如此一來,既無需畏懼嚴寒天氣,同時相比於皮毛而言,穿著體驗更為舒適,而且成本更低呢。”
今日周博仁將蘇素叫過來,讓她能暫時挑起紡紗織布羽絨服工坊的重擔,擔任掌櫃一職。
待到她尋得的新掌櫃們對業務逐漸熟悉後,便可放心放權交予他們管理。
這羽絨服工坊還沒有開張,就已經接到了周博仁的軍方訂單,產量上升之後,就可以在成衣店售賣。
此時此刻,整個臨海縣宛如一個龐大無比的建築工地,處處可見正在興建中的工坊、寬闊平坦的水泥路,還有各式各樣商家開設的店鋪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這片繁榮景象使得臨海縣在商業領域已然超越了杭州,成為整個大明商業最為先進的地方。
聽聞此處有生計可謀,每日皆有絡繹不絕的外鄉人湧入臨海縣。
隨著人數的與日俱增,招工的價格亦水漲船高,起初每月僅需支付一錢銀子便可提供食宿,如今已飆升至一兩。
不僅如此,部分地區開出的薪酬更為誘人,譬如捕鯨船上的船員,月薪高達五兩銀子,此外還設有“獎金”,一年下來估計百兩紋銀的入賬。
周博仁並未幹預鯨魚產業,他隻專注於收購鯨魚油這一環節,至於其他方麵,則交由商業自行發展。
臨海縣作為一個沿海縣城,其人員構成複雜多樣。
不僅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商家在此雲集,更有一些背景深厚的人物扮演著重要角色。
這些人往往與當地官員關係密切,成為他們手中的“白手套”,代表著大明官員的切身利益。
對於周博仁來說,他並非不敢對這些人采取行動,而是出於某種考慮選擇暫時不動。
畢竟,賺錢的機會無窮無盡,隻有大家共同富裕、共同發展,商業才能繁榮興旺。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大明政府目前並不重視商稅問題。
太祖時期所定下的三十稅一政策,至今仍未得到有效執行。
所以大明窮啊,不過這不是周博仁應該關心的問題。
周博仁不是愚忠之人,對於長在新中國的自己,並沒有對大明有什麽好感。
當然,周博仁也不會取大明而代之,天下這麽大,足夠自己去霍霍。
時間又過去一個月。
致遠號已經改造完畢,靖遠號也試航結束。
這個旗艦鎮遠,也建造完畢。
周博仁現在攤子鋪的太大。
現在,周博仁正在開軍事會議,把一營改成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同時肩負著海軍和陸戰的使命。
既能海上迎敵,又可以陸上征戰。
本來一營就是周家軍中的翹楚,海軍陸戰隊更是需要精英中的精英,才能配得上這麽先進的戰艦。
致遠號交付一營四連,靖遠號交給一營三連,鎮遠號比較大,交付於一營一連和二連。
趙德盛也成為海軍陸戰隊指揮官,周博仁準備把海軍陸戰隊擴展一倍,即將開始征兵。
“趙德盛,這次是專門為海軍陸戰隊征兵,要求很簡單,首先是不能暈船,其次臨海的人比較多,全部征召18-25歲的青年,農民或者工人都可以,家裏不要有做生意或者做官的。人員先招一千五百人,加上原來的就有兩千人,交由你來訓練,訓練完均勻打散到原來的連隊裏,以老兵帶新兵。”
趙德盛激動地立正吼道:“遵命!”
周博仁笑了笑:“如此一來,海軍陸戰隊就有兩千人,可以合並為四個營,你們是尖刀部隊,全部配上破虜步槍和新式子彈,每連配兩門小野炮,剩下的鐵皮手榴彈炸藥包的管飽,每個營配兩門龍行炮,我這可算是要花大錢了。”
周博仁之所以要這麽做,實在是覺得大明的官場自己把握不住,自己這個小官向往上升是遙遙無期,再說給別人打工哪有自己當老板爽。
第二天清晨,太陽還未升起,周博仁就迫不及待地起床,帶領著一營中的一連和二連前往試航地點。他的心情異常激動,因為這次試航將檢驗他們長期努力的成果。
當鎮遠號開始航行時,周博仁立刻感受到了一股強大的動力。
他驚喜地發現,這艘船的航速竟然比致遠號還要快!他不禁興奮地喊道:\"這航速簡直超乎想象!\"
站在一旁的蔣升,雙眼布滿血絲,望著周博仁,激動地說道:\"師父,按照您的圖紙,我們對蒸汽機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現在,原來一號艦......哦,不,原來致遠號蒸汽機的所有問題都得到了解決。目前的航速比致遠號快了大約三成!\"
周博仁聽後,用力地拍了拍蔣升的肩膀,感慨地說:\"辛苦了,你做得非常出色。給你放十天假,好好休息一下吧。\"
蔣升卻搖了搖頭,堅定地迴答道:\"師父,我並不覺得累。能夠見證您所說的機械力量的實現,我已經感到此生無憾了。\"
周博仁凝視著蔣升,心中湧起無盡的感動。
將其分割成一塊一塊的樣子即可,周博仁從前穿的羽絨服就是如此。
在完成對罐頭工坊的視察後,周博仁馬不停蹄地前去尋找負責生產紡紗機與織布機的張淳,並讓他找來幾位擅長製衣的繡娘,親自教授她們如何製作羽絨服。
僅僅過了三天而已,當看到眼前的幾件羽絨服成品時,盡管並無拉鏈設計,但所使用的棉布卻是經由紡紗機以及織布機製成的、針腳格外細密的棉布。
隻需先將左邊覆蓋過來,然後再把右邊拉過去,最後搭配上加粗繩索製成的係帶,便能讓身體正麵形成雙層結構,保暖性能極佳。
眼下剛剛開春沒多久,又恰逢小冰河時期,即便身處江南地區,依然會感到些許寒意。
周博仁對此甚是滿意:“就按照這個款式,先給周家軍全員配備上,每人兩套。”他喜不自禁,“褲子也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製作,如此一來,既無需畏懼嚴寒天氣,同時相比於皮毛而言,穿著體驗更為舒適,而且成本更低呢。”
今日周博仁將蘇素叫過來,讓她能暫時挑起紡紗織布羽絨服工坊的重擔,擔任掌櫃一職。
待到她尋得的新掌櫃們對業務逐漸熟悉後,便可放心放權交予他們管理。
這羽絨服工坊還沒有開張,就已經接到了周博仁的軍方訂單,產量上升之後,就可以在成衣店售賣。
此時此刻,整個臨海縣宛如一個龐大無比的建築工地,處處可見正在興建中的工坊、寬闊平坦的水泥路,還有各式各樣商家開設的店鋪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這片繁榮景象使得臨海縣在商業領域已然超越了杭州,成為整個大明商業最為先進的地方。
聽聞此處有生計可謀,每日皆有絡繹不絕的外鄉人湧入臨海縣。
隨著人數的與日俱增,招工的價格亦水漲船高,起初每月僅需支付一錢銀子便可提供食宿,如今已飆升至一兩。
不僅如此,部分地區開出的薪酬更為誘人,譬如捕鯨船上的船員,月薪高達五兩銀子,此外還設有“獎金”,一年下來估計百兩紋銀的入賬。
周博仁並未幹預鯨魚產業,他隻專注於收購鯨魚油這一環節,至於其他方麵,則交由商業自行發展。
臨海縣作為一個沿海縣城,其人員構成複雜多樣。
不僅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商家在此雲集,更有一些背景深厚的人物扮演著重要角色。
這些人往往與當地官員關係密切,成為他們手中的“白手套”,代表著大明官員的切身利益。
對於周博仁來說,他並非不敢對這些人采取行動,而是出於某種考慮選擇暫時不動。
畢竟,賺錢的機會無窮無盡,隻有大家共同富裕、共同發展,商業才能繁榮興旺。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大明政府目前並不重視商稅問題。
太祖時期所定下的三十稅一政策,至今仍未得到有效執行。
所以大明窮啊,不過這不是周博仁應該關心的問題。
周博仁不是愚忠之人,對於長在新中國的自己,並沒有對大明有什麽好感。
當然,周博仁也不會取大明而代之,天下這麽大,足夠自己去霍霍。
時間又過去一個月。
致遠號已經改造完畢,靖遠號也試航結束。
這個旗艦鎮遠,也建造完畢。
周博仁現在攤子鋪的太大。
現在,周博仁正在開軍事會議,把一營改成海軍陸戰隊。
海軍陸戰隊同時肩負著海軍和陸戰的使命。
既能海上迎敵,又可以陸上征戰。
本來一營就是周家軍中的翹楚,海軍陸戰隊更是需要精英中的精英,才能配得上這麽先進的戰艦。
致遠號交付一營四連,靖遠號交給一營三連,鎮遠號比較大,交付於一營一連和二連。
趙德盛也成為海軍陸戰隊指揮官,周博仁準備把海軍陸戰隊擴展一倍,即將開始征兵。
“趙德盛,這次是專門為海軍陸戰隊征兵,要求很簡單,首先是不能暈船,其次臨海的人比較多,全部征召18-25歲的青年,農民或者工人都可以,家裏不要有做生意或者做官的。人員先招一千五百人,加上原來的就有兩千人,交由你來訓練,訓練完均勻打散到原來的連隊裏,以老兵帶新兵。”
趙德盛激動地立正吼道:“遵命!”
周博仁笑了笑:“如此一來,海軍陸戰隊就有兩千人,可以合並為四個營,你們是尖刀部隊,全部配上破虜步槍和新式子彈,每連配兩門小野炮,剩下的鐵皮手榴彈炸藥包的管飽,每個營配兩門龍行炮,我這可算是要花大錢了。”
周博仁之所以要這麽做,實在是覺得大明的官場自己把握不住,自己這個小官向往上升是遙遙無期,再說給別人打工哪有自己當老板爽。
第二天清晨,太陽還未升起,周博仁就迫不及待地起床,帶領著一營中的一連和二連前往試航地點。他的心情異常激動,因為這次試航將檢驗他們長期努力的成果。
當鎮遠號開始航行時,周博仁立刻感受到了一股強大的動力。
他驚喜地發現,這艘船的航速竟然比致遠號還要快!他不禁興奮地喊道:\"這航速簡直超乎想象!\"
站在一旁的蔣升,雙眼布滿血絲,望著周博仁,激動地說道:\"師父,按照您的圖紙,我們對蒸汽機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現在,原來一號艦......哦,不,原來致遠號蒸汽機的所有問題都得到了解決。目前的航速比致遠號快了大約三成!\"
周博仁聽後,用力地拍了拍蔣升的肩膀,感慨地說:\"辛苦了,你做得非常出色。給你放十天假,好好休息一下吧。\"
蔣升卻搖了搖頭,堅定地迴答道:\"師父,我並不覺得累。能夠見證您所說的機械力量的實現,我已經感到此生無憾了。\"
周博仁凝視著蔣升,心中湧起無盡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