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祖墳冒黑煙
妹妹別演了,咱家全員讀你心聲 作者:廣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月光如水,月色微涼。
距離青雲岫和青雲霽離家已經過了兩天,他們走的義無反顧,絲毫不顧身後家人的死活。
青岑安已經在書房靜坐了一個多時辰了,他手中的毛筆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案桌上的紙張被墨汁暈開了,換了一張又一張,可他遲遲下不去筆。
不知道的可能會覺得青岑安是在構思什麽事關國家大事的東西,但事實上,他隻是在寫一封家書。
若是平常時候,寫一封家書,對一個榜眼出身的青岑安來說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今天的他卻無比頭疼。
青岑安不知道該怎麽跟他爹娘解釋家裏的兩個孩子放著書不讀了,還跟一個和尚跑了的事實,哪怕這是孩子們自己拿的主意,可青岑安知道,他爹才不會管那麽多,他隻會劈頭蓋臉的罵自己管不好孩子。
青岑安自己就是從村子裏走出來的讀書人,他深知家人們對讀書這件事有多看重。
青岑安求學的時候,家裏條件並不算好,他的學費、趕考的盤纏,那一筆筆錢都是家裏人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不夠的部分是家人問宗族鄉親父老借來的,他承了族親們的情,自然要還這一份恩,所以這些年他為官在外卻對家鄉父老格外關照,也從來不曾因為自己是官身而看不起村裏人,他知道沒有這些大家眼中的窮親戚,就沒有現在的他。
當然了,感恩歸感恩,青岑安也知道在山裏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人們對讀書這件事的認知其實是很片麵的,他們眼中讀書的目的很直接,就是參加科舉考試,然後做官。
在他們看來,一個人讀書就是為了做官,他們向往的是考中之後可以做官的讀書人,而不是一個見多識廣、才華橫溢但身無官職的讀書人,自然而然的,他們理解不了兩個孩子為什麽要放棄讀書的機會,跑去外麵遊山玩水。
在他們眼裏,所謂遊學可能就是遊山玩水,就是不務正業,尤其是青雲岫,在老人們眼中,他是得了生員功名的讀書人,那是大家無限向往的,那是可以再次改變家族命運的曙光,是鯉魚躍龍門的機會,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可能,青岑安不知道要怎麽開口跟他們解釋青雲岫選擇遊學的原因。
青岑安是從翰林院出來的人,文采口才自然都不差,可有時候不是口才好就能溝通好的,三代人之間是有代溝的,老一輩的人他們對有些事情的認知是存在滯後性的,同時,他們也是很固執的,青岑安知道自己無論怎麽解釋,老兩口也理解不了兩個明明有著大好前程的孫子為什麽要跑去跟一個和尚流浪。
家裏幾輩人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魚躍龍門的京官,要是得知他的子孫後代放著好好的書不讀,反而跑出去流浪,別說身在村裏的爹娘可能會連夜殺到京城來,怕是祖宗們都要掀起棺材板八百裏奔襲而來,來看看這不肖子孫長得有多別出心裁吧。
想象著午夜夢醒時分,一群老祖宗閃著綠光湊在自己床上圍觀的畫麵,冷意一瞬間從腳後跟直衝後腦勺,青岑安忍不住一哆嗦。
老祖宗們肯定都是抱著子不教父子過的想法來的,所以暴力掀開棺材板八百裏奔襲而來的老祖宗們,肯定會對自己下手。
思索再三,那份即將被寄出去的家書上麵,對於兩個孩子外出遊學的事情,青岑安半分都沒有提及。
一來,是不想讓老兩口一把年紀了還為兩個不懂事的小子擔心,二來是青岑安真的害怕他爹連夜扛著鋤頭進京,再者他也怕那些長眠於地下的老祖宗們連夜來看他。
青岑安自認自己才不惑之年,女兒還小,自己還沒看她長大,還沒給她備上豐厚的嫁妝,也還沒給夫人掙一個誥命夫人,他還不能跟他們走啊!
青岑安將家書收好,收著收著又想起一件事,他爹娘遠在千裏之外,隻要他不說,他們不會那麽快知道消息,但是地下的老祖宗可就不一定了,畢竟他們有可能就在你身後看著呢。
不行!不行!看來還得寫封家書迴去,讓大哥二哥這些日子多注意一下祖墳的動靜。
別人家祖墳有動靜的時候都是冒青煙,自家的祖墳就不一定了,有可能冒黑煙,也有可能冒白煙。
還有可能黑煙白煙雙管齊下,還是讓他們多關注著些吧,攔肯定是攔不住了,別嚇著旁邊的鄰居才好。
這邊,苗貞耘迴了一趟娘家,他對兒子外出遊學的事情隻字未提,但京中人多眼雜,隻有你有心留意,哪家今天燉了雞,哪家今天吃了魚都不是秘密,這不,青雲岫外出遊學的事大家還是都知道了。
溫氏看著苗貞耘臉上不甚痛快的樣子,拉著她的手開口勸慰道:“耘娘,你也別傷心,雲岫那孩子出去遊學也不是什麽壞處,既可以增進學識,又可以開闊眼界,咱們活了大半輩子沒做到的事情,他小小年紀就做到了,多好啊。”
一旁文氏也跟著開口:“是啊,咱們雲岫可是小小年紀就得了宮裏賞賜的,可見他有多優秀,以他的本事,我相信在外麵也能過得風生水起,你就別擔心了。”
老太太也跟著開口:“你嫂子們說的都有理,我看你就把心放下來,雲岫遊學去了,家裏不是還有四個孩子陪著你嗎,也不會太過孤單才是。”
苗貞耘喝了一口茶,麵無表情的開口指正:“三個。”
“什麽三個?”
“家裏還剩三個孩子。”
“哪裏就三個了,老大去外地任職了,老二去遊學了,老三在國子監,那不是還有四個嗎?”
“對啊,誰不在了??”
文氏問完,發現自己說的話好像有些歧義,又忙著開口解釋:“不是,我的意思是,還有誰不在家?”
“老四,他跑了,跟著他二哥跑了。”
“啊?”
“雲霽也跟著跑了?是什麽時候的事?”
苗貞耘將手中的茶杯放下,淡定說道:“還能是什麽時候的事,他哥哪天走的,他就是哪天跑的,騙了他弟弟妹妹的零花錢不說,還將廚房最鋒利的菜刀順走了,可把他能的。”
“這,這說明雲霽聰明啊,知道出門在外會有危險,還特意帶了最鋒利的菜刀走。”
“是啊,兄弟倆在一起,總比各走各的好,再說了,不是還有空安大師在嗎,我聽說空安大師文武雙全,必定能護他們兄弟周全的。”
“沒錯沒錯,都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他們兄弟倆在一起,遇到事情還能一起分擔,這也挺好的,你就放寬心吧。”
苗貞耘擺擺手,說道:“你們放心吧,我現在這心啊,放得比誰都寬,那倆臭小子走了也好,省得一天到晚惹我生氣,你們看我這眼角的皺紋,都是被他們氣出來的。”
“你呀,就是刀子嘴豆腐心。”
一旁的青描夏挼著小表弟,滿臉的讚同。
誰說不是呢,她娘親就是嘴硬,嘴上說著不在乎,夜裏那眼淚流的比誰的都多。
不過,她也能理解她娘怎麽哭成那樣,確實,兄弟倆在一起可以互相分擔,但也有可能團滅啊!
青描夏能想到的團滅,要說苗貞耘想不到,那是不可能的,她是想不到嗎,她那是不敢想。
無數次,她都在強迫自己不要胡思亂想,仿佛隻要自己不想,那些可怕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苗貞耘當然知道自己這就是在自欺欺人,可這是現在的她唯一能做的事,她不能阻攔孩子們前進的腳步,也阻擋不了危險的發生,除了自欺欺人,她還能怎麽辦呢?
不管苗貞耘如何想,生活都是要繼續的,大家的生活不會因為青雲岫和青雲霽的離開而停滯不前。
距離青雲岫和青雲霽離家已經過了兩天,他們走的義無反顧,絲毫不顧身後家人的死活。
青岑安已經在書房靜坐了一個多時辰了,他手中的毛筆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案桌上的紙張被墨汁暈開了,換了一張又一張,可他遲遲下不去筆。
不知道的可能會覺得青岑安是在構思什麽事關國家大事的東西,但事實上,他隻是在寫一封家書。
若是平常時候,寫一封家書,對一個榜眼出身的青岑安來說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今天的他卻無比頭疼。
青岑安不知道該怎麽跟他爹娘解釋家裏的兩個孩子放著書不讀了,還跟一個和尚跑了的事實,哪怕這是孩子們自己拿的主意,可青岑安知道,他爹才不會管那麽多,他隻會劈頭蓋臉的罵自己管不好孩子。
青岑安自己就是從村子裏走出來的讀書人,他深知家人們對讀書這件事有多看重。
青岑安求學的時候,家裏條件並不算好,他的學費、趕考的盤纏,那一筆筆錢都是家裏人省吃儉用存下來的,不夠的部分是家人問宗族鄉親父老借來的,他承了族親們的情,自然要還這一份恩,所以這些年他為官在外卻對家鄉父老格外關照,也從來不曾因為自己是官身而看不起村裏人,他知道沒有這些大家眼中的窮親戚,就沒有現在的他。
當然了,感恩歸感恩,青岑安也知道在山裏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人們對讀書這件事的認知其實是很片麵的,他們眼中讀書的目的很直接,就是參加科舉考試,然後做官。
在他們看來,一個人讀書就是為了做官,他們向往的是考中之後可以做官的讀書人,而不是一個見多識廣、才華橫溢但身無官職的讀書人,自然而然的,他們理解不了兩個孩子為什麽要放棄讀書的機會,跑去外麵遊山玩水。
在他們眼裏,所謂遊學可能就是遊山玩水,就是不務正業,尤其是青雲岫,在老人們眼中,他是得了生員功名的讀書人,那是大家無限向往的,那是可以再次改變家族命運的曙光,是鯉魚躍龍門的機會,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可能,青岑安不知道要怎麽開口跟他們解釋青雲岫選擇遊學的原因。
青岑安是從翰林院出來的人,文采口才自然都不差,可有時候不是口才好就能溝通好的,三代人之間是有代溝的,老一輩的人他們對有些事情的認知是存在滯後性的,同時,他們也是很固執的,青岑安知道自己無論怎麽解釋,老兩口也理解不了兩個明明有著大好前程的孫子為什麽要跑去跟一個和尚流浪。
家裏幾輩人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魚躍龍門的京官,要是得知他的子孫後代放著好好的書不讀,反而跑出去流浪,別說身在村裏的爹娘可能會連夜殺到京城來,怕是祖宗們都要掀起棺材板八百裏奔襲而來,來看看這不肖子孫長得有多別出心裁吧。
想象著午夜夢醒時分,一群老祖宗閃著綠光湊在自己床上圍觀的畫麵,冷意一瞬間從腳後跟直衝後腦勺,青岑安忍不住一哆嗦。
老祖宗們肯定都是抱著子不教父子過的想法來的,所以暴力掀開棺材板八百裏奔襲而來的老祖宗們,肯定會對自己下手。
思索再三,那份即將被寄出去的家書上麵,對於兩個孩子外出遊學的事情,青岑安半分都沒有提及。
一來,是不想讓老兩口一把年紀了還為兩個不懂事的小子擔心,二來是青岑安真的害怕他爹連夜扛著鋤頭進京,再者他也怕那些長眠於地下的老祖宗們連夜來看他。
青岑安自認自己才不惑之年,女兒還小,自己還沒看她長大,還沒給她備上豐厚的嫁妝,也還沒給夫人掙一個誥命夫人,他還不能跟他們走啊!
青岑安將家書收好,收著收著又想起一件事,他爹娘遠在千裏之外,隻要他不說,他們不會那麽快知道消息,但是地下的老祖宗可就不一定了,畢竟他們有可能就在你身後看著呢。
不行!不行!看來還得寫封家書迴去,讓大哥二哥這些日子多注意一下祖墳的動靜。
別人家祖墳有動靜的時候都是冒青煙,自家的祖墳就不一定了,有可能冒黑煙,也有可能冒白煙。
還有可能黑煙白煙雙管齊下,還是讓他們多關注著些吧,攔肯定是攔不住了,別嚇著旁邊的鄰居才好。
這邊,苗貞耘迴了一趟娘家,他對兒子外出遊學的事情隻字未提,但京中人多眼雜,隻有你有心留意,哪家今天燉了雞,哪家今天吃了魚都不是秘密,這不,青雲岫外出遊學的事大家還是都知道了。
溫氏看著苗貞耘臉上不甚痛快的樣子,拉著她的手開口勸慰道:“耘娘,你也別傷心,雲岫那孩子出去遊學也不是什麽壞處,既可以增進學識,又可以開闊眼界,咱們活了大半輩子沒做到的事情,他小小年紀就做到了,多好啊。”
一旁文氏也跟著開口:“是啊,咱們雲岫可是小小年紀就得了宮裏賞賜的,可見他有多優秀,以他的本事,我相信在外麵也能過得風生水起,你就別擔心了。”
老太太也跟著開口:“你嫂子們說的都有理,我看你就把心放下來,雲岫遊學去了,家裏不是還有四個孩子陪著你嗎,也不會太過孤單才是。”
苗貞耘喝了一口茶,麵無表情的開口指正:“三個。”
“什麽三個?”
“家裏還剩三個孩子。”
“哪裏就三個了,老大去外地任職了,老二去遊學了,老三在國子監,那不是還有四個嗎?”
“對啊,誰不在了??”
文氏問完,發現自己說的話好像有些歧義,又忙著開口解釋:“不是,我的意思是,還有誰不在家?”
“老四,他跑了,跟著他二哥跑了。”
“啊?”
“雲霽也跟著跑了?是什麽時候的事?”
苗貞耘將手中的茶杯放下,淡定說道:“還能是什麽時候的事,他哥哪天走的,他就是哪天跑的,騙了他弟弟妹妹的零花錢不說,還將廚房最鋒利的菜刀順走了,可把他能的。”
“這,這說明雲霽聰明啊,知道出門在外會有危險,還特意帶了最鋒利的菜刀走。”
“是啊,兄弟倆在一起,總比各走各的好,再說了,不是還有空安大師在嗎,我聽說空安大師文武雙全,必定能護他們兄弟周全的。”
“沒錯沒錯,都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他們兄弟倆在一起,遇到事情還能一起分擔,這也挺好的,你就放寬心吧。”
苗貞耘擺擺手,說道:“你們放心吧,我現在這心啊,放得比誰都寬,那倆臭小子走了也好,省得一天到晚惹我生氣,你們看我這眼角的皺紋,都是被他們氣出來的。”
“你呀,就是刀子嘴豆腐心。”
一旁的青描夏挼著小表弟,滿臉的讚同。
誰說不是呢,她娘親就是嘴硬,嘴上說著不在乎,夜裏那眼淚流的比誰的都多。
不過,她也能理解她娘怎麽哭成那樣,確實,兄弟倆在一起可以互相分擔,但也有可能團滅啊!
青描夏能想到的團滅,要說苗貞耘想不到,那是不可能的,她是想不到嗎,她那是不敢想。
無數次,她都在強迫自己不要胡思亂想,仿佛隻要自己不想,那些可怕的事情就不會發生。
苗貞耘當然知道自己這就是在自欺欺人,可這是現在的她唯一能做的事,她不能阻攔孩子們前進的腳步,也阻擋不了危險的發生,除了自欺欺人,她還能怎麽辦呢?
不管苗貞耘如何想,生活都是要繼續的,大家的生活不會因為青雲岫和青雲霽的離開而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