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稱小年朝,也稱赤狗日,作為古老的中國傳統節日,相傳這一天女媧娘娘創造出了豬,這一天也是女兒迴娘家給父母拜年的日子。
吳敬誠的大姐、大姐夫和三個孩子坐著馬車來了,帶來了幾大包禮品。
不一會,吳敬誠的三姐、三姐夫和兩個孩子也來了,坐著馬車,還帶了兩包禮品。
吳慶喜和劉蓮花,高高興興的接他們講堂屋,還給五個外孫發了紅包。
吳三姐帶著丈夫去了廚房,去幫廚,準備中午飯。
吳大姐沒有看見吳敬友,就和丈夫一起去看二弟和二弟妹。
吳大姐推開二樓吳敬友的房間,大聲說道:“敬友兄弟,兄弟媳婦,你們倆幹嘛啦?還沒有起床嗎?”
吳敬友看著大姐進來了,趕緊站起來說道:“大姐,大姐夫,過年好!我們早起來了。”
吳敬友媳婦說道:“我們起來的早,還做了早飯呢!”
吳大姐笑了笑說:“難怪我沒有看見你們,以為你們還沒起床呢!”
吳敬友媳婦也笑了笑說:“我是上來照顧一下小孩子,小孩子剛起來。”
吳大姐說:“好啊!我們今天沒有去廚房做飯,我是看三妹去幫忙做飯了,我就過來和你們聊聊天。”
吳敬友媳婦高興的說:“好啊,大姐想著我們,很暖心啊!你們春節過得好嗎?老人都好吧?”
吳大姐說:“哎,都好!這個年過得,還算熱鬧。”
吳敬友說:“啊,就是,我們也是很鬧熱,就是成天忙,買了那麽多東西,還忙著操練,練兵打仗不容易啊!搞得我們都不安寧。”
“買了些什麽啊?”吳大姐問。
吳敬友說:“為了保衛清蓮山莊,買了很多槍支彈藥。”
吳大姐有點吃驚的問:“不是說老爸沒有錢嗎?他哪有那麽多錢啊?”
吳敬友說:“還不是小兄弟拿的,用的是敬誠的錢。”
吳敬友媳婦說:“敬誠可有錢了!”
吳大姐問:“小兄弟他有多少錢?才當差幾天,才兩個多月吧?”
吳敬友說:“小兄弟拿出來一千塊銀票,你們別說哈。”
大姐夫笑嘻嘻的,兩眼放光:“啊,這麽多的錢?”
吳大姐又問:“全部都用上了嗎?”
吳敬友搖搖頭說:“沒有,隻花了550塊,還有450塊都給小兄弟了。”
吳大姐說:“啊,還有這麽多錢呢?小兄弟真了不起啊!我們還是要多掙點錢啊!以後的日子才好過。”
吳敬友媳婦說:“就是,我們不能老是依靠父母吧!是吧?”
吳大姐說:“你們還不錯啊!你們有礦山,還有那麽多的產業!”
吳敬友媳婦說:“還不是父母管著啊,都是他們的,我們就做點小事,幫幫忙就是了!”
吳大姐說:“我說啊,還不是以後都是你們的,是不是啊?”
吳敬友媳婦說:“那倒不一定,想給誰,誰也說不清楚,我們幹好自己的事就是啦!”
吳大姐說:“那就好,你們會做好的,還是要好好的孝敬好父母哦,他們以後還不是把東西都給你們當兒子的?”
吳敬友兩口子沒有說話,也不知道說什麽好!
正月初三,陽光明媚,微風拂麵。正值午飯時分,清蓮山莊裏彌漫著濃鬱的香氣,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共同享受這難得的團聚時光。
按照傳統習俗,女兒會在這天迴到娘家拜年。然而,由於昨晚盛大的慶功宴消耗了大量的食材,今年初三的酒席相比去年稍顯遜色。但這並不影響家人們歡聚一堂的喜悅心情。
在這個溫馨的氛圍中,晚輩們紛紛向長輩敬酒,表示對他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而平輩之間則相互碰杯,談笑風生。每一道菜肴都承載著家人滿滿的愛意與關懷,大家一邊品嚐著美味佳肴,一邊分享著生活中的點滴趣事。
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到無比溫暖,親情、友情在這一刻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好和諧的畫麵。在短暫的相聚時光裏,人們通過這種獨特的溝通方式增進彼此間的感情,也讓家庭的紐帶更加緊密。
吳大姐和大姐夫端起酒杯敬吳敬誠:“敬誠,現在你可是我們家的頂梁柱啊!當大官,有能力又有錢,大姐大姐夫真的是佩服,佩服,佩服的五體投地啊!”
吳敬誠哈哈大笑,樂壞了,說道:“大姐大姐夫,你們有什麽需要我小兄弟的地方,盡管開口。”
大姐夫笑嘻嘻的說:“還是敬誠兄弟好,我和你姐還真的有點事,家裏父母急需借錢,要借五百塊。我們想給小兄弟借五百塊銀圓,好不好?”
吳敬誠慢慢放下酒杯,腦子就像觸電一樣,他憑什麽跟我要那麽多錢?我的錢是撿來的嗎!而且跟我兜裏的450塊,就差50塊,你們還真行,知道的這麽清楚啊?
吳敬誠看著大姐夫:“大姐夫,大過年的就借錢啊?你們幹什麽需要借那麽多錢?”
大姐夫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家裏老人在星月城的金星嶺投資了礦場,花了兩千多塊,現在那邊急需九百多塊維修加固,這不,我們急需五百塊,現在想請兄弟幫幫忙?”
吳敬誠心想,這個理由還是挺充分的,要是不借,那就不近人情了,畢竟是兄弟姊妹啊!於是問道:“你們啥時候還呢?”
大姐夫非常肯定的樣子說:“我們七八月份就可以還。”
吳敬誠在猶豫著:“哦,七八月份啊。”
這個時候,劉蓮花發話了:“敬誠哪有那麽多錢啊!當差兩個多月,收入也不高,他最窮啊!”
吳大姐接著說:“母親,您放心好了,小兄弟有錢。”
吳敬誠看了看母親,母親也看著吳敬誠,說道:“好吧!但我也沒有五百塊,隻能借給你們四百五十塊。”
吳大姐和大姐夫高興的站起來:“好,好,那就謝謝兄弟了!”
吳敬誠很嚴肅的說:“嚴格來說,我這個錢也是借來的,不能隨便亂來,所以我的話,先說在這裏,我當著父親母親的麵,借給你們,你們打個借據,到時候還給我,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好不好?”
吳大姐大姐夫立馬說道:“好,好,保證到時候還錢。”
屋外下起了小雨,這微風細雨讓人覺得一絲絲清涼。古人雲:“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屋外柔軟的春風遍吹,夾雜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山上冰雪融化,空氣濕潤,明顯感到春天的腳步,山川大地到處萌發出芬芳的清香,沁人的氣息愉悅身心……
第二天正是正月初四,陽光明媚,風和日麗。這一天對於鳳凰山附近的居民來說意義非凡,一年一度的廟會將在龍泉鎮舉行!
每到這個時候,人們總是興致勃勃地前往龍泉鎮,感受那份獨特的熱鬧氛圍。
龍泉鎮位於鳳凰山東北角,這裏不僅因其盛大的廟會而聲名遠揚,更以龍泉井所釀之美酒為人津津樂道。據說,用龍泉井水釀造出來的酒口感醇厚、香氣四溢,堪稱佳釀中的上品。因此,許多人來到龍泉鎮除了逛街遊玩外,還要品嚐一下當地著名的美酒。
街頭巷尾彌漫著濃厚的節日氣息:彩旗飄揚,鑼鼓喧天;商家們紛紛擺出琳琅滿目的商品招攬顧客;小吃攤前香氣撲鼻,引得人們駐足品味;雜耍藝人各顯神通表演絕技……一時間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人們或三五成群談笑風生;或追逐嬉戲享受歡樂時光;小孩子們則手拿糖人兒、麵人兒興奮得跑來跑去。整個龍泉鎮仿佛變成了一個歡樂的海洋處處洋溢著喜慶祥和的氣氛。
龍泉鎮的龍泉井,水質特別適合釀酒,用龍泉井水釀製大曲酒,多少年前已經慢慢形成了,隨著釀酒工藝的崛起和濱江酒文化的盛行,都與龍泉井有著密切的關係,龍泉鎮因此成了特有的吃喝玩樂之地,傳統民俗因此傳承。
正月初四一大早,劉蓮花就叫著大家去趕廟會。
吳敬誠跟著母親劉蓮花去龍泉鎮看熱鬧,想著前兩天的事,有可能不安全,於是叫郭忠江帶著手槍隊一起去,確保老母親的安全。一行十幾個人坐著馬車出發了。
馬車上,劉蓮花就告訴吳敬誠:“有廟不一定有廟會,有廟會的地方也不一定有廟。而龍泉鎮的龍泉井,井水供不應求,為了釀製優質的大曲酒,已經傳承了三四百年,實屬不易!”
吳敬誠有些吃驚的問:“這麽久遠啊?憑幾個人的能力肯定不行,這廟會跟官府有關係吧?”
駕車的楊管家說:“龍泉鎮廟會是民眾自發、自願、自主舉辦的,跟官府沒有半毛錢關係,最早還是喜歡喝酒單碗的酒友聚集,慢慢熱鬧起來的。”
劉蓮花接著說:“阿彌陀佛,可惜這個廟會不祭拜神靈!盡是些農工商赴會,參加貿易,舉行文藝演出,舞蹈、戲曲、花會、出巡,什麽糖葫蘆、唐鍋巴、麻辣麵、口水雞樣樣俱全。”
吳敬誠說:“我也喜歡廟會有那麽多好吃的東西。”
楊管家說:“還是有許多善男信女趨之若鶩,樂此不疲,許多凡夫俗子亦願意隨喜添趣,龍泉鎮廟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來的都是客,酒肆酒家都會請你嚐一杯酒。”
在龍泉鎮廟會上,人流如織,熱鬧非凡,有賣麻糖的、糖葫蘆的,也有耍猴戲的、吹糖人的,各種民間藝人前來獻藝。
廟會上各式各樣的花燈、彩旗、飾品點綴其間,香氣四溢,光彩奪目,讓人目不暇接,為人們帶來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
逛廟會到了中午,大家也累了。劉蓮花開心的說:“咱們下館子吃飯去,今天中午我請客,就到龍泉鎮最好的飯店龍泉酒家。”
一行人坐下來,十幾個人點了二十來道菜。這個飯店的川菜,口感豐富多變,既麻又辣,既酸又甜,吳敬誠在品嚐中體驗到不同的味覺享受。
不一樣的是,這些菜注重菜品的色彩搭配和造型美觀,吳敬誠時而點點頭,時而伸出舌頭,搖搖手,在品嚐美食的同時,承受著麻辣的刺激。
突然間!一陣激烈的打鬥聲與怒喝聲從大廳的一角傳出,猶如驚雷般劃破寂靜空間,震驚四周鄰裏。
原來是幾個醉酒之人不知為何起了爭執,並迅速升級成肢體衝突。眾人驚愕之際,隻看見其中一名身材高挑的男子猛地抽出一把鋒利的短刀,毫不猶豫地朝身旁那個胖乎乎的男人連刺數刀。
刹那間,鮮血四濺,那可憐的胖子慘叫一聲便頹然倒地。
眼見如此血腥場麵,同一桌的人驚恐萬分,有人失聲尖叫道:\"王之狅動刀殺人啦!王之狅殺人啦......\"
隨著這聲唿喊,整個場麵陷入混亂之中。而那位名叫王之狅的兇手則臉色蒼白,渾身發抖,他如夢初醒般意識到自己犯下了滔天罪行。驚慌失措之下,他轉身奪門而出,拚命逃離現場。
緊接著,另外還有兩名與之相關的人也跟隨著王之狅一同狂奔而去,仿佛背後有惡鬼追趕一般!
吳敬誠的大姐、大姐夫和三個孩子坐著馬車來了,帶來了幾大包禮品。
不一會,吳敬誠的三姐、三姐夫和兩個孩子也來了,坐著馬車,還帶了兩包禮品。
吳慶喜和劉蓮花,高高興興的接他們講堂屋,還給五個外孫發了紅包。
吳三姐帶著丈夫去了廚房,去幫廚,準備中午飯。
吳大姐沒有看見吳敬友,就和丈夫一起去看二弟和二弟妹。
吳大姐推開二樓吳敬友的房間,大聲說道:“敬友兄弟,兄弟媳婦,你們倆幹嘛啦?還沒有起床嗎?”
吳敬友看著大姐進來了,趕緊站起來說道:“大姐,大姐夫,過年好!我們早起來了。”
吳敬友媳婦說道:“我們起來的早,還做了早飯呢!”
吳大姐笑了笑說:“難怪我沒有看見你們,以為你們還沒起床呢!”
吳敬友媳婦也笑了笑說:“我是上來照顧一下小孩子,小孩子剛起來。”
吳大姐說:“好啊!我們今天沒有去廚房做飯,我是看三妹去幫忙做飯了,我就過來和你們聊聊天。”
吳敬友媳婦高興的說:“好啊,大姐想著我們,很暖心啊!你們春節過得好嗎?老人都好吧?”
吳大姐說:“哎,都好!這個年過得,還算熱鬧。”
吳敬友說:“啊,就是,我們也是很鬧熱,就是成天忙,買了那麽多東西,還忙著操練,練兵打仗不容易啊!搞得我們都不安寧。”
“買了些什麽啊?”吳大姐問。
吳敬友說:“為了保衛清蓮山莊,買了很多槍支彈藥。”
吳大姐有點吃驚的問:“不是說老爸沒有錢嗎?他哪有那麽多錢啊?”
吳敬友說:“還不是小兄弟拿的,用的是敬誠的錢。”
吳敬友媳婦說:“敬誠可有錢了!”
吳大姐問:“小兄弟他有多少錢?才當差幾天,才兩個多月吧?”
吳敬友說:“小兄弟拿出來一千塊銀票,你們別說哈。”
大姐夫笑嘻嘻的,兩眼放光:“啊,這麽多的錢?”
吳大姐又問:“全部都用上了嗎?”
吳敬友搖搖頭說:“沒有,隻花了550塊,還有450塊都給小兄弟了。”
吳大姐說:“啊,還有這麽多錢呢?小兄弟真了不起啊!我們還是要多掙點錢啊!以後的日子才好過。”
吳敬友媳婦說:“就是,我們不能老是依靠父母吧!是吧?”
吳大姐說:“你們還不錯啊!你們有礦山,還有那麽多的產業!”
吳敬友媳婦說:“還不是父母管著啊,都是他們的,我們就做點小事,幫幫忙就是了!”
吳大姐說:“我說啊,還不是以後都是你們的,是不是啊?”
吳敬友媳婦說:“那倒不一定,想給誰,誰也說不清楚,我們幹好自己的事就是啦!”
吳大姐說:“那就好,你們會做好的,還是要好好的孝敬好父母哦,他們以後還不是把東西都給你們當兒子的?”
吳敬友兩口子沒有說話,也不知道說什麽好!
正月初三,陽光明媚,微風拂麵。正值午飯時分,清蓮山莊裏彌漫著濃鬱的香氣,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共同享受這難得的團聚時光。
按照傳統習俗,女兒會在這天迴到娘家拜年。然而,由於昨晚盛大的慶功宴消耗了大量的食材,今年初三的酒席相比去年稍顯遜色。但這並不影響家人們歡聚一堂的喜悅心情。
在這個溫馨的氛圍中,晚輩們紛紛向長輩敬酒,表示對他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而平輩之間則相互碰杯,談笑風生。每一道菜肴都承載著家人滿滿的愛意與關懷,大家一邊品嚐著美味佳肴,一邊分享著生活中的點滴趣事。
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到無比溫暖,親情、友情在這一刻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好和諧的畫麵。在短暫的相聚時光裏,人們通過這種獨特的溝通方式增進彼此間的感情,也讓家庭的紐帶更加緊密。
吳大姐和大姐夫端起酒杯敬吳敬誠:“敬誠,現在你可是我們家的頂梁柱啊!當大官,有能力又有錢,大姐大姐夫真的是佩服,佩服,佩服的五體投地啊!”
吳敬誠哈哈大笑,樂壞了,說道:“大姐大姐夫,你們有什麽需要我小兄弟的地方,盡管開口。”
大姐夫笑嘻嘻的說:“還是敬誠兄弟好,我和你姐還真的有點事,家裏父母急需借錢,要借五百塊。我們想給小兄弟借五百塊銀圓,好不好?”
吳敬誠慢慢放下酒杯,腦子就像觸電一樣,他憑什麽跟我要那麽多錢?我的錢是撿來的嗎!而且跟我兜裏的450塊,就差50塊,你們還真行,知道的這麽清楚啊?
吳敬誠看著大姐夫:“大姐夫,大過年的就借錢啊?你們幹什麽需要借那麽多錢?”
大姐夫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家裏老人在星月城的金星嶺投資了礦場,花了兩千多塊,現在那邊急需九百多塊維修加固,這不,我們急需五百塊,現在想請兄弟幫幫忙?”
吳敬誠心想,這個理由還是挺充分的,要是不借,那就不近人情了,畢竟是兄弟姊妹啊!於是問道:“你們啥時候還呢?”
大姐夫非常肯定的樣子說:“我們七八月份就可以還。”
吳敬誠在猶豫著:“哦,七八月份啊。”
這個時候,劉蓮花發話了:“敬誠哪有那麽多錢啊!當差兩個多月,收入也不高,他最窮啊!”
吳大姐接著說:“母親,您放心好了,小兄弟有錢。”
吳敬誠看了看母親,母親也看著吳敬誠,說道:“好吧!但我也沒有五百塊,隻能借給你們四百五十塊。”
吳大姐和大姐夫高興的站起來:“好,好,那就謝謝兄弟了!”
吳敬誠很嚴肅的說:“嚴格來說,我這個錢也是借來的,不能隨便亂來,所以我的話,先說在這裏,我當著父親母親的麵,借給你們,你們打個借據,到時候還給我,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好不好?”
吳大姐大姐夫立馬說道:“好,好,保證到時候還錢。”
屋外下起了小雨,這微風細雨讓人覺得一絲絲清涼。古人雲:“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屋外柔軟的春風遍吹,夾雜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山上冰雪融化,空氣濕潤,明顯感到春天的腳步,山川大地到處萌發出芬芳的清香,沁人的氣息愉悅身心……
第二天正是正月初四,陽光明媚,風和日麗。這一天對於鳳凰山附近的居民來說意義非凡,一年一度的廟會將在龍泉鎮舉行!
每到這個時候,人們總是興致勃勃地前往龍泉鎮,感受那份獨特的熱鬧氛圍。
龍泉鎮位於鳳凰山東北角,這裏不僅因其盛大的廟會而聲名遠揚,更以龍泉井所釀之美酒為人津津樂道。據說,用龍泉井水釀造出來的酒口感醇厚、香氣四溢,堪稱佳釀中的上品。因此,許多人來到龍泉鎮除了逛街遊玩外,還要品嚐一下當地著名的美酒。
街頭巷尾彌漫著濃厚的節日氣息:彩旗飄揚,鑼鼓喧天;商家們紛紛擺出琳琅滿目的商品招攬顧客;小吃攤前香氣撲鼻,引得人們駐足品味;雜耍藝人各顯神通表演絕技……一時間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人們或三五成群談笑風生;或追逐嬉戲享受歡樂時光;小孩子們則手拿糖人兒、麵人兒興奮得跑來跑去。整個龍泉鎮仿佛變成了一個歡樂的海洋處處洋溢著喜慶祥和的氣氛。
龍泉鎮的龍泉井,水質特別適合釀酒,用龍泉井水釀製大曲酒,多少年前已經慢慢形成了,隨著釀酒工藝的崛起和濱江酒文化的盛行,都與龍泉井有著密切的關係,龍泉鎮因此成了特有的吃喝玩樂之地,傳統民俗因此傳承。
正月初四一大早,劉蓮花就叫著大家去趕廟會。
吳敬誠跟著母親劉蓮花去龍泉鎮看熱鬧,想著前兩天的事,有可能不安全,於是叫郭忠江帶著手槍隊一起去,確保老母親的安全。一行十幾個人坐著馬車出發了。
馬車上,劉蓮花就告訴吳敬誠:“有廟不一定有廟會,有廟會的地方也不一定有廟。而龍泉鎮的龍泉井,井水供不應求,為了釀製優質的大曲酒,已經傳承了三四百年,實屬不易!”
吳敬誠有些吃驚的問:“這麽久遠啊?憑幾個人的能力肯定不行,這廟會跟官府有關係吧?”
駕車的楊管家說:“龍泉鎮廟會是民眾自發、自願、自主舉辦的,跟官府沒有半毛錢關係,最早還是喜歡喝酒單碗的酒友聚集,慢慢熱鬧起來的。”
劉蓮花接著說:“阿彌陀佛,可惜這個廟會不祭拜神靈!盡是些農工商赴會,參加貿易,舉行文藝演出,舞蹈、戲曲、花會、出巡,什麽糖葫蘆、唐鍋巴、麻辣麵、口水雞樣樣俱全。”
吳敬誠說:“我也喜歡廟會有那麽多好吃的東西。”
楊管家說:“還是有許多善男信女趨之若鶩,樂此不疲,許多凡夫俗子亦願意隨喜添趣,龍泉鎮廟會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來的都是客,酒肆酒家都會請你嚐一杯酒。”
在龍泉鎮廟會上,人流如織,熱鬧非凡,有賣麻糖的、糖葫蘆的,也有耍猴戲的、吹糖人的,各種民間藝人前來獻藝。
廟會上各式各樣的花燈、彩旗、飾品點綴其間,香氣四溢,光彩奪目,讓人目不暇接,為人們帶來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
逛廟會到了中午,大家也累了。劉蓮花開心的說:“咱們下館子吃飯去,今天中午我請客,就到龍泉鎮最好的飯店龍泉酒家。”
一行人坐下來,十幾個人點了二十來道菜。這個飯店的川菜,口感豐富多變,既麻又辣,既酸又甜,吳敬誠在品嚐中體驗到不同的味覺享受。
不一樣的是,這些菜注重菜品的色彩搭配和造型美觀,吳敬誠時而點點頭,時而伸出舌頭,搖搖手,在品嚐美食的同時,承受著麻辣的刺激。
突然間!一陣激烈的打鬥聲與怒喝聲從大廳的一角傳出,猶如驚雷般劃破寂靜空間,震驚四周鄰裏。
原來是幾個醉酒之人不知為何起了爭執,並迅速升級成肢體衝突。眾人驚愕之際,隻看見其中一名身材高挑的男子猛地抽出一把鋒利的短刀,毫不猶豫地朝身旁那個胖乎乎的男人連刺數刀。
刹那間,鮮血四濺,那可憐的胖子慘叫一聲便頹然倒地。
眼見如此血腥場麵,同一桌的人驚恐萬分,有人失聲尖叫道:\"王之狅動刀殺人啦!王之狅殺人啦......\"
隨著這聲唿喊,整個場麵陷入混亂之中。而那位名叫王之狅的兇手則臉色蒼白,渾身發抖,他如夢初醒般意識到自己犯下了滔天罪行。驚慌失措之下,他轉身奪門而出,拚命逃離現場。
緊接著,另外還有兩名與之相關的人也跟隨著王之狅一同狂奔而去,仿佛背後有惡鬼追趕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