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囂繁華的城市中,林川的一樁奢華事跡在朋友圈炸開了鍋——他在名門望族的聚集地,揮霍無度,甚至荒唐到在珍稀糧地上種植玉米。


    隔天,林川擁佳人在懷,安眠深睡,而他奢靡之事已在繁華的長安引起熱議。“據說,那位徐國公,用千畝黃金之地去種那叫玉米的作物。”


    “再有錢也不能這麽糟蹋啊,更何況華北已有幹旱危機,這可是作孽!”


    “聽說連權貴都無法說服他。”


    “話說迴來,玉米到底是何方神聖?有誰知道啊?”


    人群中一片嘩然,一人挺身而出:“據龔家莊的農民所言,玉米金黃誘人,粒粒閃耀,宛如寶石,極其珍稀。”


    “不對,應該是類似白米飯的植物,一粒即可飽肚。”另一個人堅持說道。


    “一顆糧食怎麽足以充饑?”


    “就是因為它,所以畝產能高達三四千斤吧,各位說呢?”


    謠言如病毒般擴散,一開始,人們痛恨林川的奢華,責備他糟蹋糧食,漸漸地,大家為玉米的真實產量爭執不下。


    產量一千五百斤一畝。


    兩千斤。


    甚至有人謠傳,高達三千斤一畝。


    虛報和添油加醋交織,竟傳說玉米畝產高達萬斤。


    “哪有可能,我得親自去看看才信。”


    “我也去。”清晨的街頭,長安的好事者紛紛奔向龔家莊,隻為探一究竟。


    看著林川那漫不經心的行動,即使是自詡家財豐厚的名門子弟也搖頭感慨:“這哪是耕田,簡直就是玩遊戲。”


    人群中聚滿了人,流言蜚語瞬間蔓延開來,一時之間,林川成了千夫所指的對象。


    烈陽漸上,聞訊而來的程咬金趕到現場,望著林川那草率的播種方式,他氣得拍打著胸口大聲指責林川,罵他揮霍無度。尉遲恭、李孝恭、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也紛紛趕到,在旁指責不已,直至林川無奈設宴請這些人喝酒,暗中施計將他們一一送至雜物間,才得以消停。


    盡管如此,林川浪擲錢財,糟蹋糧食的惡劣聲名已經在長安城四處流傳。有人苦勸他悔過自新,專注於細致耕耘,另一些勢力則視這為絕佳機會,策劃將林川拉下馬。


    裴寂府邸,十多名官員義正辭嚴,群集大堂。


    “司空,林川聲勢漸隆,對太上皇重新執政不利。他的作為已讓天怒人怨,如果妥善行事,必然可以挫敗徐國公,剪除其羽翼。民以食為天,浪費糧食的罪行不可饒恕。我聽說殿下並不支持他,甚至親自耕田了。”


    “並非如此,殿下注重精細化種植,為此連夜入宮。從內宮侍從口中聽說,殿下對徐國公的作為甚為不滿,已警示各王室不得仿效。”


    聽完同僚們的話語,裴寂的臉色顯得嚴峻。去年的幹旱與蝗災讓李世民頭痛不已,然而林川脫穎而出,快速收複朔方城,又獻上三季稻,最近北伐擊退突厥,使得皇上的威望驟升,王權鞏固。現在,太上皇想要重登皇位越來越難,甚至可能要移出太極宮。


    必須製約住林川。


    裴寂衡量利弊之後,低聲道:“殿下因其北伐之功而寬恕,但我們死諫的話,必能讓殿下下定決心懲罰林川,將他貶迴長安。”


    下定決心後,這群官員匆匆進宮,跪在宮殿前,提交請求懲治林川的奏章。包括一直和林川交好的程咬金等人,也在投訴書中控訴林川對他們不敬,並灌醉他們丟入雜物房。


    與此同時,他們也在奏折中邀李世民一同去林府品嚐新菜。


    李世民昨天歸來,疲憊不已,直到來到書房處理事務才有所緩解。他無意中看到了那些奏章,隻見十幾名官員控訴林川,其中包括一向和林川關係親厚的人,如程咬金和尉遲恭等。他們哭訴自己遭受的待遇。


    李孝恭他們在奏疏中清晰地寫著林川的輕慢不遜,並邀請他共赴林府一探新菜。李世民在思考是否應去一試?


    侍立身旁的太監麵色肅穆,走進來躬身報告:“殿下,司空帶著十幾個官員跪在宮殿前,竭力上書,認為徐國公糟蹋糧食,需加以嚴懲。”


    “是裴寂?”李世民問。


    “正是司空大人。”


    李世民放下奏疏,朝門外走去。一年多以來,他對於裴寂的行為多有不滿,這人小動作頻頻,竟轉移火力向林川發難。


    到達大殿前,李世民不滿地說:“起身講話。”


    昨夜他對林川的行動進行了深思,即便他偶爾荒唐,做事總歸是胸有成竹。於是他對種田的事便任憑林川去了,等待秋季收獲再說。


    “殿下,徐國公迷惑民心,浪費糧食,荒廢農田,使百姓苦不堪言,怎能容他法盲行徑,望殿下屬意予以嚴懲,臣寧肯跪死殿前以示決心。”裴寂慷慨陳詞。


    “殿下,河北道幹旱愈演愈烈,徐國公卻枉顧萬石糧食,臣心如刀絞,這樣的官員,不能再留於朝廷了。”


    “民以食為天,徐國公生活驕奢,全不顧民眾疾苦,農業乃大唐根本,他公然糟蹋良田,理應逐出長安,懇請殿下重判其罪。”


    李世民當然知曉林川如何種地,但他相信林川絕不會對糧食物資掉以輕心,畢竟唐儉主管的三熟稻已碩果累累,第二期即將大豐收。如果不是林川,至今他還在為糧食短缺憂慮。“林川雖然沒有精耕細作。”


    “陛下,不止是精耕細作的問題,他是直接在地裏挖個坑就把種子扔下去種。”裴寂繼續說道:“旱情已臨,陛下克勤克儉,徐國公不但未能作為典範,反而浪費糧食,此舉天怒人怨,應當流放到三千裏之外。”


    流放到三千裏之外?


    如果流放林川,恐怕他會建立起一個比大唐更為富饒的帝國。


    裴寂,你是在破壞大唐的根本嗎?另外,之前在林川提議處置俘虜的時候,身為首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九五至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波波a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波波a並收藏大唐:九五至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