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是位於陝西南部的一個小山村,90年代的那裏就像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安安靜靜,普普通通。
90年代,大家出行都是靠兩條腿,那時我隻有幾歲,外婆說我就像個螞蚱,蹦蹦跳跳的,每次去趕集來迴兩個小時的路程我都可以走下來。愛吃的東西永遠都是陝西人的心尖:肉夾饃。對於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來說,吃肉是每個農村孩子對於過年最美好的向往。
小時候,可以和小夥伴去下河摸魚,上房揭瓦,隻是我們北方的河裏大多都是石子沙粒,不像南方泥鰍很多,泥很多。年少無知,對於這世間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小到螞蟻蛐蛐,大到蒼天飛鳥,無一不成為我的觀察對象。直到有一次和鄰居家姐姐抓石子玩從桌子上摔下來摔破了頭,之前對於童年的美好記憶都消散了,腦袋破了個洞,修養了好一陣子,結了血痂的頭發慘不忍睹。
曾經看了《請迴答1988》一遍又一遍,不時迴想起我的兒時。我們也是一到點就有家人喊我們迴去吃飯,會有家人責罵我們,會因為一件小事感動。那些珍藏80.90後的記憶彌足珍貴,我們不似70後那麽艱苦,也不似00後那麽放蕩不羈,我們是隱忍的一代,我們是時代迅猛發展的消耗品。
2000年前後,振興農村,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戶戶爭著蓋樓房,作為身份和財富的象征。作為傳統的家庭,奶奶非常羨慕別人的樓房,就在奶奶的一再要求下,爸爸終於也開始在08年拆掉了我們的老土房,那一年我們也有了一座不大不小的老宅。奶奶在她的新家裏度過了很美好的一段時光。
2000年的農村,騎摩托車已經成為了一種時髦,誰家沒個摩托車那就是貧窮。婦女們開始染發燙發,發色以紅色,黑色,黃色為主流;衣著嘛,也奉行著大黑,大綠,大藍,大紅之類色調,總之就是鮮豔喜慶就對了。
2000年的農村,在吃喝方麵大家慢慢的開始富足起來,這是因為勞力大多輸出流向城市,人們漸漸放棄了土地的收入,將戰場轉到了自己的省會:大西安!有些人做起了果蔬販子;有些人借了點錢開了餐館:有些人開了服裝店;還有些人開始無盡的給別人打工的歲月。就這樣,他們拿著一年的血汗錢迴家蓋了高樓,豐盈的自己的基本生活走向小康。
小的時候,點豆子玉米,播種小麥;如今的老家人們種地的非常少;
小時候下河摸魚,洗澡;如今河水已經快斷流,幹涸;
小時候灶火是用柴火幹樹枝,爛樹葉燒起來的;如今煤氣灶,電磁爐經久不衰;
小時候依偎在爸媽懷裏掏耳朵,講故事;如今有寫不完的作業,與父母的溝通也僅限於要錢;
小時候下雨跑出去玩鬧,踩水;如今恨不得在被窩裏待一輩子;
小時候不高興了就在村子裏到處走走;如今不高興了那就隻能忍著嘍;
村子裏定時飄散的炊煙,老屋門前的那條小溪,奶奶會讓我在那裏刮土豆,那時候的土豆皮非常好刮,拿勺子輕輕一剝就可以撕下來,每次刮完土豆手都是黑黑的,我非常熱衷於拉風箱,唿唿的特別帶勁。
老屋,溪流,葡萄架,豬圈,屋後的桃樹,豬圈旁的梨樹,雨後的露珠,迎著晚霞歸來的農人,河邊浣衣嬉笑八卦的婦女……
我和我的家鄉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那些屬於我們這代人的獨家記憶。
我相信,不論過去多少年,家鄉永遠都是我們的根,我們漂泊心靈的永久居所。
90年代,大家出行都是靠兩條腿,那時我隻有幾歲,外婆說我就像個螞蚱,蹦蹦跳跳的,每次去趕集來迴兩個小時的路程我都可以走下來。愛吃的東西永遠都是陝西人的心尖:肉夾饃。對於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來說,吃肉是每個農村孩子對於過年最美好的向往。
小時候,可以和小夥伴去下河摸魚,上房揭瓦,隻是我們北方的河裏大多都是石子沙粒,不像南方泥鰍很多,泥很多。年少無知,對於這世間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小到螞蟻蛐蛐,大到蒼天飛鳥,無一不成為我的觀察對象。直到有一次和鄰居家姐姐抓石子玩從桌子上摔下來摔破了頭,之前對於童年的美好記憶都消散了,腦袋破了個洞,修養了好一陣子,結了血痂的頭發慘不忍睹。
曾經看了《請迴答1988》一遍又一遍,不時迴想起我的兒時。我們也是一到點就有家人喊我們迴去吃飯,會有家人責罵我們,會因為一件小事感動。那些珍藏80.90後的記憶彌足珍貴,我們不似70後那麽艱苦,也不似00後那麽放蕩不羈,我們是隱忍的一代,我們是時代迅猛發展的消耗品。
2000年前後,振興農村,我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戶戶爭著蓋樓房,作為身份和財富的象征。作為傳統的家庭,奶奶非常羨慕別人的樓房,就在奶奶的一再要求下,爸爸終於也開始在08年拆掉了我們的老土房,那一年我們也有了一座不大不小的老宅。奶奶在她的新家裏度過了很美好的一段時光。
2000年的農村,騎摩托車已經成為了一種時髦,誰家沒個摩托車那就是貧窮。婦女們開始染發燙發,發色以紅色,黑色,黃色為主流;衣著嘛,也奉行著大黑,大綠,大藍,大紅之類色調,總之就是鮮豔喜慶就對了。
2000年的農村,在吃喝方麵大家慢慢的開始富足起來,這是因為勞力大多輸出流向城市,人們漸漸放棄了土地的收入,將戰場轉到了自己的省會:大西安!有些人做起了果蔬販子;有些人借了點錢開了餐館:有些人開了服裝店;還有些人開始無盡的給別人打工的歲月。就這樣,他們拿著一年的血汗錢迴家蓋了高樓,豐盈的自己的基本生活走向小康。
小的時候,點豆子玉米,播種小麥;如今的老家人們種地的非常少;
小時候下河摸魚,洗澡;如今河水已經快斷流,幹涸;
小時候灶火是用柴火幹樹枝,爛樹葉燒起來的;如今煤氣灶,電磁爐經久不衰;
小時候依偎在爸媽懷裏掏耳朵,講故事;如今有寫不完的作業,與父母的溝通也僅限於要錢;
小時候下雨跑出去玩鬧,踩水;如今恨不得在被窩裏待一輩子;
小時候不高興了就在村子裏到處走走;如今不高興了那就隻能忍著嘍;
村子裏定時飄散的炊煙,老屋門前的那條小溪,奶奶會讓我在那裏刮土豆,那時候的土豆皮非常好刮,拿勺子輕輕一剝就可以撕下來,每次刮完土豆手都是黑黑的,我非常熱衷於拉風箱,唿唿的特別帶勁。
老屋,溪流,葡萄架,豬圈,屋後的桃樹,豬圈旁的梨樹,雨後的露珠,迎著晚霞歸來的農人,河邊浣衣嬉笑八卦的婦女……
我和我的家鄉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那些屬於我們這代人的獨家記憶。
我相信,不論過去多少年,家鄉永遠都是我們的根,我們漂泊心靈的永久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