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人頭攢動,好不熱鬧!放眼望去,但見眾多官員雲集於此,其中不僅有我親自提攜培養的心腹之人,更有諸多曆經數朝風雨、經驗豐富的老臣;


    此外,來自五湖四海的地方官員們亦紛紛現身,他們懷揣著對朝廷的忠誠與期待,齊聚一堂;


    而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那些遠道而來的外族使節,他們身著別具特色的服飾,帶著異域風情和獨特文化,踏入這莊嚴肅穆的殿堂之中。


    一時間,朝堂上下充滿了各種聲音,或議論紛紛,或交頭接耳,大家都躍躍欲試想要表現,暗中觀察今日的朝堂氣氛。


    眾人皆已齊聚於此,今晨上朝時間相較往昔的確提前了些許。諸位愛卿,請依序而立。


    此次朝會意義非凡,關乎諸君日後之俸祿、官階變動以及晉升事宜,務必嚴陣以待!不知可還有尚未抵達之人?


    此時,一名大臣上前稟報:“迴稟攝政王,今日司空陳賜突患重疾,特遣其子陳群代其與會,懇請王爺應允。”


    話音未落,忽聞一聲高唿傳來:“報!!!”


    就在這時,人群之中再次傳出了一陣高亢而響亮的唿喊聲:“啟奏陛下!啟奏攝政王!


    從遙遠的荊州之地,接連有兩封機密信函送達此處,此外,還有來自各個地方的諸侯們所呈上的投降文書也一同呈現在此。”這聲音如同驚雷一般,瞬間打破了原本沉寂的氛圍,讓在場的眾人皆是心頭一震。


    他們紛紛將目光投向那名喊話之人,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好奇。究竟是什麽樣的消息,能夠引起如此軒然大波?


    而這些密函和降書中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一時間,整個朝堂之上都彌漫著一種緊張而肅穆的氣氛。


    攝政王當即下令道:“速速呈上!諫議大夫何在?出列!煩勞汝將信中之內容宣讀一番。”


    諫議大夫聞聲而出,恭敬應道:“微臣謹遵旨意!”隨即便接過信件,展開誦讀起來。


    吾乃青州牧曹操,在此鄭重宣誓,願向周晉俯首稱臣!而那益州之主劉璋,亦心懷敬畏,表示甘願歸順於王爺麾下。


    至於漢中之地的張魯,更是誠心誠意地叩拜王爺,願奉其為主人願意終生聽從王爺調遣。


    且看那荊州之主劉表,亦是一片赤誠之心,誓言臣服於攝政王,並願為攝政王效犬馬之勞、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再瞧這交州的士家一族,同樣心悅誠服地表示願意歸附攝政王;就連交州刺史朱符,也滿懷敬意地拜倒在攝政王麵前,立誌為朝廷盡忠職守、不遺餘力。


    此外,徐州牧陶謙亦呈上表章,明確表態將謹遵攝政王之令行事。至此,各方諸侯的信函大意已然誦讀完畢,可以看出諸位皆對攝政王尊崇有加,心甘情願地聽命於他。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陛下啊!今日朝堂之上,這一封封來自四麵八方的重要信件皆已被完整地宣讀完畢。


    然而,麵對如此繁多且複雜的信息與事務,接下來究竟應當采取何種舉措以妥善處理呢?這無疑需要仰仗陛下您那超凡脫俗的智慧和英明果斷的決策了呀!


    在此,朕希望諸位先皇時期的老臣子們、皇室宗親以及來自各地的大小官員們都能夠靜下心來,仔細聆聽朕所言。


    畢竟,國家之興衰榮辱,係於眾人之手;朝廷之穩定安寧,亦取決於每一個人的努力與付出。讓我們齊心協力,共同為這片江山社稷出謀劃策,共克萬難。


    想當年,朕尚處年幼懵懂之際,心智未開、見識淺薄,實難擔起引領眾人之重任,更無力率爾等共鑄大漢輝煌未來。


    豈料那董卓老賊趁勢而起,擾亂朝堂綱紀,如惡魔肆虐人間,殘害無辜蒼生,屠戮忠臣良將,致國家陷入水深火熱、民不聊生之境!然天無絕人之路,幸有攝政王挺身而出,親率三十萬精銳雄師,奮勇殺敵,浴血奮戰,終大敗董賊,拯救朕及眾愛卿於生死邊緣。


    值此危難之際,攝政王力挽狂瀾,功勳卓著,其恩重如山,情比海深。為表感激之情,今日朕決意效仿上古賢君堯舜之舉,禪位予攝政王。


    望諸君切莫忤逆攝政王之意,須知此舉皆出於朕之本心,乃心甘情願為之。


    願攝政王承繼大統後,能勵精圖治,重振漢室雄風,開創太平盛世,福澤萬民,流芳百世!


    在此,懇請各位臣子齊心協力、不遺餘力地輔助新皇帝,共同構建繁榮昌盛的新時代王朝。


    我堅信,憑借攝政王的卓越才能,必定能夠引領眾人攜手打造出一個溫馨和睦、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讓百姓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朕所言已畢!希望諸位不要再橫加阻攔,因為這將是朕在龍椅之上頒布的最後一道聖旨。


    “陛下萬萬不可啊!”攝政王固然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但我大漢江山乃是曆代先皇傳承而來,更是劉家的千秋功業,理應由劉姓子孫來承襲大統才對。


    眾多先皇時期的老臣以及皇親貴胄們皆紛紛跪地,涕淚交加地哭訴道:“陛下若是一意孤行!待到百年之後,魂魄迴歸地府黃泉之時,又該如何去麵對大漢的二十四位先帝呢!”


    其實,此次乃是朕與攝政王之間的一場賭約,而結果是朕輸了,這也正是我與攝政王所達成的約定。


    諸位愛卿切莫悲痛欲絕,朕心意已決,旨意已然下達,還望諸位不要再為難攝政王和朕了。


    陛下啊!微臣鬥膽進言:“陛下您今日竟然要行那如同堯舜一般的賢明君主之舉,微臣實在惶恐至極,萬萬承受不起啊!想當年,微臣之所以能夠取得如今這般微不足道的成就,全賴先皇對微臣的浩蕩恩澤與知遇之恩呐!


    微臣此生此世都將銘記於心,絕不敢有半分非分之想,更不敢妄圖染指我大漢的萬裏河山啊!所以懇請陛下務必收迴成命啊!”


    攝政王不必多說了,自先皇在位之時你便開始屢立奇勳,其功績可謂是數不勝數。


    先皇早已賜予你至高無上的殊榮和待遇。然而時至今日,攝政王依舊忠心耿耿,不僅為我大漢鏟除了袁紹、董卓等一眾心懷不軌、妄圖篡奪皇位的逆賊奸臣,更是在那混亂不堪的戰局當中奮不顧身地營救朕脫離險境。


    如此豐功偉績,簡直就是蓋世無雙,威震天下!朕深知自己無論如何也難以望其項背,與攝政王相提並論。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朕才萌生出要仿效古時那些聖明賢德的君主將皇位傳給攝政王的想法啊,請攝政王千萬不要推脫拒絕。


    陛下!這件事可否暫且擱置一下?我們不妨先對各位先皇時期的舊臣子們進行賞賜封官,同時也要提拔那些忠誠不二、盡職盡責的眾多大臣們呀。


    既然攝政王都這麽說了:“那麽關於禪讓皇位這件大事,咱們就在下一次的朝堂會議上再做商議吧!”


    多謝陛下您的通情達理和寬容大度!現在微臣手中持有一份詳細的名錄,上麵羅列著此次獲得晉升和封賞的各位大臣,此外,還有一部分到達一定年齡應當考慮退休返鄉、主動請求辭去官職的先皇時期的舊臣的名字,請陛下您親自閱覽查看一番。


    攝政王啊,還是由你來替朕做出最終的決定吧!朕感覺身體有些不太舒服,需要去看看禦醫,朕這就要先行一步告辭離開了。


    臣等在此恭敬地送別陛下迴宮!


    在座的諸位應該都已經清楚明白了陛下的真實意圖,今天陛下龍體欠安,就讓我來代替陛下處理好這些事務吧。


    諸位大人,你們都是大漢的功臣,陛下處於危難之中時,大家能與陛下共同進退,足可見各位對大漢的忠心。


    今日我就代替陛下宣讀此次受封的諸位先皇舊臣。


    我要開始宣讀詔書了,大家請聽好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因各位先皇舊臣對朕不離不棄,幸的攝政王相救,朕感激不盡。所以特賞賜諸位先皇舊臣,以表達諸位忠心大漢的拳拳之心。”


    諸位先皇舊臣們紛紛跪地,聆聽著那莊重而威嚴的封賞之聲:“太尉陳寔,一生為大漢鞠躬盡瘁、立下赫赫功勳,尤其是對當今聖上忠心耿耿、從未有過絲毫背離之心。


    鑒於此等功績與忠誠,特冊封其為太傅一職!然陳太傅年事已高且體弱多病,主動上書請求辭官歸鄉。


    聖上仁慈寬厚,念及陳太傅多年來的辛勞付出,決定保留其太傅官職,以示尊崇,並準允他告老還鄉,安享天倫之樂。”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太傅之子已然接替其父擔任司空之位。而今,聖上再恩賜陳紀為汝陰侯,與此同時,正式任命陳紀之子陳群為吏部員外郎,委以重任。


    此時此刻,我陳家滿門上下皆心懷感激之情,齊聲高唿道:“我陳家衷心感謝攝政王的厚愛與提攜,日後定當竭盡全力,為攝政王效犬馬之勞,哪怕赴湯蹈火亦在所不惜!”


    恰值此時,朝廷正缺一名宗正之職位,經過深思熟慮,聖上決定冊封劉普為宗正,並賜予其長子劉渙戶部員外郎之職,次子劉曄則被封為禮部員外郎。


    如此一來,朝堂之上又多了幾位賢能之士,必將為國家的繁榮昌盛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且說那朝堂之上,氣氛莊嚴肅穆。攝政王掃視著下方群臣。此時,一道聖旨頒布下來:“陛下特封司空楊賜為特進!”眾人聞言,心中皆是一震。


    要知道,這可是極高的榮譽啊!緊接著,又聽攝政王說道:“念及陳司空年事已高,且其乃是主動請辭,朕陛下特準他告老還鄉,並賜予爵位——臨晉侯。”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無不感慨萬分。


    隨後,攝政王再次開口:“此外,擢升其子楊彪為司徒,正式任命其孫楊修擔任禮部員外郎一職。


    至於其他先皇舊臣的後代們,如果表現出色,陛下亦會另行封賞。”聽到這裏,那些先皇舊臣的子弟們個個摩拳擦掌,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表現,爭取得到聖上的賞識與恩賜。


    接著,我繼續說道:“對於其餘的宗親以及各位官員,陛下決定每人賞賜黃金一千兩、錦緞二十箱。


    而那些立下赫赫戰功的功臣們,朕將另有重賞。”話音剛落,大殿之中便響起一片感恩戴德之聲。


    這時,攝政王繼續說道:“本王麾下之人,尚需加倍努力,多多建功立業。


    待時機成熟之時,本王自當一並論功行賞。”眾臣齊聲應道:“謹遵王爺教誨!”


    最後,攝政王提及地方官員的任命問題:“目前來說,並非合適的時機,此事還需從長計議,重新部署安排。”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於是乎,這場盛大的封賞儀式圓滿結束。


    散朝之後,大臣們三五成群地議論起來。有人說道:“今日之事,足見皇上聖明,攝政王睿智。相信在他們的治理下,國家必定繁榮昌盛。”另一人附和道:“是啊,咱們隻需各司其職,盡心盡力輔佐聖上即可。”眾人皆表示認同,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看到諸位大臣散朝之後,我便對程昱、步騭、徐庶、甘寧、太史慈等人一眾信任的屬下。


    程昱、步騭你們覺得陛下是在試探我還是真心相讓?


    迴主公的話,以我觀之陛下是半真半假,先試探大臣和主公以及我們的反應。


    另外還想看看到底有沒有忠心大漢的臣子。


    那我是該三辭之後在接受陛下的禪讓嗎?


    禮節上來說應該如此!不過陛下肯定是覺得主公如今已經掌權,又經曆過董卓的事情,心中肯定想到,與其交給其他亂臣賊子,還不如交給主公您。


    當然這些隻是我個人意見,具體如何做還請主公決斷!程昱侃侃而談的說道。


    那就按照先賢禮節來吧!三辭之後在行登基。


    我等必然全力配合主公,助主公成功登基九五之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美女闖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名老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名老僧並收藏帶著美女闖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