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皇上,皇上之前給臣等看過安親王上的那封密奏,臣以為可試行之......”還不等索額圖出聲,納蘭明珠已經搶先說道:“紅營賊寇雖為朝廷心腹之患,然則紅營賊寇蠱惑百姓之策,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才可行之。”
“永寧一縣之地,紅營賊寇才能在一年時間之內就膨脹起來,但待其統治之村寨越多、人丁越多、事務越龐雜,其發展之速度便會漸漸的慢了下來,紅營賊寇早有鯨吞整個吉安之實力,卻始終未過吉水以東,便是明證。”
“這恰恰說明這幫賊寇是頭腦清醒地,沒有好大喜功、盲目擴張.......”康熙皇帝評了一句,抬了抬手:“繼續說吧。”
“皇上英明.......”納蘭明珠隨口捧了一下,繼續說道:“皇上,安親王言,‘三藩事急,紅賊事緩,必先急而後緩’,此論臣深以為然,朝廷要剿滅紅營賊寇,必須多省聯動、大軍圍剿,然而三藩猖獗絆住朝廷手腳,此事便難以執行,故而如今當務之急,是要以撫平三藩為要,至少要將三藩壓縮控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首先,便要迫降耿藩,耿藩直接威脅江南財稅之地,我大清為進剿三藩軍餉浩瀚,全賴東南支取,京中百萬之民,北地無數兵民,都要靠漕運供糧,東南有失,則大清危在旦夕!此事臣等看得清楚,吳三桂亦看得清楚。”
“耿藩在,吳三桂等人便始終心存幻想,耿藩亡,不僅能從東南解放大量兵力,而且也能徹底按死吳三桂爭鋒天下之心!”納蘭明珠眼中寒光閃爍:“吳三桂本也沒有多少顛覆大清之心,否則也不會在鬆滋靜坐而無所作為了,尚藩更不用說,若非紅營賊寇和吳軍截斷大清與之的聯係,尚藩至今還是大清的忠良。”
“此二賊和鄭家、紅營賊寇不一樣,鄭家自居前明正統,紅營賊寇則以蠱惑百姓起家、將大清視為洪水猛獸以恐嚇官民,他們和大清都是不死不休的關係,但吳、尚兩家卻不一樣,他們都是可以談的,就算是談不成,也可以做緩兵之計,但前提便是要消滅耿藩,徹底解決江南的威脅,讓吳三桂等人徹底死心!”
“故而如今當務之急,便是先進剿耿藩,對於紅營賊寇,則以限製其發展、破壞其治下村寨、殺傷其兵民為主.......”納蘭明珠迴憶了一下,繼續說道:“安親王在奏疏中已經提出相應策略,遣派騎兵和小隊精銳不時入境打擊,其次便是守好南昌和贛州,一南一北卡死紅營賊寇擴張方向。”
“紅營賊寇對此的應對,一則大兵掃蕩周圍府縣,使府縣村寨不敢支持我軍,壓縮我軍出擊的空間和選擇,其次便是在贛南紮下一個新的所謂‘根據地’,反倒要對贛州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安親王與臣的觀點相同,江西北麵和東麵要應對吳耿兩軍,集結大量兵馬,紅營若要發展,最好的的方向便是南向走贛州府,故而之後大清和紅營賊寇主要爭奪之地,便是在贛州府.......”納蘭明珠忽然笑了一聲:“舒恕等人逃入贛州,反倒是對江西局勢有利了。”
康熙讚同的點了點頭,又凝眉問道:“安親王在奏疏裏也說了,南昌重兵雲集倒是無妨,可贛州還需增兵,僅靠舒恕手下那七八百人成不了事,隻是......兵從何來呢?”
“皇上,臣以為無需朝廷出兵,就地解決便可!”納蘭明珠早就在心中盤算過:“紅營賊寇掃蕩附近州縣,那些州縣裏原本的地主官紳,可並沒有全被紅營賊寇抓走屠戮,紅營賊寇退走之後,當地聲名鵲起的那些勢力,恐怕也不是一心支持紅營賊寇的,這些人都是可以利用的,打不過紅營賊寇,但騷擾地方、守衛贛州足夠了。”
“臣請擇一漢人重臣入贛州府,協調地方、募兵選人、專管團練,朝廷撥與經費、允其便宜行事、教練鄉兵,則朝廷可以兵戰,以民守,官兵之所不及,鄉兵佐之,費省而功巨。”
殿中傳來一聲倒吸涼氣的聲音,索額圖眯了眯眼,忍不住瞥了眼一副坦蕩模樣的納蘭明珠,康熙皇帝眉間輕輕一皺,卻露出一絲笑容:“此事......很大膽,倒也不是不可行,索額圖,你可有什麽人推薦?”
納蘭明珠看了一眼索額圖,默默退迴班位,他出了這主意,康熙卻不用他推薦的人,甚至問都沒問,這實際上是在玩製衡之術,那重臣在地方“便宜行事”,萬一有異心,指不定就搞出一個新軍閥來,到時候納蘭明珠必然是要背鍋的,這鍋都讓納蘭明珠一個人背了,索額圖到時候不就一家獨大了嗎?
索額圖也清楚這個道理,康熙皇帝開口的那一刻他便想好了人選,出班道:“迴皇上,此等重任,所選之人不僅要有一片公心、要忠於大清和皇上,還要有兵才實幹,漢臣之中.......臣倒確實有一人推薦,隻是此人算不得什麽重臣,乃是浙江溫處道僉事姚啟聖。”
納蘭明珠眉間不可察覺的皺了一下,姚啟聖並不是他心中的人選,主要還是因為他官職太低、威望不高,又為人豪俠直率,到了贛州壓不住舒恕,必然會和他起衝突,反倒壞了大局。
但他也知道索額圖為什麽會舉薦這麽一個位卑官小的漢官,若是個位高權重又富有才幹的,就算康熙不反對,朝中的滿臣恐怕也會有不少人反對,有三藩先例在,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再鬧出一個心懷叵測的軍閥來,而且姚啟聖確實是個有才幹的人物,所以納蘭明珠沒有出班反駁。
康熙皇帝見納蘭明珠沒有出班,這才點點頭道:“姚啟聖此人,朕聽說過,當初耿藩反亂,其父子捐資募壯兵數百,趕赴康親王麾下效力,是個忠心王事的人物,也是頗有才幹的人物,既然如此,便賜其江西布政使一職,送一封朕的聖旨給他,準其在贛州便宜行事!”
“永寧一縣之地,紅營賊寇才能在一年時間之內就膨脹起來,但待其統治之村寨越多、人丁越多、事務越龐雜,其發展之速度便會漸漸的慢了下來,紅營賊寇早有鯨吞整個吉安之實力,卻始終未過吉水以東,便是明證。”
“這恰恰說明這幫賊寇是頭腦清醒地,沒有好大喜功、盲目擴張.......”康熙皇帝評了一句,抬了抬手:“繼續說吧。”
“皇上英明.......”納蘭明珠隨口捧了一下,繼續說道:“皇上,安親王言,‘三藩事急,紅賊事緩,必先急而後緩’,此論臣深以為然,朝廷要剿滅紅營賊寇,必須多省聯動、大軍圍剿,然而三藩猖獗絆住朝廷手腳,此事便難以執行,故而如今當務之急,是要以撫平三藩為要,至少要將三藩壓縮控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首先,便要迫降耿藩,耿藩直接威脅江南財稅之地,我大清為進剿三藩軍餉浩瀚,全賴東南支取,京中百萬之民,北地無數兵民,都要靠漕運供糧,東南有失,則大清危在旦夕!此事臣等看得清楚,吳三桂亦看得清楚。”
“耿藩在,吳三桂等人便始終心存幻想,耿藩亡,不僅能從東南解放大量兵力,而且也能徹底按死吳三桂爭鋒天下之心!”納蘭明珠眼中寒光閃爍:“吳三桂本也沒有多少顛覆大清之心,否則也不會在鬆滋靜坐而無所作為了,尚藩更不用說,若非紅營賊寇和吳軍截斷大清與之的聯係,尚藩至今還是大清的忠良。”
“此二賊和鄭家、紅營賊寇不一樣,鄭家自居前明正統,紅營賊寇則以蠱惑百姓起家、將大清視為洪水猛獸以恐嚇官民,他們和大清都是不死不休的關係,但吳、尚兩家卻不一樣,他們都是可以談的,就算是談不成,也可以做緩兵之計,但前提便是要消滅耿藩,徹底解決江南的威脅,讓吳三桂等人徹底死心!”
“故而如今當務之急,便是先進剿耿藩,對於紅營賊寇,則以限製其發展、破壞其治下村寨、殺傷其兵民為主.......”納蘭明珠迴憶了一下,繼續說道:“安親王在奏疏中已經提出相應策略,遣派騎兵和小隊精銳不時入境打擊,其次便是守好南昌和贛州,一南一北卡死紅營賊寇擴張方向。”
“紅營賊寇對此的應對,一則大兵掃蕩周圍府縣,使府縣村寨不敢支持我軍,壓縮我軍出擊的空間和選擇,其次便是在贛南紮下一個新的所謂‘根據地’,反倒要對贛州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安親王與臣的觀點相同,江西北麵和東麵要應對吳耿兩軍,集結大量兵馬,紅營若要發展,最好的的方向便是南向走贛州府,故而之後大清和紅營賊寇主要爭奪之地,便是在贛州府.......”納蘭明珠忽然笑了一聲:“舒恕等人逃入贛州,反倒是對江西局勢有利了。”
康熙讚同的點了點頭,又凝眉問道:“安親王在奏疏裏也說了,南昌重兵雲集倒是無妨,可贛州還需增兵,僅靠舒恕手下那七八百人成不了事,隻是......兵從何來呢?”
“皇上,臣以為無需朝廷出兵,就地解決便可!”納蘭明珠早就在心中盤算過:“紅營賊寇掃蕩附近州縣,那些州縣裏原本的地主官紳,可並沒有全被紅營賊寇抓走屠戮,紅營賊寇退走之後,當地聲名鵲起的那些勢力,恐怕也不是一心支持紅營賊寇的,這些人都是可以利用的,打不過紅營賊寇,但騷擾地方、守衛贛州足夠了。”
“臣請擇一漢人重臣入贛州府,協調地方、募兵選人、專管團練,朝廷撥與經費、允其便宜行事、教練鄉兵,則朝廷可以兵戰,以民守,官兵之所不及,鄉兵佐之,費省而功巨。”
殿中傳來一聲倒吸涼氣的聲音,索額圖眯了眯眼,忍不住瞥了眼一副坦蕩模樣的納蘭明珠,康熙皇帝眉間輕輕一皺,卻露出一絲笑容:“此事......很大膽,倒也不是不可行,索額圖,你可有什麽人推薦?”
納蘭明珠看了一眼索額圖,默默退迴班位,他出了這主意,康熙卻不用他推薦的人,甚至問都沒問,這實際上是在玩製衡之術,那重臣在地方“便宜行事”,萬一有異心,指不定就搞出一個新軍閥來,到時候納蘭明珠必然是要背鍋的,這鍋都讓納蘭明珠一個人背了,索額圖到時候不就一家獨大了嗎?
索額圖也清楚這個道理,康熙皇帝開口的那一刻他便想好了人選,出班道:“迴皇上,此等重任,所選之人不僅要有一片公心、要忠於大清和皇上,還要有兵才實幹,漢臣之中.......臣倒確實有一人推薦,隻是此人算不得什麽重臣,乃是浙江溫處道僉事姚啟聖。”
納蘭明珠眉間不可察覺的皺了一下,姚啟聖並不是他心中的人選,主要還是因為他官職太低、威望不高,又為人豪俠直率,到了贛州壓不住舒恕,必然會和他起衝突,反倒壞了大局。
但他也知道索額圖為什麽會舉薦這麽一個位卑官小的漢官,若是個位高權重又富有才幹的,就算康熙不反對,朝中的滿臣恐怕也會有不少人反對,有三藩先例在,誰也不敢保證會不會再鬧出一個心懷叵測的軍閥來,而且姚啟聖確實是個有才幹的人物,所以納蘭明珠沒有出班反駁。
康熙皇帝見納蘭明珠沒有出班,這才點點頭道:“姚啟聖此人,朕聽說過,當初耿藩反亂,其父子捐資募壯兵數百,趕赴康親王麾下效力,是個忠心王事的人物,也是頗有才幹的人物,既然如此,便賜其江西布政使一職,送一封朕的聖旨給他,準其在贛州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