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統治者的昏庸和殘暴。
大秦:不裝了,我是秦始皇 作者:熱望熱似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扶蘇也認真審視了眼前的這幅畫。
越瞧,眼中的光芒就越發閃亮。
在此之前,他對運送糧食的理解僅限於兩種方式:
遠途靠馬車,近處直接靠人力,確實沒料到會有如此簡便的運輸工具。
“兄長這獨輪車一問世,”
“定會成為全天下的百姓的一大利器。”
“而且,此物一旦普及,還能增強百姓對我們大秦的歸屬感。”
扶蘇考慮得更為深遠。
解決了百姓的大難題,百姓自然會對朝廷感恩戴德,
認可秦國,
便不會再輕易受那些六國殘餘分子的煽動。
嬴政點頭道:“言之有理。”
“百姓鬧事,無非是生活困苦。”
“隨著朝廷逐步推出各種政策,加上掌櫃這獨輪車,”
“百姓的生活必將日益好轉。”
“到時候,即便六國殘黨還想鬧事,”
“也沒人會跟隨了。”說這話時,嬴政臉上洋溢著憧憬之情。他的夢想,就是讓大秦傳承千秋萬代。
這也是他自稱始皇帝的初衷。
趙安不合時宜地打斷了對話:“老趙,賢弟,你們想得太理所應當了。”
“哪怕朝廷政策再好,”
“總有人會對朝廷不滿。”
他經曆豐富,見多識廣,更曾身處底層,
自然懂得,無論國家多麽繁榮強盛,
生活水平再怎麽提高,
總會有人心懷不滿。
其中原因複雜多樣。
嬴政略帶疑惑地問:“掌櫃為何這麽說?”
他不太能理解趙安所言。
在他看來,
隻要百姓能吃飽穿暖,便已足夠。
商鞅的變革法規異常嚴厲,
禁止百姓隨意流動,一人犯錯,周圍鄰居都要受牽連。
這樣做,一是防人口流失,二是防百姓生亂。
這法子適用於當年的秦國,
但已不適應當今的秦國。
嬴政明白這些,故而采納了趙安的各種改革策略,希望通過趙安之法讓大秦重煥生機。
他還私下跟扶蘇說,
讓趙安主導大秦的新一輪變革。
嬴政很自信,經曆這一切後,大秦定能萬世流傳。
然而,趙安的反駁讓他對自己的信心產生了動搖。
沒錯,他不是懷疑趙安的話,而是懷疑自己是否過於自信。
扶蘇沒說話,但他的表情已說明一切。
他也想聽聽,趙安為何這麽說。
趙安吸了口煙,道:“人心不足蛇吞象!”
“一個人生活好了,就想追求更好的;一旦手中有了權力,就想著更大的權力。”
“這是其一!”
“其二,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時候都別信這世上存在完美無缺的政策。”
“隻要人肯鑽研,總能找到漏洞。”
“其三,永遠別小看了人性!”
“就像你這次被人欺騙。”
“有作為的,政策不好也能造福地方;隻想以權謀私的,政策再好,也隻能禍害一方。”
“當底層百姓受到壓迫、剝削,生存艱難時,無需六國餘孽煽風點火,”
“他們自會成為能點燃草原的星星之火!”
他把腦中雜亂的想法提煉一番,簡明扼要地向嬴政和扶蘇解釋。
嬴政和扶蘇陷入沉思。
趙安這次的話,對他們二人衝擊最大。
在他們看來,趙安的幾句話,道盡了朝代更替的精髓。
戰國時,秦國何以一舉成為最強國?
商鞅變法是基礎。
其次,百姓改善生活的願望是巨大動力。
軍功爵製的設立,
給了百姓希望。
其他六國為何後來每況愈下?
除了缺乏完善的軍功製外,還有貴族階層對底層的過度剝削與壓迫。
百姓看不到出路,
貴族卻奢侈無度!
軍事、政治雙管齊下,
導致秦國愈加強大,六國日漸衰微。
這些,嬴政清楚,扶蘇也明白,他們都能說出個道理來。
但要像趙安這樣,說得通俗易懂,
別說他們倆,
就算是當今學問最淵博的人也不行。
片刻後,嬴政長歎道:“我大秦有掌櫃這樣的高人,能洞察世間本質,”
“實是我大秦之福!”
“有掌櫃在,大秦少走了多少彎路。”
他內心感慨萬千。
扶蘇極為敬佩地說:“兄長的學識,實在令我自愧不如。”
“兄長如同九天之上的皓月,我隻是您身旁的一顆星辰。”
“雖不及,但我願永遠追隨!”
這不是他第一次認識到自己與趙安的差距。
從最初的震驚不甘,
到現在的甘心情願隨其左右學習。扶蘇的心路曆程可謂波折重重。
趙安淡淡道:“老趙,賢弟,你們太過抬舉我了。”
“我不過是個普通人。”
“隻是平日裏閑暇之時想得多些罷了。”
他言語謙遜,
但臉上卻無半點自謙之意。
嬴政和扶蘇意識到這點,微微一笑,並未拆穿。
隨後,嬴政問:“掌櫃,按你所言,有何辦法能避免這些問題?”
他仍想知道,是否有妙計能讓大秦盡可能長久延續。
趙安沉吟片刻道:“夏亡、商滅、周衰,根本原因其實隻有一個。”
“就是統治者的昏庸和殘暴。”
“我大秦律法嚴苛,短期內助我大秦快速崛起,”
“能在亂世中具有爭霸實力。”
“有秦皇這樣的千古一帝在,加上當前天下局勢,律法作用顯著。”
“但從長遠看,並非好事。”
“一旦後繼之君是桀紂一類人物,原本嚴苛的律法就會成為催命符,”
“時刻索奪底層百姓的生命。”
越瞧,眼中的光芒就越發閃亮。
在此之前,他對運送糧食的理解僅限於兩種方式:
遠途靠馬車,近處直接靠人力,確實沒料到會有如此簡便的運輸工具。
“兄長這獨輪車一問世,”
“定會成為全天下的百姓的一大利器。”
“而且,此物一旦普及,還能增強百姓對我們大秦的歸屬感。”
扶蘇考慮得更為深遠。
解決了百姓的大難題,百姓自然會對朝廷感恩戴德,
認可秦國,
便不會再輕易受那些六國殘餘分子的煽動。
嬴政點頭道:“言之有理。”
“百姓鬧事,無非是生活困苦。”
“隨著朝廷逐步推出各種政策,加上掌櫃這獨輪車,”
“百姓的生活必將日益好轉。”
“到時候,即便六國殘黨還想鬧事,”
“也沒人會跟隨了。”說這話時,嬴政臉上洋溢著憧憬之情。他的夢想,就是讓大秦傳承千秋萬代。
這也是他自稱始皇帝的初衷。
趙安不合時宜地打斷了對話:“老趙,賢弟,你們想得太理所應當了。”
“哪怕朝廷政策再好,”
“總有人會對朝廷不滿。”
他經曆豐富,見多識廣,更曾身處底層,
自然懂得,無論國家多麽繁榮強盛,
生活水平再怎麽提高,
總會有人心懷不滿。
其中原因複雜多樣。
嬴政略帶疑惑地問:“掌櫃為何這麽說?”
他不太能理解趙安所言。
在他看來,
隻要百姓能吃飽穿暖,便已足夠。
商鞅的變革法規異常嚴厲,
禁止百姓隨意流動,一人犯錯,周圍鄰居都要受牽連。
這樣做,一是防人口流失,二是防百姓生亂。
這法子適用於當年的秦國,
但已不適應當今的秦國。
嬴政明白這些,故而采納了趙安的各種改革策略,希望通過趙安之法讓大秦重煥生機。
他還私下跟扶蘇說,
讓趙安主導大秦的新一輪變革。
嬴政很自信,經曆這一切後,大秦定能萬世流傳。
然而,趙安的反駁讓他對自己的信心產生了動搖。
沒錯,他不是懷疑趙安的話,而是懷疑自己是否過於自信。
扶蘇沒說話,但他的表情已說明一切。
他也想聽聽,趙安為何這麽說。
趙安吸了口煙,道:“人心不足蛇吞象!”
“一個人生活好了,就想追求更好的;一旦手中有了權力,就想著更大的權力。”
“這是其一!”
“其二,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任何時候都別信這世上存在完美無缺的政策。”
“隻要人肯鑽研,總能找到漏洞。”
“其三,永遠別小看了人性!”
“就像你這次被人欺騙。”
“有作為的,政策不好也能造福地方;隻想以權謀私的,政策再好,也隻能禍害一方。”
“當底層百姓受到壓迫、剝削,生存艱難時,無需六國餘孽煽風點火,”
“他們自會成為能點燃草原的星星之火!”
他把腦中雜亂的想法提煉一番,簡明扼要地向嬴政和扶蘇解釋。
嬴政和扶蘇陷入沉思。
趙安這次的話,對他們二人衝擊最大。
在他們看來,趙安的幾句話,道盡了朝代更替的精髓。
戰國時,秦國何以一舉成為最強國?
商鞅變法是基礎。
其次,百姓改善生活的願望是巨大動力。
軍功爵製的設立,
給了百姓希望。
其他六國為何後來每況愈下?
除了缺乏完善的軍功製外,還有貴族階層對底層的過度剝削與壓迫。
百姓看不到出路,
貴族卻奢侈無度!
軍事、政治雙管齊下,
導致秦國愈加強大,六國日漸衰微。
這些,嬴政清楚,扶蘇也明白,他們都能說出個道理來。
但要像趙安這樣,說得通俗易懂,
別說他們倆,
就算是當今學問最淵博的人也不行。
片刻後,嬴政長歎道:“我大秦有掌櫃這樣的高人,能洞察世間本質,”
“實是我大秦之福!”
“有掌櫃在,大秦少走了多少彎路。”
他內心感慨萬千。
扶蘇極為敬佩地說:“兄長的學識,實在令我自愧不如。”
“兄長如同九天之上的皓月,我隻是您身旁的一顆星辰。”
“雖不及,但我願永遠追隨!”
這不是他第一次認識到自己與趙安的差距。
從最初的震驚不甘,
到現在的甘心情願隨其左右學習。扶蘇的心路曆程可謂波折重重。
趙安淡淡道:“老趙,賢弟,你們太過抬舉我了。”
“我不過是個普通人。”
“隻是平日裏閑暇之時想得多些罷了。”
他言語謙遜,
但臉上卻無半點自謙之意。
嬴政和扶蘇意識到這點,微微一笑,並未拆穿。
隨後,嬴政問:“掌櫃,按你所言,有何辦法能避免這些問題?”
他仍想知道,是否有妙計能讓大秦盡可能長久延續。
趙安沉吟片刻道:“夏亡、商滅、周衰,根本原因其實隻有一個。”
“就是統治者的昏庸和殘暴。”
“我大秦律法嚴苛,短期內助我大秦快速崛起,”
“能在亂世中具有爭霸實力。”
“有秦皇這樣的千古一帝在,加上當前天下局勢,律法作用顯著。”
“但從長遠看,並非好事。”
“一旦後繼之君是桀紂一類人物,原本嚴苛的律法就會成為催命符,”
“時刻索奪底層百姓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