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兵向宛洛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韋恩決定走宛洛路線北伐許都後,曆時整整二十天,韋劉聯軍才終於過了葉縣,衝出南陽盆地,直殺曹操柔軟的下腹部。
宛洛路線,因為有劉備做策應,所以一路上幾乎暢通無阻,韋恩領著第83騎兵旅衝在最前麵,其間也有不少參與過第一次北伐的老兵,對沿途地理十分熟絡,八年前繪製的軍用地圖也不過時。
可出於聯盟的情誼,韋恩同意讓劉備派出向導,隨同進軍。
確定了韋恩的進軍路線,曹操就把軍隊、工匠以及他們的家屬向兗州轉移,躲開韋恩的兵鋒。
但麵對來勢洶洶的韋劉聯軍,曹操又不能一仗不打就跑路,那也太丟臉麵了。
曹操不怕打敗仗,追隨他的人們都清楚,麵對強敵,曹操總能輸著輸著就贏了,打敗仗很正常,他們更怕曹操沒有和韋恩對抗的膽氣。
因為華府北伐的理由是懲戒屠殺百姓的將軍,故而曹仁主動站出來,要求和韋劉聯軍在許都城下,決一死戰。
可曹操沒答應,打一場注定要失敗的戰鬥,他不放心把任務交給曹仁,而是挑了麾下的“敗仗”將軍夏侯惇,讓夏侯惇領著步騎八千,在許都城下和韋恩做過一場。
這八千人,多是曹昂從關西送來的羌人和鮮卑人,他們可不把什麽紅軍放在眼裏,任你們把紅軍說得神乎其神,這些“外籍”軍團可不信這個邪,尤其是他們聽說對麵隻來了三千騎兵打頭陣,頓時血液中的嗜殺因子再度沸騰,紛紛請求出戰。
另外,這支造型各異,頗具多民族風采的“外籍”軍團,還有上古之風,兩軍陣前耀武揚威,尋求鬥將來比試武藝,看著陣前那名坐在馬上咋咋唿唿的騎手,為韋恩做向導的趙雲拱手請命道:
“大司馬,請讓雲去挑了這廝。”
韋恩搖搖頭道:
“子龍你先別急,你說夏侯惇整這一出戲,是為了什麽?鬥將啊,多新鮮呐,我縱橫沙場十餘年,也是頭一迴見。”
83旅的旅長忽略掉韋恩張口就來的十餘年軍旅生涯,隻專心推測道:
“這夏侯惇應該是在拖時間,戰場周邊還有不少百姓打扮的人在旁觀,應該是許都那些大臣的探子,我們不妨把聲勢弄大點。”
韋恩頷首讚同,又問:
“旅帥,軍中有沒有馬戰高手,去和那曹軍騎士過兩招?鬥完將咱就開炮,我們直接從正麵衝垮這群雜兵,騎兵多打一打,讓曹軍以為我們對騎兵的重視遠在炮兵之上,忽悠他們繼續把科研重心放在騎兵上。”
旅長想了兩秒鍾,就對著傳令兵說道:
“讓刑道榮出陣迎敵。”
不一會,人高馬大的刑道榮,騎著同樣壯碩的駿馬領命出陣,壓著戰馬的步伐,緩緩向著那名騎手逼去,等近距離看到體型如此高大的一人一馬,那羌人騎手頓時就焉了。
但他自己吹出去的牛皮,硬著頭皮也要上,於是裝模作樣地吼道:
“我乃西海第一勇士,忠懿都尉楊奕是也,刀下不斬無名之鬼,來將報上姓名!”
楊奕的漢話帶有很重的口音,刑道榮聽了個大概,也立馬大聲迴複道:
“說出吾名,嚇汝一跳,我乃零陵刑道榮,第83騎兵旅7營2曲1屯第1隊隊長!”
一連串的數字聽得楊奕腦殼痛,想了半天終於想明白了,譏諷道:
“一個騎兵隊長就敢來陣前鬥將?你們華府是無人嗎?”
“對付你,我這個小小隊長足矣,廢話少說,且吃我一槊!”
刑道榮武藝本就不俗,再加上胯下戰馬氣力極大,盔甲防護更加優良,用些以傷換傷的險招,五個迴合就把楊奕挑落馬下,而楊奕隻是在刑道榮的胸前的鋼甲上,留下了一道破壞美感的劃痕。
很快,刑道榮又連挑兩人,一個是鮮卑勇士,一個曾是中原的大俠,一下子就將夏侯惇所部的士氣打入了冰點。
很快,紅軍這邊鳴金,刑道榮迴歸本陣,夏侯惇那邊也咬牙準備帶著騎兵衝一衝,可紅軍那頭打頭陣的不是鐵騎,而是六門騎兵炮。
令旗一下,伴著火炮的轟鳴聲,六顆3公斤的鐵球出膛,在夏侯惇的軍陣中劃出六道生命禁區,曹軍士卒們還沒反應過來發生什麽事了,韋恩一馬當先,領著人馬具甲的重騎兵轉瞬殺到。
曹軍哪還有抵抗的心思,什麽河洛豪俠,部族勇士,個個都在逃命,重甲之下的韋恩,隻管夾緊馬槊向前,身後就是獵獵作響的帥旗,上麵的“大司馬”這三個字,如同瘟神一樣,讓當麵的曹兵辟易難當。
韋恩兩翼,各有一營騎兵呈三叉戟的形製直插兩三倍於自身的曹軍,同樣是摧枯拉朽,無人能擋,許都城下,紅軍鐵騎,徹底坐實了萬軍辟易的威名。
隻能說不愧是夏侯惇,打敗仗也打得有聲有色,而且自己的親兵都沒有損失,就順利地撤出了戰場,許都城下一戰,紅軍完勝,加上騎兵的不斷追逃,斬俘將近七千,周邊觀戰的“百姓”爭相進城,把戰報傳遍了許都每一處達官貴人的府邸。
韋恩這邊還在打掃戰場,那頭的許都城門已經大開,城內曹操一係的官員幾乎都已經“隨軍出征”了,隻留下潁川太守曹德主動站出來充當接洽使者,另外還有滿寵等人領著死士,潛伏在許都的各個角落
可實際上整個朝堂已經重歸反曹派係的掌控之中,等於說紅軍的這次北伐,直接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給打沒了。
得知韋恩大勝夏侯惇的戰報後,朝中大臣領袖,國舅董承親自領著群臣出城迎接韋恩。
董承等人在一名紅軍戰士的引導下,從倒斃的曹軍屍體和遍地遺棄的軍資器械中穿過,來到韋恩所在的地方。
韋恩此時正在審訊幾名曹軍士卒,主要是問問曹昂在關西四處征討的事跡,關西離華府都太遠了,他們的手伸不過去,關西對於華府來說,完全是個信息黑洞。
“驃騎將軍董承,見過大司馬。”董承上前見禮,身後的群臣也一同施禮,同時也在打量著這名年輕的大司馬。
剛剛經曆廝殺,韋恩身上血氣還未消散,加上他身形也壯碩,盔甲也威風,又有臉上的疤痕點綴,讓眾人無不驚歎,韋恩的英武之氣不弱於曹昂,甚至看起來還要更勝一籌,因為曹昂隻比曹操高半個頭,而韋恩則要比曹操高出一個頭。
大漢一時間出了兩個冠軍侯,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啊……
眾人也沒想到,剛剛還渾身煞氣的韋恩,此時卻突然笑容滿麵地拉起董承的雙手,使勁搖著說道:
“國舅啊,久仰久仰!子萊日盼夜盼,總算盼到與朝中群賢相會了!”
宛洛路線,因為有劉備做策應,所以一路上幾乎暢通無阻,韋恩領著第83騎兵旅衝在最前麵,其間也有不少參與過第一次北伐的老兵,對沿途地理十分熟絡,八年前繪製的軍用地圖也不過時。
可出於聯盟的情誼,韋恩同意讓劉備派出向導,隨同進軍。
確定了韋恩的進軍路線,曹操就把軍隊、工匠以及他們的家屬向兗州轉移,躲開韋恩的兵鋒。
但麵對來勢洶洶的韋劉聯軍,曹操又不能一仗不打就跑路,那也太丟臉麵了。
曹操不怕打敗仗,追隨他的人們都清楚,麵對強敵,曹操總能輸著輸著就贏了,打敗仗很正常,他們更怕曹操沒有和韋恩對抗的膽氣。
因為華府北伐的理由是懲戒屠殺百姓的將軍,故而曹仁主動站出來,要求和韋劉聯軍在許都城下,決一死戰。
可曹操沒答應,打一場注定要失敗的戰鬥,他不放心把任務交給曹仁,而是挑了麾下的“敗仗”將軍夏侯惇,讓夏侯惇領著步騎八千,在許都城下和韋恩做過一場。
這八千人,多是曹昂從關西送來的羌人和鮮卑人,他們可不把什麽紅軍放在眼裏,任你們把紅軍說得神乎其神,這些“外籍”軍團可不信這個邪,尤其是他們聽說對麵隻來了三千騎兵打頭陣,頓時血液中的嗜殺因子再度沸騰,紛紛請求出戰。
另外,這支造型各異,頗具多民族風采的“外籍”軍團,還有上古之風,兩軍陣前耀武揚威,尋求鬥將來比試武藝,看著陣前那名坐在馬上咋咋唿唿的騎手,為韋恩做向導的趙雲拱手請命道:
“大司馬,請讓雲去挑了這廝。”
韋恩搖搖頭道:
“子龍你先別急,你說夏侯惇整這一出戲,是為了什麽?鬥將啊,多新鮮呐,我縱橫沙場十餘年,也是頭一迴見。”
83旅的旅長忽略掉韋恩張口就來的十餘年軍旅生涯,隻專心推測道:
“這夏侯惇應該是在拖時間,戰場周邊還有不少百姓打扮的人在旁觀,應該是許都那些大臣的探子,我們不妨把聲勢弄大點。”
韋恩頷首讚同,又問:
“旅帥,軍中有沒有馬戰高手,去和那曹軍騎士過兩招?鬥完將咱就開炮,我們直接從正麵衝垮這群雜兵,騎兵多打一打,讓曹軍以為我們對騎兵的重視遠在炮兵之上,忽悠他們繼續把科研重心放在騎兵上。”
旅長想了兩秒鍾,就對著傳令兵說道:
“讓刑道榮出陣迎敵。”
不一會,人高馬大的刑道榮,騎著同樣壯碩的駿馬領命出陣,壓著戰馬的步伐,緩緩向著那名騎手逼去,等近距離看到體型如此高大的一人一馬,那羌人騎手頓時就焉了。
但他自己吹出去的牛皮,硬著頭皮也要上,於是裝模作樣地吼道:
“我乃西海第一勇士,忠懿都尉楊奕是也,刀下不斬無名之鬼,來將報上姓名!”
楊奕的漢話帶有很重的口音,刑道榮聽了個大概,也立馬大聲迴複道:
“說出吾名,嚇汝一跳,我乃零陵刑道榮,第83騎兵旅7營2曲1屯第1隊隊長!”
一連串的數字聽得楊奕腦殼痛,想了半天終於想明白了,譏諷道:
“一個騎兵隊長就敢來陣前鬥將?你們華府是無人嗎?”
“對付你,我這個小小隊長足矣,廢話少說,且吃我一槊!”
刑道榮武藝本就不俗,再加上胯下戰馬氣力極大,盔甲防護更加優良,用些以傷換傷的險招,五個迴合就把楊奕挑落馬下,而楊奕隻是在刑道榮的胸前的鋼甲上,留下了一道破壞美感的劃痕。
很快,刑道榮又連挑兩人,一個是鮮卑勇士,一個曾是中原的大俠,一下子就將夏侯惇所部的士氣打入了冰點。
很快,紅軍這邊鳴金,刑道榮迴歸本陣,夏侯惇那邊也咬牙準備帶著騎兵衝一衝,可紅軍那頭打頭陣的不是鐵騎,而是六門騎兵炮。
令旗一下,伴著火炮的轟鳴聲,六顆3公斤的鐵球出膛,在夏侯惇的軍陣中劃出六道生命禁區,曹軍士卒們還沒反應過來發生什麽事了,韋恩一馬當先,領著人馬具甲的重騎兵轉瞬殺到。
曹軍哪還有抵抗的心思,什麽河洛豪俠,部族勇士,個個都在逃命,重甲之下的韋恩,隻管夾緊馬槊向前,身後就是獵獵作響的帥旗,上麵的“大司馬”這三個字,如同瘟神一樣,讓當麵的曹兵辟易難當。
韋恩兩翼,各有一營騎兵呈三叉戟的形製直插兩三倍於自身的曹軍,同樣是摧枯拉朽,無人能擋,許都城下,紅軍鐵騎,徹底坐實了萬軍辟易的威名。
隻能說不愧是夏侯惇,打敗仗也打得有聲有色,而且自己的親兵都沒有損失,就順利地撤出了戰場,許都城下一戰,紅軍完勝,加上騎兵的不斷追逃,斬俘將近七千,周邊觀戰的“百姓”爭相進城,把戰報傳遍了許都每一處達官貴人的府邸。
韋恩這邊還在打掃戰場,那頭的許都城門已經大開,城內曹操一係的官員幾乎都已經“隨軍出征”了,隻留下潁川太守曹德主動站出來充當接洽使者,另外還有滿寵等人領著死士,潛伏在許都的各個角落
可實際上整個朝堂已經重歸反曹派係的掌控之中,等於說紅軍的這次北伐,直接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給打沒了。
得知韋恩大勝夏侯惇的戰報後,朝中大臣領袖,國舅董承親自領著群臣出城迎接韋恩。
董承等人在一名紅軍戰士的引導下,從倒斃的曹軍屍體和遍地遺棄的軍資器械中穿過,來到韋恩所在的地方。
韋恩此時正在審訊幾名曹軍士卒,主要是問問曹昂在關西四處征討的事跡,關西離華府都太遠了,他們的手伸不過去,關西對於華府來說,完全是個信息黑洞。
“驃騎將軍董承,見過大司馬。”董承上前見禮,身後的群臣也一同施禮,同時也在打量著這名年輕的大司馬。
剛剛經曆廝殺,韋恩身上血氣還未消散,加上他身形也壯碩,盔甲也威風,又有臉上的疤痕點綴,讓眾人無不驚歎,韋恩的英武之氣不弱於曹昂,甚至看起來還要更勝一籌,因為曹昂隻比曹操高半個頭,而韋恩則要比曹操高出一個頭。
大漢一時間出了兩個冠軍侯,不知是幸還是不幸啊……
眾人也沒想到,剛剛還渾身煞氣的韋恩,此時卻突然笑容滿麵地拉起董承的雙手,使勁搖著說道:
“國舅啊,久仰久仰!子萊日盼夜盼,總算盼到與朝中群賢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