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學到的最有用的道理就是,快樂的秘訣就是停止胡思亂想,治愈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忙碌和早睡。堅決不要因為5分鍾的不開心而影響到23小時55分的開心,那樣就太不劃算了。
90年代是一個劃時代的年代,我們重疊著80後的影子,卻被20世紀逼著要我們創新前進。在這世紀斷層中產生了很多的怪癖,之前的一章說到中國大媽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90後的我們承接60,70年代爸媽的勤儉節約傳統,有的孩子在節約意識熏陶中發揚光大,還有的孩子反其道而行,小時候沒錢,長大了有錢了不知節製,成了光榮的月光族,啃老族。
小的時候:
每個人都有一個定時的鬧鍾;
起床必須把被子疊好;
早餐一定是一包康師傅紅燒牛肉麵+牛奶;
不能淋雨,淋了雨頭上會長虱子的;
下雨了必須穿雨靴;
隻有父母願意主動給你請假,否則你絕對不可以;
老師打學生不違法;
洗完頭必須曬幹,要不腦子會進水;
護發素隻有蜂花的;
肥皂洗潔精隻有雕牌;
洗碗衣服為了不皺必須抖一抖,最好是抖出一道彩虹;
吃飯前必須洗手;
舀米飯必須從一邊向另一邊;
吃飯必須大家人到齊了才開動;
晚上必須刷牙洗臉洗腳才可以上床,而且必須按照順序來;
抹臉的全國統一:鬱美淨;
頭發紮緊最漂亮,揪頭皮的那種;
褲子一定要提到胸以下,精神;
秋褲必須紮進襪子裏;
家裏錢永遠都是媽媽管;
冬天最溫暖的衣服永遠都是媽媽織的加厚雙層高領毛衣;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存錢罐;
每個媽媽都有一隻大紅色的口紅;
每個爸爸都有一件冬天穿著冷,春天穿著熱的皮夾克;
每個奶奶都有一塊手帕,走到哪裏帶到哪裏;
每個爺爺都有一頂帽子,不論形狀,材質;
每個小孩都有一個朋友叫小明,小紅;
那個物資匱乏又簡單快樂的我們;
………
這些父輩教養的優良傳統,使我們成為了更好的我們。在社會上我們努力工作,做國家的搬運工;生活中,我們用著父母所教養的好習慣,好家教,廣交朋友,好好生活。
昨日,看到一個標題,為什麽長大後的90後還喜歡看從前的動畫片?我從小就很喜歡看動畫片,尤其是那種畫風優美的,以宮崎駿老爺爺為代表。如今的90後,已經長大,或許我們可以從動畫中看到和小時候不一樣的風景。有些片子,看第一遍是新奇,多看幾遍就是迴味了。
近日優酷發布的《經典動畫高清修複用戶報告》顯示,6月累計有300萬人觀看站內高清經典動畫;觀看時長名列前五的,分別是《葫蘆兄弟》(95.4萬小時)、《黑貓警長》(73.1萬小時)、《葫蘆小金剛》、《舒克與貝塔》、《阿凡提的故事》。90後和80後是主力人群,觀看時長分別占55.44%和27.21%。(數據來自於網絡)
老動畫被寄予了宏大理想,修複後還是原來的味道。有孩子了帶著孩子一起重溫過去的童年歲月,沒孩子的或自己一人或和愛人一起,迴到那簡單美好的小時候。
高中的某一天,我很喜歡哼唱:我有一頭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幾天下來爸爸也學會了,他問我今天怎麽不哼哼了,我說:哦,我忘了。有沒有一首歌,承載了你的童年記憶,承載了那一刻的溫情。
大學的某一個暑假,迴到爸媽身邊。慈父看著我說道:現在的動畫片啊,真的演得都是啥。我說:怎麽了?爸爸說:你看你小時候就愛看神奇山穀。瞬間我的記憶迴到了7,8歲的時候,那個時候最愛看的就是那個動畫片了。那個時候的彩色電視隻有40幾個台,已經算是很多的了。每到那個周末的時候我都是準時就坐迎接。其實在現在看來,有點弱智,那個動畫片就是大人藏在玩偶裏演的情景劇,有點像現在被玩壞的天線寶寶。隻是,小的時候,沒有那麽多的網絡,那麽多的新奇事物吸引我們,一檔動畫已經非常奢侈了。這個動畫爸爸記得,媽媽記得,我也會一直記得。
上周末,邀請了兩個朋友來家裏做客。我們佳肴以待,我們看著《歲月的童話》,我們談天說地,我們一起迴憶往昔。在那一刻,我真的覺得真幸福,那一刻我們成了動漫裏的主人公甲乙丙丁,我們迴到了小時候那個有溪流有山川的故鄉。
長大後,總是在孤寂的時候會打開一部喜歡的動漫去看,想象著自己是魔女宅急便的琪琪,哈爾的移動城堡的蘇菲……帶著這些想象走過一個個冷清的夜晚。黎明來臨,又是新的一天,我還是我,被略微治愈後的我。
有時會問自己,究竟是讀書累還是幹活累?歲月如斯,二十幾年我明白了不歡樂才最累。成年的世界,不再是為自己而活,我們肩上有需要去承擔的責任,做一個快樂的仙子越來越難。但是,不要悲傷,生活還是甜的,每天都充滿了驚喜與感動。
佛祖說:眾生皆苦,那既然一個人是苦,兩個人在一起也是苦,人們為什麽會選擇在一起呢?長大後才明白,如果有一雙眼睛願意陪你在深夜落淚,那人世間的諸多苦難也都值得去承受了。
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性格就會變得互補,愛的多的那個性格會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妥協。被愛的那個,則會變得越來越霸道,越來越任性。兩個人能夠走得長遠,是因為其中有一方在努力迎合,遷就,因為愛她什麽都介意,最後就什麽都能原諒,這不是天生好脾氣,隻是不想失去對方罷了。
90年代是一個劃時代的年代,我們重疊著80後的影子,卻被20世紀逼著要我們創新前進。在這世紀斷層中產生了很多的怪癖,之前的一章說到中國大媽就是這樣應運而生的。
90後的我們承接60,70年代爸媽的勤儉節約傳統,有的孩子在節約意識熏陶中發揚光大,還有的孩子反其道而行,小時候沒錢,長大了有錢了不知節製,成了光榮的月光族,啃老族。
小的時候:
每個人都有一個定時的鬧鍾;
起床必須把被子疊好;
早餐一定是一包康師傅紅燒牛肉麵+牛奶;
不能淋雨,淋了雨頭上會長虱子的;
下雨了必須穿雨靴;
隻有父母願意主動給你請假,否則你絕對不可以;
老師打學生不違法;
洗完頭必須曬幹,要不腦子會進水;
護發素隻有蜂花的;
肥皂洗潔精隻有雕牌;
洗碗衣服為了不皺必須抖一抖,最好是抖出一道彩虹;
吃飯前必須洗手;
舀米飯必須從一邊向另一邊;
吃飯必須大家人到齊了才開動;
晚上必須刷牙洗臉洗腳才可以上床,而且必須按照順序來;
抹臉的全國統一:鬱美淨;
頭發紮緊最漂亮,揪頭皮的那種;
褲子一定要提到胸以下,精神;
秋褲必須紮進襪子裏;
家裏錢永遠都是媽媽管;
冬天最溫暖的衣服永遠都是媽媽織的加厚雙層高領毛衣;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存錢罐;
每個媽媽都有一隻大紅色的口紅;
每個爸爸都有一件冬天穿著冷,春天穿著熱的皮夾克;
每個奶奶都有一塊手帕,走到哪裏帶到哪裏;
每個爺爺都有一頂帽子,不論形狀,材質;
每個小孩都有一個朋友叫小明,小紅;
那個物資匱乏又簡單快樂的我們;
………
這些父輩教養的優良傳統,使我們成為了更好的我們。在社會上我們努力工作,做國家的搬運工;生活中,我們用著父母所教養的好習慣,好家教,廣交朋友,好好生活。
昨日,看到一個標題,為什麽長大後的90後還喜歡看從前的動畫片?我從小就很喜歡看動畫片,尤其是那種畫風優美的,以宮崎駿老爺爺為代表。如今的90後,已經長大,或許我們可以從動畫中看到和小時候不一樣的風景。有些片子,看第一遍是新奇,多看幾遍就是迴味了。
近日優酷發布的《經典動畫高清修複用戶報告》顯示,6月累計有300萬人觀看站內高清經典動畫;觀看時長名列前五的,分別是《葫蘆兄弟》(95.4萬小時)、《黑貓警長》(73.1萬小時)、《葫蘆小金剛》、《舒克與貝塔》、《阿凡提的故事》。90後和80後是主力人群,觀看時長分別占55.44%和27.21%。(數據來自於網絡)
老動畫被寄予了宏大理想,修複後還是原來的味道。有孩子了帶著孩子一起重溫過去的童年歲月,沒孩子的或自己一人或和愛人一起,迴到那簡單美好的小時候。
高中的某一天,我很喜歡哼唱:我有一頭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幾天下來爸爸也學會了,他問我今天怎麽不哼哼了,我說:哦,我忘了。有沒有一首歌,承載了你的童年記憶,承載了那一刻的溫情。
大學的某一個暑假,迴到爸媽身邊。慈父看著我說道:現在的動畫片啊,真的演得都是啥。我說:怎麽了?爸爸說:你看你小時候就愛看神奇山穀。瞬間我的記憶迴到了7,8歲的時候,那個時候最愛看的就是那個動畫片了。那個時候的彩色電視隻有40幾個台,已經算是很多的了。每到那個周末的時候我都是準時就坐迎接。其實在現在看來,有點弱智,那個動畫片就是大人藏在玩偶裏演的情景劇,有點像現在被玩壞的天線寶寶。隻是,小的時候,沒有那麽多的網絡,那麽多的新奇事物吸引我們,一檔動畫已經非常奢侈了。這個動畫爸爸記得,媽媽記得,我也會一直記得。
上周末,邀請了兩個朋友來家裏做客。我們佳肴以待,我們看著《歲月的童話》,我們談天說地,我們一起迴憶往昔。在那一刻,我真的覺得真幸福,那一刻我們成了動漫裏的主人公甲乙丙丁,我們迴到了小時候那個有溪流有山川的故鄉。
長大後,總是在孤寂的時候會打開一部喜歡的動漫去看,想象著自己是魔女宅急便的琪琪,哈爾的移動城堡的蘇菲……帶著這些想象走過一個個冷清的夜晚。黎明來臨,又是新的一天,我還是我,被略微治愈後的我。
有時會問自己,究竟是讀書累還是幹活累?歲月如斯,二十幾年我明白了不歡樂才最累。成年的世界,不再是為自己而活,我們肩上有需要去承擔的責任,做一個快樂的仙子越來越難。但是,不要悲傷,生活還是甜的,每天都充滿了驚喜與感動。
佛祖說:眾生皆苦,那既然一個人是苦,兩個人在一起也是苦,人們為什麽會選擇在一起呢?長大後才明白,如果有一雙眼睛願意陪你在深夜落淚,那人世間的諸多苦難也都值得去承受了。
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性格就會變得互補,愛的多的那個性格會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妥協。被愛的那個,則會變得越來越霸道,越來越任性。兩個人能夠走得長遠,是因為其中有一方在努力迎合,遷就,因為愛她什麽都介意,最後就什麽都能原諒,這不是天生好脾氣,隻是不想失去對方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