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太妃娘家的透明小庶女(4)
都有金手指了?誰還當炮灰 作者:祥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藺向燭:……
藺向燭:“知道現在宮中最受寵的是誰嗎?”
初夏點頭,“知道知道,母親和我說過,是徐昭容。”
藺向燭又問:“徐昭容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多才多藝,是京城第一才女,當初的皇後初聞她所做的賦,很是喜歡,為她和太子也就是如今的皇上賜婚。
她一入東宮,便榮寵不衰,陛下登基後,被冊封為昭容。
長姐,你突然問我徐昭容,難道是覺得我會成為像徐昭容一樣的人?”初夏仿佛真的不懂一般,信賴的看著藺向燭。
聽到這話,藺向燭沉默片刻,神色複雜的問:“你覺得你能成為徐昭容嗎?”
初夏想了一下,說:“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有一天就實現了呢?”
藺向燭親自給初夏倒了水,說道:“來,您請喝水,迴去我就同爹娘說,咱倆都不適合入宮。”
“明天我就同姑母講,要想藺家長久平安,就不要讓藺家女在入宮了。
爹爹說了,陛下是聖明天子,不會偏聽偏信,姑母擔心的事情,都不會發現,自然,也不需要我們入宮,我們隻需要說服姑母……”
藺向燭越說越覺得合乎道理,如果後宮有人,就能保住家族富貴的話。
如今的驃騎大將軍也不會是她爹爹,大理寺少卿也不會是她堂兄。
她外祖一家世代清流,幾個舅舅在不在翰林院便是在禦使台。
堂姐夫在地方上也是政績斐然。
大伯也被委以重任,特命為欽差大臣,代皇上巡遊西南一帶。
如今的藺家,她隻看到了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雖然也擔憂著若有一日君王不喜,使得家族轟然塌陷。
但有時候又想,皇上如果真介意,藺家及其姻親也不會在朝中占據著這麽重要的地位。
她相信,隻要藺家一直謹言慎行,總能長久的繁榮下去。
“長姐有心上人,不願意入宮也不適合入宮就罷了,為什麽我不適合。
我既沒有心上人,又隻愛榮華富貴,我覺得皇宮就很適合我。”初夏不服。
她還道:“陛下如果真的是聖明天子,就不會讓姑母這般不安了。
拋去皇帝身份,他也隻是一個普通人,比不得有超凡才智的聖賢。
他登基的時候,爹爹和大伯向皇帝請旨,奉姑母為皇太後,大周雖然沒有兩宮太後的說法。
但開這個特例也不是不行,但皇上沒有允,爹爹和大伯還被訓斥。
阿姐,皇上對姑母,對藺家有誤會,雖然不知道是什麽誤會,但這個結一天不解,姑母就一日不安,藺家就始終有一把刀懸在脖子上。
隻有入宮,接近太後,才知道那個誤會是什麽?”初夏聲音低了下來。
藺向燭久久不說話,她以為初夏想進宮,隻是好奇心作祟,母親說初夏生性柔弱,向來膽小,入一趟宮,見識到了宮裏的規矩森嚴,就不會想著再入宮了。
但沒有想到,初夏居然是這麽想的。
她想成全自己。
想保藺家平安。
不忍心見爹爹擔憂姑母,為姑母的處境苦惱。
“長姐也讀史書,也知道曆朝曆代,除非是那十分沒本事的君主,否則哪一個不是主宰著臣子的生殺大權呢?”初夏趁熱打鐵,試圖要取得藺向燭的支持。
在燭光的映照下,藺向燭的麵容比白天從太後宮裏出來的時候還蒼白。
她神色落寞,短短幾個瞬間,腦子裏想了許多:“即使要為家族做出犧牲,那也應當是我,我是家中長女。”
初夏無奈,“你聰明又美麗,父族母族都勢大,她們都你這麽警惕,怎麽可能會讓你察覺皇上與姑母之間的誤會呢?”
“那你呢,你也是藺家的女兒,娘也早已將你記在名下。”藺向燭心疼的看著初夏。
她繼續道:“你不必委屈自己的,我是你姐姐,就應當成為你的依靠。”
“可我也想成為長姐的依靠啊,我知道長姐和父親母親都覺得宮中險惡。
但對於我來說,這卻不是險惡之地,而是富貴窩,有姑母和父親在,我即使不受寵,也不會受多大的委屈。
再加之大家都覺得我蠢笨,也不會對我或許警惕,我更能容易查到,姑母和皇上之間的誤會。”
見初夏是認真的,藺向燭終於相信,她這個膽小怯弱,到人多的地方就害怕,在府裏也總是躲在院子裏,像個小透明似的妹妹,是真的想進宮。
藺向燭心情複雜,她還是覺得妹妹是想成全自己。
當年母親生她的時候傷了身子,大夫說以後子嗣艱難。
父親雖然說隻有她一個孩子就行,隻要他精心培養,女子也能成為那女將軍。
但母親愧疚難安,硬是逼著父親納了陪嫁丫鬟春竹。
春姨娘不負眾望有了身孕,卻在生初夏的時候難產,死之前,她給女兒取了名字,既然生在初夏,那就叫初夏吧。
春姨娘去世之後,母親一直覺得是因為她讓春姨娘孕育子嗣,所以春姨娘才會難產,心情鬱鬱。
父親每每聽著當時還是嬰孩的初夏的哭聲,內心也自責的厲害。
那個時候,她三歲。
初夏養在了母親的院子裏,記在了母親的名下。
但向來有自作主張,見風使舵,亂揣測主子心意的下人。
她們趁著父親忙於戰事,母親忙著穩定後方,自己上學堂的時候,虐待妹妹。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妹妹變得怯弱,小心翼翼,即使母親發落了那些人,對她多加嗬護,她也不願意出門,不願意去學堂。
所以父母為初夏尋了女先生。
藺向燭知道,妹妹讀書也沒有比自己差多少,妹妹聰慧,隻是不會說話。
但就是這個缺點,讓藺向燭不放心。
同時她也震驚,原來一個膽小怯弱的人,為了守護想守護的,也能變得勇敢。
或許初夏說的對,初夏進宮,比她進宮,更容易降低那些人的警惕性。
她忍不住說:“姑母知不知道,皇上對她,對藺家有什麽誤會?”
“應當是知道的吧。”初夏說。
“那為什麽不願意告訴父親呢?”藺向燭不明白。
“或許姑母努力了,發現沒有什麽意義,她覺得,父親也不能爭取到什麽。
她千思萬想,找到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藺家女入宮。”
藺向燭:“知道現在宮中最受寵的是誰嗎?”
初夏點頭,“知道知道,母親和我說過,是徐昭容。”
藺向燭又問:“徐昭容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多才多藝,是京城第一才女,當初的皇後初聞她所做的賦,很是喜歡,為她和太子也就是如今的皇上賜婚。
她一入東宮,便榮寵不衰,陛下登基後,被冊封為昭容。
長姐,你突然問我徐昭容,難道是覺得我會成為像徐昭容一樣的人?”初夏仿佛真的不懂一般,信賴的看著藺向燭。
聽到這話,藺向燭沉默片刻,神色複雜的問:“你覺得你能成為徐昭容嗎?”
初夏想了一下,說:“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有一天就實現了呢?”
藺向燭親自給初夏倒了水,說道:“來,您請喝水,迴去我就同爹娘說,咱倆都不適合入宮。”
“明天我就同姑母講,要想藺家長久平安,就不要讓藺家女在入宮了。
爹爹說了,陛下是聖明天子,不會偏聽偏信,姑母擔心的事情,都不會發現,自然,也不需要我們入宮,我們隻需要說服姑母……”
藺向燭越說越覺得合乎道理,如果後宮有人,就能保住家族富貴的話。
如今的驃騎大將軍也不會是她爹爹,大理寺少卿也不會是她堂兄。
她外祖一家世代清流,幾個舅舅在不在翰林院便是在禦使台。
堂姐夫在地方上也是政績斐然。
大伯也被委以重任,特命為欽差大臣,代皇上巡遊西南一帶。
如今的藺家,她隻看到了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雖然也擔憂著若有一日君王不喜,使得家族轟然塌陷。
但有時候又想,皇上如果真介意,藺家及其姻親也不會在朝中占據著這麽重要的地位。
她相信,隻要藺家一直謹言慎行,總能長久的繁榮下去。
“長姐有心上人,不願意入宮也不適合入宮就罷了,為什麽我不適合。
我既沒有心上人,又隻愛榮華富貴,我覺得皇宮就很適合我。”初夏不服。
她還道:“陛下如果真的是聖明天子,就不會讓姑母這般不安了。
拋去皇帝身份,他也隻是一個普通人,比不得有超凡才智的聖賢。
他登基的時候,爹爹和大伯向皇帝請旨,奉姑母為皇太後,大周雖然沒有兩宮太後的說法。
但開這個特例也不是不行,但皇上沒有允,爹爹和大伯還被訓斥。
阿姐,皇上對姑母,對藺家有誤會,雖然不知道是什麽誤會,但這個結一天不解,姑母就一日不安,藺家就始終有一把刀懸在脖子上。
隻有入宮,接近太後,才知道那個誤會是什麽?”初夏聲音低了下來。
藺向燭久久不說話,她以為初夏想進宮,隻是好奇心作祟,母親說初夏生性柔弱,向來膽小,入一趟宮,見識到了宮裏的規矩森嚴,就不會想著再入宮了。
但沒有想到,初夏居然是這麽想的。
她想成全自己。
想保藺家平安。
不忍心見爹爹擔憂姑母,為姑母的處境苦惱。
“長姐也讀史書,也知道曆朝曆代,除非是那十分沒本事的君主,否則哪一個不是主宰著臣子的生殺大權呢?”初夏趁熱打鐵,試圖要取得藺向燭的支持。
在燭光的映照下,藺向燭的麵容比白天從太後宮裏出來的時候還蒼白。
她神色落寞,短短幾個瞬間,腦子裏想了許多:“即使要為家族做出犧牲,那也應當是我,我是家中長女。”
初夏無奈,“你聰明又美麗,父族母族都勢大,她們都你這麽警惕,怎麽可能會讓你察覺皇上與姑母之間的誤會呢?”
“那你呢,你也是藺家的女兒,娘也早已將你記在名下。”藺向燭心疼的看著初夏。
她繼續道:“你不必委屈自己的,我是你姐姐,就應當成為你的依靠。”
“可我也想成為長姐的依靠啊,我知道長姐和父親母親都覺得宮中險惡。
但對於我來說,這卻不是險惡之地,而是富貴窩,有姑母和父親在,我即使不受寵,也不會受多大的委屈。
再加之大家都覺得我蠢笨,也不會對我或許警惕,我更能容易查到,姑母和皇上之間的誤會。”
見初夏是認真的,藺向燭終於相信,她這個膽小怯弱,到人多的地方就害怕,在府裏也總是躲在院子裏,像個小透明似的妹妹,是真的想進宮。
藺向燭心情複雜,她還是覺得妹妹是想成全自己。
當年母親生她的時候傷了身子,大夫說以後子嗣艱難。
父親雖然說隻有她一個孩子就行,隻要他精心培養,女子也能成為那女將軍。
但母親愧疚難安,硬是逼著父親納了陪嫁丫鬟春竹。
春姨娘不負眾望有了身孕,卻在生初夏的時候難產,死之前,她給女兒取了名字,既然生在初夏,那就叫初夏吧。
春姨娘去世之後,母親一直覺得是因為她讓春姨娘孕育子嗣,所以春姨娘才會難產,心情鬱鬱。
父親每每聽著當時還是嬰孩的初夏的哭聲,內心也自責的厲害。
那個時候,她三歲。
初夏養在了母親的院子裏,記在了母親的名下。
但向來有自作主張,見風使舵,亂揣測主子心意的下人。
她們趁著父親忙於戰事,母親忙著穩定後方,自己上學堂的時候,虐待妹妹。
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妹妹變得怯弱,小心翼翼,即使母親發落了那些人,對她多加嗬護,她也不願意出門,不願意去學堂。
所以父母為初夏尋了女先生。
藺向燭知道,妹妹讀書也沒有比自己差多少,妹妹聰慧,隻是不會說話。
但就是這個缺點,讓藺向燭不放心。
同時她也震驚,原來一個膽小怯弱的人,為了守護想守護的,也能變得勇敢。
或許初夏說的對,初夏進宮,比她進宮,更容易降低那些人的警惕性。
她忍不住說:“姑母知不知道,皇上對她,對藺家有什麽誤會?”
“應當是知道的吧。”初夏說。
“那為什麽不願意告訴父親呢?”藺向燭不明白。
“或許姑母努力了,發現沒有什麽意義,她覺得,父親也不能爭取到什麽。
她千思萬想,找到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藺家女入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