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真人”有讚詞曰:“太上垂訓,感應之篇,日誦一遍,滅罪消衍。受持一月,福祿彌堅,行之一年,七祖升天。久行不怠,壽命長延,天神恭敬,名列諸仙”。
書接上迴,且說“黑帝子”孟子答應為師兄張天師道陵兄主持水陸大道場。張衡早幾天已差人在“丘祖殿”前的山坪內造築道場壇台。此時與師叔張角等一起來到壇前,好雄偉的一座壇台:壇台八方形八卦,共五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每層高三尺三寸,每層留台階六尺。頂層高一丈五尺,八方位對徑二十一丈八尺;內布“九宮”。正中一圓台高七寸三分,意三魂七魄,中繪陰陽太極。“坤”位正中立一黃幡上書“軒轅黃帝神位”;兩旁東立一麵青幡書“老耳神位”;西一麵白幡書“天師靈位”。“乾”位置一法案,一應法器俱全。台周按五方懸赤、白、青、紫、黃“五帝”大旗。其他各層遍插旌旗、招幡。
真是:風舞旗幡飛烈烈,日影法壇陰森森。
雲台高聳招仙客,八卦凜凜驚鬼神。
“大賢良師”張角看罷點頭讚賞,對不合道場法典之處加以指點,予以調整改造。張角向張衡道:“師兄是我道家的第一位‘天師’,道場的布置,壇場和法儀即要隆重,又要具有後世的法典榜樣,同時還應召顯道教的威儀”。張衡忙點頭受教道:“承蒙兩位師叔光臨主持,老父魂在極樂,也會深為感激的”。
時臨酉牌將到,“黑帝子”孟華身穿黃色道袍,左手持桃木寶劍,右手持一彩幡,在眾道士的簇擁下,登上壇台。他往台中一站,有金童、玉女靜立兩旁。這金童、玉女不是別人,就是金玄和李玟玉。金童手捧寶劍,玉女手執如意。張角手執拂塵站立法案東首。張衡、張魯父子跪於法案西側。馬元義、波才及馬、劉二長老身著紫袍,手捧寶劍,分立四方護法;第二層由鶴嗚山八大弟子身著青袍,手柱禪杖,按“八卦”方位立於台階護法;第三層由張角帶來的十六名弟子身著白袍,手執銀槍護法;第四層又有三十二名弟子身著赤袍,手執金刀護法,底層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名身穿黃袍的弟子,手執鋼叉,按“八卦”卦相排成陣勢。其餘道眾,和觀賞法事的百姓,都按方位陣象設座。道場內外威嚴凜凜,氣勢空前。
酉時正,“黑帝子”孟華老仙師,仙風凜凜,道貌岸然,真是宗師風範。他將令牌一拍,頓時巨燭齊亮,鼓樂共鳴,六十四響火炮連發,震天動地,道場內近三千餘名弟子百姓焚香跪拜,一片香煙嫋繞,紫氣騰空。
“黑帝子”孟華手執寶劍,於香霧之中踏罡步,上太極台作法。他將獨步江湖的“金剛劍”法演擇一遍,隻見寒光陣陣,劍氣森森。劍指處雷鳴電閃,鋒掃時神泣鬼驚。一套劍法舞罷,他凝神靜氣,仙風縹緲。口中念念有詞:“三清聖號廣宣揚,一句能消萬劫殃;七寶林中朝上帝,五明宮內禮虛皇。常乘白鶴遊三界,每駕青牛遍十方;眾仙執禪皈命禮,鸞歌鳳舞降道場。”
道罷《開壇演教天尊咒》。“大賢良師”張角讚詞貼唱道:“仰啟三清境,無上三境尊;仰啟大羅天,無上玄穹主;仰啟三清界,侍臣諸真眾。今,天師張公道陵,鶴駕西巡,吾等奉旨,設道場法壇而恭請眾仙諸神,發駕降臨——
接著法壇眾弟子齊誦道:
“琳琅振響,十方肅靜。河海靜默,山嶽吐雲。天無氛穢,地無妖塵,冥慧洞清,大量量玄玄也。
真是聲達廣宇,法從天來。其氣勢千古罕見,道禪少有。能目睹如此道場者,可謂三生有幸,當世奇聞。
接著“如意玉女”李玟玉(後張角贈其諢號“玉如意”)捧誦檄文曰:天師張道陵,字漢輔,東漢配國封邑(今江蘇封縣)人。為西漢留文成侯張良第九代孫,父大順封“桐柏真人”,母劉氏夢神人以蘅薇草授之,感而有娠。漢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晚,生於呉之天目山,年及冠,身長九尺二寸,龐眉廣顙,目有三角,美髭髥,垂手過膝,龍踞虎步,望之儼然。七歲讀老子《道德經》二篇,即了其義。又曾為太學生,通曉天文、地理、五經、諸子、讖緯圖書,從學者千餘人。天目山南三十裏、西北八十裏皆有講誦之堂,臨安神仙觀、餘杭通仙觀即其地也。後自浙逾淮,涉河洛、入蜀山,得煉形合炁之書,辟穀少寐。永平二年以直言極諫科中之,拜江州令,因素好黃老之道,見世風日下,棄官歸隱於洛陽北邙山,修煉三年,有白虎銜符至座偶。建初五年章帝徵召不起。永元初,和帝徵為太傅,冀縣侯,三詘不就。為尋修道寶地,而遠離塵境,獨攜弟子王長遊淮至鄱陽,沂信江至雲錦山,修煉九天神丹,一年有紅光照室;二年有五雲覆鼎,夜不假燭,彷佛有青龍白虎各一長繞丹鼎;三年丹成龍虎見。有神人自稱趙公明騎黑虎詣前曰∶“願永護丹爐。”後訪西仙源得製命五嶽檄召萬靈及《神虎秘文》於壁魯洞龍,複往嵩山石室得《三皇內文》、《皇帝九鼎丹書》及《太清丹經》。聞巴蜀溯氣為災,遂往治之。初居陽平山,感太上授以經籙之法。次登西城山,築壇墠以降五帝。再到葛璝、秦中、昌利、隸上、湧泉、真多、北平、稠粳、渠亭諸山修九真之法,得出入水火之秘及養神輕身之術,乃還鶴鳴山。漢安元年上元節,感太上授《正一盟威》之道及《太上三五都功》諸品經籙,或雲《三天政法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又著《老子想爾注》,創立道教。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領,不喜施刑罰,以廉恥治民,符水治病。教民修心、懺悔、祈禱及取鹽之法,以善道教化。內與神明盟約,外行盟威之法,百姓皆奉之為師。這檄文經“玉如意”之口讀來,語如琨玉鳴,聲如鶯燕歌,嫋繞法場,緲飄山川,檄文誦罷,法場內眾弟子及山民無不落淚舉悲。
孟華仙師開聖口拜真神,宏聲誦讀《威靈咒》曰:
“九天之上,謂之大羅,玉京金闕,雲層太霄。中有天帝,仁慈惠和,至道無敵,降伏眾魔。天寶靈符,玉律金科,神仙億萬,幢幡眾多。聞者罪滅,永出愛河臣等皈命,與道合真”。一是炮鳴樂響,燃香燭,焚冥錢,場內一派嫋嫋紫氣,山間外外昏昏雲煙。
接著是請神、祭壇、接駕、發關以及各項科儀等全套法事。這也不必細述。
第二天,孟華因一路勞累,加之昨晚又不曾休息,便感體力不支,將道場事宜交張角主持。張角身為“太平道”教主,為顯示本教的武功、法力和威儀,把道法演譯得更是淋漓致盡,威儀重重。
午時三刻,啟動道場,趕來觀看道場的秦川、蜀地民眾不下萬人,真是人擠林海內,影動鶴嗚山。
“大賢良師”張角作法,他首先把鎮教之寶“五雲劍法”舞動。這劍法是張角根據五行、八卦和雲際變幻獨創而成,除了兩個兄弟和大弟子馬元義外,無人見過此等神奇無比,變化莫測的“五雲劍法”。隻見他腳踏罡步,足循八卦,如龍旋大海,風卷黃雲。忽見他盤旋中將足往太極圈中一蹬,人如仙鶴飛天而起,一道劍氣直衝雲霄。接著人緩緩旋轉而下,這是第一招名“白雲出岫”。這一招將避、守、攻三式融於一體,避兇別險,防衛護身,攻其不備,眾人無不稱奇。張角腳剛點地,又見將劍連環抖出,無數朵劍花灑向四方,一片紫光如布,看不到舞劍之人,分不清劍從何來。這是第二招名曰:“烏雲密布”,這一招攻守兼備,以攻代守,無懈可擊。眾人讚妙。第三招“雲斷巫山”接踵而至;於劍走遊龍之中,突然一道劍光橫掃千軍,奇速無比,無堅不摧,任憑你金剛不壞之身,劍氣所至,不死即傷。眾人驚心無比,紛紛叫絕!第四招更是精妙絕論,隻見“大賢良師”張角腳踏八卦,步罡九宮,一劍化二象,二象生八卦;氣鎏長虹,劍展霞飛,這一招名曰“雲霞萬朵”,十步之內無生還之理。把眾人驚得目瞪口呆。緊接著第五招“雲開日出”,張角接第四招將寶劍分左、右兩路劈出,風聲雷動,摧姑劈朽,把劍交於左手,右手豎掌當胸於雲光中顯出“金身”,飄飄若仙,麵露紅光。這是收式,但收劍前的兩劍劈出有如鳴鑼淨道,驅邪斬魔之奇妙;屠強削眾之功效。道場中道徒、民眾無不驚奇讚歎,被這蓋世神劍所折服,掌聲喝彩聲匯集成雷霆之勢。
“大賢良師”張角舞罷劍,凝神斂氣,將令牌一拍,萬炮齊鳴,哀樂動天。於神壇之上焚香燭,化冥錢,誦文告,請神靈,一套法事科儀無不精湛稱奇,有詩讚曰:
日出扶桑映海紅,瑤壇肇啟闡宗風。
正一演教談玄妙,大道分明在其中。
接著張角仙師《步虛》口中誦道:
寶籙修真範,丹誠奏上穹。冰淵臨兆庶,霄癇致平康。
萬物消疪癘,三神降吉祥。步虛聲一出,更誦洞玄章。
攜張衡“高功舉”,眾弟子跪伏於地高誦:
瑤壇設像玉京山,對越金容咫尺間。
寶黍空懸瞻日表,珠簾高卷觀天顏。
鸞輿鶴駕臨金殿,鳳燭龍燈映寶壇。
三界十方齊降鑒,滂流洪福遍塵寰。
“香供養開壇演教天尊”,張角唱道:“伏以,此日瑤壇設像,爐焚妙洞真香。琅函玉局廣宣揚,好把妖氛掃蕩。今日存誠謁帝,稽首三禮虛皇。請眾整衣入壇場,廣取福生。無量”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從此,天天道場演法,日日拜仙請神、超度。什麽朝禮科、午朝科、朝幡科、揚幡科、安亡科、引亡科、請水科、請聖科、送魂科、蕩穢科、安位科等道儀法科在七七內逐日作法演道。至四十九天這場水陸大道場完畢。當晚張衡大齋賓客,張角、孟華召集“天師罡”道教第二、三代弟子在“丘祖殿”為張衡接任第二代“天師”,舉行大典。
第二天“黑帝子”孟華和“大賢良師”張角率眾弟子告別張衡,一路打道迴山。
要知後事如何,請看下迴分解。
書接上迴,且說“黑帝子”孟子答應為師兄張天師道陵兄主持水陸大道場。張衡早幾天已差人在“丘祖殿”前的山坪內造築道場壇台。此時與師叔張角等一起來到壇前,好雄偉的一座壇台:壇台八方形八卦,共五層,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每層高三尺三寸,每層留台階六尺。頂層高一丈五尺,八方位對徑二十一丈八尺;內布“九宮”。正中一圓台高七寸三分,意三魂七魄,中繪陰陽太極。“坤”位正中立一黃幡上書“軒轅黃帝神位”;兩旁東立一麵青幡書“老耳神位”;西一麵白幡書“天師靈位”。“乾”位置一法案,一應法器俱全。台周按五方懸赤、白、青、紫、黃“五帝”大旗。其他各層遍插旌旗、招幡。
真是:風舞旗幡飛烈烈,日影法壇陰森森。
雲台高聳招仙客,八卦凜凜驚鬼神。
“大賢良師”張角看罷點頭讚賞,對不合道場法典之處加以指點,予以調整改造。張角向張衡道:“師兄是我道家的第一位‘天師’,道場的布置,壇場和法儀即要隆重,又要具有後世的法典榜樣,同時還應召顯道教的威儀”。張衡忙點頭受教道:“承蒙兩位師叔光臨主持,老父魂在極樂,也會深為感激的”。
時臨酉牌將到,“黑帝子”孟華身穿黃色道袍,左手持桃木寶劍,右手持一彩幡,在眾道士的簇擁下,登上壇台。他往台中一站,有金童、玉女靜立兩旁。這金童、玉女不是別人,就是金玄和李玟玉。金童手捧寶劍,玉女手執如意。張角手執拂塵站立法案東首。張衡、張魯父子跪於法案西側。馬元義、波才及馬、劉二長老身著紫袍,手捧寶劍,分立四方護法;第二層由鶴嗚山八大弟子身著青袍,手柱禪杖,按“八卦”方位立於台階護法;第三層由張角帶來的十六名弟子身著白袍,手執銀槍護法;第四層又有三十二名弟子身著赤袍,手執金刀護法,底層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名身穿黃袍的弟子,手執鋼叉,按“八卦”卦相排成陣勢。其餘道眾,和觀賞法事的百姓,都按方位陣象設座。道場內外威嚴凜凜,氣勢空前。
酉時正,“黑帝子”孟華老仙師,仙風凜凜,道貌岸然,真是宗師風範。他將令牌一拍,頓時巨燭齊亮,鼓樂共鳴,六十四響火炮連發,震天動地,道場內近三千餘名弟子百姓焚香跪拜,一片香煙嫋繞,紫氣騰空。
“黑帝子”孟華手執寶劍,於香霧之中踏罡步,上太極台作法。他將獨步江湖的“金剛劍”法演擇一遍,隻見寒光陣陣,劍氣森森。劍指處雷鳴電閃,鋒掃時神泣鬼驚。一套劍法舞罷,他凝神靜氣,仙風縹緲。口中念念有詞:“三清聖號廣宣揚,一句能消萬劫殃;七寶林中朝上帝,五明宮內禮虛皇。常乘白鶴遊三界,每駕青牛遍十方;眾仙執禪皈命禮,鸞歌鳳舞降道場。”
道罷《開壇演教天尊咒》。“大賢良師”張角讚詞貼唱道:“仰啟三清境,無上三境尊;仰啟大羅天,無上玄穹主;仰啟三清界,侍臣諸真眾。今,天師張公道陵,鶴駕西巡,吾等奉旨,設道場法壇而恭請眾仙諸神,發駕降臨——
接著法壇眾弟子齊誦道:
“琳琅振響,十方肅靜。河海靜默,山嶽吐雲。天無氛穢,地無妖塵,冥慧洞清,大量量玄玄也。
真是聲達廣宇,法從天來。其氣勢千古罕見,道禪少有。能目睹如此道場者,可謂三生有幸,當世奇聞。
接著“如意玉女”李玟玉(後張角贈其諢號“玉如意”)捧誦檄文曰:天師張道陵,字漢輔,東漢配國封邑(今江蘇封縣)人。為西漢留文成侯張良第九代孫,父大順封“桐柏真人”,母劉氏夢神人以蘅薇草授之,感而有娠。漢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晚,生於呉之天目山,年及冠,身長九尺二寸,龐眉廣顙,目有三角,美髭髥,垂手過膝,龍踞虎步,望之儼然。七歲讀老子《道德經》二篇,即了其義。又曾為太學生,通曉天文、地理、五經、諸子、讖緯圖書,從學者千餘人。天目山南三十裏、西北八十裏皆有講誦之堂,臨安神仙觀、餘杭通仙觀即其地也。後自浙逾淮,涉河洛、入蜀山,得煉形合炁之書,辟穀少寐。永平二年以直言極諫科中之,拜江州令,因素好黃老之道,見世風日下,棄官歸隱於洛陽北邙山,修煉三年,有白虎銜符至座偶。建初五年章帝徵召不起。永元初,和帝徵為太傅,冀縣侯,三詘不就。為尋修道寶地,而遠離塵境,獨攜弟子王長遊淮至鄱陽,沂信江至雲錦山,修煉九天神丹,一年有紅光照室;二年有五雲覆鼎,夜不假燭,彷佛有青龍白虎各一長繞丹鼎;三年丹成龍虎見。有神人自稱趙公明騎黑虎詣前曰∶“願永護丹爐。”後訪西仙源得製命五嶽檄召萬靈及《神虎秘文》於壁魯洞龍,複往嵩山石室得《三皇內文》、《皇帝九鼎丹書》及《太清丹經》。聞巴蜀溯氣為災,遂往治之。初居陽平山,感太上授以經籙之法。次登西城山,築壇墠以降五帝。再到葛璝、秦中、昌利、隸上、湧泉、真多、北平、稠粳、渠亭諸山修九真之法,得出入水火之秘及養神輕身之術,乃還鶴鳴山。漢安元年上元節,感太上授《正一盟威》之道及《太上三五都功》諸品經籙,或雲《三天政法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又著《老子想爾注》,創立道教。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領,不喜施刑罰,以廉恥治民,符水治病。教民修心、懺悔、祈禱及取鹽之法,以善道教化。內與神明盟約,外行盟威之法,百姓皆奉之為師。這檄文經“玉如意”之口讀來,語如琨玉鳴,聲如鶯燕歌,嫋繞法場,緲飄山川,檄文誦罷,法場內眾弟子及山民無不落淚舉悲。
孟華仙師開聖口拜真神,宏聲誦讀《威靈咒》曰:
“九天之上,謂之大羅,玉京金闕,雲層太霄。中有天帝,仁慈惠和,至道無敵,降伏眾魔。天寶靈符,玉律金科,神仙億萬,幢幡眾多。聞者罪滅,永出愛河臣等皈命,與道合真”。一是炮鳴樂響,燃香燭,焚冥錢,場內一派嫋嫋紫氣,山間外外昏昏雲煙。
接著是請神、祭壇、接駕、發關以及各項科儀等全套法事。這也不必細述。
第二天,孟華因一路勞累,加之昨晚又不曾休息,便感體力不支,將道場事宜交張角主持。張角身為“太平道”教主,為顯示本教的武功、法力和威儀,把道法演譯得更是淋漓致盡,威儀重重。
午時三刻,啟動道場,趕來觀看道場的秦川、蜀地民眾不下萬人,真是人擠林海內,影動鶴嗚山。
“大賢良師”張角作法,他首先把鎮教之寶“五雲劍法”舞動。這劍法是張角根據五行、八卦和雲際變幻獨創而成,除了兩個兄弟和大弟子馬元義外,無人見過此等神奇無比,變化莫測的“五雲劍法”。隻見他腳踏罡步,足循八卦,如龍旋大海,風卷黃雲。忽見他盤旋中將足往太極圈中一蹬,人如仙鶴飛天而起,一道劍氣直衝雲霄。接著人緩緩旋轉而下,這是第一招名“白雲出岫”。這一招將避、守、攻三式融於一體,避兇別險,防衛護身,攻其不備,眾人無不稱奇。張角腳剛點地,又見將劍連環抖出,無數朵劍花灑向四方,一片紫光如布,看不到舞劍之人,分不清劍從何來。這是第二招名曰:“烏雲密布”,這一招攻守兼備,以攻代守,無懈可擊。眾人讚妙。第三招“雲斷巫山”接踵而至;於劍走遊龍之中,突然一道劍光橫掃千軍,奇速無比,無堅不摧,任憑你金剛不壞之身,劍氣所至,不死即傷。眾人驚心無比,紛紛叫絕!第四招更是精妙絕論,隻見“大賢良師”張角腳踏八卦,步罡九宮,一劍化二象,二象生八卦;氣鎏長虹,劍展霞飛,這一招名曰“雲霞萬朵”,十步之內無生還之理。把眾人驚得目瞪口呆。緊接著第五招“雲開日出”,張角接第四招將寶劍分左、右兩路劈出,風聲雷動,摧姑劈朽,把劍交於左手,右手豎掌當胸於雲光中顯出“金身”,飄飄若仙,麵露紅光。這是收式,但收劍前的兩劍劈出有如鳴鑼淨道,驅邪斬魔之奇妙;屠強削眾之功效。道場中道徒、民眾無不驚奇讚歎,被這蓋世神劍所折服,掌聲喝彩聲匯集成雷霆之勢。
“大賢良師”張角舞罷劍,凝神斂氣,將令牌一拍,萬炮齊鳴,哀樂動天。於神壇之上焚香燭,化冥錢,誦文告,請神靈,一套法事科儀無不精湛稱奇,有詩讚曰:
日出扶桑映海紅,瑤壇肇啟闡宗風。
正一演教談玄妙,大道分明在其中。
接著張角仙師《步虛》口中誦道:
寶籙修真範,丹誠奏上穹。冰淵臨兆庶,霄癇致平康。
萬物消疪癘,三神降吉祥。步虛聲一出,更誦洞玄章。
攜張衡“高功舉”,眾弟子跪伏於地高誦:
瑤壇設像玉京山,對越金容咫尺間。
寶黍空懸瞻日表,珠簾高卷觀天顏。
鸞輿鶴駕臨金殿,鳳燭龍燈映寶壇。
三界十方齊降鑒,滂流洪福遍塵寰。
“香供養開壇演教天尊”,張角唱道:“伏以,此日瑤壇設像,爐焚妙洞真香。琅函玉局廣宣揚,好把妖氛掃蕩。今日存誠謁帝,稽首三禮虛皇。請眾整衣入壇場,廣取福生。無量”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
從此,天天道場演法,日日拜仙請神、超度。什麽朝禮科、午朝科、朝幡科、揚幡科、安亡科、引亡科、請水科、請聖科、送魂科、蕩穢科、安位科等道儀法科在七七內逐日作法演道。至四十九天這場水陸大道場完畢。當晚張衡大齋賓客,張角、孟華召集“天師罡”道教第二、三代弟子在“丘祖殿”為張衡接任第二代“天師”,舉行大典。
第二天“黑帝子”孟華和“大賢良師”張角率眾弟子告別張衡,一路打道迴山。
要知後事如何,請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