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曰:
劉漢江山搖欲墜,昏帝之側多鬼魅。
善惡到頭循天機,正義自古清宇內。
話說大將軍竇武把馬元義用天網罩住,著劉龍、李虎將其用鐵鏈鎖了手腳,推進大堂。眾軍士喝令馬元義下跪,馬元義傲然而立,大罵竇武奸雄巨賊。竇武大怒,命武士將其按在地,重杖一百軍棍,那李虎早想報蛾賊傷腕之仇,你說這一百軍棍他會便宜了馬元義?!折騰一夜,竇武見已過四更,吩咐將馬元義打入鐵籠,待天明早朝會同趙忠等常侍,奏明靈帝,處以極刑。
次日靈帝早朝,張讓、趙忠等早在殿外候朝,遠遠望見大將軍“九門提督”竇武揚威而來。趙忠攔住詢問竇武昨晚捉拿太平道叛逆情形。竇武仗著竇太後之勢,狂笑道:“那還用問,有本將軍在,區區幾個毛賊,還能活著逃遁不成?不用趙相操心。”趙忠見竇武如此驕橫,心中不快,便反唇相譏:“那是,上迴擂台比武招親時,若是大將軍在場,那班子一定當場受擒,也不會有昨晚賊子鬧大將軍府之說了。”
趙忠這話點著竇武痛處,氣得竇武瞪眼吹須。站在一傍的武將軍副提督何進見兩人大有對峙之象,忙拿話題叉開道:“不知,提督大人昨晚所擒賊首是何人?”竇武道:“那賊首姓馬名元義,是張角的大弟子,聽王溫說他在賊匪中頗有地位。另捉得三個從賊”。
何進一揖手表示祝賀:“提督大人為朝庭立了大功,可喜可賀!但不知大將軍打算如何處置這班賊匪?”竇武這時的氣早消了,正要迴答何進,隻見傳宣官大聲宣號道:“皇上臨朝,文武大臣上朝。”眾文武分班上殿,文東武西,三唿萬歲。
靈帝下旨:“各位愛卿平身,有本奏來,無本退朝。”
從武班中閃出竇武,躬身金階道:“啟稟吾皇萬歲,今有巨鹿太平道教首張角,自封‘天公將軍’與其弟‘地公將軍’張寶、‘人公將軍’張梁,以邪教流說蠱惑人心,今在陽城山招兵買馬,拜將練兵,號為‘黃巾’,將在本甲子造反。若不派兵盡早剿滅,恐禍及朝庭,窺覬我主江山。請旨定奪。”
靈帝荒淫,那懂用兵,因淫猥**,坐在金鑾殿上無神打采,昏昏欲睡,聽罷竇武奏本後,頭也沒抬,隻斜眼眯了一下下跪之人,輕描淡寫道:“朕想幾個道士能翻起什麽大浪,竇武何在?”竇武忙出班道:“臣在!”靈帝道:“朕命你帶一萬兵士前往什麽‘大、大鹿’將那什麽長了角的人捉來,讓朕見見是什麽怪物?”
竇武見皇上把“巨鹿”說成“大鹿”,把張角說成是“長了角的人”心中又好氣又好笑。他不願離京征戰,一來征戰勞苦;二來擔心離開京畿後遭趙忠,左綰等進讒言相害,到時死無葬身之地,便出班奏道:“晚夜臣擒拿了四個潛入京畿的長了角的賊子,關押在府上,臣不敢專權,請旨定奪!”
靈帝精神一振,喜道:“那還不將他押到金殿讓朕看看,姓什何名?那角長在哪裏?有多長?”
竇武戲笑道:“那人姓馬名元義,為人兇惡,醜陋無比,聖上見之不吉利。臣以為將其斬首,懸屍示眾,以儆效尤!”
靈帝好奇心起道:“朕隻聽說牛、羊有角,還從末見過長角的人,宣旨:明天午時三刻,將那什麽“螞蟻”押至午門,待朕看看這奇異之人”。
中常侍趙忠忙出班道:“皇上別聽竇大將軍胡諂,什麽長角之人,隻不過是一個賊匪。分明是大將軍不願征戰,欺君胡扯,欺侮聖上。”
“五候”之一左綰也奏道:“竇大將軍早被賊人嚇破了膽,那敢征討賊匪?皇上不如讓何進將軍領掛大將軍印,帶兵征討“蛾賊”,為皇上分憂。”
竇武見趙忠、左綰一唱一和,要害自己,心中大怒手指趙忠、左綰道:“奄官,血囗噴人,氣殺我也!”便在朝堂就要發威。
張讓是十常侍之首,一見陣勢不好,忙打圓場道:“竇將軍不可驚了聖上,各位大人別爭執了,依老臣看來,如果皇上要看好玩的,臣倒是聽說有套刑法,甚是有趣。”
靈帝時眾臣在朝堂吵鬧也司空貫見,靈帝也不當迴事,到時總有張讓出來收場。這時他聽張讓一說,大悅道:“亞父有何趣味刑法,快快講來聽聽。”張讓奏道:“可將賊人在頭項及四肢係上繩索,再分別用五輛馬車拉之,再鞭策其馬,馬奔車拉,這人體便開出“花”來。”靈帝聽說人體開花,龍心大悅,下旨道:“竇武聽旨,這人體開花之刑由你執掌。眾愛卿,明日午時隨駕午門,觀賞人體開花。散朝。”
眾文武下得朝堂,議論紛紛:張相大人,人體還能開花?您這刑法叫什麽名字呀?中常侍張讓大笑道:“那叫‘五馬分屍’!”趙忠、左綰、何進齊聲附和道:“張相高明,好個五馬分屍,揚我朝庭天威。”隻“九門提督”竇武對趙忠、左綰惡道:“汝等奸宦,可別撞在本將軍手裏!”悻悻而去。五日後竇武接到聖旨,因咆哮朝堂,欺君罔上,剝去“九門提督”和大將軍印,全家百餘口盡數打入天牢,其家產充入國庫。秋後全部斬首。這也是竇武惡貫滿盈,天理報應。因何進與十常侍親近,從此掛大將軍“九門提督”印。劉龍、李虎見機使舵,解押馬元義、駱一駒等至何府,投靠何進,不但保得性命,因獻賊有功,被何進重用。
中常侍張讓、趙忠、左綰、侯覽等乘機大興獄事,排除異己。將前司空虞放、太仆杜密等120餘人下獄處死,成為東漢的第二次“黨錮之禍”。這也是漢靈帝在位期間,寵信宦官,讓宦官把持朝政,致使東漢王朝政治腐敗達於極點。加之靈帝荒淫,聚斂無度,賣官鬻爵,大修宮殿苑囿,搜刮民財,激起人民反抗,加速了東漢王朝走向滅亡的步伐。
一月後靈帝為對付張角起義,又加封何進為大司馬。令其統領京師兵馬拱衛京師,並遣薑超及各諸候武裝瘋狂鎮壓“黃巾”義軍。
有道是: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等上蒼開眼時。
且說“鐵杆掃江楓”杜琦殺出重圍,獨自一人逃去洛陽城後,又怒又急。因當時將馬匹刪在“鯉魚躍龍門一品堂”,而唐周叛變,他不敢再迴“一品堂”。杜琦隻好施展輕功奔去三十餘裏,天色漸亮。他找到一家客棧草草吃了一碗麵食,買了幾個窩窩揣在懷中,便返迴巨鹿,稟報眾位將軍。
他一路上他想起叛徒唐周咬牙切齒,恨不能長出翅膀來盡快趕迴太平觀,稟知教主,搬得救兵,解救馬大師兄,懲處惡徒唐周。好在盤程帶在身上,在一集市上買了匹馬,便馬不停蹄趕路。他整整跑了數日,一天來到一座茫茫大山下,漸漸日落西山,黃昏天黑。他才想起要找地方息憩。可舉目四顧,山影茫茫,林海莽莽,哪有一戶人家。那馬兒累得不肯舉蹄,隻好下馬,讓馬兒吃點青草,飲口溪邊水。杜琦隻好在一棵大鬆樹下的石頭上坐下,打算啃幾口窩窩頭,休息片刻,繼續趕路。誰知一坐下來,兩眼再無法睜開,終於沉沉睡去。
他作了一個惡睡夢,夢見自已正與師兄馬元義,雙雙奮戰竇武及官兵,因寡不敵眾,與馬師兄一同被竇武擒住。竇武把他倆押到轅門外軍較場,綁在斬將台的柱子上。叛徒唐周站在竇武身邊,奸笑著指著師兄馬元義道:“師父,你別怪徒兒不孝,這都是你自已找的。你如向大將軍投降,徒兒保你一條性命如何?”說罷哈哈大笑。馬元義大怒,大罵:“你這豬狗不如蓄牲,行此傷天大惡,必遭天遣,不得好死!”唐周便對竇武道:“大將軍,象這樣的教賊頑匪隻有車裂其軀,方懾賊膽”。竇武點點頭,就見有四武士將馬元義繩捆索綁,置於轅門,一駕馬車奔馳而來,眼看師兄要馬踏車裂,杜琦大吼道:“不要!”一驚醒來,隻見自已在一大廳上,廳內燈火通明,兩傍站著十幾土匪嘍羅,上首一把交椅上坐著一位山大王。那大王身高膀闊,赤麵虯髯。豹子頭上兩道濃眉,一雙巨眼;頭戴熊皮帽,身著虎皮袍,腳穿一雙斑豹靴。正一邊飲酒,一邊醉醺醺的盯著杜琦。杜琦覺得渾身疼痛,動了一下,才知道自已真被綁在廳中柱子上,動彈不得。他大聲喝問:“你等什麽人?為何綁我?”
那大王見杜琦醒了,喝道:“你這小子是什麽鳥人?本大王綁你要你小子的心髒下酒。孩子們,還不動力取來。”這時上來兩個嘍羅一個捧著一個大盤子,一個操著一把殺豬刀,來到杜琦跟前,那操刀的嘍羅將杜琦的衣服剝開,從盤子裏拿出一個大碗,喝了口水,向杜琦胸脯噴出。杜琦一震,大聲歎道:“馬元義師兄,恕小弟無能救不了你!”那山大王聽了,忙大聲道:“慢!你小子說哪個馬元義喲?”杜琦道:“就是大賢良師張教主的大弟子馬元義。難道還有別人?是大爺一時大意,著了山賊的道,隻是馬大哥之沒有報得,死不瞑目!”
那山大王一聽忙站起身來,問道:“你是何人?”杜琦沒好氣的道:“老子是‘金刀大俠’張曼成的大弟子是也!要殺就殺,本大爺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何必多問。”
那山大王見說心中一震,連忙跳了下來,來到杜琦跟前,又是施禮,又是親解其縛,並大聲道歉道:“原來是‘金刀大俠’的高徒,山人失敬了,請少俠多多海涵!”忙扶杜琦坐下,吩咐嘍羅置酒款待。“鐵杆掃江楓”杜琦見對方突然對自己客氣起來,心感疑惑。
這山大王不是別人,想當年“金刀大俠”赴徐州傳教,路過朔陽,遇一隊官兵擄殺村民,那頭目因見一村婦有幾分姿色,便將其先奸後殺。這時,他丈夫從外歸來,見妻子被辱身亡,憤怒衝天,持刀將那頭目殺了,便遭官兵追殺。正逃亡路上,遇上‘金刀大俠’張曼成將其救下。張曼成見這赤臉大漢,便問那大漢官兵為何追殺他?那大漢痛哭訴說道:“在下姓徐名魁,因生性好酒,別人都稱為‘醉鍾馗’”。張曼成見其豪爽,便送其一錠銀兩,讓其遠走他鄉,以免再被官兵追殺。徐魁後拜一道學宗師為師,練就一身本領,在這師承的指點下,懂得兵書戰陣。他一心要報複官兵,占據這小陽山,招集百餘名嘍羅,自立為王。從此作些打家劫舍,除暴安良的勾當。但常存對“金刀大俠”張曼成的感激之心,曾打算前往汝南投“金刀大俠”,參加太平道,隻是無緣相會。
今天機緣己到,得遇“金刀大俠”的徒弟,卻險些壞了杜琦性命,心感內咎,頻頻向杜琦賠理請罪。杜琦聽他訴說身世來源後。這才愰然大悟。當問及杜琦何以昏睡邊時,“鐵杆掃江楓”杜琦便將與馬元義師兄何如夜探竇府,因唐周叛變,師兄如何被擒之事告之。“醉鍾馗”聽怒發衝冠。就要與杜琦去救馬元義。杜琦道:“義士不可操持過急!待我迴太平觀領來幾位大俠,到時大王可領山寨兵馬一同前往洛陽,營救馬師兄,那是大功一件。”“醉鍾馗”聽後方才坐下,殷勤向“鐵杆掃江楓”杜琦敬酒壓驚。酒足飯飽,“醉鍾馗”徐魁便與杜琦同榻而臥,促膝長談。
次日天明,徐魁一再挽留,杜琦因心中掛念著援救馬師兄一事,堅持要馬上趕迴巨鹿。徐魁無奈,隻得將自己的坐騎贈與杜琦,又贈送二十兩盤程,杜琦致謝。“醉鍾馗”徐魁親自送杜琦下山,又並馬而行五十餘裏,才上了大道,彼此告別,互道保重。
有道是:莫道路途多險惡,自有英雄報德來。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劉漢江山搖欲墜,昏帝之側多鬼魅。
善惡到頭循天機,正義自古清宇內。
話說大將軍竇武把馬元義用天網罩住,著劉龍、李虎將其用鐵鏈鎖了手腳,推進大堂。眾軍士喝令馬元義下跪,馬元義傲然而立,大罵竇武奸雄巨賊。竇武大怒,命武士將其按在地,重杖一百軍棍,那李虎早想報蛾賊傷腕之仇,你說這一百軍棍他會便宜了馬元義?!折騰一夜,竇武見已過四更,吩咐將馬元義打入鐵籠,待天明早朝會同趙忠等常侍,奏明靈帝,處以極刑。
次日靈帝早朝,張讓、趙忠等早在殿外候朝,遠遠望見大將軍“九門提督”竇武揚威而來。趙忠攔住詢問竇武昨晚捉拿太平道叛逆情形。竇武仗著竇太後之勢,狂笑道:“那還用問,有本將軍在,區區幾個毛賊,還能活著逃遁不成?不用趙相操心。”趙忠見竇武如此驕橫,心中不快,便反唇相譏:“那是,上迴擂台比武招親時,若是大將軍在場,那班子一定當場受擒,也不會有昨晚賊子鬧大將軍府之說了。”
趙忠這話點著竇武痛處,氣得竇武瞪眼吹須。站在一傍的武將軍副提督何進見兩人大有對峙之象,忙拿話題叉開道:“不知,提督大人昨晚所擒賊首是何人?”竇武道:“那賊首姓馬名元義,是張角的大弟子,聽王溫說他在賊匪中頗有地位。另捉得三個從賊”。
何進一揖手表示祝賀:“提督大人為朝庭立了大功,可喜可賀!但不知大將軍打算如何處置這班賊匪?”竇武這時的氣早消了,正要迴答何進,隻見傳宣官大聲宣號道:“皇上臨朝,文武大臣上朝。”眾文武分班上殿,文東武西,三唿萬歲。
靈帝下旨:“各位愛卿平身,有本奏來,無本退朝。”
從武班中閃出竇武,躬身金階道:“啟稟吾皇萬歲,今有巨鹿太平道教首張角,自封‘天公將軍’與其弟‘地公將軍’張寶、‘人公將軍’張梁,以邪教流說蠱惑人心,今在陽城山招兵買馬,拜將練兵,號為‘黃巾’,將在本甲子造反。若不派兵盡早剿滅,恐禍及朝庭,窺覬我主江山。請旨定奪。”
靈帝荒淫,那懂用兵,因淫猥**,坐在金鑾殿上無神打采,昏昏欲睡,聽罷竇武奏本後,頭也沒抬,隻斜眼眯了一下下跪之人,輕描淡寫道:“朕想幾個道士能翻起什麽大浪,竇武何在?”竇武忙出班道:“臣在!”靈帝道:“朕命你帶一萬兵士前往什麽‘大、大鹿’將那什麽長了角的人捉來,讓朕見見是什麽怪物?”
竇武見皇上把“巨鹿”說成“大鹿”,把張角說成是“長了角的人”心中又好氣又好笑。他不願離京征戰,一來征戰勞苦;二來擔心離開京畿後遭趙忠,左綰等進讒言相害,到時死無葬身之地,便出班奏道:“晚夜臣擒拿了四個潛入京畿的長了角的賊子,關押在府上,臣不敢專權,請旨定奪!”
靈帝精神一振,喜道:“那還不將他押到金殿讓朕看看,姓什何名?那角長在哪裏?有多長?”
竇武戲笑道:“那人姓馬名元義,為人兇惡,醜陋無比,聖上見之不吉利。臣以為將其斬首,懸屍示眾,以儆效尤!”
靈帝好奇心起道:“朕隻聽說牛、羊有角,還從末見過長角的人,宣旨:明天午時三刻,將那什麽“螞蟻”押至午門,待朕看看這奇異之人”。
中常侍趙忠忙出班道:“皇上別聽竇大將軍胡諂,什麽長角之人,隻不過是一個賊匪。分明是大將軍不願征戰,欺君胡扯,欺侮聖上。”
“五候”之一左綰也奏道:“竇大將軍早被賊人嚇破了膽,那敢征討賊匪?皇上不如讓何進將軍領掛大將軍印,帶兵征討“蛾賊”,為皇上分憂。”
竇武見趙忠、左綰一唱一和,要害自己,心中大怒手指趙忠、左綰道:“奄官,血囗噴人,氣殺我也!”便在朝堂就要發威。
張讓是十常侍之首,一見陣勢不好,忙打圓場道:“竇將軍不可驚了聖上,各位大人別爭執了,依老臣看來,如果皇上要看好玩的,臣倒是聽說有套刑法,甚是有趣。”
靈帝時眾臣在朝堂吵鬧也司空貫見,靈帝也不當迴事,到時總有張讓出來收場。這時他聽張讓一說,大悅道:“亞父有何趣味刑法,快快講來聽聽。”張讓奏道:“可將賊人在頭項及四肢係上繩索,再分別用五輛馬車拉之,再鞭策其馬,馬奔車拉,這人體便開出“花”來。”靈帝聽說人體開花,龍心大悅,下旨道:“竇武聽旨,這人體開花之刑由你執掌。眾愛卿,明日午時隨駕午門,觀賞人體開花。散朝。”
眾文武下得朝堂,議論紛紛:張相大人,人體還能開花?您這刑法叫什麽名字呀?中常侍張讓大笑道:“那叫‘五馬分屍’!”趙忠、左綰、何進齊聲附和道:“張相高明,好個五馬分屍,揚我朝庭天威。”隻“九門提督”竇武對趙忠、左綰惡道:“汝等奸宦,可別撞在本將軍手裏!”悻悻而去。五日後竇武接到聖旨,因咆哮朝堂,欺君罔上,剝去“九門提督”和大將軍印,全家百餘口盡數打入天牢,其家產充入國庫。秋後全部斬首。這也是竇武惡貫滿盈,天理報應。因何進與十常侍親近,從此掛大將軍“九門提督”印。劉龍、李虎見機使舵,解押馬元義、駱一駒等至何府,投靠何進,不但保得性命,因獻賊有功,被何進重用。
中常侍張讓、趙忠、左綰、侯覽等乘機大興獄事,排除異己。將前司空虞放、太仆杜密等120餘人下獄處死,成為東漢的第二次“黨錮之禍”。這也是漢靈帝在位期間,寵信宦官,讓宦官把持朝政,致使東漢王朝政治腐敗達於極點。加之靈帝荒淫,聚斂無度,賣官鬻爵,大修宮殿苑囿,搜刮民財,激起人民反抗,加速了東漢王朝走向滅亡的步伐。
一月後靈帝為對付張角起義,又加封何進為大司馬。令其統領京師兵馬拱衛京師,並遣薑超及各諸候武裝瘋狂鎮壓“黃巾”義軍。
有道是:善惡到頭終有報,隻等上蒼開眼時。
且說“鐵杆掃江楓”杜琦殺出重圍,獨自一人逃去洛陽城後,又怒又急。因當時將馬匹刪在“鯉魚躍龍門一品堂”,而唐周叛變,他不敢再迴“一品堂”。杜琦隻好施展輕功奔去三十餘裏,天色漸亮。他找到一家客棧草草吃了一碗麵食,買了幾個窩窩揣在懷中,便返迴巨鹿,稟報眾位將軍。
他一路上他想起叛徒唐周咬牙切齒,恨不能長出翅膀來盡快趕迴太平觀,稟知教主,搬得救兵,解救馬大師兄,懲處惡徒唐周。好在盤程帶在身上,在一集市上買了匹馬,便馬不停蹄趕路。他整整跑了數日,一天來到一座茫茫大山下,漸漸日落西山,黃昏天黑。他才想起要找地方息憩。可舉目四顧,山影茫茫,林海莽莽,哪有一戶人家。那馬兒累得不肯舉蹄,隻好下馬,讓馬兒吃點青草,飲口溪邊水。杜琦隻好在一棵大鬆樹下的石頭上坐下,打算啃幾口窩窩頭,休息片刻,繼續趕路。誰知一坐下來,兩眼再無法睜開,終於沉沉睡去。
他作了一個惡睡夢,夢見自已正與師兄馬元義,雙雙奮戰竇武及官兵,因寡不敵眾,與馬師兄一同被竇武擒住。竇武把他倆押到轅門外軍較場,綁在斬將台的柱子上。叛徒唐周站在竇武身邊,奸笑著指著師兄馬元義道:“師父,你別怪徒兒不孝,這都是你自已找的。你如向大將軍投降,徒兒保你一條性命如何?”說罷哈哈大笑。馬元義大怒,大罵:“你這豬狗不如蓄牲,行此傷天大惡,必遭天遣,不得好死!”唐周便對竇武道:“大將軍,象這樣的教賊頑匪隻有車裂其軀,方懾賊膽”。竇武點點頭,就見有四武士將馬元義繩捆索綁,置於轅門,一駕馬車奔馳而來,眼看師兄要馬踏車裂,杜琦大吼道:“不要!”一驚醒來,隻見自已在一大廳上,廳內燈火通明,兩傍站著十幾土匪嘍羅,上首一把交椅上坐著一位山大王。那大王身高膀闊,赤麵虯髯。豹子頭上兩道濃眉,一雙巨眼;頭戴熊皮帽,身著虎皮袍,腳穿一雙斑豹靴。正一邊飲酒,一邊醉醺醺的盯著杜琦。杜琦覺得渾身疼痛,動了一下,才知道自已真被綁在廳中柱子上,動彈不得。他大聲喝問:“你等什麽人?為何綁我?”
那大王見杜琦醒了,喝道:“你這小子是什麽鳥人?本大王綁你要你小子的心髒下酒。孩子們,還不動力取來。”這時上來兩個嘍羅一個捧著一個大盤子,一個操著一把殺豬刀,來到杜琦跟前,那操刀的嘍羅將杜琦的衣服剝開,從盤子裏拿出一個大碗,喝了口水,向杜琦胸脯噴出。杜琦一震,大聲歎道:“馬元義師兄,恕小弟無能救不了你!”那山大王聽了,忙大聲道:“慢!你小子說哪個馬元義喲?”杜琦道:“就是大賢良師張教主的大弟子馬元義。難道還有別人?是大爺一時大意,著了山賊的道,隻是馬大哥之沒有報得,死不瞑目!”
那山大王一聽忙站起身來,問道:“你是何人?”杜琦沒好氣的道:“老子是‘金刀大俠’張曼成的大弟子是也!要殺就殺,本大爺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何必多問。”
那山大王見說心中一震,連忙跳了下來,來到杜琦跟前,又是施禮,又是親解其縛,並大聲道歉道:“原來是‘金刀大俠’的高徒,山人失敬了,請少俠多多海涵!”忙扶杜琦坐下,吩咐嘍羅置酒款待。“鐵杆掃江楓”杜琦見對方突然對自己客氣起來,心感疑惑。
這山大王不是別人,想當年“金刀大俠”赴徐州傳教,路過朔陽,遇一隊官兵擄殺村民,那頭目因見一村婦有幾分姿色,便將其先奸後殺。這時,他丈夫從外歸來,見妻子被辱身亡,憤怒衝天,持刀將那頭目殺了,便遭官兵追殺。正逃亡路上,遇上‘金刀大俠’張曼成將其救下。張曼成見這赤臉大漢,便問那大漢官兵為何追殺他?那大漢痛哭訴說道:“在下姓徐名魁,因生性好酒,別人都稱為‘醉鍾馗’”。張曼成見其豪爽,便送其一錠銀兩,讓其遠走他鄉,以免再被官兵追殺。徐魁後拜一道學宗師為師,練就一身本領,在這師承的指點下,懂得兵書戰陣。他一心要報複官兵,占據這小陽山,招集百餘名嘍羅,自立為王。從此作些打家劫舍,除暴安良的勾當。但常存對“金刀大俠”張曼成的感激之心,曾打算前往汝南投“金刀大俠”,參加太平道,隻是無緣相會。
今天機緣己到,得遇“金刀大俠”的徒弟,卻險些壞了杜琦性命,心感內咎,頻頻向杜琦賠理請罪。杜琦聽他訴說身世來源後。這才愰然大悟。當問及杜琦何以昏睡邊時,“鐵杆掃江楓”杜琦便將與馬元義師兄何如夜探竇府,因唐周叛變,師兄如何被擒之事告之。“醉鍾馗”聽怒發衝冠。就要與杜琦去救馬元義。杜琦道:“義士不可操持過急!待我迴太平觀領來幾位大俠,到時大王可領山寨兵馬一同前往洛陽,營救馬師兄,那是大功一件。”“醉鍾馗”聽後方才坐下,殷勤向“鐵杆掃江楓”杜琦敬酒壓驚。酒足飯飽,“醉鍾馗”徐魁便與杜琦同榻而臥,促膝長談。
次日天明,徐魁一再挽留,杜琦因心中掛念著援救馬師兄一事,堅持要馬上趕迴巨鹿。徐魁無奈,隻得將自己的坐騎贈與杜琦,又贈送二十兩盤程,杜琦致謝。“醉鍾馗”徐魁親自送杜琦下山,又並馬而行五十餘裏,才上了大道,彼此告別,互道保重。
有道是:莫道路途多險惡,自有英雄報德來。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