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船隻之後短短數個小時內,狂風便無情地折斷了桅杆,船隻在驚濤駭浪中搖搖欲墜、東倒西歪,人們如同斷了線的風箏一般被拋向高空,隨後重重地砸在堅硬的礁石之上。


    而那些僥幸逃過一劫,成功抵達沙灘的蒙古士兵,卻又極其不幸地被曾經遭受過他們殘暴掠奪和屠殺的當地漁民所救。


    但這些蒙古人終究還是未能逃脫厄運,沒過多久便命喪黃泉。


    忽必烈一生征戰無數,從未嚐過敗績,但此次戰役中,他的大多數部下並非馬革裹屍,而是喪命於惡劣的天氣之中。這讓心高氣傲的忽必烈實在難以接受,心中憋著一口悶氣無處發泄。


    於是,他暗暗立下誓言,一定要親自率領規模更為龐大的艦隊前來,繼續完成這項尚未完成的偉大事業。


    不僅如此,他甚至還特別設立了一個征服日本中書省的機構,以示決心。


    忽必烈此時征服了中國南部的南宋王朝,他的野心並沒有就此止步。


    為了讓日本屈服於自己的統治之下,他再次派遣了更多的使者前往日本,嚴令日本必須立刻投降,否則將會麵臨更為殘酷的第二次戰爭。


    然而,這些使者並未像預期那樣受到熱烈歡迎,相反,他們全部遭到了斬首示眾。


    忽必烈的威脅雖然引起了日本人的警惕,但卻堅定了他們抵抗到底的決心。


    麵對即將到來的危機,日本人開始未雨綢繆,沿著博多灣緊急修建起一道堅固無比的石牆,以抵禦可能發生的蒙古入侵。


    與此同時,忽必烈也毫不示弱,積極籌備著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規模侵略行動。他傾盡全力,不僅征用了從中國南部到高麗地區所能搜尋到的每一艘船隻,甚至還責令高麗國王額外打造 1000 艘戰船,以增強自己的軍事實力。


    1279 年,忽必烈順利征服南宋,這一勝利使得他的艦隊規模再度擴大,新增了足足 3.5 萬艘戰船。


    至此,忽必烈手中掌握的海上力量已臻巔峰。


    1281 年,這支氣勢磅礴、旌旗招展的龐大海軍正式啟程東征。


    無數麵象征著皇權的龍旗迎風飄揚,仿佛在向世人宣告著忽必烈的無上威嚴和不可撼動的霸主地位。


    同年六月,他們浩浩蕩蕩地抵達目的地,並迅速攻占了對馬島和壹歧島,養精蓄銳,等待時機進攻日本本土。


    這一迴,日本人嚴陣以待,做好了充足的戰鬥準備。


    當蒙古大軍挺進至博多灣時,他們遭遇了一支訓練有素、以堅固防禦工事為依托且團結一致協同作戰的日本軍隊。


    麵對如此情形,蒙古人始料未及,再加上日本人突然改變戰術,使得蒙古軍及其附屬的高麗和漢軍猝不及防隻能暫時撤退到船上,重新謀劃下一步的攻勢。


    然而,此時的太平洋也正在悄然積聚著強大的力量。


    一場被稱為\"死亡之眼\"的超級台風如同一頭兇猛巨獸一般,裹挾著時速超過 125 公裏的狂暴勁風猛撲向日本南部地區。


    而這個時間點恰好與蒙古軍隊上船的時間重合。


    盡管蒙古艦隊規模宏大,但在如此猛烈的風暴麵前卻顯得不堪一擊。


    狂風肆虐之下,船錨斷裂,桅杆紛紛倒下。


    就如同薩拉米斯海戰那般,龐大的艦船數量反倒成為了忽必烈軍隊的累贅。


    失事沉沒的船隻殘骸四處漂浮,不僅將其他船隻撞得粉碎,更堵塞了幸存船隻的逃生通道。


    據傳聞所言,堆滿沉船的海灣甚至寬敞到足以讓人徒步穿越其中。


    一部分將士曆經千辛萬苦終於爬上了高島,但此時他們已經渾身濕透、筋疲力盡,臉上還充滿了驚恐之色。


    然而,更多的將士卻沒有如此幸運,他們永遠沉溺在那片茫茫大海之中,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即使那些沒有溺水身亡的蒙古士兵,最終也難以逃脫厄運。


    他們輕而易舉地就被日本人如癡如狂般斬殺殆盡。


    隨著最後一名蒙古將領壯烈犧牲,這場轟轟烈烈的入侵日本計劃也以失敗告終。


    時間來到了1294 年,忽必烈駕崩,新即位的鐵穆爾對攻打日本一事再無興趣,更不願冒險去試探所謂的命運。


    而日本的神道牧師和廣大民眾則堅定地認為,正是由於他們虔誠的祈禱,才換來了這兩場神奇的風暴。


    為了感恩並銘記這些守護過他們的神明,日本人將這場風暴命名為“kamikaze”,若要翻譯成英文,可以稱之為神聖之風。


    然而,著名史學家彼得·梅特韋利斯認為目前這種翻譯並沒能完全傳達出日文中所蘊含的所有意義。


    這一譯法錯誤地將風解讀成神靈使用的某種工具,但事實上,日文所要表達的正是“風即為神”這樣一個觀念。


    基於此,梅特韋利斯提議將\"kamikaze\"直接譯作神風更為貼切。


    周博仁早在派出船隊征服五島和石見銀山之前,就仔細避開了台風的時間段。


    他可不想來第三次神風護佑這個罪惡深重的國家。


    吉川元春所想的神風,已經無濟於事。


    此時,一千五百名周家軍,已經屹立在距離城池約五百米的地方,隊伍整齊,十門管退式火炮也已經做好了激發的準備。


    吉川元春瞪大眼睛看著這些造型奇特、形狀各異的火炮,心中暗自嘀咕:“這到底是什麽玩意兒?雖然能看出它們是火炮,但與我記憶中的那些粗壯笨拙的火炮完全不一樣啊!瞧這模樣,威力恐怕不會太大吧。”


    不管這麽多了,站在城頭之上,吉川元春扯著嗓子高喊:“本大將乃吉川元春,乃毛利元大人家臣團中的首席猛將!身經百戰,功勳卓著!此刻城中尚有萬餘精銳之師,爾等若不速速投降,明日必將葬身火海,永無再見天日之時!”


    聽到這話,趙捷、張老三和趙徑三人麵麵相覷,一時不知如何應對。


    趙徑撓了撓頭,疑惑地問:“那人在那邊瞎嚷嚷些什麽呢?咱們一句也聽不懂啊!”


    相比之下,張老三則要實誠許多,他想了想說:“管他那麽多呢,反正他肯定認得咱們的大炮。要不先給他來上幾輪,讓他見識見識這個叫火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發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街胖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街胖橘並收藏大明發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