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倭寇奔寧波
大明發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作者:老街胖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更進一步,就是我在酒桌上說的,打到倭國去,占領倭國!”周博仁一字一句地認真說道。
“什麽!”戚繼光霍然而起,“這不是擅啟邊釁嗎?而且太祖還把倭國定為不征之國!”
周博仁輕笑道:“所以倭國人肆無忌憚來入侵我大明,便是可以的嗎?這麽多百姓和軍士慘死於倭寇刀鋒之下,我們隻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反擊,對方國內一點事都沒有?”
“這……”戚繼光頹然坐下。雖然自己是武將,但是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博通經史,因此也染上了讀書人的通病,思維僵化。
周博仁繼續說:“沿海倭寇,除了真倭,都是些明朝人假扮的。我假扮成海盜,不也能登上倭國土地去把倭寇消滅於源頭?這與兩國朝廷之間的朝貢沒有什麽影響,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已。”
眼看戚繼光不說話,周博仁繼續加料:“我自己出錢出糧出武器招募家丁,為國為民,不過是從源頭避免倭寇,不僅無錯,反而有功,戚將軍不肯幫助嗎?”
戚繼光思考了一番,點點頭說:“好,就按周大人說的辦。”
周博仁鬆了一口氣,終於搞定戚繼光,雖然說自己有私心,可大明朝也受了實惠。
至於自己有火器,也懂練兵之法,但是如今米尼步槍還是有缺點,射速慢,裝填麻煩。即使是三段擊,在倭國那種狹小地形之下,恐怕隻有鴛鴦陣或者三才陣比較適合對付突進來的倭寇。
戚繼光想起了什麽,又問:“周大人可想好在哪裏招兵?”
曆史上,戚繼光在明年的冬季,阮鍔從內部撥了三千紹興士兵歸戚繼光訓練。
直到嘉靖三十八年秋,戚繼光發現義烏百姓為爭奪開礦權,與永康礦夫發生大規模械鬥,雙方都十分勇猛,這才從義烏募兵。
周博仁打算提前三年讓義烏兵登上舞台,於是說:“我打算在浙江義烏招的礦工那裏募家丁,不知道戚將軍想在哪?”
戚繼光奇怪道:“義烏?為何在義烏?”
“額……”周博仁忘了戚繼光這會還沒看到義烏械鬥呢,於是打了個幌子,“聽說那裏的械鬥勢力較大,我覺得那邊的人有可能比價能打。戚將軍不妨與我一起在那募集夠了人手,我先去訓練,訓練完後再交由戚將軍,如何?”
“好,反正我這裏隻要200人,一起招募得了。”戚繼光也沒多說什麽,本來他就覺得應該招底層的人做士兵,礦工也屬於底層人物,應該也可以,而且相對於農家子弟,礦工的體力會更好。
胡宗憲那裏傳來俞大猷的戰報,在福建北部山區,俞大猷所部偷襲了倭寇的一個前鋒據點,陣斬倭寇二百餘人,其餘倭寇正在追擊。
胡宗憲捋著胡須,笑吟吟地說:“這個俞誌輔,打仗是越來越順手了,僅僅損失了三人,就斬倭寇二百餘,若其他衛所兵如此,倭寇之亂就可以結束了。”
在下麵坐著的戚繼光恨得牙癢癢,要不是周博仁幫助訓練且提供武器,他俞大猷能有這麽大戰力?
“報!有緊急軍情!”一個斥候匆匆跑了進來。
胡宗憲站了起來:“什麽軍情?”
“有一股八百餘名的倭寇進犯浙中門戶龍山所,數千軍士防守不住,倭寇兵分三路突入我軍,竟抵擋不住,紛紛潰退。”
“什麽?龍山所的人是幹什麽吃的!”胡宗憲很氣憤,他記得龍山所有好幾千人。
罵歸罵,胡宗憲還是得管。
“戚將軍,勞煩你去一趟,帶三千人過去,務必殲滅這股倭寇!”
“末將領命!”
周博仁此時也沒事,想著要不跟去看看,剛想開口,胡宗憲的命令也來了。
“振南,你跟著戚將軍一起去。”
周博仁一愣,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頭,拱手道:“下官領命。”
隨即跟著戚繼光一起出去。
戚繼光在兵營裏點了三千人,都是步兵,隻有自己跟周博仁騎馬,不同的是,周博仁的馬是他自己買的,竟然比自己的軍馬還要好。
周博仁與戚繼光在隊伍前麵騎馬走著,背後跟著浩浩蕩蕩的隊伍,隊伍後麵有一堆木車,要麽是牛拉,要麽是驢,剩下沒有牲口的,隻能用人推。
兵士們有個特點,那就是瘦,而且鴛鴦戰襖破破爛爛,隻有百戶以上的有棉甲,放在車上。
周博仁在兵器裝車的時候就仔細得看過,這些刀的刀背都很薄,刀背都薄的話,可想而知這刀得有多脆。弓上的牛筋看起來也像放了很久的樣子,箭矢有舊有新,這舊的箭頭上的鐵,反而看起來質量好一些。
這都什麽破爛,還是兵器呢。
人瘦就沒有力氣,兵器老舊戰鬥力更差,你一刀砍向倭寇,倭寇一擋,自己的刀斷了,還拿什麽打。
戚繼光看著周博仁一會迴頭看一眼,一會歎氣,好奇問道:“周大人在做什麽?”
周博仁歎了一口氣,低沉地說:“元敬啊,你看這些兵士,各個這麽瘦,能有力氣打仗?”
戚繼光說到:“我也知道,但是衛所兵士都是這樣。”
“還有這些武器,用料殘缺,缺乏保養,用這個能打敗倭寇?”
戚繼光也歎口氣:“軍器監發放的就是這樣,隊伍也沒有錢,無法購買好的。不是所有人都像周大人那樣能合法製造兵器。”
周博仁搖搖頭:“連倭寇都打不了,不知道長期以往,我大明還能不能抵禦北擄。”
戚繼光吃驚地說:“振南,別說這種話,大逆不道。”
周博仁苦笑道:“真話也不能說,大明就是這麽沒落的。文官貪財,武將怕死,土地都被官員和地主壟斷,老百姓吃不飽,碰到饑荒,沒有人造反才怪。”
戚繼光聽到周博仁越說越往大逆不道去了,也懶得再說,因為這也是實情。
隊伍走了五天抵達龍山所,滿目瘡痍,倭寇已經朝著寧波府的方向去了,隊伍改變方向,向南而去。
龍山到寧波府的路上,不斷看到被倭寇襲擊的村落,不是燒成灰燼,就是滿地屍體,十分淒慘。
“什麽!”戚繼光霍然而起,“這不是擅啟邊釁嗎?而且太祖還把倭國定為不征之國!”
周博仁輕笑道:“所以倭國人肆無忌憚來入侵我大明,便是可以的嗎?這麽多百姓和軍士慘死於倭寇刀鋒之下,我們隻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反擊,對方國內一點事都沒有?”
“這……”戚繼光頹然坐下。雖然自己是武將,但是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博通經史,因此也染上了讀書人的通病,思維僵化。
周博仁繼續說:“沿海倭寇,除了真倭,都是些明朝人假扮的。我假扮成海盜,不也能登上倭國土地去把倭寇消滅於源頭?這與兩國朝廷之間的朝貢沒有什麽影響,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已。”
眼看戚繼光不說話,周博仁繼續加料:“我自己出錢出糧出武器招募家丁,為國為民,不過是從源頭避免倭寇,不僅無錯,反而有功,戚將軍不肯幫助嗎?”
戚繼光思考了一番,點點頭說:“好,就按周大人說的辦。”
周博仁鬆了一口氣,終於搞定戚繼光,雖然說自己有私心,可大明朝也受了實惠。
至於自己有火器,也懂練兵之法,但是如今米尼步槍還是有缺點,射速慢,裝填麻煩。即使是三段擊,在倭國那種狹小地形之下,恐怕隻有鴛鴦陣或者三才陣比較適合對付突進來的倭寇。
戚繼光想起了什麽,又問:“周大人可想好在哪裏招兵?”
曆史上,戚繼光在明年的冬季,阮鍔從內部撥了三千紹興士兵歸戚繼光訓練。
直到嘉靖三十八年秋,戚繼光發現義烏百姓為爭奪開礦權,與永康礦夫發生大規模械鬥,雙方都十分勇猛,這才從義烏募兵。
周博仁打算提前三年讓義烏兵登上舞台,於是說:“我打算在浙江義烏招的礦工那裏募家丁,不知道戚將軍想在哪?”
戚繼光奇怪道:“義烏?為何在義烏?”
“額……”周博仁忘了戚繼光這會還沒看到義烏械鬥呢,於是打了個幌子,“聽說那裏的械鬥勢力較大,我覺得那邊的人有可能比價能打。戚將軍不妨與我一起在那募集夠了人手,我先去訓練,訓練完後再交由戚將軍,如何?”
“好,反正我這裏隻要200人,一起招募得了。”戚繼光也沒多說什麽,本來他就覺得應該招底層的人做士兵,礦工也屬於底層人物,應該也可以,而且相對於農家子弟,礦工的體力會更好。
胡宗憲那裏傳來俞大猷的戰報,在福建北部山區,俞大猷所部偷襲了倭寇的一個前鋒據點,陣斬倭寇二百餘人,其餘倭寇正在追擊。
胡宗憲捋著胡須,笑吟吟地說:“這個俞誌輔,打仗是越來越順手了,僅僅損失了三人,就斬倭寇二百餘,若其他衛所兵如此,倭寇之亂就可以結束了。”
在下麵坐著的戚繼光恨得牙癢癢,要不是周博仁幫助訓練且提供武器,他俞大猷能有這麽大戰力?
“報!有緊急軍情!”一個斥候匆匆跑了進來。
胡宗憲站了起來:“什麽軍情?”
“有一股八百餘名的倭寇進犯浙中門戶龍山所,數千軍士防守不住,倭寇兵分三路突入我軍,竟抵擋不住,紛紛潰退。”
“什麽?龍山所的人是幹什麽吃的!”胡宗憲很氣憤,他記得龍山所有好幾千人。
罵歸罵,胡宗憲還是得管。
“戚將軍,勞煩你去一趟,帶三千人過去,務必殲滅這股倭寇!”
“末將領命!”
周博仁此時也沒事,想著要不跟去看看,剛想開口,胡宗憲的命令也來了。
“振南,你跟著戚將軍一起去。”
周博仁一愣,真是瞌睡了有人送枕頭,拱手道:“下官領命。”
隨即跟著戚繼光一起出去。
戚繼光在兵營裏點了三千人,都是步兵,隻有自己跟周博仁騎馬,不同的是,周博仁的馬是他自己買的,竟然比自己的軍馬還要好。
周博仁與戚繼光在隊伍前麵騎馬走著,背後跟著浩浩蕩蕩的隊伍,隊伍後麵有一堆木車,要麽是牛拉,要麽是驢,剩下沒有牲口的,隻能用人推。
兵士們有個特點,那就是瘦,而且鴛鴦戰襖破破爛爛,隻有百戶以上的有棉甲,放在車上。
周博仁在兵器裝車的時候就仔細得看過,這些刀的刀背都很薄,刀背都薄的話,可想而知這刀得有多脆。弓上的牛筋看起來也像放了很久的樣子,箭矢有舊有新,這舊的箭頭上的鐵,反而看起來質量好一些。
這都什麽破爛,還是兵器呢。
人瘦就沒有力氣,兵器老舊戰鬥力更差,你一刀砍向倭寇,倭寇一擋,自己的刀斷了,還拿什麽打。
戚繼光看著周博仁一會迴頭看一眼,一會歎氣,好奇問道:“周大人在做什麽?”
周博仁歎了一口氣,低沉地說:“元敬啊,你看這些兵士,各個這麽瘦,能有力氣打仗?”
戚繼光說到:“我也知道,但是衛所兵士都是這樣。”
“還有這些武器,用料殘缺,缺乏保養,用這個能打敗倭寇?”
戚繼光也歎口氣:“軍器監發放的就是這樣,隊伍也沒有錢,無法購買好的。不是所有人都像周大人那樣能合法製造兵器。”
周博仁搖搖頭:“連倭寇都打不了,不知道長期以往,我大明還能不能抵禦北擄。”
戚繼光吃驚地說:“振南,別說這種話,大逆不道。”
周博仁苦笑道:“真話也不能說,大明就是這麽沒落的。文官貪財,武將怕死,土地都被官員和地主壟斷,老百姓吃不飽,碰到饑荒,沒有人造反才怪。”
戚繼光聽到周博仁越說越往大逆不道去了,也懶得再說,因為這也是實情。
隊伍走了五天抵達龍山所,滿目瘡痍,倭寇已經朝著寧波府的方向去了,隊伍改變方向,向南而去。
龍山到寧波府的路上,不斷看到被倭寇襲擊的村落,不是燒成灰燼,就是滿地屍體,十分淒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