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夜衝未央宮,飛奪蒲板津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斷道歉並且保證永不再犯的孟獲自然也是不知道,他這次手誤,像是兩聲發令槍響,然後兩個相距千裏的運動員開始全力衝刺。
大漢京城,長安,自從丞相諸葛亮開始實行全民皆兵製度之後,長安城便嚴格執行宵禁政策,夜間寬闊的街道上,隻有提著燈籠巡夜的金吾衛士卒,時不時地踏響街道上的石板。
但是今夜的長安格外熱鬧。
駐紮在城南的南軍,這支已經退出曆史舞台二百年的軍隊,開始以一種全新的姿勢迴到曆史舞台的中央——兵變。
今夜在丞相府值班的是簡雍,但簡雍是個幾乎可以稱得上是隨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看著夜色還早,就想著去未央宮裏麵見一下劉封,去問問陳到的去處。
簡雍也是翻文書才知道這件事的,他很想知道是怎樣的細作,值得堂堂宮禁頭號護衛陳到親自去追殺。
未央宮前的廣場闊達數百步,一條由油燈點亮的青石板道路,從宮門直通階梯,簡雍在兩個小黃門的引領下,向未央宮走去。
如果換做是其他人,此時應當是在小步快走,這樣才符合宮廷禮儀。
但簡雍地位超然,劉備知道他是個恣意之人,所以特許簡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故而當衛將軍長史潘濬帶著一大群全副武裝的南軍甲士衝進未央宮時,簡雍立刻拔劍而出,擋在這群南軍甲士的麵前。
“汏!汝等深夜擅闖宮禁,要造反不成!”
簡雍持劍怒吼,麵對全副武裝的敵人毫無畏懼,可他身邊的兩個小黃門幾乎快要嚇尿了,看著以一人一劍獨擋叛軍的簡侍中,腹誹道:
你是招惹他們幹什麽?當個糊塗蛋說不定就能活過去了,非得當麵說這群兵士造反,這不是嫌命長嗎?
領頭的潘濬沒有迴應簡雍的問題,而是對左右說道:
“留下一堆人圍住簡侍中,其餘人按計劃行事!”
南軍也是一等一的精銳,潘濬指揮起來如臂指使,除了一隊甲士圍住了簡雍跟兩個小黃門外,其餘南軍甲士猶如被礁石分開的河流一樣,從簡雍身邊快速流走,然後向下遊的未央宮匯去。
很快,留守未央宮以及後宮的白毦軍開始跟南軍交上手,整個大漢宮城內火光搖曳,廝殺聲此起彼伏,不時還夾雜著後宮女子的尖叫。
見此情形,即使是瀟灑如簡雍,也是目眥盡裂,大吼一聲,揮舞著寶劍向包圍他的南軍甲士身上招唿,一劍又一劍,劈砍得火花四濺,卻根本傷不到麵前這名南軍甲士分毫。
這名南軍甲士也不客氣,瞅準機會,對準簡雍的胸口一腳蹬過去,把簡雍蹬了個向後翻滾。
簡雍被弄了個灰頭土臉,的佩劍也脫了手,但依舊咬著牙,撿起佩劍,向最近的南軍甲士繼續衝鋒,口中不斷地罵道:
“大漢生你們養你們,難道你們一點忠義廉恥都沒有嗎?糜子方平日裏待你們不薄,除了正常發餉以外,誰家裏有什麽困難,他都會救濟,你們把他怎麽樣了?……”
領頭的隊長則是心情複雜的,看著眼前這名已經陷入瘋狂的漢廷大官,南軍都殺進未央宮了,他都還不願意相信造反的是糜芳。
開玩笑,要不是糜芳向來對他們這群大頭兵夠意思,誰特麽願意服從命令,跟一個瘋癲的老漢耗著,而放棄衝進宮禁搶功勞,撈珠寶的機會?
簡雍還在徒勞地揮砍著,但包圍他的甲士巋然不動,而宮禁內的廝殺聲也漸漸平息……簡雍砍累了,頹然地往地上一坐,抬起手撩開被弄散的長發,望了一眼漆黑的夜空,想提起已經滿是豁口的佩劍自刎,但旋即又放棄了。
這次宮變是為了什麽?劉封還活著嗎?大漢以後怎麽辦?……
太多懸而未決的疑問等待簡雍去解決,一死了之報答不了劉備的恩情,為了劉備的誌向而暫且卑微地活著,這才是忠義!
包圍簡雍的南軍甲士看著中間這名老漢也不鬧騰了,六名甲士在隊長的示意下,將簡雍與兩名小黃門捆綁住,向著宮外押去。
此時,殺入宮禁的南軍開始在上層將校的指揮下,除了少量部隊留守宮禁以外,其餘的部隊開始有序地向外麵撤出,以應對城外的白毦軍可能的反撲。
長安今夜的喧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與此同時,關中平原的邊緣地區,同樣有一處熱鬧的地方,但是那裏的熱鬧幾乎沒有半點的喧囂。
由李肆跟石敏學二人指揮的中原方麵軍,在啃了魏延的半條函穀關防線之後,突然一改先前的穩紮穩打,來了一手奇兵天降。
函穀關一線地形複雜,紅軍難以充分發揮火力優勢,經常性地不得不與漢軍短兵相接,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傷亡,這讓不喜歡吃虧的李肆很難受,直到他收到了諸葛亮的主力部隊在太行山的情報。
從關中到太行,中間要經過地形總體開闊的河東郡,而連接關中與河東的關鍵節點,就隻有一個古今聞名的渡口——蒲板津。
當韋恩建議全軍不動之時,李石二人和一眾參謀指戰員一合計,決定執意要打一個神仙仗:
“蒲板渡口,曆代大規模征戰幾十次,是非曲直,難以論說,但史家無不注意到,正是在這個古戰場上,決定了多少代封建王朝的盛衰興亡、此興彼落,最近的就有曹昂從這裏兩次殺入關中,所以古來就有‘繞過潼關,飛渡蒲板’之說……
如果我中原方麵軍主動拿下地勢開闊的蒲板津,則能充分利用火力優勢,切斷諸葛亮兵團與關中後方的聯係,進而把諸葛亮的二十萬主力釘死在並州,從而將其圍殲……
關於如何繞過魏延的函穀-潼關重兵集團占領蒲板津,李石認為可以實行空降作戰,通過精銳傘兵占領麵積足夠的控製區,然後用飛艇運載後續大部隊,即使是按照漢軍最快的反應速度,敵軍也反應不過來……
而且跟據河北友軍的情報,他們多次飛躍漢軍陣地,而諸葛亮兵團毫無反應……”
大漢京城,長安,自從丞相諸葛亮開始實行全民皆兵製度之後,長安城便嚴格執行宵禁政策,夜間寬闊的街道上,隻有提著燈籠巡夜的金吾衛士卒,時不時地踏響街道上的石板。
但是今夜的長安格外熱鬧。
駐紮在城南的南軍,這支已經退出曆史舞台二百年的軍隊,開始以一種全新的姿勢迴到曆史舞台的中央——兵變。
今夜在丞相府值班的是簡雍,但簡雍是個幾乎可以稱得上是隨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看著夜色還早,就想著去未央宮裏麵見一下劉封,去問問陳到的去處。
簡雍也是翻文書才知道這件事的,他很想知道是怎樣的細作,值得堂堂宮禁頭號護衛陳到親自去追殺。
未央宮前的廣場闊達數百步,一條由油燈點亮的青石板道路,從宮門直通階梯,簡雍在兩個小黃門的引領下,向未央宮走去。
如果換做是其他人,此時應當是在小步快走,這樣才符合宮廷禮儀。
但簡雍地位超然,劉備知道他是個恣意之人,所以特許簡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故而當衛將軍長史潘濬帶著一大群全副武裝的南軍甲士衝進未央宮時,簡雍立刻拔劍而出,擋在這群南軍甲士的麵前。
“汏!汝等深夜擅闖宮禁,要造反不成!”
簡雍持劍怒吼,麵對全副武裝的敵人毫無畏懼,可他身邊的兩個小黃門幾乎快要嚇尿了,看著以一人一劍獨擋叛軍的簡侍中,腹誹道:
你是招惹他們幹什麽?當個糊塗蛋說不定就能活過去了,非得當麵說這群兵士造反,這不是嫌命長嗎?
領頭的潘濬沒有迴應簡雍的問題,而是對左右說道:
“留下一堆人圍住簡侍中,其餘人按計劃行事!”
南軍也是一等一的精銳,潘濬指揮起來如臂指使,除了一隊甲士圍住了簡雍跟兩個小黃門外,其餘南軍甲士猶如被礁石分開的河流一樣,從簡雍身邊快速流走,然後向下遊的未央宮匯去。
很快,留守未央宮以及後宮的白毦軍開始跟南軍交上手,整個大漢宮城內火光搖曳,廝殺聲此起彼伏,不時還夾雜著後宮女子的尖叫。
見此情形,即使是瀟灑如簡雍,也是目眥盡裂,大吼一聲,揮舞著寶劍向包圍他的南軍甲士身上招唿,一劍又一劍,劈砍得火花四濺,卻根本傷不到麵前這名南軍甲士分毫。
這名南軍甲士也不客氣,瞅準機會,對準簡雍的胸口一腳蹬過去,把簡雍蹬了個向後翻滾。
簡雍被弄了個灰頭土臉,的佩劍也脫了手,但依舊咬著牙,撿起佩劍,向最近的南軍甲士繼續衝鋒,口中不斷地罵道:
“大漢生你們養你們,難道你們一點忠義廉恥都沒有嗎?糜子方平日裏待你們不薄,除了正常發餉以外,誰家裏有什麽困難,他都會救濟,你們把他怎麽樣了?……”
領頭的隊長則是心情複雜的,看著眼前這名已經陷入瘋狂的漢廷大官,南軍都殺進未央宮了,他都還不願意相信造反的是糜芳。
開玩笑,要不是糜芳向來對他們這群大頭兵夠意思,誰特麽願意服從命令,跟一個瘋癲的老漢耗著,而放棄衝進宮禁搶功勞,撈珠寶的機會?
簡雍還在徒勞地揮砍著,但包圍他的甲士巋然不動,而宮禁內的廝殺聲也漸漸平息……簡雍砍累了,頹然地往地上一坐,抬起手撩開被弄散的長發,望了一眼漆黑的夜空,想提起已經滿是豁口的佩劍自刎,但旋即又放棄了。
這次宮變是為了什麽?劉封還活著嗎?大漢以後怎麽辦?……
太多懸而未決的疑問等待簡雍去解決,一死了之報答不了劉備的恩情,為了劉備的誌向而暫且卑微地活著,這才是忠義!
包圍簡雍的南軍甲士看著中間這名老漢也不鬧騰了,六名甲士在隊長的示意下,將簡雍與兩名小黃門捆綁住,向著宮外押去。
此時,殺入宮禁的南軍開始在上層將校的指揮下,除了少量部隊留守宮禁以外,其餘的部隊開始有序地向外麵撤出,以應對城外的白毦軍可能的反撲。
長安今夜的喧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與此同時,關中平原的邊緣地區,同樣有一處熱鬧的地方,但是那裏的熱鬧幾乎沒有半點的喧囂。
由李肆跟石敏學二人指揮的中原方麵軍,在啃了魏延的半條函穀關防線之後,突然一改先前的穩紮穩打,來了一手奇兵天降。
函穀關一線地形複雜,紅軍難以充分發揮火力優勢,經常性地不得不與漢軍短兵相接,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傷亡,這讓不喜歡吃虧的李肆很難受,直到他收到了諸葛亮的主力部隊在太行山的情報。
從關中到太行,中間要經過地形總體開闊的河東郡,而連接關中與河東的關鍵節點,就隻有一個古今聞名的渡口——蒲板津。
當韋恩建議全軍不動之時,李石二人和一眾參謀指戰員一合計,決定執意要打一個神仙仗:
“蒲板渡口,曆代大規模征戰幾十次,是非曲直,難以論說,但史家無不注意到,正是在這個古戰場上,決定了多少代封建王朝的盛衰興亡、此興彼落,最近的就有曹昂從這裏兩次殺入關中,所以古來就有‘繞過潼關,飛渡蒲板’之說……
如果我中原方麵軍主動拿下地勢開闊的蒲板津,則能充分利用火力優勢,切斷諸葛亮兵團與關中後方的聯係,進而把諸葛亮的二十萬主力釘死在並州,從而將其圍殲……
關於如何繞過魏延的函穀-潼關重兵集團占領蒲板津,李石認為可以實行空降作戰,通過精銳傘兵占領麵積足夠的控製區,然後用飛艇運載後續大部隊,即使是按照漢軍最快的反應速度,敵軍也反應不過來……
而且跟據河北友軍的情報,他們多次飛躍漢軍陣地,而諸葛亮兵團毫無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