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殿試
大明發明家:我成了科技大亨 作者:老街胖橘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汝默,你和舍妹的事,我答應了。”諸大綬鄭重說道,“殿試不會刷人,隻是名次問題,你好好準備,進入三甲很有希望。舍妹的幸福,就維係在你身上了。”
申時行非常激動,一作揖到底,顫聲說道:“大哥在上,我自省得,多謝大哥成全!”
諸大綬顯然對這聲大哥不習慣,緩了一會說:“迴去準備明日殿試吧。”
諸顏顏躲在自己屋子裏,聽了個真真切切,不禁喜上心頭,哪家少女不懷春,哪家少女不喜歡翩翩公子,更何況是有了進士身份的公子呢。如果足夠幸運,說不定申時行可以進入三甲。
明朝的科舉製度成熟時期,進士分為三個等級,即“三甲”。這三個等級是根據考試成績劃分的。一甲進士通常被授予較高級的官職,如翰林院編修、翰林院檢討等,這些職位通常負責編纂國史、撰寫詔令等文職工作。
二甲進士可能會被授予較低級別的中央官職,如六部主事、中書舍人等,或者被派往地方擔任知縣等職務。
三甲進士的官職通常更為基層,可能包括地方的教職官員,如學正、教諭等,或者其他地方低級官職。
狀元通常會被授予翰林院編修的職位,這是一個從六品的官職。翰林院是皇帝的文化機構,負責編輯、校對和撰寫皇帝的詔書、誥命等文件。
狀元的典型升遷路線可能包括:修撰(從六品)——侍讀\/侍講(正六品)——侍讀\/侍講學士(從五品)——翰林\/殿閣學士(正五品)——外放。明朝六部中,除了尚書和侍郎外,最大的官職是正五品的侍中。
榜眼一般也會被授予翰林院的職位,但可能起始職位稍低於狀元,例如翰林院檢討,這也是一個從六品的官職。
探花同樣可能被授予翰林院的職位,起始職位可能與榜眼相似,也是從六品的官職。
對於這些可能的官位,諸顏顏十分熟悉,畢竟陪著自己哥哥讀書這麽久了,也一直期望哥哥能夠做個翰林院的官,以後可以外放成為一方大員,或者成為六部高官。
學而優則仕,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秀品德。最優秀的一波人做官,能夠最大程度上維持一個帝國的運轉,當然這是這波人不貪腐不怕死的情況下。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趙高、李林甫、秦檜與嚴嵩之流,確實是讀書人反麵人物的典型。事實證明,有一肚子壞心眼的讀書人,為害則影響很大,甚至斷送國家前程。
此時內閣首輔正是著名的奸臣嚴嵩。
“皇上,明日殿試的題目該出了。”已經七十八歲的嚴嵩恭敬地對著嘉靖說道。
一身道袍的嘉靖睜開雙眼,看向這個老頭。這老頭精神矍鑠,看來還能再活個十幾年,說不定嘉靖都活不過他。
“朕還要想陝西地震的事,題目你以朕的名義出吧。”嘉靖緩緩道。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發生的地震,曆史上稱為“嘉靖乙卯大地震”。這次地震發生於嘉靖三十四年的末尾,即公元1556年1月23日午夜,震中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一帶。這次地震的震級為8級,震源深度在地表以下20至40公裏,極震區的地震烈度達到了11級。
這場大地震波及了大半個中國,影響了方圓幾十萬平方公裏的地區。地震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破壞,包括山川移位、道路改變、建築物倒塌等。據史料記載,此次地震導致了約83萬人死亡,是有記錄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之一,也是世界地震災害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
“臣遵旨。”嚴嵩早就料到了嘉靖不會出題,已經做好了應對措施,題目已經準備好,就差嘉靖點頭。
隨即,嚴嵩遞上了奏折:“啟稟陛下,這是內閣對陝西賑災的想法,請陛下過目。”
嘉靖接過奏折,看了一會,閉上了眼睛,想了一想,最後說道:“以地震發銀四萬兩賑山西平陽府、陝西延安府諸屬縣,並蠲免稅糧有差。先這樣吧,不夠的話後麵再說。”
“另外,青詞寫的怎樣了?”嘉靖對此比較上心。
“迴陛下,已經寫好,明日可進行儀式。”
“朕乏了,你退下吧。”
嚴嵩麵朝嘉靖,緩緩退了出去,並關上了宮門。
嚴府。
嚴世蕃,在幾張紙上挑選了一下,拿出了一張遞給嚴嵩:“父親,就用這一題吧,想必當今陛下心裏想的是這個。”
嚴嵩拿過紙一看,試題是關於如何賑災的,非常符合嘉靖目前的想法,捋了捋胡須,拿著這張紙匆匆的走到內閣。
殿試上。
周博仁並沒有看到嘉靖皇帝,一顆好奇心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倒是看到了一個老頭出現在大殿之上,看這老頭的年紀,周博仁心裏咯噔一下,終於想起來了這是誰。
自己最不想打交道的人,也是自己最想劃清界限的人。
不過八年後,這個明朝六大奸臣之一就要被革職,自己先在這八年低調一點,應該可以躲得過去。
殿試的題目自己已經通過ai早就知道,也是自己穿越的蝴蝶效應沒有產生更大的範圍,因此ai的答案的質量還是很高的,否則題目由於自己的穿越而改變,自己答卷的質量可就嗬嗬噠。
當然周博仁不敢托大,在別人開始動筆的時候,自己也一筆一劃的寫著策問,關於如何賑災,如何運輸,如何防止疫病,如何就近救援等等。
殿試結束後,諸大綬和申時行都沒有表現出激動,很平淡。倒是周博仁自己很激動。
為什麽激動,因為接下來不用再考試了,就像高考結束,周博仁現在就想迴去把書撕得粉碎,雖然他也沒怎麽看過書,可能是因為穿越前高考完沒有撕過癮。
放榜時間在四月初,正值杏花綻放的時候,也叫杏榜。黃色榜單會在宮牆上張貼三日,隨後會刻在國子監內。
這該死的儀式感。
申時行非常激動,一作揖到底,顫聲說道:“大哥在上,我自省得,多謝大哥成全!”
諸大綬顯然對這聲大哥不習慣,緩了一會說:“迴去準備明日殿試吧。”
諸顏顏躲在自己屋子裏,聽了個真真切切,不禁喜上心頭,哪家少女不懷春,哪家少女不喜歡翩翩公子,更何況是有了進士身份的公子呢。如果足夠幸運,說不定申時行可以進入三甲。
明朝的科舉製度成熟時期,進士分為三個等級,即“三甲”。這三個等級是根據考試成績劃分的。一甲進士通常被授予較高級的官職,如翰林院編修、翰林院檢討等,這些職位通常負責編纂國史、撰寫詔令等文職工作。
二甲進士可能會被授予較低級別的中央官職,如六部主事、中書舍人等,或者被派往地方擔任知縣等職務。
三甲進士的官職通常更為基層,可能包括地方的教職官員,如學正、教諭等,或者其他地方低級官職。
狀元通常會被授予翰林院編修的職位,這是一個從六品的官職。翰林院是皇帝的文化機構,負責編輯、校對和撰寫皇帝的詔書、誥命等文件。
狀元的典型升遷路線可能包括:修撰(從六品)——侍讀\/侍講(正六品)——侍讀\/侍講學士(從五品)——翰林\/殿閣學士(正五品)——外放。明朝六部中,除了尚書和侍郎外,最大的官職是正五品的侍中。
榜眼一般也會被授予翰林院的職位,但可能起始職位稍低於狀元,例如翰林院檢討,這也是一個從六品的官職。
探花同樣可能被授予翰林院的職位,起始職位可能與榜眼相似,也是從六品的官職。
對於這些可能的官位,諸顏顏十分熟悉,畢竟陪著自己哥哥讀書這麽久了,也一直期望哥哥能夠做個翰林院的官,以後可以外放成為一方大員,或者成為六部高官。
學而優則仕,這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秀品德。最優秀的一波人做官,能夠最大程度上維持一個帝國的運轉,當然這是這波人不貪腐不怕死的情況下。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趙高、李林甫、秦檜與嚴嵩之流,確實是讀書人反麵人物的典型。事實證明,有一肚子壞心眼的讀書人,為害則影響很大,甚至斷送國家前程。
此時內閣首輔正是著名的奸臣嚴嵩。
“皇上,明日殿試的題目該出了。”已經七十八歲的嚴嵩恭敬地對著嘉靖說道。
一身道袍的嘉靖睜開雙眼,看向這個老頭。這老頭精神矍鑠,看來還能再活個十幾年,說不定嘉靖都活不過他。
“朕還要想陝西地震的事,題目你以朕的名義出吧。”嘉靖緩緩道。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發生的地震,曆史上稱為“嘉靖乙卯大地震”。這次地震發生於嘉靖三十四年的末尾,即公元1556年1月23日午夜,震中位於今天的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一帶。這次地震的震級為8級,震源深度在地表以下20至40公裏,極震區的地震烈度達到了11級。
這場大地震波及了大半個中國,影響了方圓幾十萬平方公裏的地區。地震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破壞,包括山川移位、道路改變、建築物倒塌等。據史料記載,此次地震導致了約83萬人死亡,是有記錄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之一,也是世界地震災害史上最大的災難之一。
“臣遵旨。”嚴嵩早就料到了嘉靖不會出題,已經做好了應對措施,題目已經準備好,就差嘉靖點頭。
隨即,嚴嵩遞上了奏折:“啟稟陛下,這是內閣對陝西賑災的想法,請陛下過目。”
嘉靖接過奏折,看了一會,閉上了眼睛,想了一想,最後說道:“以地震發銀四萬兩賑山西平陽府、陝西延安府諸屬縣,並蠲免稅糧有差。先這樣吧,不夠的話後麵再說。”
“另外,青詞寫的怎樣了?”嘉靖對此比較上心。
“迴陛下,已經寫好,明日可進行儀式。”
“朕乏了,你退下吧。”
嚴嵩麵朝嘉靖,緩緩退了出去,並關上了宮門。
嚴府。
嚴世蕃,在幾張紙上挑選了一下,拿出了一張遞給嚴嵩:“父親,就用這一題吧,想必當今陛下心裏想的是這個。”
嚴嵩拿過紙一看,試題是關於如何賑災的,非常符合嘉靖目前的想法,捋了捋胡須,拿著這張紙匆匆的走到內閣。
殿試上。
周博仁並沒有看到嘉靖皇帝,一顆好奇心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倒是看到了一個老頭出現在大殿之上,看這老頭的年紀,周博仁心裏咯噔一下,終於想起來了這是誰。
自己最不想打交道的人,也是自己最想劃清界限的人。
不過八年後,這個明朝六大奸臣之一就要被革職,自己先在這八年低調一點,應該可以躲得過去。
殿試的題目自己已經通過ai早就知道,也是自己穿越的蝴蝶效應沒有產生更大的範圍,因此ai的答案的質量還是很高的,否則題目由於自己的穿越而改變,自己答卷的質量可就嗬嗬噠。
當然周博仁不敢托大,在別人開始動筆的時候,自己也一筆一劃的寫著策問,關於如何賑災,如何運輸,如何防止疫病,如何就近救援等等。
殿試結束後,諸大綬和申時行都沒有表現出激動,很平淡。倒是周博仁自己很激動。
為什麽激動,因為接下來不用再考試了,就像高考結束,周博仁現在就想迴去把書撕得粉碎,雖然他也沒怎麽看過書,可能是因為穿越前高考完沒有撕過癮。
放榜時間在四月初,正值杏花綻放的時候,也叫杏榜。黃色榜單會在宮牆上張貼三日,隨後會刻在國子監內。
這該死的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