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雙龍出水
日在三國?我真的是漢室忠良啊 作者:闐西奧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跟朱車騎南下時,在下的心情是既興奮且不安,那時在下的前途未卜,不像現在,庭已經決意將一生都奉獻到天下大同的偉大變革事業中去。”
熊庭熟練地說著一些,早在勞改時期就背得滾瓜爛熟的宣傳術語。
韋恩感覺熊庭在說場麵話,可還是耐著性子和他探討道:
“華府說的天下大同,和你們儒士以前認為的天下大同還是有很多區別吧,開霽你怎麽看?”
熊庭把像是思索過很多遍的東西,一點一點說給韋恩聽:
“先聖當時還沒有生產力進步這個觀念,正如華府總是講,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如果以後機器能替代人來幹苦力活,一台機器頂成千上萬個人的勞力,那士民差異也是不必要存在的,也就是消滅了階層,如此一來,天下大同便可真正實現。”
雖然熊庭這個“大儒”的注經還算說得過去,可韋恩仍是試著潑一盆冷水:
“階層哪有這麽好消滅的,總有人想騎在別人頭上,想……”
聽到這裏,熊庭一反平靜的常態,激動地說道:
“哪裏有壓迫,我們就消滅這些壓迫,主公,你是變革的領頭人,變革必須是滾滾向前,主公萬萬不可顯露出遲疑之態!”
韋恩表示虛心接受後,就結束了和熊庭的交談。
果然,終究是比不了同道,韋恩能在同道麵前放心大膽地展示自己的所有憂慮,可在熊庭這些在半途中賭上一切的後來者眼裏,韋恩必須要是個能領頭的主公,必須是像鋼鐵一般堅定的領袖。
否則,他們自己就先動搖了,而一旦動搖,他們恐怕就堅持不到勝利的彼岸。
但也足夠了,隻要這群人樂意,同道們總能推出一個鋼鐵領袖來幫助他們堅定,熊庭這類人,隻需埋頭跟在後麵,一心實現自我價值,不問其他,那他們這一生,未嚐也不是英雄的一生,就像是誰能否認,裝了一輩子的偽君子不是真君子呢?
投身浪潮真不難,難的是引領並維持這樣一種浪潮。
因為華府有著在豫章郡的長期經營,外加有熊氏這個地頭蛇充當帶路黨,紅八軍的全據彭蠡澤行動很是順利,有疑慮的城池和塢堡,在戰象的恐嚇之下,在炮火的轟隆聲中,在實心鐵彈的洗禮下,最終也敞開了自己的心扉,喜迎王師入城。
而在東麵,紅七軍與紅水軍,盡管沒有地方大族的投效,但也靠著絕對的戰鬥力優勢,將會稽郡全境解放,目前正準備北渡錢塘江,向著吳郡進軍。
與此同時,在吳郡吳縣城裏,江東四大家族,顧、陸、朱、張,正聚在陸府緊急磋商,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華府紅軍。
說來也巧,江東四大家族,居然都是出自吳郡吳縣,這四大家族之間盤根錯節,榮辱與共,即使平時難免會有些小齟齬,但每逢大事,這四大家族總能團結一致,想必這也是江東四大家族在揚州獨占鼇頭的原因吧。
四家的話事人愁眉不展,討論半天也討論不出一個辦法。
江東四大家族早年沒少和華府在海上發生衝突,起初,江東四大家族一敗塗地,他們覺得華府的船,隻是靠著大黃弩才占了優勢。
後來,他們想辦法弄來了大黃弩,準備一雪前恥,結果華府的船隻,因為先前發生的海上衝突,進而加強了武裝,裝備了八牛弩,投石機,乃至有炮艦護航。
江東四大家族接連試了三次,出擊的戰艦無一人返迴,遠處接應的船隊驚恐地迴報說,紅水軍掌握天雷秘術,非人力能所敵也。
好在華府隻是讓江東賠了價值一億錢的布帛了事,雙方之後在海上井水不犯河水,當作無事發生,各自發財去了。
如今戰端又起,四大家真不知道該拿什麽去應對。
此時,陸家十歲的麒麟兒陸議,來到議事堂請諸位叔叔伯伯去用餐,他站在門外聽了一會兒,就不自覺地開口道:
“議聽聞,華府愛民如子,諸位世叔世伯,何不從此處入手?”
滿堂江東大佬一齊詫異地看向這個陸氏的稚童,唯有心思敏捷的顧雍驚喜道:
“好好好,好一個愛民如子!”
……
雨過天晴,空氣格外清新,正是適合在春夏之交出門遠足。
但紅八軍的炮兵們半點也不認同,雨是停了,可震澤平原的道路依舊是泥濘不堪,不少火炮的鋼輪深陷其中。
“稻草填好了,我喊一二三,同道們一塊使勁,一二三,走!”
費勁地把大炮從泥濘中弄出來,再謝過路過幫忙的步兵,徐庶這才有空打開水囊,狠狠地往嘴裏灌了兩口淡鹽水。
靠在鋼製車輪邊的炮兵韋安,用指節敲了兩下輪子,歎聲道:
“出門前換用木輪子就好了,能輕不少,省得費這多氣力。”
韋安是建安郡建溪縣的山越人,解放後登記戶籍,蠻部人要取個和阿貓阿狗不一樣的正經名字,族長問清了規矩,幹脆全族都跟韋恩一個姓,希望以此來獲得更好的對待。
可這族長所期待的優待沒有來,他因為橫行鄉裏,欺壓良善而被丟進了勞改營。倒是族裏的下一代,對於自己和韋使君一個姓感到很自豪。
另一位身形壯碩的炮兵,來自零陵郡的,出身類似的韋承笑道:
“得了吧,就江東這破路,換木輪子,沒過錢塘江就要壞。”
雙方正要就木輪子好還是鋼輪子好展開辯論時,什長徐庶打斷了他們,說道:
“好了,有什麽話路上說,阿承,你們幾個去把工具收拾起來,阿安,你們伍趕馬,出發!”
就這樣,走走停停又過了兩三裏,一名背上插著高高一杆三角旗的傳令兵,騎著一匹膘肥體健的遼東馬飛馳而至,來到徐庶他們近前,端坐馬鞍之上,朗聲說道:
“將軍有令,重炮部隊暫緩進軍,等待85旅的保護,再隨同進軍,同道們不必著急趕路。”
徐庶擦了一把眉頭上的汗水,問道:
“前方部隊不要重炮攻城嗎,請85旅借我們一部分騾馬和戰士就行了,炮兵的速度不會慢的。”
傳令兵答道:
“陸戰第3旅已經攻下了華亭,第83騎兵旅目前正在全速向吳縣突進,你們的重炮就算再快也追不上。”
熊庭熟練地說著一些,早在勞改時期就背得滾瓜爛熟的宣傳術語。
韋恩感覺熊庭在說場麵話,可還是耐著性子和他探討道:
“華府說的天下大同,和你們儒士以前認為的天下大同還是有很多區別吧,開霽你怎麽看?”
熊庭把像是思索過很多遍的東西,一點一點說給韋恩聽:
“先聖當時還沒有生產力進步這個觀念,正如華府總是講,事物是發展變化的,如果以後機器能替代人來幹苦力活,一台機器頂成千上萬個人的勞力,那士民差異也是不必要存在的,也就是消滅了階層,如此一來,天下大同便可真正實現。”
雖然熊庭這個“大儒”的注經還算說得過去,可韋恩仍是試著潑一盆冷水:
“階層哪有這麽好消滅的,總有人想騎在別人頭上,想……”
聽到這裏,熊庭一反平靜的常態,激動地說道:
“哪裏有壓迫,我們就消滅這些壓迫,主公,你是變革的領頭人,變革必須是滾滾向前,主公萬萬不可顯露出遲疑之態!”
韋恩表示虛心接受後,就結束了和熊庭的交談。
果然,終究是比不了同道,韋恩能在同道麵前放心大膽地展示自己的所有憂慮,可在熊庭這些在半途中賭上一切的後來者眼裏,韋恩必須要是個能領頭的主公,必須是像鋼鐵一般堅定的領袖。
否則,他們自己就先動搖了,而一旦動搖,他們恐怕就堅持不到勝利的彼岸。
但也足夠了,隻要這群人樂意,同道們總能推出一個鋼鐵領袖來幫助他們堅定,熊庭這類人,隻需埋頭跟在後麵,一心實現自我價值,不問其他,那他們這一生,未嚐也不是英雄的一生,就像是誰能否認,裝了一輩子的偽君子不是真君子呢?
投身浪潮真不難,難的是引領並維持這樣一種浪潮。
因為華府有著在豫章郡的長期經營,外加有熊氏這個地頭蛇充當帶路黨,紅八軍的全據彭蠡澤行動很是順利,有疑慮的城池和塢堡,在戰象的恐嚇之下,在炮火的轟隆聲中,在實心鐵彈的洗禮下,最終也敞開了自己的心扉,喜迎王師入城。
而在東麵,紅七軍與紅水軍,盡管沒有地方大族的投效,但也靠著絕對的戰鬥力優勢,將會稽郡全境解放,目前正準備北渡錢塘江,向著吳郡進軍。
與此同時,在吳郡吳縣城裏,江東四大家族,顧、陸、朱、張,正聚在陸府緊急磋商,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華府紅軍。
說來也巧,江東四大家族,居然都是出自吳郡吳縣,這四大家族之間盤根錯節,榮辱與共,即使平時難免會有些小齟齬,但每逢大事,這四大家族總能團結一致,想必這也是江東四大家族在揚州獨占鼇頭的原因吧。
四家的話事人愁眉不展,討論半天也討論不出一個辦法。
江東四大家族早年沒少和華府在海上發生衝突,起初,江東四大家族一敗塗地,他們覺得華府的船,隻是靠著大黃弩才占了優勢。
後來,他們想辦法弄來了大黃弩,準備一雪前恥,結果華府的船隻,因為先前發生的海上衝突,進而加強了武裝,裝備了八牛弩,投石機,乃至有炮艦護航。
江東四大家族接連試了三次,出擊的戰艦無一人返迴,遠處接應的船隊驚恐地迴報說,紅水軍掌握天雷秘術,非人力能所敵也。
好在華府隻是讓江東賠了價值一億錢的布帛了事,雙方之後在海上井水不犯河水,當作無事發生,各自發財去了。
如今戰端又起,四大家真不知道該拿什麽去應對。
此時,陸家十歲的麒麟兒陸議,來到議事堂請諸位叔叔伯伯去用餐,他站在門外聽了一會兒,就不自覺地開口道:
“議聽聞,華府愛民如子,諸位世叔世伯,何不從此處入手?”
滿堂江東大佬一齊詫異地看向這個陸氏的稚童,唯有心思敏捷的顧雍驚喜道:
“好好好,好一個愛民如子!”
……
雨過天晴,空氣格外清新,正是適合在春夏之交出門遠足。
但紅八軍的炮兵們半點也不認同,雨是停了,可震澤平原的道路依舊是泥濘不堪,不少火炮的鋼輪深陷其中。
“稻草填好了,我喊一二三,同道們一塊使勁,一二三,走!”
費勁地把大炮從泥濘中弄出來,再謝過路過幫忙的步兵,徐庶這才有空打開水囊,狠狠地往嘴裏灌了兩口淡鹽水。
靠在鋼製車輪邊的炮兵韋安,用指節敲了兩下輪子,歎聲道:
“出門前換用木輪子就好了,能輕不少,省得費這多氣力。”
韋安是建安郡建溪縣的山越人,解放後登記戶籍,蠻部人要取個和阿貓阿狗不一樣的正經名字,族長問清了規矩,幹脆全族都跟韋恩一個姓,希望以此來獲得更好的對待。
可這族長所期待的優待沒有來,他因為橫行鄉裏,欺壓良善而被丟進了勞改營。倒是族裏的下一代,對於自己和韋使君一個姓感到很自豪。
另一位身形壯碩的炮兵,來自零陵郡的,出身類似的韋承笑道:
“得了吧,就江東這破路,換木輪子,沒過錢塘江就要壞。”
雙方正要就木輪子好還是鋼輪子好展開辯論時,什長徐庶打斷了他們,說道:
“好了,有什麽話路上說,阿承,你們幾個去把工具收拾起來,阿安,你們伍趕馬,出發!”
就這樣,走走停停又過了兩三裏,一名背上插著高高一杆三角旗的傳令兵,騎著一匹膘肥體健的遼東馬飛馳而至,來到徐庶他們近前,端坐馬鞍之上,朗聲說道:
“將軍有令,重炮部隊暫緩進軍,等待85旅的保護,再隨同進軍,同道們不必著急趕路。”
徐庶擦了一把眉頭上的汗水,問道:
“前方部隊不要重炮攻城嗎,請85旅借我們一部分騾馬和戰士就行了,炮兵的速度不會慢的。”
傳令兵答道:
“陸戰第3旅已經攻下了華亭,第83騎兵旅目前正在全速向吳縣突進,你們的重炮就算再快也追不上。”