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吳郡規則怪談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而正是這片刻的時間,徐榮邊上的老部下們聽出了李肆的話外音,當即來到徐榮身邊,阻止了他的自盡衝動。
“不可,都督一定要留得有用之身,我們還有機會!”
“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都督冷靜啊!”
“從遼東開始,都督,我們打了多少仗,什麽時候一仗沒打就想著自盡了呢?”
在老部下們你一句我一句的勸說之下,徐榮喟然長歎了一聲,說道:
“唉~開城門,投降吧。”
先是被紅軍的大炮給嚇破了膽,然後接連慘遭友軍拋棄,又被數倍於己身的精銳部隊圍困,徐榮手下的士兵早就沒有繼續抵抗的決心了,就連曹操派往徐榮軍中的幾位督軍和校事府密探,都覺得事情已經不可為,有必要曲線救國。
如今正好有了主帥的命令,兩萬多關西新軍順水推舟,不戰而降。
……
河瑞四年(201年),不,在華府應該算共和紀元1年,去年成立華夏都政府的時候,就改元為共和元年,並且建立了國代會。
共和1年春,吳郡解放,郡治吳縣不像其他被解放的城市那樣,要麽單食壺漿,以迎王師,要麽閉門不出,謹慎觀望。
吳縣人則是一切如常,好像紅軍過來並不是什麽新鮮事……好吧,確實不新鮮,六七年前紅軍來過一次,紅軍來的那幾天,是大部分吳縣人一輩子最難忘的幾天。
那幾天裏,他們先是被拋向雲端,然後又墜入了深淵。
今天是紅軍開倉放糧的日子。
因為一直有紅水軍的海上封鎖,江東世家沒有把這些輜重帶走。
可留下的都是一些粗製的穀物,放在華府一般都是被當做飼料。
但現在不是新解放嘛,不如分給吳郡百姓,讓大家樂嗬樂嗬,畢竟新解放的百姓對生活水平的期望本來就不高,喂誰不是喂呢。
可不知道為什麽,在丹陽縣開倉放糧的時候,百姓非常熱情地擁護,紅軍和華府民兵費了老大勁才維持住秩序,讓大家分開到各個巷坊去排隊領取,人人都有份,不要著急。
可在吳郡說要分糧,居然無人響應。
看著百姓們謹慎狐疑的目光,華府這邊明白了,七年前在吳郡搞得狂歡,其實到今天都還沒有結束。
在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好說歹說地解釋江東世家真的跑了,他們不會再迴來了,吳縣百姓才抽空過來領糧食。
至於為什麽不挨家挨戶的親自送過去,理由很簡單,類似於服從性測試。
如果分個糧食都要半推半就,甚至是將飯親自喂到他們嘴邊才張口,別說以後怎麽能靠他們繼續變革,單就近期的工作,沒有百姓配合,要怎麽展開?
不像隔壁丹陽郡百姓那般聽到分糧食,手中的活都放下不幹了,一窩蜂地湧過來,吳縣百姓真的就是空閑下來才過來排隊。
正值午後,困意彌漫,城西的排隊點的人們也是無精打采地等候著。
這時,一個被大人牽著的小孩,百無聊賴之間被地上反射過來的陽光晃了一下眼睛,然後他歪著頭順著光線來的方向一瞥,便驚喜地唿喊道:
“阿爺,是琉璃鏡!”
話音未落,趁著大人不注意,小孩就掙脫他父親的手,蹦蹦跳跳地來到那裏麵小琉璃鏡前。
正打算蹲下拾起時,他的父親快速大跨步,好似瞬移一般出現在小孩身後,二話不說,先揚起蒲扇般的大巴掌,照著臉頰給了小孩一個大逼兜。
小孩被他父親打了一個趔趄,轉過身,眼睛裏浸著淚水,不解地望著他父親。
“不準哭!說了多少迴,別人的東西不準撿,不是你的東西不能要!”
大人厲聲嗬斥著,原本他還想小點聲跟孩子好好說道的,但周圍全是排隊的街坊鄰居,眾目睽睽之下,大人的語氣不自覺的就兇了起來。
小孩也很委屈,捂著微微腫起的臉,哽咽著說道:
“你不還要拿官府的糧食嗎?官府的就不是別人的了?”
大人還想給小孩一巴掌,但終究還是沒下得了手,隻是揚起手來,把小孩嚇唬的一哆嗦後便作罷,說道:
“還敢強嘴?在外麵也沒點規矩?平時怎麽教你的?最要緊的事情就是,官府要你幹嘛你就幹嘛。”
周邊執勤的紅軍戰士看見這大人打小孩,連忙過來詢問情況。
這大人一改對小孩的嚴厲神色,一副近似諂媚的神情,對過來的紅軍戰士說道:
“讓幾位將軍見笑了,吾家小兒不懂事,鬧著玩呢。”
說完就拽著孩子要跑。
“唉,等會,這小鏡子忘了!”一名戰士彎下腰撿起鏡子連忙唿喊著。
“那非吾等之物,還請將軍尋個失主。”大人說著,頭也不迴,來到隊伍邊,街坊鄰居自動為他讓出他原來所在的位置。
“路不拾遺,還真是民風淳樸啊。”這些執勤的戰士們要麽是新兵,要麽是幾千裏外輪換過來的民兵,第一次來到這陌生的吳郡,對這些和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吳人非常有好感。
他們與世無爭,以至於有些過於謙虛謙讓。
他們守身持重,以至於有些過於老實本分。
新兵和新來的幹部們,都在一定程度上不理解,為什麽吳人先前是無恥奸商,卑劣海盜的代名詞,隻當是壞人都跟著江東四大家族一起朝北邊跑路了。
但唯有長期在吳郡南半邊生活工作的華府人清楚,吳郡,尤其是吳縣,因為七年之前的那件事產生了多大的改變。
類似於守規矩是孔孟之鄉的思想鋼印,吳郡人也給自己打上一個思想鋼印。
曾經有在吳郡的同道總結成一份《吳郡規則怪談》:
第一條,一切事情都要都聽四大家族或者其他成建製的強人的,他們怎麽說,你就要怎麽做,否則全家會被抓到海上去當船奴,九死一生。
第二條,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哪怕是無主之物,否則全家會被強製勞役,苦不堪言。
第三條,行商販賣不得與他人爭搶,他人可能背後有人,很容易報複你,最好是不從商。
第四條,不要想著出人頭地,否則街坊鄰居會以為你也想成為新的世家,來欺壓他們,他們會往你家裏扔石頭,潑大糞。
“不可,都督一定要留得有用之身,我們還有機會!”
“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都督冷靜啊!”
“從遼東開始,都督,我們打了多少仗,什麽時候一仗沒打就想著自盡了呢?”
在老部下們你一句我一句的勸說之下,徐榮喟然長歎了一聲,說道:
“唉~開城門,投降吧。”
先是被紅軍的大炮給嚇破了膽,然後接連慘遭友軍拋棄,又被數倍於己身的精銳部隊圍困,徐榮手下的士兵早就沒有繼續抵抗的決心了,就連曹操派往徐榮軍中的幾位督軍和校事府密探,都覺得事情已經不可為,有必要曲線救國。
如今正好有了主帥的命令,兩萬多關西新軍順水推舟,不戰而降。
……
河瑞四年(201年),不,在華府應該算共和紀元1年,去年成立華夏都政府的時候,就改元為共和元年,並且建立了國代會。
共和1年春,吳郡解放,郡治吳縣不像其他被解放的城市那樣,要麽單食壺漿,以迎王師,要麽閉門不出,謹慎觀望。
吳縣人則是一切如常,好像紅軍過來並不是什麽新鮮事……好吧,確實不新鮮,六七年前紅軍來過一次,紅軍來的那幾天,是大部分吳縣人一輩子最難忘的幾天。
那幾天裏,他們先是被拋向雲端,然後又墜入了深淵。
今天是紅軍開倉放糧的日子。
因為一直有紅水軍的海上封鎖,江東世家沒有把這些輜重帶走。
可留下的都是一些粗製的穀物,放在華府一般都是被當做飼料。
但現在不是新解放嘛,不如分給吳郡百姓,讓大家樂嗬樂嗬,畢竟新解放的百姓對生活水平的期望本來就不高,喂誰不是喂呢。
可不知道為什麽,在丹陽縣開倉放糧的時候,百姓非常熱情地擁護,紅軍和華府民兵費了老大勁才維持住秩序,讓大家分開到各個巷坊去排隊領取,人人都有份,不要著急。
可在吳郡說要分糧,居然無人響應。
看著百姓們謹慎狐疑的目光,華府這邊明白了,七年前在吳郡搞得狂歡,其實到今天都還沒有結束。
在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好說歹說地解釋江東世家真的跑了,他們不會再迴來了,吳縣百姓才抽空過來領糧食。
至於為什麽不挨家挨戶的親自送過去,理由很簡單,類似於服從性測試。
如果分個糧食都要半推半就,甚至是將飯親自喂到他們嘴邊才張口,別說以後怎麽能靠他們繼續變革,單就近期的工作,沒有百姓配合,要怎麽展開?
不像隔壁丹陽郡百姓那般聽到分糧食,手中的活都放下不幹了,一窩蜂地湧過來,吳縣百姓真的就是空閑下來才過來排隊。
正值午後,困意彌漫,城西的排隊點的人們也是無精打采地等候著。
這時,一個被大人牽著的小孩,百無聊賴之間被地上反射過來的陽光晃了一下眼睛,然後他歪著頭順著光線來的方向一瞥,便驚喜地唿喊道:
“阿爺,是琉璃鏡!”
話音未落,趁著大人不注意,小孩就掙脫他父親的手,蹦蹦跳跳地來到那裏麵小琉璃鏡前。
正打算蹲下拾起時,他的父親快速大跨步,好似瞬移一般出現在小孩身後,二話不說,先揚起蒲扇般的大巴掌,照著臉頰給了小孩一個大逼兜。
小孩被他父親打了一個趔趄,轉過身,眼睛裏浸著淚水,不解地望著他父親。
“不準哭!說了多少迴,別人的東西不準撿,不是你的東西不能要!”
大人厲聲嗬斥著,原本他還想小點聲跟孩子好好說道的,但周圍全是排隊的街坊鄰居,眾目睽睽之下,大人的語氣不自覺的就兇了起來。
小孩也很委屈,捂著微微腫起的臉,哽咽著說道:
“你不還要拿官府的糧食嗎?官府的就不是別人的了?”
大人還想給小孩一巴掌,但終究還是沒下得了手,隻是揚起手來,把小孩嚇唬的一哆嗦後便作罷,說道:
“還敢強嘴?在外麵也沒點規矩?平時怎麽教你的?最要緊的事情就是,官府要你幹嘛你就幹嘛。”
周邊執勤的紅軍戰士看見這大人打小孩,連忙過來詢問情況。
這大人一改對小孩的嚴厲神色,一副近似諂媚的神情,對過來的紅軍戰士說道:
“讓幾位將軍見笑了,吾家小兒不懂事,鬧著玩呢。”
說完就拽著孩子要跑。
“唉,等會,這小鏡子忘了!”一名戰士彎下腰撿起鏡子連忙唿喊著。
“那非吾等之物,還請將軍尋個失主。”大人說著,頭也不迴,來到隊伍邊,街坊鄰居自動為他讓出他原來所在的位置。
“路不拾遺,還真是民風淳樸啊。”這些執勤的戰士們要麽是新兵,要麽是幾千裏外輪換過來的民兵,第一次來到這陌生的吳郡,對這些和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吳人非常有好感。
他們與世無爭,以至於有些過於謙虛謙讓。
他們守身持重,以至於有些過於老實本分。
新兵和新來的幹部們,都在一定程度上不理解,為什麽吳人先前是無恥奸商,卑劣海盜的代名詞,隻當是壞人都跟著江東四大家族一起朝北邊跑路了。
但唯有長期在吳郡南半邊生活工作的華府人清楚,吳郡,尤其是吳縣,因為七年之前的那件事產生了多大的改變。
類似於守規矩是孔孟之鄉的思想鋼印,吳郡人也給自己打上一個思想鋼印。
曾經有在吳郡的同道總結成一份《吳郡規則怪談》:
第一條,一切事情都要都聽四大家族或者其他成建製的強人的,他們怎麽說,你就要怎麽做,否則全家會被抓到海上去當船奴,九死一生。
第二條,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哪怕是無主之物,否則全家會被強製勞役,苦不堪言。
第三條,行商販賣不得與他人爭搶,他人可能背後有人,很容易報複你,最好是不從商。
第四條,不要想著出人頭地,否則街坊鄰居會以為你也想成為新的世家,來欺壓他們,他們會往你家裏扔石頭,潑大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